首页 公文范文 大学教学手段

大学教学手段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05 10:23:39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大学教学手段,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大学教学手段

篇1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最初,我们重视语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将语言中的语法知识要点传授给学生,学生被动接受。这一方法造成了大部分学生语法知识掌握良好,但语言交际运用能力较差。随后,我们摒弃了语法教学,转而实施语言知识的传授,把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这五方面的语言能力作为重点。然后我们意识到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努力地尝试各种不同的新的教学方法,如任务教学法等培养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我们越来越接近语言的核心功能。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计算机越来越普遍的英语于外语教学领域,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多媒体教学方法在各个方面影响着我们的教学。多媒体在外语教学中成了大中专院校的共同选择。然而,这一教学方式有时未必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目前,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开始了反思。上海大学的冯奇教授首先在对比调查中发现该校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效果不明显,自主式多媒体网络教学班的成绩反而低于其他模式的教学班(冯奇,万华,2002:148)。

多媒体教学的正确定位是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很明显,它是一种教学手段,是利用一些先进的文字,图面或动画视频和声音设备为教学提供服务的。其技术的确有先进的一面,但是教育技术不等于教学效果。梅家驹先生在《教育技术的定位于错位》一文中说:"我们对教育技术的定位不宜提的过高,范围扩得太大,因为它决不可擅自抢占别人的位置,越俎代庖的顶替人家的工作。"(2001:16-17)

那么,在多媒体外语教学中,怎样才能扬长避短地运用多媒体为教学服务呢?

首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要充分遵循教学规律,把握一定的原则。第一,要把握切入多媒体课件的时机。精彩的多媒体课件和音乐并提出相应问题,从而起到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因此,可以在课程的导入部门切入与课程内容密切结合的课件,引发学生的兴趣;此外,在进行某些枯燥抽象问题的讲解时,可辅助以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第二,多媒体课件的内容要和教学内容结合并且以恰当的形式表现出来,否则,就失去了课件应有的辅助教学的意义。第三,对于简单易懂的知识,并不需要多媒体课件的帮助,否则,只会浪费时间;而起过多的使用课件,还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应该不断探索如何把教材的难点和重点辅之以图文,声音和视频并以最佳效果表现出来。

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时刻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外语教学模式。无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到什么阶段,教师的基本功能都不能忽视并且无可替代。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只是给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多媒体外语教学中,除了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水平和课堂操控力之外,教师还应该设计精彩的课件并具备良好的设备操作和调控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多媒体的优势,为教学服务。如果教师不了解如何更有效地运用技术,所有与教育有关的技术都将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可见,无论何时,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永远是首要的。如何更有效地安排课堂内容和组织学生充分参与到语言活动中来,这才是外语教学研究的本质和重点所在。

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中,还应坚持中小班教学。以中小班作为授课单位,便于教师对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操控,及时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动态;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中小班授课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更多的得到老师的关注和指导,这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事实证明,大班教学即不利于课堂活动的展开,也不利于师生交流,难以保证课堂纪律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较差。因此,在实施多媒体教学的时候,应该考据到这一点。

建立多媒体网络自主学习体系。依赖于多媒体的外语课堂尽管有诸多弊端,但是多媒体先进的硬件设备及配套的网络功能却给外语课堂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点为学生建立一个便捷有效地自主学习的平台和师生沟通渠道,作为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强化师生交流的补充。

就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多媒体教学必将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柱。但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只是一种手段,应该更好地让它为教育教学服务。所以,我们既要研究多媒体技术对教育发挥的作用,也要深入探索它给我们带来的观念上的冲击和将引发的变化,预见并降低不适当利用多媒体技术带来的负面效应,让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有效的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冯奇,万华.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思考[A].蔡基刚,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与思考论文集[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梅家驹.教育技术的定位于错位[A].余伟康.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实务论文集[C].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

[3]孟臻.反思多媒体外语教学[J].外语界,2006,(6).

篇2

1器乐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意义

器乐教学,就是在音乐课堂上教会学生学习用乐器来演奏音乐,用乐器来表现音乐。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斯・莫塞尔曾精辟地指出:“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地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在这一领域内,它为我们音乐教学提供了独特而令人高兴的音乐教育价值。”

任何一种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教学方法亦不例外,关键是应找到它的优势,并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才能落实新课改的理念。讲授法确实是有着适用学生范围广、直观呈现教学内容和使学生直接感受教材内容的优势,但同时也容易在实际教学中出现误区,把讲述简单处理为满堂灌,使学生在课堂上缺乏思考时间,降低学生的积极性,认为是“别人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难以让学生养成尊重事实、敢于批判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我国的音乐教学大纲在近几年中也逐步加入了器乐演奏这一内容,并且在音乐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了各个学段演奏教学的内容,其中“演奏”被列为音乐表现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演奏教学不仅与音乐表现中的演唱、综合性艺术表演、识读乐谱息息相关,而且跟感受与鉴赏、音乐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也难以分割。器乐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音乐教学形式,在整个音乐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养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学生学习音乐和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又是人格培养的重要途径。

2合理规范器乐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目标

艺术一直以来都是追求自由的,艺术家希望能够进行自由的创作和发展,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式和内容不拘一格。但是高校的器乐教学不同于音乐家的创作,可以有所越界。高校都有规范的教学制度,教学内容和目标都是以明确的教学大纲作为依据。但是有极少数高校的器乐教学内容过于懒散和自由,由于没有统一的教学标准和教材,教师只是根据自身的想法为学生制定学习内容,这必定会有缺陷,有不合理的因素。因此,高校有必要根据教学大纲进行器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规范化,同时制定合理的教学质量考评体系,发现教师教学工作的不足之处,及时提出解决办法;对教学效果进行综合的考核,使教师的教学成果得到肯定与认可,对学生的教学效果进行鼓励与指引,这些做法都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器乐教学的快速发展。

传统的器乐教学内容已经不适合现代化的人才发展培养模式,必须进行转变,才能给器乐教学带来全新的发展机会,带来生命活力。作为音乐教师,不仅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更要有专业的音乐教学技能,对音乐的美有敏感性。在课堂教学上,除了给大学生传授乐器的理论知识外,更主要的是要传达音乐世界里面所流露出的情感与人生态度,教会学生如何理解音乐的意境,体会音乐创作者在音乐里寄托的情感。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创造性思维,教学的方式和内容可以不局限,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多变性,这也是音乐的本身特性所决定的。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观看戏剧,参加音乐会等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举办小型的音乐比赛、弹奏乐器比赛等多种竞赛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知识,获得技能,还可以使学生真正理解器乐教学的本质意义,有助于器乐教学的顺利开展。

3综合性高校器乐教学的现状及改革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除了物质上的追求外,人们又逐渐向精神文明的追求转变,注重精神上的享受。音乐正是艺术最好的表现形式,能够有效传达出精神生活的内涵。因此,在很多普通高校中,绝大部分的老师和学生都对器乐教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富有激情和热情,学生也是兴趣十足。但是,仍存在一部分高校,其器乐教学的状况令人担忧,存在多处问题。

部分高校在器乐教学的内容和课程安排上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这些高校把音乐教学开设成选修课,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器乐教学的重要性,同时抑制了器乐教师和学生对音乐教学和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器乐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在器乐教学基础设施和软性条件的建设方面,少数高校由于专业音乐教师的缺失,或者现有的音乐教师专业技能有限,再加上器乐教学资源的短缺等,都极大地影响和限制了器乐教学的发展。另外,高校领导的不重视,也是器乐教学的最大阻碍之一。

篇3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1-0137-02

大学物理是高等院校理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它不仅使学生能够学习许多专业课的基础知识,还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素质。因此,大学物理教师必须努力确保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在思想观念上要与时俱进,在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也要进行不断改革。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其高效性、虚拟性,以及丰富的表现形式,强大的教学交互功能,方便学生自由、自主学习等特性,大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特别是在许多无法使用实物教学的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中,多媒体更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多媒体教学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将探讨《大学物理》课堂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

一、《大学物理》课堂使用多媒体教学具有以下优点

(一)交互性强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一般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利用计算机的强大交互功能,产生出一种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在这种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兴趣来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选择适合的练习,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同时,多媒体能够及时反馈信息,许多问题可以立即得到评价。所以,这种交互方式对教学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转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近年来比较流行的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即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便是其中一个很好的例子。2012年,美国的顶尖大学陆续设立网络学习平台,在网上提供免费课程。2013年2月,新加坡国立大学与美国公司Coursera合作,加入了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平台。随着Coursera、Udacity、edX三大课程提供商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学生拥有了系统学习的机会。多数情况下,这些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中有大量促进回应和互动的教学设计,例如:同侪审查、小组合作等。除此之外,它还使用了客观、自动化的线上评量系统,例如:随堂测验、考试等。经常使用这些多媒体教学手段,学生不仅学习了物理学科知识,同时也掌握了一些计算机知识,何乐而不为?

(二)效率高

高效率是衡量教学过程优化的标准之一,也是多媒体区别于传统教学手段的重要特征。传统教学中,一般形式是板书、实验、演示、出题等,这些教学环节的切换时间、准备时间都会影响教学过程的紧凑性,限制了教学的信息量。而利用多媒体则可以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频等各种媒体预期编入课件,在上课时及时显示,实现了操作的程式化、施教的自动化,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多媒体的效能,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另外,多媒体还能使教学过程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学生们在这些动感学习环境中,对教学内容更容易领会和掌握,可以大大加快学习进度,提高学习效率。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教学进度的加快,使学生无形中增加了额外的自主学习时间。

(三)模拟功能强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一些内容是很难通过解说就能解决的,并且一些探究性实验在实验室也不可能完成。例如:天体运动、电磁场、狭义相对论等,如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不仅难以理解,而且还有可能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畏惧感。而多媒体具有非凡的虚拟功能,它可以将这些知识以及一些现实实情借助计算机来进行模拟,这种模拟能展示静止和运动,能超越时间和空间,能克服语言和形象的障碍;这种模拟也能变微观为宏观,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形象。这样一来,学生通过观看模拟的直观情况,不仅能加强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还能激发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例如过去在进行“狭义相对论基础”一章的教学时,老师和学生都感觉到这一章的内容太抽象,学生对这一章知识的掌握有一定的困难。现在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动画模拟“运动尺度的收缩”、“时间的延缓效应”等,既直观又形象,对大家理解相对论的时空很有帮助。

二、大学物理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容易产生几个误区

(一)多媒体喧宾夺主

教师选择多媒体的目的是通过发挥多媒体作用,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为了图方便,很多老师会情不自禁地过多地使用多媒体,造成了多媒体“喧宾夺主”。其实,不管怎样,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媒体,它的作用只是辅助教学而已。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讲授法,依然是大学物理课堂中主要的教学手段。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物理情景,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这种教学形式依然是学生获得间接知识的重要途径。而多媒体教学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用来模拟一些实验室里无法实现或者难以实现的实验现象,使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从而理解和掌握一些抽象的物理知识。另外,教师在处理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是灵活的,特别是在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在语言上的情感处理也是灵活多变的。而多媒体一般是提前设定好的,所以应答和交流相对比较“机械”。所以,在运用多媒体进行物理教学时,必须首先根据教学需要,决定是否使用多媒体,如果使用多媒体则一定要处理好主与次的关系,一定要认识到教师仍然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支配者,而多媒体只是起到辅助作用,是用来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不能“喧宾夺主”。

(二)模拟替代了实物实验

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建立一个概念或者发现一个规律往往是先通过实验观察,然后讨论总结,最后得出结论。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实现了很多心理活动,例如:观察、分析、掌握实验方法、总结等,其中“掌握实验方法”这一过程非常重要。因为实验是大学生锻炼动手能力和分析总结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模拟不能替代实物实验。例如:在“磁悬浮导轨”实验中,通过动手做实验,学生不仅能直观地观察到“磁悬浮”现象,加强对“磁悬浮”原理的理解,还能通过测量磁悬浮导轨中小车的运动信息来验证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而如果教师只是把磁悬浮实验用课件演示一遍,显然达不到这种效果。模拟不能替代实物实验的另外一个理由是:由于技术上的原因或者其他原因,一些模拟会将实际过程简单化、理想化,甚至还偏离了实际情况,这些模拟也会影响学生对物理的正确理解。因此,我们提倡能实物实验的就尽量不要模拟,多媒体模拟不能完全代替实际实验。

(三)教学节奏过快

多媒体教学确实有效改善了沉闷的课堂学习气氛,给课堂带来了活力,但是大学物理课堂中多媒体教学节奏一般都比较快,貌似教学速度提高了,教学效果也不错,但在课后的学生答疑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一些基本问题理解不透,导致做题能力差,解题速度慢,归根结底就是学生对课堂上知识的掌握并不是很好。我们与学生交流后发现:多媒体在课堂上的使用像放电影一样,速度快,学生对学习内容重难点理解不够,对知识要点掌握不好,课堂上来不急消化吸收,课后很容易忘记。原因在于:过多地、快节奏地使用多媒体,不仅阻碍了师生交流,还忽视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坐着“看电影”,被动地接受知识,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足够的时间来理解知识和做课堂笔记,学习思路也不连贯,所以不能很好地分清学习的重难点,不便于对学习重难点的记忆。而传统教学中的板书,恰恰能弥补多媒体教学中快节奏的短处,板书不仅利于学生详细记录课堂笔记,而且能细化和突出教学重难点,同时板书还能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我们要合理地结合多媒体和传统的板书教学。

综上所述,《大学物理》课堂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很多优点,在教学方法上实现了多样性,在教育观念上取得了创新性,在教育模式上也能使个别化学习和交互式教学成为可能,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角色无非是辅助教学而已,因此使用多媒体的时候要认识到其局限性。我们大学物理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从大量的实践过程中体会多媒体的优点和缺点,并合理地结合多媒体和传统教学手段,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 冷余生,解飞厚.高等教育学[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

[2] 陈业锋.浅谈多媒体教学中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0).

[3] 陈延军.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探讨[EB / OL].http:// / link?url=7RsSP9ZpKNJ2NypNVc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