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农村修路的重要性

农村修路的重要性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5:35:39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农村修路的重要性,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农村修路的重要性

篇1

中图分类号: F54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乡村公路存在的问题

1、规划建设不当

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基本上都在原有老路上改建,既受地形环境限制,规划技术性差,又受贫穷的经济条件制约.。农村公路建设没有考虑整个公路网络协调,农民想修路,但未能达到公路通行设计要求。盼路致富心切,由于大多数地区农村经济薄弱,不少通村公路由村民委员会组织,对乡村公路建设的投资有限,村民大会讨论决定,乡村公路的建设造价低,村民们自行规划和建设。施工队伍不顾质量,为此乡村公路的规划,偷工减料的情况时有发生,主要为满足农村分散居住条件下的交通需求,造成部分地段乡村公路路况较差,乡自为“阵”,各村为线,未能起到为农民提供交通服务的作用。

2、建设资金投入短缺

按全乡交通建设规划,建设资金短缺、投入分散,路建设需要一大批资金,是直接制约乡村公路发展的瓶颈。只靠目前的乡村公路资金筹集机制,直接投入严重不足,很难筹集到这笔资金。受益农民不愿出资,乡村公路的建设主体是当地镇,一般情况下,县级以上政府投入资金很少,投资分散,奖励少量资金。受“一事一议”政策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限制,由于农村税费改革后,导致乡村公路建设资金减少,对公提留和义务工全部取消,村民自筹资金难度加大,镇(乡)政府已经没有能力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乡村道路建设。

3、路政管理不规范

由于乡村公路建设资金短缺,公路路政管理遵循统一领导,公路建设点多面广,综合治理的原则。缺乏有力的管理手段和相关的技术支持等问题,路政管理的最低级别单位是县级公路主管部门的路政机构,造成乡村公路建设资金管理比较混乱,主要对乡道以上的公路实施路政管理,工程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县级以下未设专门的路管机构,不能完全获得群众信任,村道也未纳入路政法规管理之中,严重影响了农民群众的投资积极性。农村的村级公路的路产、路权和设施,乡村道路的路政管理力量极为有限。

4、养护管理难度大

乡村道路养护应由镇(乡)政府和村委会自行养护,公路养护同路政管理一样,没有专业的养护队伍。县以上才设有专门养护机构,养护资金、技术、物质、人员缺少,乡镇和村未成立公路养护单位。有些乡村道路建成后根本就没有养护过,凡规乡镇或村养护的公路难以按常规养护。“重建轻养”情况相当普遍,国家依法征收筹集的公路养护资金,乡村道路完好率很难保障。按公路“分级管理”原则,乡村公路两边的违章建(构)筑物较多,乡村公路养护未纳入其统筹资金养护范围。乡村公路的路产、路权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乡村公路受益区域情况复杂。管护责权不清,致使乡村公路缺管失修、有名无实,任务不明,经常出现“晴通雨不通,加上农民各顾各的小农意识,通车路难行”的现象,导致乡镇、村和群众在实际管护中互相依赖。

二、加快乡村公路建设的建议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在乡村公路建设中,充分发挥好乡交通建设领导小组作用,要坚持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认真履行好指导、协调、监督和检查职责。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定期不定期地召开会议,坚持做到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结合,及时研究解决乡村公路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积极探索建立以镇(乡)政府、村民委员会为主体,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扶贫开发、资源开发和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多元投入、共同建设的乡村道路建设机制。提高对乡村公路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宣传学习,切实加强领导,营造乡村公路建设的良好氛围。提高服务质量,乡财政每年在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乡村公路建设,注重科技含量,提高村民修路的积极性。确保生态环境,将乡村公路建设纳入目标管理,提高乡村公路等级,严格进行考核,定期通报情况。

2、严格乡村公路建设管理

乡道规划由县级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协助乡镇政府编制,公路建设资金管理和公路质量是农民群众关注的焦点,村道也应按乡道规划要求执行,公路质量不过关,乡道村道规划与县道规划相协调。要切实加强对乡村公路建设的管理,统一由县交通主管部门编号规划设计,有效保护群众投资修路的积极性,形成县、乡和村三级公路网络。认真进行贯彻实施,将分散居住的村民集中或吸引到公路上来,确保乡村公路规范、健康发展,使其最大限度满足村民交通需要才。针对公路建设工程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尽可能减少公路用地,管理者专业素质不高等具体实际,少破坏森林植被,加强培训和指导,使乡村公路做到保护性开发。组织工程技术人员深入到各镇乡等进行指导,乡村道路建设不要盲目无序开工建设,认真落实质量责任追究制,无论乡道村道都要严格依照《公路法》规定的建设标准和程序进行,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修路积极性,依法对工程建设的质量、进度进行科学、有序、高效的监督管理。争取各级政府和社会的广泛支持,设立由村民代表组成的民主财务小组,筹集足够的建设资金,负责修建乡村公路资金的管理使用,进行工程招标建设、监理验收,确保乡村公路建设质量,并定期公布帐务,消除群众疑虑。

3、探索建立乡村公路建设体制

建养并重是乡村公路得以巩固、改善和提高的基本保证,要多渠道多途径向上级部门争取乡村公路建设资金。要坚持“建养并重、协调发展、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抓住扶贫开发重点县、新农村建设的机遇,进一步认识养护管理工作在乡村公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向上争取新农村建设,养护工作责任感和积极性。充分调动农民修路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村组年度目标管理挂勾。要充分利用宣传乡村公路建设的有关政策,与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年终考核奖惩挂勾,报道乡村公路建设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通过协议办法使公路养护责任到乡村、到组、到人。在全县各地形成人人关心乡村公路建设,建立乡村公路养护目标责任制规章制度,消除广大农民修路占地要钱小农意识,并把乡村公路养护内容写入村规民约,让他们认识到建设乡村公路是自己的事,制定乡村公路养护管理技术标准,主动参与,积极参与。坚持全面养护、经常养护和预防性养护相结合,要坚持“一事一议”,充分给予农民自和决策权,提高养护质量。让农民高兴出资和乐意出力,村民自筹一点的经费保障机制。促进乡村公路建设顺利进行,大力筹措乡村公路建设资金。积极培育养护市场,多渠道引资筹资,有效提高乡村公路养护水平,切实解决乡村公路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总结

农村公路是我国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广大的县、乡、村,直接服务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出行。农村公路规模大、覆盖面广,其里程占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的四分之三以上,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条件之一。农村公路的建设需要全民的参与,需要完善的修路制度,更需要完善的养路制度。

参考文献:

篇2

采访是在一个小餐馆里进行的,陈书记自始至终一直面带微笑,话语不紧不慢,逻辑性很强,说到每一件事,都是条理清晰,像是提前背讲演稿一样。也许,他的工作就是因这种细致、缜密的思路,而做得出色,做得稳固。

随着交谈的深入,陈书记的“特别”进一步在记者眼前明朗化,他是一位善于做思想工作的“文官”,是一位以身作则的“实干官”,难怪村里人说,柳树王村只有陈书记能领导,因为大家都服他。

陈书记本是一位出色的商人,十几年前,凭着自己的超前眼光,在乡里开设了第一家品牌服装专卖店,红火的生意让他有了不少积蓄。接着他又在村里建起了第一个养猪场,事业进一步做大,成了村民眼中的能人。2001年,村党支部换届选举,陈新志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也就是从这一年起,柳树王村的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修路。“要想富,先修路”,这句口号妇孺皆知,可真正实施起来并不容易,当时村里唯一一条通往乡里的土路已承载了几代人出行的脚步。村民们对这条“干天路过一身土,雨天走过两腿泥”凹凸不平的土路早已怨声载道。可村里苦于没钱修路,村民也只能是抱怨一番而已。陈书记说,既然自己做了村里的“领路人”。就要让村民走上一条通向富裕的光明大道。于是他召开村民大会,讲修路的重要性、迫切性,讲修路的具体计划安排。在经费短缺情况下,陈书记亲自带领村民挖沙石、抬土方,甚至把自己一手经营起来的店面也交给别人去打理,通过全村群众共同努力,几个月下来,一条3公里长的沙石路修成了。自此,柳树王村的村民们称这条路为“公路”了。

建校。“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前提,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长期以来,国家对农村教育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可许多地方由于种种原因。孩子上学难仍是农村的主要问题。柳树王村原有的一所小学,是上个世纪70年代建造的土木结构的瓦房,早已成了危房,学生上课的课桌仍是泥土砌垒的案子。对此,陈书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03年,他用半年时间,跑县里、去乡里,积极争取资金,寻找帮扶单位。功夫不负有心人,县水利局终被陈书记的精神打动,主动出资,帮助村里建起了一所全乡一流的小学。新建的学校占地四亩多,二层楼房,22间教室,围墙、花坛、操场、教学器材等一应俱全。村里人都说,陈书记的助学办学功劳,子子孙孙都会记住的。

架桥。原来在村里土路的尽头有一条环村的小河,河上没有桥,村民出村都要趟水过河,如果遇到下雨天就更加危险。曾发生过小孩子在雨天趟水过河溺水而亡的悲剧。陈书记在村民大会上又一次作出了让村民振奋的决定:架桥!有了上次修路的成功经验,群众积极性更高了,陈书记更是以身作则,早出晚归和村民们再次奋战在改变生活的一线工地上。三个月后,一座水泥结构的小桥联通了村里村外的“公路”。由此,村里人买来了摩托车,因为他们可以脚不沾土、腿不湿水地直驰村外了。

篇3

尼勒克县位于新疆西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东部,伊犁河上游、喀什河流域。西与伊宁县接壤,西北与精河县相连,东北与乌苏市相接,东面与和静县毗连,东南与新源县毗连,西南与巩留县隔河相望。境内高山峡谷环绕,县域范围东西长244千米,南北宽71千米,总面积10053平方千米,约占新疆总面积的0.61%,占伊犁州直地区总面积的17.82%;人口16万。全县公路总里程2134.437公里,其中国道150公里、省道226公里、县道181.91公里,乡道757.187、村道330.84公里、专用公路(资源、农、林牧)488.5公里,农村公路占全县公路总里程约82%。

目前我县农村公路存在的主要问题,2005年、2010年,县交通局组织有关人员对全县农村公路建管养情况进行了两次全面的普查,通过调查发现,我县农村公路在总体上仍十分落后,建管养问题不少,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公路的总量不足,等级较低,通达问题没有根本解决,部分老少边穷地区交通条件还相当落后。二是农村公路质量不高,畅通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有的地方断头路多年没有修通,有的公路缺桥少涵,常年失修。有的公路晴通雨阻,抗灾能力非常低。三是农村公路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养护,建养管不能协调一致,存在重建设轻管养的倾向。针对我县农村公路工作存在的问题,通过全面分析,查找根源,我们必须把加快农村公路作为当前交通工作的重点,努力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公路的落后面貌。

目前已经解决和急待解决的问题,2005年至今,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相关部门的全力配合下,全县农村公路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建设,国债项目、通达工程、通村油路工程“三箭齐发”,农村公路“三六一机制”工作,呈现出农村公路建设齐头并进的发展势态。在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过程中,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后,我们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怎么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工作指导思想,坚持用发展的眼光思考问题,用发展的思路求证问题,用发展的手段解决问题。目前我们面临的问题一是争取政策,组织资金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落实建设资金,是农村公路建设的前提。国家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资重在引导,关键是要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和社会的积极性。二是配套资金的政策制定容易落实难的问题,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保证资金落实到位。三是农村公路养路费无法得到落实,近几年,当地政府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每年都能拿出一定的资金进行公路养护,但其养护费用只能是杯水车薪。建议农村公路的养护费能够按照等级路的养护方法,每年给予一定的养护资金用于农村公路的养护工作。

近年来,大规模的农村公路建设,是我国公路交通建设史上史无前例的宏伟工程,直接涉及几亿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抓好工程质量,不仅是公路事业自身发展的要求,还是一个十分严肃的政治问题。农村公路技术标准不一定很高,但质量要求决不能降低。我们要针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小、分散、涉及面广,执行层面经验不多的特点,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技术优势,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特别是通村公路建设的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要将高等级公路建设的质量意识和管理理念逐步延伸到农村公路建设中来,积极推行规范化、机械化施工。严格执行“四制”规定,结合实际,推行适宜的工程监理制度,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监督机制,认真落实质量终身制,严格工程验收。对发现的质量问题,采取坚决措施,该整改的必须整改,该返工的必须返工,确保工程质量,让农民兄弟走上优质的“放心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