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政治哲学的特点

政治哲学的特点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5:36:06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政治哲学的特点,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政治哲学的特点

篇1

所谓痴呆,指的是一种较为严重的持续性认知障碍,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是智能的缓慢减退,痴呆会对患者的人格具有一定的影响,由于痴呆症的病发时间缓慢、病程较长,因此,痴呆症又叫做慢性脑综合征。痴呆症主要包括了阿尔茨海默病、额-颞叶痴呆、帕金森氏病等[1]。血管性痴呆是痴呆病中的一种,血管性痴呆与缺血性卒中、脑缺氧缺血等具有一定的关系,为了提高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精神行为,文章对2012年3月――2013年5月在该院进行诊治的50例血管性痴呆症患者和50例正常人的认知功能及精神行为进行研究对比。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分别选取50例正常人(对照组)和2012年3月――2013年5月在该院进行诊治的50例血管性痴呆(VD)患者(实验组)。在对照组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为47-84岁,平均年龄为61.4±3.5岁;实验组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为45-83岁,平均年龄为62.7±2.8岁。对照组的50例正常人中排除了具有影响认知功能的神经系统疾病。这两组实验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采用颅脑CT和经颅多普勒对所有的实验者进行检查,其中进行CT检查时,以检查对象的耳眦线为基准,扫描时逐层扫描的间距为1cm;进程经颅多普勒检查时,需要检测的部分包括双侧的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以及基底动脉。并观察和记录实验者的收缩峰和舒张末期的血流速度。对实验者的各血管的阻力指数进行计算。血管阻力指数=(收缩峰的血流速度-舒张末期的血流速度)÷舒张末期的血流速度,并对实验者的脑血供情况和脑血管的弹性进行分析[2]。

1.3评价方法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简易痴呆筛查量表(BSSD)对这100例试验者的精神行为和认知功能进行评价。

认知功能的评价内容包括定向力、短程记忆能力、计算力、注意力、语言的理解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空间认知能力这6项,总分为30分。记忆力的评定方法为:即刻回忆,≤18分为异常,延迟回忆,≤6分为异常,长时延迟再认。

精神行为的评价内容包括妄想、幻觉、激越、抑郁、焦虑、运动行为异常、睡眠夜间行为障碍等12项,这12项每项评分≥1分时表示有该症状[3]。

1.4统计学分析文章所有的数据均采用SPSS13.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所有的计量资料采用(χ±s)进行表示,并采用x2对所有的计数资料进行检验,统计学差异值用P表示,当P

2结果

与正常人的注意力、短程记忆能力、计算力、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时间定向以及空间认知功能相比,实验组的患者在这些认知功能和行为症状方面显著减退,并且这50例VD患者均存在着脑萎缩和额叶萎缩的现象,同时还存在着脑血管弹性减退的现象。这100例试验者的MMSE和BSSD的评分结果见表1。

3讨论

血管性痴呆症主要是由于患者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的脑区低灌注的脑血管疾病所造成的一种疾病,其主要的表现是具有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和精神行为障碍。处理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之外,高龄、吸烟史、痴呆家族病史等也是诱发血管性痴呆症的重要影响因素。血管性痴呆症主要包括了急性血管性痴呆症和亚急性或慢性血管痴呆症[4]。

文章选取了50例正常人作为对比,对血管性痴呆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精神行为症状进行了探究,从结果中可以发现,血管性痴呆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精神行为状态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从表2中可以看出,血管性痴呆症患者与正常人的认知功能差异主要体现在注意力、定向力、理解力、表达力、记忆力等方面。因此,VD患者的突出行为症状是认知功能障碍和精神行为障碍,其危险因素是脑动脉的硬化和额叶萎缩,在进行血管性痴呆症的治疗时,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冯丽君,张楠,程焱,杜红坚.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精神行为症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11(05):78-80.

篇2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5-0095-02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nursing ways and care measure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patients.Method:60 cases of ICU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were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3 to August 2014 and analyzed their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aken routine car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aken personalized pared the mood changes,control effect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d care satisfaction of two groups.Result:The incidence of negative emotion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CU;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Care measures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Second Hospital of Longyan City,Longyan 364000,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5.25.044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国内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不断上升,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需送入重症监护室(ICU)治疗观察。由于病情危重而复杂,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负面情绪,严重影响临床治疗效果[1]。为改善临床疗效,本研究对ICU心血管疾病患者开展了心理干预和舒适护理,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41~82岁,平均(56.3±2.4)岁;心理特点:孤独或抑郁23例,紧张或焦虑24例,恐惧29例,依赖与期待18例,冲突心理12例。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2~82岁,平均(56.1±2.1)岁;心理特点:孤独或抑郁22例,紧张或焦虑25例,恐惧26例,依赖与期待20例,冲突心理1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情绪特点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制定心理调查量表调查所有患者的心理状态,主要分为焦虑、紧张、恐惧、孤独和抑郁、依赖与期待、冲突心理五方面内容。

1.2.2 护理方法

1.2.2.1 对照组 本组予以常规心血管疾病护理。疼痛明显的患者使用药物镇痛;情绪不稳定的患者加强管理,避免发生意外;危险用具及时取走、统一管理;改善日常饮食、规范作息。

1.2.2.2 观察组 本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实施个性化护理:(1)对于恐惧、紧张、激动的患者,稳定其情绪后,耐心向患者介绍当前病情、采用的治疗方式和效果,并向患者保证医疗质量及相关操作手段的安全性。告知患者病情控制方法与预期效果,但应强调心理因素对病情变化的影响,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考虑到病情多变而危重,必要时采用抢救措施,尽量不要让患者情绪波动而严重影响治疗进程。(2)理解患者负面情绪,适当引导。考虑到ICU患者病情和环境、制度的特殊性,鼓励患者主动宣泄情绪、表达想法、提出疑问,以便针对性予以疏导、安慰和心理干预。在进行侵袭性操作前及操作过程中,亲切地与患者轻声交流,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使患者充分理解和认可诊疗护理措施。(3)及时向患者报告和讲解病情变化。通过及时的交流帮助患者打消顾虑,引导患者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对于需行手术治疗者,术前应充分开展教育、交流工作,让患者在基本了解手术特征和意义、认同医护人员专业能力后进入手术室,术中持续鼓励和关怀患者,保障治疗工作顺利开展。(4)维持病房环境整洁、空气流通、光线充足,为患者提供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对于疼痛明显者,通过与患者交谈或鼓励其看书、看电视等方式转移注意力,缓解疼痛感,必要时可酌情应用镇痛药物缓解疼痛。(5)嘱患者摄入低热量、低胆固醇、低盐食物,戒烟酒[2-3]。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问卷形式调查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其中总满意=非常满意+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不良情绪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不良情绪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是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ICU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情绪除受自身疾病因素影响外,还受环境因素、诊疗护理措施以及心理因素等的影响。患者的情绪变化程度及其持续时间均将影响病情变化,严重时可导致疗效降低、延缓疾病转归甚至诱发严重不良反应[4]。因此,积极分析ICU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非常必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ICU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多数患者明显焦虑。患者从昏迷休克中苏醒,感觉到身体的不适,又处在病房环境当中,随着神志逐渐清醒,会怀疑病情是否加重,担心是否面临生命危险,容易焦躁。(2)紧张和恐惧。重症患者发病突然、进展迅速,伴随严重的不适感,病情的进展会产生濒死之感,加上监护室环境特殊,心理反应更强烈。(3)孤独抑郁。监护室环境对外隔绝,家属不能时时陪伴,治疗工作更复杂,周围遍布抢救器械,患者情绪更敏感,总怀疑病情严重恶化,时时担忧日后的家庭、工作、生活,影响治疗和护理,还可能轻生。(4)依赖、期待心理强烈。重症监护患者自理能力降低,十分盼望短时间内恢复,加上家属探望次数有限,对医护人员更加依赖。(5)冲突心理。重症监护患者多遭受着胸痛、胸闷气短等困扰,病情反复而危重,病情发作时十分难受,但出于自尊心或不想麻烦他人,内心多有冲突特点,加上治疗过程成本较高、有经济负担,患者内心纠结更多[5]。

本研究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实施个性化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不良情绪较对照组显著改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

参考文献

[1]庞静.双心护理干预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3):2155-2157.

[2]王学会.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疗后护理满意度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3):64-65.

[3]苏晓兰.心血管疾病患者康复期连续性护理认知状况的调查[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3):75-76.

篇3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070068

生活与哲学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的教学内容,是整个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思想层次最高的教学内容。下面,笔者对高中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教学进行相关的阐述,以供读者参考。

一、高中生活与哲学教学的调查分析

高中生活与哲学的教学内容由于理论性强、内容量大,一直以来被视为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重难点。甚至有学生认为这部分的内容语言方式“假、大、空”,教学内容对于生活实际没有意义。因此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会认真去领会其中的真正涵义。而实际上,生活与哲学是对生活的高度概括,是学生哲学思维的初始培育阶段。开展高中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的教学,一方面要求教师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去理解教材内容,另一方面要求教师要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进行讲解,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二、高中生活与哲学教学开展的有效策略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的教学内容,一般都具有语言模式固定、理论内容多、需要记忆的内容多等特点。所以在学生看来,高中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教学就是对道德的宣讲,对生活方式的统一,以及大量的句式背诵。因此,要做好高中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的教学,就要从改变学生的印象做起。

(一)立足现状,分析现状

由于高中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教材在编排方面,具有过于浓厚的说教意味,如教学内容存在大量的哲学术语,其表达方式单调、枯燥。让学生感觉这样的教材语言不仅远离生活,甚至找不到重点。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与学生的互动,对学生的思维方式与兴趣方向要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用学生易懂的语言来讲解生活与哲学的教学内容。

但同时也要看到,生活与哲学毕竟是对学生哲学思维与思辨能力的初始培养,用一味倾向于生活化的方式教学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基本哲学素养。所以在帮助学生度过适应期后,教师要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用教材中的原理观察事物,分析事物。

(二)重视知识衔接,打下理论基础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生活与哲学中的教材内容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更强调学生对哲学原理的理解与掌握,也更强调学生对哲学基本观点的吸收与运用。

基于此,教学过程中要把哲学基本观点作为教学总纲,在进行相关的哲学观点教学时,重视知识与原理间的衔接,让学生能在把握教材整体思路的情况下,有效地掌握各个知识点。例如,学习英国休谟与德国康德两者在否认认识世界可能性上的哲学观点时,就要把教材中提到的一个不可知论作为重点进行讲解。这是因为教学时教师如果找到了各哲学观点的共通点时,学生顺藤摸瓜就能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

(三)多做探究性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一般而言,高中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中,探究性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能直观而真实地感受教学内容。而思想政治课的探究性内容由于学科特点,注定是一种思维上的探究过程,是一次大脑风暴的过程。教师在开展这类探究性活动时,应循序渐进,先通过简单的思维训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逻辑顺序,再根据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探究性内容,最后让学生真正领会哲学原理。当然也要考虑到,由于教材中探究性活动内容非常多,不可能都顾及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进度与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有选择性地进行教学,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总的来说,教材的编写是面对一个地区甚至是全国所有学生,所以会具有统一性。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紧紧把握新课标要求,深入领会教学改革本义,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并引入大量的生活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习惯哲学的表达方式,在生活中真正地体会到哲学思想,活学活用哲学原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