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如何提高课外阅读

如何提高课外阅读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7:40:2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如何提高课外阅读,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篇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课外阅读真正地感兴趣时,他才会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专心致志于此而不知疲倦。他们的思维就会更活跃,精力就会更集中,学习效果也会更好。我觉得从以下几点出发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要让读书成为学生的一种娱乐活动,而后才是学习的一个手段。所以,学生进行英语课外阅读所选的内容要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且难度适中。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关注学生喜爱和关心的话题,寻找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材料,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其次,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让其能够学以致用。课堂上可拿出5分钟让学生介绍自己课外阅读的文章及自己的感悟。对于一些优秀作品,教师可把其中情节生动、形象鲜明的片段改编成小剧本,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使学生对作品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同时又可以提高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举两得。

此外,还可以组织英语演讲比赛,开展小组阅读等活动,这样既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二、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英语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初一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低于4万词,初二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低于10万词,初三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应达到15万词以上。但刚开始阅读时,学生可能会因基础差、词汇量小,读起来比较困难,从而厌恶阅读。因此,学生英语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对他们英语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

我认为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阅读特点及阅读兴趣,以及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编好英语校本教材。校本教材的选材以实用对话、经典故事、小小说、新闻、英语国家概况、风土人情介绍等为主。可对所选材料进行适当改编,对生词加以控制,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够顺利阅读。这些校本教材可列为学生的必读书目,其中的一些经典篇目可推荐学生背诵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

另外,应给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初中生阅读的英语读物。我认为适合初中生的英语读物大致分为三大类:一是英语报刊,如《英语周报》、《21世纪报》、《学英语》、《英语通》、《英语世界》、《英语沙龙》等,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实用性,故事性强且题材广泛。二是“书虫”丛书系列。这是一种分级读物,可分年级选对应的级别来阅读。而且它是一种中英双语对照读物,对于提高学生词汇量很有好处。三是有声读物,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可发音的“电子书”。这类有声读物趣味性强,取材广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此外,《新概念英语》的第一册和第二册中的故事短小精悍、语言地道,个人认为也是英语课外阅读不错的选择。

三、传授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

英语课外阅读是学生输入信息、开阔视野、增长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的阅读方法是否行之有效,是否养成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决定着学生阅读效率的高低。

首先,学生要掌握英语常用的阅读方法,包括:略读(Skimming)、寻读(Scanning)、精读(Intensive Reading)、快速泛读(Fast Extensive Reading)、计时阅读(Timed Reading)。教师应教会学生针对不同体裁的文章、不同的要求,采用相应的阅读方法。

篇2

关键词:兴趣;书源;引导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的时效性,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读书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如引用书中一个精彩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指导学生读绘本《森林里的陌生人》时,就可以出示几张图片:“森林里的动物相继发现了雪人,很好奇,并且吃掉了雪人帽子上掉的坚果,甚至连雪人的鼻子(一根胡萝卜)也不放过。”问孩子们,你们想到了什么?孩子会说:“谁堆的雪人?”“到底谁是森林里的陌生人?”……那么带着问题读下去吧!读之后大家才发现,是一对小兄妹堆的雪人,这些坚果就是那两个可爱的孩子放的。故事尾声,哥哥和妹妹正躲在树丛后面观望着小动物们的欢喜。小动物们走了,小女孩儿又开始工作了,“趁它们还没回来,我们再多放些种子和玉米吧。”小男孩儿怀里抱着一个大袋子,说要在整个冬天喂这些小动物们,“等到积雪都融化,雪人也变成小水花;直到青蛙开始唱歌,树枝冒出新芽。”最后的画面:穿着鲜艳冬装的小兄妹俩,拉着小雪橇,那美丽的背影,让整个森林不再寒冷。多美啊!我个人认为这本书的图画远比文字优美,相信读完这本书的孩子会永远记得我所描述的画面,记住那对小兄妹,从小种下一颗“爱”的种子,接着告诉孩子们此套书还有三本,你猜,孩子会不会主动去找书看呢?

二、开发书源,让学生有书读

1.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开卷有益,但我们要说开卷并非都有益。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绝对不能放任自流,应该作必要的引导。只有教师引导好了,学生才会主动与文本的思维碰撞,会在阅读过程中自觉地去体验、思考,从而形成能力。这样,课外阅读的优势才会渐渐凸显出来。

2.发挥家长配合作用

通过家长会、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古诗、儿歌、童话、寓言、小说、历史故事、科普知识等都应

涉及,阅读面要广,这样做的好处还在于,孩子在进入初中高中学习地理、生物、物理、化学、历史时,有一定的基础,不至于满头

雾水。

三、注重引导,使学生善读书

在现实中,不少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不尽如人意,主要是由于阅读方法不当,因此,教师和家长应互相配合,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使学生善读书,增强课外阅读积累。

1.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阅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做到:一是定书。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坚持读完,千万不可半途而废。二是定时。选择读书的时间,并且长期坚持下来。三是要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要制订一个读书计划并严格地执行下去。

2.培养恰当的阅读方法

曾指出的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用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读书的方法有三种:精读、略读、浏览。针对一些长篇幅的书籍,例如:《水浒》《三国演义》等,教材中节选了它们的部分章节,在指导学生阅读原著时,要求可放宽,只作走马观花的浏览。知识性读物不能追求快速,不能观其大略,而是要理解每个知识点,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可以略读。针对语言精美的读物,要求学生细细品味,感悟语言的优美,并通过背诵、摘抄来帮助记忆、积累,积淀语言,培养语感。学生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离不开科学的阅读方法。因此,我们要利用课堂,把“教材”变为“学材”,把阅读方法的指导寓于课堂教学之中,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这样,学生才能“得法于课内而得益于课外”。

3.展示阅读成果

为使学生对课外阅读爱不释手,并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篇3

2. 明确课外阅读的要求。针对小学生的实际,他们往往对于阅读只是出于一时好奇,不能持之以恒。因此要明确目标和任务,规定一定的时间和阅读量,是必不可少的。在平时除了学生自己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外,我还在每天放晚学前安排二十分钟的阅读时间,和学生一起读书,引导学生在书的海洋里邀游,养成每天读一点的习惯。

3. 教给学生有效的读书方法。有效的课外阅读,除了要让学生明确阅读的任务外,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因为阅读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阅读质量和阅读习惯。首先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我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文章中的格言和精彩之处摘抄下来。其次读书时做一些批注,用不同的符号画出重要内容,整理阅读提纲,把书越读越薄。同时,在读到有感而发时,可以进行分析,评价,写写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把书越读越厚。

4. 选读。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古今中外的名著,课本中的范文,门类众多的报刊都是学生阅读的材料,教师要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读,可以结合教材选读,还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选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