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5:04:12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财政审计的特点,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财政是我国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财政的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财政政策是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之上,由于市场经济自身具有盲目性、自发性和滞后性等缺点,财政就是在市场经济出现问题时进行补救的国家手段,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那么创新完善财政审计监督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财政审计监督机制制度简介
(一)财政审计监督机制制度要素和特征
对财政审计监督机制进行创新,我们必须要对其要素和特征进行深入理解,从而在已有要素和特征基础上进行创新。财政审计监督机制基本是由法律法规支持、信息技术支持、运行操作和考核评价等相关要素构成,是一个系统性高、稳定性强和平衡感均匀的机制制度。在这些要素构成的系统中具有这些特点:第一,系统性。财政审计监督机制是由各种要素构成,是由很多小系统构成,它们之间是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关系,局部系统和要素都有自己特色,但是都不可相互替代。第二,客观性。财政监督机制是按照客观事实建立的,是对实际经济情况的反应,不是人为就可以决定的。第三,多样性。各个地方财政审计监督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采用不同的措施,因此财政审计监督机制具有多样性和多层次性。
(二)财政审计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
财政审计监督机制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严重的问题,主要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权责不够分明。具体来说主要是指财政手段在应对市场经济问题时,权利和责任经常混淆,审计和监督之间也不够明确,导致财政外流,把关不谨慎。第二,财政审计监督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人员素质主要包括责任素质、职业素养和工作基本技能,由于这些问题导致审计监督过程中经常出现责任推诿、效率不高和工作质量不高等问题。
针对上文,我们应该创新财政审计监督机制,一方面有利于发现问题和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同时可以减少现象;另一方面,创新财政审计监督机制可以促进财政预算科学规范和透明,有利于财政公开性、规范性和透明性,使政府更好地收到广大人们群众的监督。
二、如何创新财政审计监督机制制度
基于上文创新财政审计监督机制的重要性,同时考虑到创新财政审计机制的现实性意义,提出了一些思路,具体如下:
(一)创新财政审计监督理念和加快法制化建设
财政审计监督的概念应该有所创新,应该树立大局意识,树立整体意识,将财政审计监督纳入财政体系中,这一审计监督过程和日常程序将结合,另一方面应该建设独立的审计监督机制,拥有独立权,只有从意识上重视和关注财政审计监督机制才可以真正创新财政审计监督机制。加快法制化建设主要从立法的角度考虑创新财政审计监督机制,例如《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和《行政单位财务规则》等,使审计监督人员可以严格按照法律固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审计监督,使整个过程更加法制化和科学化,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有利于创新财政审计监督机制,有有利于法治社会的建立。
(二)强化财政审计监督机制制度信息化建设
财政审计监督机制制度信息化建设主要是指财政审计监督机制建设完善过程中采用计算机高科技和相关软件,在甘肃省白银市审计局早已采用计算机技术审计监督,采用“现场审计实施系统”软件,简称AO软件,将信息储存在计算机中,建立数据库和文件档案,使数据动态化,一方面有利于财政数据的搜索和查看,另一方面有利于财政数据的及时更新,方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提高审计监督人员的职业素质和培养相关人才
在财政审计监督机制创新过程中,审计监督人员职业素质存在严重问题,因而要提高审计监督人员的职业素质,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提高人员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加强职业的基本功,另一方面是提高人员的职业道德,增强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在提高已有员工素质基础上,加快培养审计监督人才,培养一支高素质人才。
(四)落实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
每一件事做完之后都应该负有相应的责任,责任是我们认真做事情的动力和压力,对于创新财政审计监督机制也是这样,我们应该建立并落实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在财政部门内部和审计监督部门都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在财政部门内部,一旦出现严重问题,相关人员就应该负有惩罚,在审计监督部门中,一旦发现问题,同样负有相应责任,落实严格责任追究制度有利于创新财政审计监督机制。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是必要的任务,创新财政审计监督机制也是重要的和必要的,本文从创新理念、健全内控机制和落实责任追究制度等角度去促进创新财政审计监督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单文博,郑鹏岩.浅析我国财政审计的现状及未来发展[J].时代金融,2015,(33).
财政审计应在坚持真实性与合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绩效审计的力度。财政绩效不仅仅指专项资金使用绩效,整个政府性财政收支都存在绩效问题。财政绩效审计应突出三个方面:一是正确评估财政收支的经济性。各项收入与支出结构是否合理,是否遵循了增收节支原则,是否严格按照预算规定的标准、范围、定额征收与使用;二是正确评估财政收支的效率性。各项收入是否应收尽收,各项支出是否及时拨付到位,追加预算是否及时等;三是正确评估财政收支的效果性。各项资金收入与支出的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是否存在挪用、挤占、闲置浪费情况等,财政审计力求做到“真实、合法、绩效”三位一体。
为不断推动财政绩效审计的发展,在审计实践中应注意围绕审计目标,不断强化绩效意识,从方案制定、重点确定、成果反映、项目总结等方面,设定绩效评价标准,科学评估财政审计绩效。
二是强化决策审计,探索由执行环节审计向决策、执行等环节审计转变。
审计作为促进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手段,其作用是通过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实现的。监督的对象是“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监督的重点是“决策、执行、反馈”等环节,监督的内容是“人、财、物”。对财政审计而言,对权力的监督主要体现在与财政收支相关的经济活动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方面。
筹集与分配资金是各级政府及其财税部门的重要职责,集中体现为财政预算编制及其执行两个主要环节,可归纳为财政资金运行过程中的决策权与执行权。财政审计应重点关注预算编制、调整与执行情况,加大对财政决策权、管理权、使用权的监督,通过对预算编制及调整的审计,可以发现预算编制与调整是否符合法定程序,是否存在随意调整与分配不公正现象,从源头上制止和纠正财政收入与分配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对财政、税务、海关及其它预算执行部门的审计,可以制止财政资金在筹集与使用过程中的权力异化现象,促进这些部门规范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三是加大成果反映,探索由反映单项审计信息向反映综合性审计信息转变。
审计信息是审计机关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也是审计主要成果的集中体现。在财政审计中,应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及社会关注的焦点与热点问题,加大审计信息综合分析力度。同时注意对审计中发现的单个的、零星的、原始的审计素材进行综合性加工,有意识地上升到宏观经济管理的高度进行分析,力求从苗头中发现倾向性、个性中关注普遍性、动态中把握规律性,撰写一批份量重、价值高、宏观性强的综合性审计信息简报,逐步改变反映审计信息单一、缺乏综合性与宏观性的传统做法,推动财政审计成果反映上层次、上台阶。
四是加强综合审计,探索由“账本审计”的传统审计方法向现代综合性审计方法转变。
记 者:财政审计是国家审计的永恒主题,刘家义审计长提出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理念,从财金处直接从事省级预算执行和下级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看,你们认为应该如何理解和践行?
孟文军:这是一个大课题。先谈一点基本认识。
继国家审计发挥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免疫系统”功能的论断之后,刘家义审计长提出了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理念。我认为,如果说“免疫系统”功能,阐明的是国家审计发挥什么样的作用,那么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指明的是国家审计怎么样发挥作用。
审计机关的基本职责是对财政收支进行审计监督,每年受本级政府委托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财政审计成为国家审计的永恒主题,审计监督作为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和民主法制建设的组成部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构建基于有效实施财政收支审计监督的财政审计大格局,是国家审计充分发挥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免疫系统”功能的必然要求。
周国亮: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应当把握法定范围和内容,这是基本前提。
关于财政收支审计,审计法的有关规定是:审计机关对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和下级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从审计主体看,对本级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由审计机关内设各专业审计机构实施;对下级政府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实际由上下级审计机关分别采取“上审下”、“同级审”进行。审计主体应当是上下级审计机关、审计机关内设各专业审计机构。
从审计方式看,应当是“同级审”与“上审下”。
从审计客体看,本级各部门预算、下级政府预算都是纳入预算管理的收入和支出;其他财政收支,按照审计法实施条例的规定是指财政资金中未纳入预算管理的收入和支出。因此,审计客体应当是纳入和未纳入预算管理的收入和支出,即以国家(政府)为主体的资金活动。
由此,总体上说,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就是构建一个国家审计机关对以国家(政府)为主体的资金活动实行有效审计监督的结构化体系。
孟文军:厅党组高度重视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在王殿军厅长的大力推动下,厅专门设立综合处,具体负责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管理、“两个报告”起草工作。一是以年度审计项目计划为统领,对厅各业务处、上下级审计机关的审计资源进行统一整合,实现财政审计“一盘棋”;二是以“两个报告”为载体,对财政审计信息进行统一归集和分析,提高财政审计的整体质量。这实际上是搭建了财政审计大格局的基本平台。
傅志辉:为了不断推进和完善财政审计大格局,王厅长提出了以财政资金为源头展开审计的思路,并由财金处组织实施了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中央、省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审计,获得了有益的实践经验。在听取对省财政厅具体组织省级预算执行的审计情况汇报时,王厅长又提出对省财政厅具体组织省级预算执行的审计与对部门预算执行的审计相结合、财政收支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的思路,要求财金处进行探索。
孟文军:这进一步提出了适应财政资金运行的特点,是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基本特征。
从省级财政资金运行而言,省财政厅具体组织省级预算执行是源头,横向涉及省级预算部门(上缴财政收入和接受财政拨款),纵向涉及下级政府(上缴省级财政收入和接受省级转移支付资金)。作为作用于财政收支的财政审计大格局,只有把审计省财政厅具体组织省级预算执行与审计省级预算部门结合起来、与审计下级政府结合起来,才能提高财政收支审计的整体效能。
周国亮:这种结合,可以实现审计内容的一体化,并且保持审计方式的多样化。如审计省级非税收入管理,从审计内容上,可以把审计省财政厅组织收入情况和审计省级预算部门、下级政府缴交情况结合起来;从审计方式上,在财金处审计省财政厅组织收入情况时,可以由财金处对重点省级预算部门、下级政府的缴交情况进行延伸审计或调查,也可以由各业务处在审计省级预算部门时对其缴交情况一并进行审计,或由财金处或其他业务处组织对下级政府的缴交情况进行专门审计。至于采用何种审计方式,可以通过审计项目计划和审计工作方案确定。
傅志辉:在这种结合下,还可以实现审计内容的横向成块、纵向成线。如对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既构成整个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的横向审计部分,又成为相对独立的审计单元。再如对某项本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审计,既是本级预算资金向下级政府转移支付的纵向审计内容,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审计形态。
孟文军:如果说,把审计省财政厅具体组织省级预算执行与审计省级预算部门结合起来、与审计下级政府结合起来,是在审计对象和内容上就财政审计大格局的结构性安排,那么,财政收支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涉及的则是在审计主体和方式上就财政审计大格局的制度性安排。这实际上要求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必须建立协同各类审计的基本机制。
常迎迎:这种基本机制,我认为,应当包括审计类型之间在审计内容上的协同和审计项目在审计时间上的协同。
一是实行一个审计项目融合多个审计类型内容的制度。对财政收支审计采取“同级审”与“上审下”两种方式是法定的,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下级政府财政收支审计是两种基本审计形态。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应当实行一个审计项目融合多个审计类型内容的制度,如把绩效审计内容融入财政收支审计项目,对财政收支审计项目中发现的每个问题分清领导责任,既形成绩效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在每个审计项目上的制度化,又为开展专门的绩效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保持在审计内容上的衔接。
二是实行年度审计项目为“两个报告”滚动服务的制度。审计机关每年受本级政府委托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是一项法定制度,一般在当年6月或6月以后进行。因此,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年度审计项目的安排既要满足当年“两个报告”的需要,又要为次年“两个报告”打下基础。对每年6月以后的审计项目,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安排财政收支“上审下”或其他财政性资金审计项目,在审计内容上与次年上半年的财政收支审计项目形成互补;二是在审计项目实施中,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延伸至当年6月底或审计日的上月底,在审计年度上与次年上半年审计项目的审计年度保持衔接。
孟文军:上面,就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谈及了基本认识、基本前提、基本平台、基本特征、基本机制,之所以说基本,是因为显得粗浅,也不一定正确,还请批评指正。
记 者:今年是我国审计机关成立三十周年,财政审计见证和体现了国家审计的整个发展过程,对此有何感想?
孟文军:感想最深的有两点。
一是财政审计是一个认识和实践不断深化的过程。如财政审计的功能定位,在审计机关成立初期集中体现在查错纠弊,后来总结为财政审计是国家审计的永恒主题,现在概括为国家审计是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再如财政审计方式,在经历了单一“上审下”后,实行“同级审”与“上审下”结合,再发展到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认识和实践的不断深化,推动了财政审计事业的全面发展,财政审计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是我省的财政审计在继往开来中呈现崭新局面。由1985年第一次由省政府批转46个财政赤字县(市)的审计报告、1990年第一次在《中国审计》介绍江西省财政审计的基本做法、1998年第一次以省政府令出台《江西省地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实施办法》,经十年来的开拓创新,到近些年财政审计为领导决策服务作用的充分发挥、江西省财政审计路子的鲜明特色、《江西省审计条例》的实施,特别是在2011年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中,江西审计经验在全国审计机关推广、审计项目获审计署优秀审计项目、省债审办和财金处均获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先进集体三等功,标志着我省的财政审计获得突破性进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呈现崭新局面。
记 者:税收是公共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财政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财金处从去年开始探索地税联网审计,目前进展情况如何?
孟文军:地税联网审计是王殿军厅长亲自推动的我省审计机关第一个联网审计项目。在何干成副厅长、胡志勇总审计师的高度重视下,经财金处与信息中心共同努力,地税联网审计正在有序推进。
杨 桦:目前,已实现联网方式的数据获取、转换和分析。
——完成联网工作。于今年5月,在省地税局机房安放前置服务器,通过党政内网(网),连接厅机房专用服务器,建立封闭式的联网链路。
——获取征管数据。通过网络传输,获取了多年来全省地税征管信息系统的数据库数据,建立审计数据库。
——进行数据验证。对获取的数据库数据,按一定的方法,与全省地税征管信息系统的前台数据进行核对,验证数据的一致性。
——修正有关模型。在去年试用的基础上,对一些数据分析模型的取值范围或因素设定,进行调整或修正,以适应本地化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