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乡村经济的发展

乡村经济的发展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41:15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乡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乡村经济的发展

篇1

 

1.现行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1.1定位不准

 

绝大部分地方党委、政府对发展乡村旅游提出的口号都是,春赏花、夏纳凉、秋观景、冬玩雪。没有一个核心品牌。个别干部群众对以农耕文化为主的乡村旅游开发信心不足,简单认为发展乡村旅游就是发展农家乐。

 

1.2发展无序

 

目前,乡村旅游的市场需求强劲,使多数乡镇都蠢蠢欲动,但,什么是乡村旅游,怎样发展乡村旅游,由于缺乏全面认识和统筹规划,大家八仙过海各自为政,导致发展呈现盲目混乱状态。

 

1.3档次太低

 

当前,乡村旅游在服务层面档次较低,缺乏一套市场认可的标准。表现为住宿环境简单,农家菜品单一,乡土气息缺失,休闲条件落后,文化生活单调,配套服务欠缺。乡村旅游只有让城市人既能分享田园的清新,感受人际的友善,参与农事的耕作,又不降低他们在城市里所拥有的整洁、舒适、安全、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才能具备核心竞争力。

 

1.4管理缺位

 

游客大量进来后,供水、买菜、买肉、医疗、治安、生活垃圾的处理等一系列问题便露出来。同时,个别群众不顾长远利益,搞一锤子买卖,敲诈顾客现象时有发生。

 

2.发展乡村旅游提升农村经济的对策

 

2.1创优美的自然环境,让游客“想”来。

 

2.1.1描绘发展蓝图

 

在乡村旅游资源二度开发过程中,要做到大手笔规划、大动作实施,大力度推进。一方面规划要从让游客想来和让游客想停留进行规划;一方面做好总体规划布局和配套的专项规划;一方面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首位,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追求一时的经济增长。

 

2.1.2体现乡土气息

 

以特色效益农业为核心,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发展农业产业,提高农业效益。以慢为基调,渗透到乡村的山水、人文、建筑。打造公园式景观,引导游客回归自然。

 

2.1.3包装旅游产品

 

树立“用经营的理念经营农业、用旅游的观念建设农村”的观念,在保护好生态的前提下,深度对林、渔、畜、禽、蛋、奶、蔬、果等农产品进行品牌包装,打造成精品,让游客返程途中有纪念品带走。

 

2.1.4整治城乡环境

 

依法拆除违章建筑,坚决刹住未批先建、少批多建恶劣风气,坚决打击乱停乱放、非法运营行为,突出整治农村“脏乱差”问题,改善村容村貌,建设一批环境整洁、生态文明的样板村、模范村。

 

2.2创和谐的社会环境,让游客“敢”来。

 

2.2.1善于教化民风

 

教化民风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要认真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人人当好人,个个做好事,民厚道、官厚德的良好风尚。

 

2.2.2创新社会管理

 

加强旅游度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平台标准化、管理网格化、服务全程化,游客在旅游度假期间吃得放心、住得舒心、行得安心、游得开心、玩得顺心,达到当地群众满意、游客满意的双重效果。

 

2.2.3规范市场秩序

 

在发展旅游的同时,一方面要做好旅游市场的规范,一旦有黑社、黑车、黑导、黑店等来焚林而猎,再美的旅游景点也只会让游客望而生畏,望而却步。另一方面要做好媒体的应对。

 

2.3创浓郁的文化环境,让游客“常”来。

 

2.3.1培育诚信文化

 

百事诚为先,发展旅游、壮大旅游首先要培育诚信文化,打造信誉品牌。从商业伦理文化来讲,发展旅游就要致富,要有效益,但是经营中间要生财有道,不能欺诈,要诚信。培养、推广一批社会公认度高的诚信典型,开辟“乡村隆旅游诚信网”,宣传诚信典型,曝光失信行为,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2.3.2挖掘乡土文化

 

随着时间的演进、历史的推移,很多“文化宝贝”已经杳无踪影,甚或濒临灭绝的边缘。因此要深度挖掘乡土文化。自然风景受季节、气候等的影响较大,文化资源则不受其影响,也就不会出现“旅游淡季”。

 

2.3.3人才引领文化

 

篇2

乡村旅游一开始就与振兴乡村经济密不可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就业、推进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深远的影响。在一些乡村旅游先发地区,乡村旅游能较大程度地增加乡村的经济收入,提高当地生活水平,并促进乡村经济由单一农业经济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有利于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和谐农村社会;创造不少就业机会,扩大乡村居民的就业途径。

一.乡村旅游发展对旅游地经济贡献的分析

(一)乡村旅游的乘数效应与适用条件

乡村旅游的初次消费,实现GDP与消费同步增长;更重要的是,随着消费向下一个企业的流入,在乘数效应作用下,GDP还将成倍增长,与此同时还将带动就业、税收乃至投资,实现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

二.基于经济效益分析方法的测算

2007年当涂县园艺村全村农家乐旅游收入达300多万元,2007年园艺村有50户农家乐,2007年马鞍山市共有农家乐100户,对于刚刚起步的马鞍山乡村旅游来说,可以初略估算2007年马鞍山市农家乐旅游收入至少600万。即乡村旅游收入至少600万。为计算方便,以下以600万元计算。

基于第一部分的宏观经济效益分析方法,在本节以2007年为例,测算以下经济值。

(一)2007年马鞍山乡村旅游对GDP贡献的测算

(5)税收效益终值。考虑到乡村旅游的消费过程中可能存在不需要缴纳营业税的消费,因此,还应对税收效益值进行相应调整。实际纳税值要小于337.6万元。

三.总结

由于数据获得有困难,只能进行初步估算得到如下结论:20O7年马鞍山乡村旅游才刚刚起步,2007年乡村旅游收入至少使GDP增长了1621.6万元,带动的GDP增长率为0.038%;对社会增加了48个宝贵的就业机会;为马鞍山增加了略小于337.6万元的税收。

参考文献:

[1] 顾筱和,黄郁成.试论乡村旅游的经济影响[J].广西社会科学,2006,(2):53.

[2] 季俊杰,沈红.国家助学贷款的宏观经济效益[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2):69-70.

篇3

中图分类号:F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1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城市百姓选择了在周末进行户外旅游,而城市周边的乡村就以舒适的自然环境、人文景点、和城市不一样的生活气息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喜爱。而乡村旅游产业就以城市居民为目标,满足其所需要的休闲度假、放松享受、体验全新的生活的感受,受到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的关注和参与兴趣。目前在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主要以周末农家乐、农业采摘、特色农业服务、人文景点观望等为主。而这些乡村旅游主要集中在城市的周边50公里内的农村、城郊结合处、少数民族居住地等。随着我国乡村旅游热的持续升温,相信会有更多形式内容丰富的乡村旅游特色服务出现,帮助提高都市人们的生活品质,而发展乡村旅游也成为振兴我国农业经济的重要一环,受到社会上更多的重视。

一、发展乡村旅游对振兴农业经济的作用

1.优化农业经济结构,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我国的传统农业经济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养殖业、畜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为辅,这些经济结构组成我国的农业经济,但是这些经济增长点都脱离不了自然环境而且科技含量低,并且投资大回报周期过长并且效率非常不稳定,因此迫切需要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来调节这种产业结构,而乡村经济的适时出现,成为调整农业经济的最好契机。乡村旅游的出现,对农业经济中各个环节可以起到一个良好促进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拉动农作物的供需关系,同时对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加强农村环境监控以及拉动农村周边产业、服务业经济增长都有很好的作用。而这些产业的增长和加强反过来也能帮助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展,因此可以说,乡村旅游与农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农业、加工业、贸易、以及餐饮业这些产业都能对乡村旅游有很大帮助,同时乡村旅游也能拉动这些产业快速增长,从而实现联动效应。

2.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乡村旅游的出现,能产生大量的就业机会,并同时为道路运输业、餐饮业等周边行业提供大量就业人口。同时因为大量城市居民积极参与乡村旅游,刺激了当地的消费,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民在这种形式下得到了乡村旅游带来的甜头,越来越多的农民通过经营饭店、旅馆、手工业加工、导游、以及当地特产销售等形式获得了大量的财富,从而通过乡村旅游这种形式实现了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而因为旅游业的火热,也带动了当地其他产业的经济增长,从而实现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目标。

二、发展乡村旅游振兴农业经济

1.加强乡村旅游产业链, 拉动农业经济协调发展

旅游产业链是指以旅游者为核心,满足旅游者的全部需要为目的,将旅游者最关注的目的定义为链核,其他相关产业例如农产品、自然景光、服务质量等为链条,以一整套的服务整体提供给旅游者,帮助旅游者完成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旅行和游览。就好比是自然景光为链核,将旅行社、饭店、住宿、当地特产等行业链接成一个旅游链提供给旅行者。而通过加强旅游产业链的作用就是在于将这些链条上的资源强化,比如产业链上的饭店就需要主打城市里吃不到的当地特色食物;农业链就需要以价格低、无污染的农业产品来吸引旅游者、土特产就需要在质量上和便携性上做文章;当这些产业链条都得以加强时,就会极大的刺激旅游者在乡村旅游过程中付出消费,从而达到拉动当地农业经济各个行业协调发展的目的,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向着更高、更强、更广的方向发展。

2.加强城乡旅游合作, 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都在推动城市和农村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繁荣的政策。那么跟城市进行多种形式的旅游合作,可以帮助农村在方方面面的领域和产业得到实惠。例如通过城市的名片效应,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同时跟城市进行合作,还可以大量利用现代化技术例如信息化建设改变和提升农村人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意识,拓展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营销渠道。而通过城乡旅游多种形式的合作,可以加快乡村旅游的发展脚步,提高乡村旅游的质量和服务理念和拓宽经营模式,从而达到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目的。

3.发展乡村旅游循环经济, 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我国大部分的乡村旅游中,产业链的核心是自然风光。因此乡村旅游对极为依赖的自然环境要积极开展保护措施,对乡村旅游的各个环节都要做好规划和监督,防止自然景光遭到人为破坏。在对乡村旅游的规划和建设中,要本着循环经济的3R原则,对旅游环境进行系统、合理的开发和保护,对于自然风光、生态环境以及当地的风俗习惯,要本着尊重和保护的原则,不轻易的改变和破坏;而对旅游线路的规划上,要优化资源,采用最少建设的原则,根据当地的地形合理建设旅游配套设备,同时建筑材料和建筑风格要和当地特色尽量融为一体;而在资源使用上,要努力做到循环使用,例如水循环、点循环。而在旅游区内,要站在客人的角度上,采用更多人性化的服务为旅游者提供良好的服务,同时树立更多的引导牌和垃圾箱,减少旅游者的垃圾排放。同时在必要情况下,旅游景点要修建污水处理系统,降低污水的排放等。只有真正的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保护好乡村旅游产业链的核心时,才能真正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邵伟刚.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和作用[J].中国城市旅游网,2011-1-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