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10:02:46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发展趋势,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信息化工作方式正逐渐覆盖掉传统工作模式,从办公系统、项目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等各个环节中都得到应用。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化工作水平由企业资金来决定,根据各自性质的不同而呈现多种多样的状态。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工作水平更高,由于其架构和中小企业相比更精细,信息化系统的发展也更为完善和具体。
一、概述
本文探讨信息化工作主要从两方面来进行,一是从宏观上来分析,探讨企业竞争战略和发展战略中关于信息化工作的定位原则和战略方向;二是从微观上来分析,探讨企业中信息化系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这两点着手全面研究企业的信息化工作发展情况。而在企业管理中,只有全面且不断地提高企业工作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战略定位和方向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指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我国的信息化发展战略是统筹规划、资源共享、深化应用、面向市场等等。而对于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战略制定,需要考虑从企业内部情况和企业外部环境两方面因素。
外部情况包括客户信息、市场动态和竞争企业信息等,内部因素则是考虑企业的架构模式、企业性质、人员素质和企业文化等情况。因此,针对外部打造信息化的客户管理、市场分析和电子商务等系统,针对内部需要建设企业内或者集团内综合信息化系统,不仅在各部门实现信息化办公和自动化办公,还将不同部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发挥资源共享、工作协调等作用。信息化工作的战略定位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企业人员素质的建设。提高企业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工作水平,注重对不同性质员工的技能知识培训和员工信息化工作理念学习,培养较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只有综合素质过关的人员才能适应企业信息化工作流程和企业信息化未来的发展;二、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建设。使用现代化管理理念对数字化企业系统进行管理,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生产、营销、物流等各个环节都实行有效控制。并且在新产品研发上和电子商务中也进行积极拓展和创新,打造信息化管理的良好基础。三、企业形象和外部建设。使用信息化方式在互联网上树立独特健康的企业形象,通过网络推广、企业宣传、客户交流等方式来进行,建立企业门户网站使得企业在相关产业内发展出自己的代表形象和位置,使客户和其他人员及时了解企业的实力和信息化发展进程等资料。
大型企业的信息化战略方向是在集中化和统一化的基础上,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系统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将业务和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提高信息技术应用的水平,在实现全部业务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优化企业架构来使信息化工作适应业务变化的需求。
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化战略方向全面建设基于互联网的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充分与市场相连来发展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利用信息服务平台和其他企业的合作,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
三、企业信息化技术应用和发展趋势
用于企业信息化工作的计算机技术应用系统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地进行更新,目前,企业内信息化工作应用系统大致可分为五类:管理方面、决策方面、制造或者生产方面、设计方面和综合。全部的信息化技术都是根据企业业务流程而设计的,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些常用的系统。
管理方面的系统主要用作日常工作的管理、日常办公和对客户、工作内容或者对公司内部人事的管理。有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管理信息系统(MIS)、办公自动化系统(OA)、客户关系和项目与工作流管理系统等。其中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应用较为普遍和有效,它是基于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对企业活动中整个产业链条和所涉及到的资源材料等进行管理;决策方面主要是决策支持信息系统;制造或生产方面有制造执行系统、车间管理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等,使用信息化智能化方式对生产或制造活动进行高效的管理和监督;设计方面包括产品协同设计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等,用于产品设计和辅助制造及其他功能,有的企业还会用到与研发部门中,对科研项目进行信息化管理;综合系统是企业用于其他方面的管理系统,如用于电子商务管理的电子商务系统和协同产品商务系统等。
在未来的发展中,信息化技术会更加多样化,并且更符合不同公司不同业务流程的需要,而决策支持信息系统的应用会为中小型企业发展提供支持和战略指导。并且将其他企业成功的经验进行整理形成决策模型库和数据库,对于不同企业都有重要的支持作用。
四、小结
企业的信息化工作是基于企业内部情况和外界环境进行定位的,由整体的战略指导和具体的信息技术执行,最终实现系统的信息化管理模式。而企业只有在信息化建设中更为完成、更适应自身的业务流程才能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立稳脚跟。
STUDY ON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PLANNING METHODOLOGY OF TELECOM OPERATORS
Tian Peng Luo Bangcai Guizhou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the pace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was faster and faster. Information planning has become the key to the success of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and the booster and engine of improving the economic benefit and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However, an effective information planning methodology will help to enhance the level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and meet the needs of the enterpris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ased on telecom operators as the main body in this paper, an framework of informatization planning process is proposed, the informatization planning,s basic principle is expounded, several common methods of planning are carried on the analyses, the value of informatization planning is summarized, providing an useful reference and guidance for the other enterprises information planning.
Key words:Enterprise Informationization Construction Information Planning Process Framework Planning Methodology
一、引言
企业信息化规划以整个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为指导,结合先进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以及企业业务的最佳实践,提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制定企业未来信息化蓝图以及实施保障计划,全面系统地指导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信息化规划是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纲领和总体指导,是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依据[1]。
当下信息化浪潮正席卷全球,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当今企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化水平成为了衡量一个企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建设现代化企业的核心内容之一[2]。对电信运营商而言,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电信市场的开放,竞争的焦点从网络竞争、规模竞争向客户竞争和管理竞争转移,同时在电信企业内部进行了组织架构重组和业务流程重组,内外环境的变化对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环境、现状、战略、业务和市场,电信运营商应从企业信息化规划入手,寻找一种有效的信息化规划方法,提出适合企业3~5年长期发展战略需要的信息化规划,指导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支撑企业的发展战略,强化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电信运营商企业信息化规划过程框架与原则
在国务院“两化融合”思想的指引下,随着电信运营商业务发展,快速成长的业务需求对信息化工作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和更高的服务标准,信息化规划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使信息化建设能够敏捷地支撑电信运营商业务、服务、运营、管理以及创新发展,提出了信息化规划过程框架与基本原则。
2.1电信运营商企业信息化规划过程框架
从电信运营商企业战略及业务发展需求出发,根据工作内容和时间先后顺序不同,可将整个信息化规划过程,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对前期规划回顾,第二阶段进行现状、需求及驱动力分析,第三阶段制定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第四阶段提出具体建设项目,进行项目投资估算与设计实施,如图1所示。
在理解电信运营商发展战略和核心业务的前提下,分析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前期规划执行情况,找出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差距与不足,评估上年度信息化建设为企业带来的价值;分析电信行业发展环境,明确企业内部相关部门业务需求,利用关键成功因素法,对发展需求及驱动力进行深入分析,明确企业未来信息化改进方向;在全面调研,充分分析企业信息化现状和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制定规划期总体目标和实施原则,从技术架构演进规划、信息化组织和人员规划及信息化服务规划入手,勾画企业信息化总体架构;结合企业规划思路和方法,提出必要的建设项目,制定企业信息化建设计划,分析项目投资预算,对项目投资进行权衡,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
2.2电信运营商企业信息化规划基本原则
在电信运营商进行企业信息规划过程中,如果没有一个基本的原则,信息化规划就难以有效指导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
坚持战略驱动和业务导向。目标牵引力和业务驱动力是电信运营商信息化规划的源头,信息化规划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制定信息化架构,推进企业的整体发展;同时,围绕业务发展需求,制定出具有业务价值和业务促进力的规划,提高规划的可接受度。
坚持整体规划和分步实施。电信运营商信息化规划要整体规划,分步骤、分重点实施。从建设逻辑上,要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先从IT基础设施及底层数据建设,再发展核心业务系统,优先解决最紧迫、最重要的需求,并在所需的人、财、物的投入上有所倾斜[2]。
坚持循序渐进和注重实效。电信运营商信息化规划是一个循序渐进并贯穿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动态过程,要把握核心和重点,由急至缓,循序前进;基于成本去设计规划,规划不宜太大,规划期不宜过长,一般3~5年为宜,同时要考虑规划的扩展性和可用性,这样更能提现规划的实效与价值。
坚持全员参与和加强培训。电信运营商信息化规划涉及到企业的每一个人,必须要让每位员工都清楚,每一个人都积极地做好准备;企业信息化建设,人才是根本,实行培训与引进并举,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和人才引进渠道,为企业提供信息化建设所需的适用人才。
三、电信运营商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论探析
3.1电信运营商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专家和企业界开始了对信息系统战略规划方法的探索和研究,并形成了一些比较典型的信息系统战略规划方法,例如企业系统规划法、关键成功因素法、价值链分析法等,经过对这些方法的学习和实践,提出了几种电信运营商常用的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
3.1.1 GMTD方法论
GMTD方法论具体指的是:Guideline,“一个指导思想”,即企业的总体规划和发展战略;Methodology,“一个分析方法”,即以关键成功因素法为主要分析方法;Time step,“三个时间步骤”,即以规划回顾、需求及战略分析、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三大时间步骤为规划流程;Dimension,“四个维度”,即以战略、资源、产品、客户四大竞争力的提升体现信息化建设带来的企业价值提升。
GMTD方法论是电信运营商企业信息化规划的总体思路,将企业信息化规划分为“一思想、一方法、三步骤、四维度”四个方面,为电信运营商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更加合理、科学的支撑,有效指导企业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是目前电信运营商比较常用的规划方法。
3.1.2 问题追根溯源法
从电信运营商业务发展需求入手,聚焦客户业务要求,分析技术人员抱怨的原因、用户使用问题与客户感知以及端到端的业务流程,通过横向比较,找准企业管理、运营中存在的根本问题,以及业务需求与IT能力之间的矛盾。
对于业务部门来说,以业务为驱动,通过分析具体业务对应的具体IT功能实现,对IT规划提出要求。对信息化部门而言,业务驱动作为信息化的重要输入,信息化在能满足具体功能的同时,更需关注满足业务类及发展趋势的信息化能力是否具足、结构是否合理、需要哪些构成要素、是否可良性持续发展等,通过点上的汇集、分析和关联,进行自底向上、追根溯源,对问题进行深入挖掘,明确IT能力,制定科学的IT规划,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3.1.3内涵变化分析法
电信运营商信息化建设面对的业务环境、战略要求相对过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电信业由“通信业”转向“信息服务业”,企业发展已由过去的“利润驱动”转向“价值驱动”。
通过分析全业务环境下企业战略和业务内涵,聚焦企业战略转型及信息化内涵的变化。从企业信息化角度来说,信息化以全流程为贯穿,针对业务发展策略和能力填充点,对新的变化和发展规律需要有进一步的深入认识,并对移动互联网业务和商业模式下IT内涵变化进行重新审视。
从规划层面来说,基于战略内涵和业务需求,聚焦IT内涵变化和IT能力映射,采用MATRIX(矩阵)框架,梳理企业信息化能力建设同企业战略与业务需求驱动、客户体验驱动、持续性发展驱动的关系,进行多角度二维分析,将信息化能力建设转换为业务和服务能力,推进IT的技术、管控、服务体系方面的工作开展,创造IT价值。
3.1.4价值区间权衡法
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传统的通信业已经由单一的利润驱动向多元的价值驱动转变,而竞争焦点集中在企业掌握价值链过程中面向客户的运营能力、应用提供与管理能力、服务聚合能力三个方面。电信运营商企业核心竞争力区间应由信息流的传播者向能力提供的管理者、服务应用的集成者以及客户渠道的聚合者改变,通过对产业链的引领与价值链掌控,最终成为标准与模式的引领者。
在深入推进转型,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持续提升企业价值的背景下,企业信息化的价值应围绕企业运营价值、股东价值、产业链价值、员工价值、客户价值和社会价值展开,构建一套相对具有客观性、全面性的基于企业价值贡献作用比重加权的二维模型来衡量信息化的作用和价值,全面提升整体化企业信息化能力,实现IT支撑和业务发展的“有机融合、创造价值”。
3.1.5企业战略解码法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运营商信息化工作应聚焦企业发展问题。电信运营商移动数据业务领域管道价值份额被进一步压缩,传统核心业务市场面临价值分流,流量增长与价值提升难以同步增长,抢占用户第一接触界面的竞争日趋激烈。
聚焦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本质。移动互联网业务与商业模式的本质是吸引用户、聚合资源、价值链掌控,从上、下游客户角度,聚焦管道、平台、应用在商业模式中的作用,对IT内涵的进行重新审视,从新的角度去理解“新三者战略”:智能管道、综合平台和应用。管道是桥梁,是基于客户与电信、客户与客户之间发生关联或关系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及产生的作用角度。平台是容器,是基于面向内部运营与管理、面向外部合作接入与能力提供的实体系统和标准层面。应用是体验,是基于客户感知到的综合内容与体验层面。电信运营商企业信息化规划除了IT支撑层面外,在其他方面应有更大的作为。
3.2电信运营商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思考
电信运营商信息化规划展现的首先是内容,作为一个面向未来能力建设的可阅读物和传达思路思想的载体,应根据电信运营商自身具体情况,适当的将内容的思维模式过程有所体现,这种“做什么”、“为什么”有上下文的方式将有利于把问题和思路传达得更清晰和透彻。
规划方法实际上是一种思维过程,这种思维模式过程的体现方法经过总结、归纳和提炼后形成可模式化的形式,可以认为就是一种方法论。
所有的方法都是以内容为基石的,需要的只是把要阐述的内容和观点以合适的方式和逻辑结构展开,形式为内容服务,并成为内容重要的组成要素。方法论是基于内容的一种工具,可以选择工具、应用工具或创造工具,但不必为了方法论而方法论,法无定法,因时、因人、因事而定,量体裁衣,寻求一种适宜电信运营商自身发展,具有实效的信息化规划方法,将有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四、电信运营商企业信息化规划价值体现
电信运营商信息化规划是信息化工作的先导,对能力建设和工作重点起到价值导向的作用,满足“二八法则”,即信息化规划花费20%的投资将为企业贡献80%的信息化成功率。
信息化规划是一项重要机制和组织形式,将信息化工作与企业的发展战略、业务、管理等紧密衔接起来,系统性的调动IT专业资源来协同解决问题、开展能力谋划、明确工作思路。规划不等同于工作计划,规划聚焦在企业级的战略、业务、价值同IT的连接,由此使得IT各级人员明确在战略地图中的坐标定位、方向、路径、内容及方法。
信息化规划是下年度信息化工作开展的基础和先导,是IT专业下一年度工作思路和工作计划的重要来源,是企业发展战略在信息化工作、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服务与支持等方面的细化,促使企业的管理人员和IT从业人员以全局化和大局观的角度去看待、评估企业的信息化现状和信息化工作的未来,对企业IT建设工作形成长期性指导体系,促进企业对现有问题和IT需求进行全方位的诊断与梳理,能够针对当前问题和改进方向进行IT系统实施。
五、结束语
信息化是生产力,要高瞻远瞩,超前规划,发挥出对企业创新变革、精确管理、高效运营的引领性作用。信息化规划要结合电信运营商自身的发展战略和业务发展需求,从整体上进行规划,注重重点,循序渐进。然而信息化规划方法很多,必须结合电信运营商自身特点分析,从多种适配方式中创建符合企业实际和未来要求的信息化规划方法框架[3],推进信息化规划工作实施,全面系统地指导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行,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参 考 文 献
[1] 范玉顺,胡耀光. 企业信息化规划的基本框架与方法[J]. 新材料新工艺, 2004(9):2-7
[2] 蒋桂艳. 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研究[J]. 微型电脑应用, 2012(10)
[3] 龚至晖,李. 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探讨[J]. 移动通信, 2012(11):134-137
[4] Thomas H D. Putting the Enterprise Into the Enterprise System[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August,1998:3-5
信息化咨询是对企业进行一次全方位的系统改造,主要涉及企业管理模式设计、业务流程重组、信息化解决方案设计与管理软件系统的实施应用。企业信息化咨询服务是一个复杂的信息管理规划过程,每个咨询公司的信息系统规划都有自己特殊的行业知识背景、成功案例经验、有效的工具和丰富的知识库。任何公司的信息系统规划方法都不是完全相同的。
1 总体调研
通过对企业高层领导、各业务管理部门、各职能部门、各下属企业管理人员的调研,对企业的战略、业务、管理、组织和人员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使信息化规划能符合企业实际,使信息技术的应用能支撑企业未来发展需要。
(1)与企业高层、相关管理部门和项目组一起工作,明晰企业的战略,为企业IT建设指明方向。
(2)与企业高层、相关管理部门和项目组一起工作,进行企业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现状描述,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模式,以便具体确定什么样的信息系统能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
(3)了解国内外最佳业务实践,和IT如何支持业务的行业标杆。
(4)了解企业IT现状。
2 需求分析
分别从业务(业务模式和运作模式)和IT(IT现状与趋势)两条线索进行分析,IT战略与架构制定准备素材。对调研情况整理、归纳和分析,使用不同的方法对企业业务模式和信息化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不同角度的分析,比较国内外最佳业务实践,寻找差距,明确用户需求。
(1)战略:将企业战略和IT战略进行整合,以便使IT战略与企业战略保持一致。
(2)业务模式:对调研的企业现状业务流程进行梳理,找出关键业务流程,并建立企业业务模式和运营模型。
(3)数据:对现有的企业数据以及数据管理和数据安全处理等进行分析,以发现任何潜在问题和改进机会。
(4)信息系统:对现有的信息系统或正在开发的信息系统进行评估,了解这些信息系统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信息系统如何支持业务流程,以及发现任何潜在问题和改进机会。
(5)基础设施:了解和评估企业目前已有的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对未来的发展做出预测和评估。
(6)行业标杆:了解行业内IT支持的最佳业务实践,以便进行差异分析。
(7)评估企业当前信息系统的应用与行业内先进水平的差距,判断企业采用信息系统的机会,即提出需求。
3 方案设计
根据企业信息技术整体战略和主要业务需求,规划企业未来的信息系统架构蓝图,明确信息系统与企业的业务需求联系。企业的许多改进机会,例如改善原有的工作流程,组织结构和职责分配,报表结构等,往往都可以在设计新系统时同时考虑。方案设计阶段是整个咨询工作的核心环节。
(1)通过指出并具体分析企业面临的挑战、机遇和关键问题,确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和目标。
(2)通过指出并具体分析企业面临的挑战、机遇和关键问题,确定业务流程调整地机会,特别是运用信息技术进行BPR调整的机会。
(3)设计企业信息系统应用的总体框架。
(4)设计各应用系统功能结构。
(5)设计企业总体基础环境的技术架构,以适应当前和今后发展的需要。
(6)制定企业信息化的安全体系。
4 实施计划
对规划方案中的应用系统的实施进行优先级排序,明确信息系统规划的整体实施时间、步骤和各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同时对企业信息化过程进行投资分析;并制定信息技术管理模式。
(1)考虑企业业务现状问题,未来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及紧迫性,同时,结合信息系统建设的客观规律,制定各信息化系统建设计划。
(2)对企业未来信息系统的投资按实施计划进行初步估算,并进行风险—效益分析。
(3)设计和确定IT基础设施及规范、基础实施实施策略和计划。
(4)结合企业未来的组织结构和实施建设的策略,设计和确定实施信息系统以及维护信息的IT组织结构,IT组织结构是实施和维护未来信息系统的保证。
(5)同企业高层及项目组确定未来信息管理模式及实施策略。
(6)制定应急方案。
企业信息化作为推动和实现企业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必由之路,近年来已为中国许多企业特别是大企业普遍认同,并成为他们的战略选择。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竞争白热化和信息技术应用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的命脉和核心竞争力,搞不搞信息化,已经不是企业的发展问题,而是生存问题。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企业做出信息化的战略选择,自然是明智之举,是“做了正确的事情”。但在这种纷繁复杂的企业信息化市场环境下,企业要“把事情做正确”,把自己的信息化战略落到实处,取得成功,还必须有一套科学、有效的战术策略做保证。
参考文献
[1]倪明.管理咨询公司信息化咨询服务能力的评价模型[J].图书情报工作,2007(01).
[2]刘建军.咨询在企业信息化中的作用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8).
[3]武玲玲,刘晓松.浅谈信息化咨询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J].商场现代化,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