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课外阅读的概念

课外阅读的概念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7:41:59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课外阅读的概念,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课外阅读的概念

篇1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c)-0070-01

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所指出:“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于合作的能力”。然而为了满足中考的考试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首先保证对基本规律、基本概念的讲解,这就导致许多有关物理学前沿的理论发展、近代应用、生动感人又给人以启迪的物理学史等都不可能一一介绍。而学生在假期里也要一直忙于完成作业,很少进行课外阅读,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而偏颇,学习乏味而被动。

物理课外阅读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物理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和延伸,课堂教学是课外阅读的依据和指导,两者应该有机地结合构成一个统一的教学体系。学生通过物理课外阅读,能够重温若干年前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规律的发现、物理问题的解决等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概念和规律,还能近距离地体验物理大师们创造性的研究方法和实验以及科学的思维推理模式,从而受到启迪,激发起探索世界的无穷欲望。结合《物理课程标准》理念和一些亲身实践,下面笔者从以下几种途径来探讨初中物理课外阅读的有效途径。

1 从教材资源中挖掘物理课外阅读的内容

初中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它涉及自然规律、物理原理、物理特点、物理定律的实验过程和人们对物理规律的探索历程,本身就隐藏着巨大的科技阅读材料。

苏科版初中物理教科书中设有“生活・ 物理・社会”与“信息库”两个阅读栏目,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并使教材有一定的弹性,以适合不同学生的要求。“生活・物理・社会”与“信息库”栏目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即培养学生信息搜索的能力。

2 有选择地阅读通俗易懂的物理杂志或著作

笔者向大家推荐以下几种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物理杂志或著作:《初中生世界》(物理版)是江苏省教育厅主办、江苏教育报刊社编辑出版的面向初中学生的省级教辅类刊物,该杂志依据物理新课标的知识点为编刊重点,辟有重点辅导、难点辨析、解题指导、试题讲析、科技之窗、发明史话、诺贝尔奖的故事、生活物理、趣味物理、创新与探究等栏目。

曹天元的著作《上帝掷骰子吗》就是一本适合任何有中学基本物理概念的读者。这本书会带读者做一次量子之旅,从神话时代出发,沿着量子发展的道路,亲身去经历科学史上的乌云和暴雨,追逐流星的辉光,穿越重重迷雾和险滩,和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们并肩作战。除了回顾基本的历史背景,还将向着未来探险,去逐一摸索量子论面前的不同道路,闯入人迹罕至的未知境地,和先行者们一起开疆扩土。让人惊叹的,不仅仅是沿途那令人眼花缭乱的绚丽风景,更来自于人内心深处的思索和启示――那是科学深植在每个人心中不可抗拒的魅力。

《物理世界奇遇记》原版是1965年由著名科学家、卡林伽科普奖获得者乔治・伽莫夫把他的两部早年代表作合并补充修改而成,书中通过一个普通市民汤普金斯先生在梦中的奇遇和一个教授的若干篇演讲,介绍了现代物理学和宇宙学的主要领域――相对论、量子论、统计物理学、原子和原子核结构理论、基本粒子、大爆炸理论等。本书文字幽默生动,深入浅出,非常适合中学文化水平的读者阅读。

香港著名物理教师王秉谦的著作《趣味课外物理》,他把多年来在教学中总结出来的学习物理的经验以通俗有趣的形式写出来,在补充学习课内学习之不足。它针对学生在学习中易产生的错误和忽略的问题,利用学生自己熟悉的生活经验加以对比分析,从而有效地帮助解决疑难;它将一些重要而抽象的概念、定律和公式通俗化、生动化,针对学生容易犯错误和忽略的地方,提点和评述,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学习物理的方法。

3 借助于网络有效的进行物理课外阅读

Internet网络系统具有丰富的信息承载,为物理课外阅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网络就像一个万能的“魔术师”,能在瞬间将古今中外的许多与物理相关的内容呈现在每一个人面前,为学生提供大量具体可感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尽情地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使物理课程资源最大限度地得到开发,并切实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广采博闻,开阔视野。但对与初中生而言,需要有选择性的阅读一些与现代生活、经济建设息息相关的现代物理知识和应用物理知识,通过对“物理・技术・社会(PTS)”类知识的阅读,能让他们了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了解物理科学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知道我们身边充满物理现象;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延伸和补充知识的阅读,能使我们对课本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有益于拓展我们的知识面;通过物理学史类知识的阅读有助于我们了解物理学的发展过程、思想方法及科学家为之付出的心血,对优化同学们的心理素质、培养思维品质有积极意义。

其实,初中教育阶段学生有很多假期,算起来共计约160天,毋容置疑,这些假期为开展物理课外阅读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在平时的物理教育教学中,物理教师也可以灵活地指导初中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正如英国著名政治改革家和道德家斯塞缪尔・斯迈尔斯所说:“书引导我们生活在一个最美好的社会里,让我们置身于古往今来那些伟大的心灵之中,瞻仰他们的风采,亲沐他们的行谊,聆听他们的言论,坐育其间,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吸取他们的经验,不知不觉地把自己融进他们匠心独运的幽美意境之中,如沐春风,一生都受用不尽。”

参考文献

[1] 陈波波,黄晓琴.物理学习中的“博客”辅助课外阅读[J].物理教学,2010(4):15-17,22.

篇2

4. 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1) 指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往往带有一些不良习惯,如有的学生喜欢指读,有的学生每次只能看到一个单词;有的学生咬文嚼字,边读边查词典;有的学生回视情况严重。我们应帮助学生改掉这些不良习惯,通过有效的训练方式帮助他们减少停眼次数,扩大视幅范围,在单位时间里捕捉更多的语言信息。

(2) 指导学生阅读时抓住文中重点段、段中主题句和句中关键词。教给学生根据上下文和通过构词法来猜测生词的含义。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阅读技能,阅读教学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由此看来,阅读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得、对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导向,和审美情趣的养成都不可估量。所以我们应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让他们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书,读整套的书。

我们说文学作品具有认识、教育、审美的三大作用,因而古人认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唐代大诗人杜甫也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由此来看,读书,何等的重要!但现今不少的学生忙于对付各种书面作业如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等,外加上这样辅导,那样的自习,根本就没有时间去搞课外阅读!好不容易上个双休日,可早就准备好的双休作业已沉甸甸的在书包里面,一回到家里就又游弋在作业的海洋里,做好了还得家长签名呢。双休作业完成之余的其它时间里,则必须过把电视瘾,哪有时间去进行课外阅读,什么课外阅读啦、背诵啦根本就够不上“作业”的范畴,这怎么能熟练运用语言呢?这也就决定了不可能将语文学好!

语文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在第一部份前言中就强调“语文课程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其中“养成良好的语感”和培养“整体把握的能力”仅靠课内课本上的课文阅读那是远远不够的,那只能是背水车薪,那只能是在学生的头脑里形成个“阅读”的概念。而这个“阅读”的概念到“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还要有个过程,这个过程其实就是课外阅读,只有通过“课外阅读”这块野营地,学生才能在此不断成长壮大,才能在此学到各种各样的本事和技能,从而强筋骨健体魄,最终达到训练有素。功到自然成,这样学生也就有了阔如海洋般的语感,具备“胸中有丘壑”般的整体把握能力。如果离开了课外阅读这一环节的话,那由如纸上谈兵。最终将以失败告终。

在新课标的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的第7条明确规定“学生在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这里面的内容“良好的语感”这个问题在上一段已经作了详述就不再谈了,其它的内容像“理解和鉴赏文学作品”中,如果没有丰富的阅历那何来的鉴赏?如果没有充分的积累和纵横八方的知识,那何来的“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当抛弃那种认为“只要上好我的语文课,就是我作为一个语文老师份内的事,致于什么课外阅读则是学生的事,于我何干!”的陈旧教育观念。应当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把学生的“课外阅读”这一环节纳入教学轨道,和“新课标”的要求靠近,从而在阅读中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为阅读是人们最基本的学习活动,阅读被认为是“一种从书面语言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也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这种技能是取得学业成功的先决条件,它是由一系列的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

因此,让学生学会阅读,热爱阅读势在必行!

其中,在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时,我觉得“新课标”所规定的阶段目标的第四学段,即初中阶段的目标时,有几点关于阅读的说明非常重要,它说:要养成默读的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这一条就明显的暗示出如果仅靠课堂上学的那点课文的训练,而不从课外“阅读”这一条路入手的话,那是绝对不可能达到每分钟(60秒)内就能读500字的速度。另外一条它说:要能熟练地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的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这里所说的扩大阅读的范围,除了学好课本上的内容外,要有所建树、要高瞻远瞩,要真正“拓展”的话,就必须依靠“课外阅读”这股东风,否则“拓展视野”只能是遥远而渺茫的事,只能是遥遥无期的等待。第四学段中谈阅读的最后一条中它规定:学生要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你看这里对阅读的量已做了明确的规定,是一个不可辩驳的数字――260万。如果学生没有浓厚的兴趣,不是主动的、积极的去阅读的话,那么完成这个数字的任务量是件极其痛苦的事,是不可能的事,甚至是件不可想象的事。所以,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非常迫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