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5:35:17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生态农业的特点,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2、生态农业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针对生态农业经济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那么要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达到这一目的,需要对相关参数及内容进行计算评估,在评价指标计算中常用的计算方法有二级指标综合计算方法、三级指标综合计算方法以及系统总可持续性指标计算方法等。在生态农业经济发展中利用二级指标综合计算方法可以确定权重,权重会随之指标数值的不断变化而变化,而通过权重的变化则可以判断出一个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的重点与薄弱点,使相关决策者及工组人员对地区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有一个较为客观清晰的认识。三级指标综合计算方法指的是农业发展指数,通过指数变化可以较为直观的看出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趋势。系统总可持续性指数的计算方法对生态农业经济可持续性进行度量,实际上也是对生态农业发展的不可持续性的一种度量。生态农业健康、经济活力程度以及社会的可接受度等因素或多或少都会对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在可持续性指数计算中不适合赋予其不同的权重。通过生态总可持续性指数变化可以对同一地区或者是不同地区以及不同时间段的生态农业可持续性进行比较,这样一来可以提高各地区生态农业经济的竞争力,提高地区生态农业经济实力,从而促进我国生态农业经济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开发者和政府应充分认识生态农业旅游与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内涵,宏观规划,合理开发利用。生态农业旅游与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都应该在保护原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深入调查、记录并研究现代旅游者消费需求,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农业资源结合现代管理技术,优化其产业结构,扩大生态农业旅游经济市场,推动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开发者和政府充分认识生态农业旅游和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内涵、规律,正确把握发展方向,宏观规划、科学合理开发与利用,并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特点、风土人情和农业特点等因素,研究及符合当地生态农业旅游发展,又能满足旅游者消费要求的创新型旅游产品和旅游体验,使该产业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区域资源最大利用化、产业结构优化,产品新颖的发展目标,提升生态农业经济效益,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一)唐山市生态农业的特点
唐山市生态农业的特点是:综合性、多样性和高效性。
1.综合性。
生态系统的综合性,主要是坚持以农业整体为中心,协调生态、经济和社会三方效益,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能源的再生,以达到调节整个农业产业结构的目的。
2.多样性。
生态农业的核心是科学技术,通过生态模型的技术方式来实现特定经济作物的增值生产,以生态工程的技术手段来平衡各地区的区域优势,将技术与社会需要、当地实际协调,形成区域农业多样性发展。
3.高效性。
生态农业凭借其循环、再生的综合性,通过对物质的深加工和能量的循环再利用,提高了农民的增值收益,加快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同时改变了局部农业产业结构。
(二)唐山市生态农业的作用
唐山市生态农业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实现唐山市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综合作用。
唐山市自身耕地面积少但农业资源丰富,生态农业利用其综合性的特点,根据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和地区经济状况,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济作物交叉经营和交替管理的模式,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有效转换。
第二,多样性作用。
生态农业利用科学技术的手段,在唐山市不同区域设立不同生态模式和生态工程,按照地区经济的增长需要,发展多样性的区域农业经济。
第三,高效作用。
生态农业继承发扬了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优点,摒弃了传统农业效率低产量少的弊端。同时弥补了现代农业高污染、高投入、低回报的缺陷,将现代农业提升至生产密集化、资源循环化、技术科学化、发展持续化的高效率高收益生产经营模式。
二、唐山市生态农业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
唐山市在生态农业的研究、示范和推广工作中,取得了不少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让人诟病的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唐山市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理论、技术不足
生态农业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农业学科,它还涉及经济学、管理学、信息技术学等多门交叉学科。对这样复杂的农业学科,要从系统综合角度,分析设计生态农业的结构,科学划分各种学科的类别体系,将经济学、生物学、生态学等学科合理交叉,综合运用。但就目前的研究来看,对生态农业的理论研究,往往是单学科深研究,或者多学科浅研究,这些片面的研究对于生态农业理论系统的构建和完善,远远不够。理论是技术发展的前提,因此理论体系不够健全,导致生态农业的技术发展不成熟。
(二)政府支持力度有限
发展生态农业与政府的支持力度分不开。首先,在技术研发上,需要政府联合各大院校和科研部门联合研发,这就需要巨额研发经费;其次,在技术推广上,政府要花巨资和派遣相关技术人员为农民提供优质幼苗、肥料和技术支持;最后,在生态农业长期发展上,政府要建立一套长期有效的金融信息机制,为农民发展生态农业,提供信贷服务支持和信息服务支持。唐山市政府为了满足生态农业发展的需要,在资源配置、政府财政和人员培训上,下足了工夫。政府对生态农业做出了最大限度的支持,同时因自身财务和人手的不足,支持力度仍旧有限。
(三)推广普及难度大
造成生态农业推广普及难度大的原因有很多。一是农村人口科技素质低,需要大量科研人员下乡进行现场培训,而政府机构内的科研人员却严重匮乏。二是生态农业配套的农业技术设备不足,或者部分设备价格昂贵,农民负担不起。三是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不均,有的地方经济作物发展好,农民收益高,另外一些部分,因为地域、气候的限制,经济作物发展困难,造成整体产业化结构发展不均衡。四是市场结构不完善,土地市场、技术市场、批发市场、区域经济市场等各部分市场都只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还远远不够完善。五是信息传递不通畅。唐山市农村信息化建设起步晚,各项信息设施不完善,导致农民无法更快、更好、更全面地接收生态农业的第一手信息。
三、唐山市生态农业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虽然生态农业有很多问题,但唐山市政府经过多年的经验摸索和实践总结,制定了一套生态农业问题解决方案。
(一)理论讲合作,技术求创新
生态农业的发展是以强大的科学技术为动力的,科学技术的基础是理论研究,理论基础的厚度决定了生态农业的高度。因此,必须把理论研究放在发展生态农业工作的首位。生态农业在理论研究上要以合作为原则,以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以农、教、科为标准,以产、学、研为动力,以少投资、高收益为指标。在理论研究层次上,政府要加大对科研部门的资金投入和政策奖励,鼓励部门间通力合作,攻克难关。在技术层面上,要继承传统农业的技术优点,同时结合现代农业技术、生物技术、生态技术,形成最优化的农业技术配套体系。技术的推广与创新,一定要以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导向,通过技术将农业的生态发展与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连接在一起。唐山市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生态农业技术研究,大致有以下六个方向:(1)节肥式高产农业技术;(2)节水高能式农业技术;(3)无药低耗式农业技术;(4)中低产良田改良式农业技术;(5)资源循环利用式农业技术;(6)生物生态式农业技术。
(二)建立健全生态农业政策体系
生态农业的发展与政府政策的支持息息相关,政府建立健全完善的生态农业政策体系,可以使生态农业最快速度走上正规化、可持续化的发展道路。从农业的角度来看,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建立健全生态农业政策体系:一是农业环境、资源保护方面。建立自上而下的环境、资源网络监测系统,进行定位监测,对监测到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行为,将以法律和经济的手段进行双重制裁。二是农业科技方面。科技研发经费上,政府设立生态农业发展基金和专项筹款小组,保证研发上的经费支持;技术推广上,设立技术推广基金,帮助农民解决技术方面的资金难题,同时提高下乡技术人员薪资待遇,用高薪的方式鼓励他们深入农村,发展农村。三是农业市场方面。政府建立健全完善的农业市场体制,规范市场价格。同时,设立市场危机保障体系,保证农民在减产时,收益损失降至最低。此外,政府要为农民提供良好的信贷服务体制和信息服务支持,最大限度的解决农民的资金难题和农村信息不对称、不及时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