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7 15:42:42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浅谈低年级语文教学,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低年级的儿童刚刚开始学习规范的语言文字,处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起始阶段。因此,低年级语文教学对学生语感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而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正确的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也是他们接受情感教育的最好方式。下面就谈谈我的实践与体会。
一、在字词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指导字词教学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
语感强的人,很容易把语言文字转换为生动的画面,从而进入其所描述的意境。完成从语言文字到画面的转换,表象是基础。没有丰富的表象积累,要完成转换是困难的。因此,在字词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学习字词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建立起字词同事物的联系,不断积累字词所表达的事物的表象。第一用直观的形式使学生把字词同相应的事建立联系。直观的形式包括实物、图画、幻灯直观,动作、表情直观。要用直观的形式让学生把常用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同事物建立起联系。对学生少见的事物更应该用图像直观加上语言直观等多种直观方法,让学生认识这类事物,建立起这类事物的表象。一年级课本每篇课文插图,很多字词都可以利用插图引出和教学,不仅“看图学词学句”、“看图学文”如此,“课文”也是如此,如《鹅》文中的“鹅、曲项、白毛、绿水、红掌、清波”等词语都可以利用插图使学生把词义同认识事物联系起来。第二引导学生把字词同有关知识、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对一个字、词的意思的理解程度,也是同已有知识、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因此,在字词教学中,对一些信息量大的词和较难理解的词都应联系有关知识、生活经验理解词义。如第一册《我是中国人》中的“五星红旗”一词,在引导学生认识五星红旗的形状时,应适当讲清楚旗上符号的意义。这样,学生在以后的阅读中,一接触到“五星红旗”一词,就会把它同“党的领导、民族大团结”联系起来。
二、要严格进行理解句子意思的训练
理解句子是理解句群、甚至是理解段、篇的基础;理解简单句是理解复杂句子的基础。一年级应就理解简单句进行严格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一是要启发学生掌握理解句子意思的基本方法,二是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基本方法是抓主干理解句子意思,要引导学生感性认识一个句子一般包括两部分,开头部分讲的是“谁”或“什么”,接下去的部分讲的是“是谁(什么)”、“做什么”、“怎么样”,表达这两部分之间关系的只有三个基本句式,即“谁(什么)、是谁(什么)”、“谁(什么)怎么样”、“谁(什么)做什么”,按这三个句式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意思。按一定的程序教学,一是先理解句子的主要意思;二是在这基础上体会修饰语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丰富的意思。如第一册《秋天到了》中的“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先理解句子讲的是树叶掉下来,再抓住“一片片”这个词理解是很多树叶掉下来,从而知道是秋天到了。
二、精心设计导入,让学生“乐”起来
人都说: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若想在教育教学中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我们首先就得抓住一个好的导入,一个好的导入就好比一艘在大海里航行的帆船的“帆”,他不断指引着我们潜行。有了他的指引,才能让我们不迷失方向;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提高教学的效果。 导入的方法有很多种,如情景导入、激趣导入、故事导入、谈话导入、复习导入、设置悬念导入、实物导入……无论是那一种导入,只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真正“乐”起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三、教学应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动”起来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确实说得很有道理,我们大家也一致赞同。因为无论你是那一种人,不管你是大人还是小孩,只要你对某种事物产生了兴趣。那么当你在学习的时候,就一定能学好。
1.多鼓励少批评
俗话说:“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这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因为低年级学生,爱玩、好玩,这是低年级学生的天性。我们在教学时,需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焕发学生想学的愿望,让学生真正的在课堂上“动”起来。
记得在一年级教学“老”字时,首先教学生认识这个字,会写这个字,在认写的基础上来进行组词时,我问同学们能组什么词?当时班上有一个基础稍微差一点的学生就高声喊出“老公”。当时我并没有因为学生组的这个词而批评他,而是加以表扬,我说:“真棒”“非常棒”“很好”“非常好”······当学生听到这样的字眼,课堂就更加活跃了,教学效果也出奇的好。
2.奖励性教学
奖励性教学,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手段。
在三年级的一堂书写生字的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熟悉生字的字、形、义,然后让学生完成书写。 可当我走下讲台时,发现学生基本上没动,只是在哪儿自顾自的说笑。当时我就想,要怎样才能激发学生书写的兴趣,于是我灵机一动,便有了方法——拿出几本本子奖励给其中表现比较好的学生,不一会儿,全班学生就都不约而同的动了起来。后来我把这堂课称为“快乐的一堂课”,这给我以后的教学很大的启发。
目前在低年级教学中我们存在着以下问题,首先是一节课要认识十几个生字,识字量大,还有要写的字也在十个左右,写快了就写不好,写好了又写不快,给课堂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其次是每节课学生都要重复识字、写字的过程,课堂结构变得单一,降低了孩子的学习兴趣。而识字、写字的时间把课堂占得满满的,孩子缺少阅读时间。教学中孩子的写话也往往流于格式化,缺少了鲜活的内心表达。
当我们正确对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困惑进行解读时。很容易看出既有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不够准确,又有针对低年级学生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不足。
1.准确把握低年级教材,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以二年级的教材为例首先让我们明确二年级上册识字目标:
1.1 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1.2 认识450个字,会写35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1.3 会使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从上述二年级上册的识字写字目标中我们不难看出,低年级的识字虽然量大,但它不要求对字形,字义的详解,只要在语言环境中认识理解就可以了。如果明确了这样一个教学目标我们的识字课目标的完成上就轻松多了。
2.识、写不分家,提高课堂效率
识字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汉字建立初步的表象,对汉字的形体有所认知,对汉字的意义有所了解,初步的能在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在语文教材中,要求会写的字大多数已经在识字里面,剩下的几个基本上也是前面认识过的生字,这就为写字打好了前站,也就是突破了写字战场的外部防线,写字时我们要进行的就是对汉字的笔画、结构的掌握及书写。因此,在写字时我们完全可以承接课堂中前面的识字环节,接着进行汉字的书写,不用在写字之前再认识一遍生字的音、形、义了,减少不必要的环节而增大写字的时间,可以说识、写不分家,大大提高了课堂的识字、写字效率。
3.语言环境中识字,降低学生识字难度
阅读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同样阅读也是让孩子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过程。一堂低年级的识字课,如果脱离了文本,上来就识字我觉得是不可取的。例如,有的老师在上识字课之初就让孩子们汇报生字的音,接着就是各种的扩词、游戏,最后就是写字环节,一堂课下来孩子们都没有打开过语文书,孩子们真的只是在单纯的识字、写字。这样的识字课完全脱离了语言环境,对于汉字的运用效果不佳。因此,识字、写字课一定要让孩子走进文本,让汉字从文本中来,并最后回归于文本。
4.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阅读文本比较浅显,重点是识字、写字及写话,因此教师很容易把课堂变得模式化,每天都在重复相同的环节,学生每天都在识字、写字中度过,师生都会产生倦怠感,久而久之师生的课堂活力都在逐渐的消失,因此,改变师生的教与学的方式,添加课堂动能变得尤为重要。
让甜美的儿歌飘荡在课堂,师生的心将一起飞扬。
儿歌是儿童稚嫩心灵的抒发,孩子们通过唱响儿歌使自己的心儿飞扬,同样,如果教师能够参与到其中也会感受到孩子的纯真与快乐。当然,一节语文课我们绝不会把它上成一节音乐课的,因此,我们要把握好唱儿歌的时间,可以在课前1-2分钟内,作为课前活动,也可以在学生学习疲倦时作为课内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