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5:36:4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市场营销研究方向,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和机动车保有量增长迅速,对公安消防部队“第一时间到场”目标的实现造成了严峻的考验。笔者以厦门市为例,结合当公安消防部队实际,就如何实现“第一时间到场”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看法。
1 第一时间到场的必要性
室内火灾的发展过程可分为:火灾初起阶段、火灾发展阶段和火灾下降阶段三个阶段[1]。根据国际标准火灾曲线ISO 834可知,室内火灾发生5分钟后,室内温度将达到576℃,很有可能引起轰然,从而使火灾达到全面发展阶段。因此,火灾初起阶段是灭火最为有利的时机,公安消防部队第一时间到场就能够抓住有利时机及时灭火,有效减少和降低火灾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
2 影响第一时间到场的因素
2.1 城市布局规划因素
2.1.1 城市消防站数量少,辖区面积大
城市消防站的布局一般应以接到出动指令后5分钟内消防队可以到达辖区边缘为原则确定。消防站的辖区面积,普通消防站最大不应大于15Km2[2]。然而,我国幅员辽阔,消防站点数量难以与之匹配,多数站点辖区面积过大,根本无法满足要求。厦门市人口较为集中的厦门岛内,有54%的消防站辖区面积超过15平方公里,岛外的所有消防站辖区面积则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2.1.2 城市规模扩张速度快,救援压力大
对于已经投入使用的消防站,虽然辖区面积基本不再变化,但仍然面临城市空间迅速扩张,辖区建筑和居住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消防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的问题。厦门市在城市发展演化过程中,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张,占厦门岛土地面积的比例不断增加,使得厦门岛土地利用率发生剧烈变化[3]。截至2012年厦门实有人口478万,其中岛内242万,此外,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3500万。密集的人口分布,导致各类灾害事故频发,对消防力量第一时间到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 道路交通因素
2.2.1 道路交通拥堵,事故频发
在城市道路建设相对固定的情况下,机动车保有量越大,道路就越拥堵。交警部门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厦门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90万辆,百人拥车率居全国前列。主干路网整体交通负荷度达到71%,个别的道路交通负荷度达到90%。据统计,2012年厦门市仅湖里区就发生各类道路交通事故19694起,日均53.81起。大量未造成人员受伤、仅轻微财产损失的交通事故,由于当事人不采取快速事故处置措施,使得事故车辆长时间占用了原本已经十分紧张的道路时空资源,甚至造成部分路段完全阻滞。此外,消防执勤车辆在拥堵路段通行时,因车身较大较长,容易与其他车辆发生刮擦等事故。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消防车辆赶赴事故现场的行车时间。
2.2.2 消防车道被占用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街区内的道路应考虑消防车的通行,宽度不应小于3.5m,道路上空遇有管架、栈桥等障碍时,其净高不应小于4m[4]。目前,厦门市停车位紧缺,每天至少有20万辆车处于无序停放状态,占用了本应用于生命救援的消防车道。此外,厦门市共有33个“城中村”,这些“城中村”消防安全布局不符合要求,建设杂乱,道路狭窄,流动摊贩和违章搭建多,消防车道形同虚设。部分城市次干道行道树树枝高度离地不足4m,以及一些住宅小区私设挡车墩,禁止车辆通行。以上因素造成部分道路无法满足消防执勤车辆的通行要求,导致消防执勤车辆只能通过绕行的方式到达事故现场,错失了消防救援的黄金时间。
2.3 消防员人为因素
2.3.1 道路不熟悉
基层消防中队日常开展的辖区“六熟悉”工作,通常只局限在本中队辖区范围内,围绕本辖区内的水源道路和重点单位开展。然而,随着社会消防安全形势的日益严峻,需要多中队联合作战的大型灾害事故也时有发生。非责任区中队跨辖区增援作战,往往因为对其他辖区的水源道路及辖区情况不熟悉,导致耗费大量时间寻找事故准确地点,延误了战机。
2.3.2 驾驶员能力不强
随着消防部队车辆装备建设投入不断加大,超长车、超高车、挂车等各种大型特种车辆数量不断增加,对驾驶员数量和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由于兵员流动性强,师资力量弱,教学条件差,消防部队内部的驾驶员培训水平与社会培训机构存在一定的差距。许多驾龄低、技术粗糙、心理素质差的驾驶员充斥在一线承担执勤车辆驾驶任务。在路况复杂、车辆拥堵路段,这些驾驶员往往不能得心应手地处理各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行车时间。
2.4 其他因素
2.4.1 报警信息准确性不高
一条准确的报警信息不仅能反映事故发展的态势,更能帮助消防人员尽快到达事故地点,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损失。然而,现实生活中,报警人往往由于慌张过度或是对地理信息不熟悉等原因无法正确表述灾害事故地址,从而延误了救援时间。
2.4.2 社会车辆让行意识差
执行任务的消防车,拥有优先路权,其他车辆应予以礼让,这是各国共通的交通规则,我国的《消防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也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由于一些社会车辆驾驶员交通法律意识淡薄,行驶途中遇到执行任务的消防车时,不仅不让行,反而强行穿插超越,严重阻碍了消防车的通行,耽误了救援时间。
3 加强第一时间到场的措施
3.1 合理设置消防站营房库室
当前,新建的消防站大多集生活、工作、训练、学习、娱乐于一体,站点建筑面积大,营房库室数量多,建筑内部通道距离长。在改善消防官兵生活工作环境的同时,也无形中对“快速出动”的要求造成影响。因此,对于消防站内使用频率高、人员集中的库室应安排在楼层低、靠近楼梯的房间,并且对库室内的家具摆放进行合理设置,减少人员快速离开时的阻碍。总之,消防站营房库室应以方便消防员快速出动为出发点而设置,缩短闻警后的登车时间。
3.2 建立“大熟悉”理念
基层消防中队官兵在开展“六熟悉”工作时,应突破本中队辖区的局限,利用纸质地图、电子地图、导航设备等,对临近中队辖区以及可能增援的其他区域进行实地或模拟熟悉。尤其是要掌握城市内规模大、风险高、典型性强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位置。一旦接到调度命令,能够迅速反应,第一时间赶赴事故现场。
3.3 一点报警,多点出动
根据厦门市地理面积小、建筑密度大、消防站点相对较多的特点,消防作战指挥中心应按照警情类型科学合理编排力量调度方案。对于报警时已见明火、有人员被困、潜在危险性高的火灾,以及发生在交通高峰期的警情,应一次性同时调度多个临近中队,多点出动,尽可能减小交通因素对“第一时间到场”目标的影响。
3.4 依托交通指挥网络实施科学调度
消防作战指挥中心与交通指挥网络建立联动共享机制,或充分利用“三台合一”综合指挥平台资源,具备实时监控交通情况、调整交通指挥信号灯的权限。通过GIS地理信息系统和GPS卫星定位系统实时定位消防车辆位置,了解消防车辆周边各路口的实时交通情况,通过调整交通信号灯的方式为消防车辆的快速通行提供便利。并在消防车辆驶入堵塞路段前,提供及时的行车路线调整方案。此外,灵活调整调度方案,视交通情况及时增派其他消防中队,尽可能确保有消防力量能够快速到达事故现场。
3.5 加强消防宣传和违法查处力度
全社会应就让行消防车、确保消防车道畅通等方面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民的消防意识。同时,执法部门应严格执行相关法律规定,采取强制措施,对堵塞消防车道和阻碍消防执勤车辆通行的行为予以相应的行政处罚,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予以刑事处罚,从法律的高度保障消防力量第一时间到场目标的实现。
3.6 提高报警信息准确性
接警人员可将心理指导融进119接警流程,通过判断报警人的情绪,采用“绕弯子”提问法、截断对方讲话、一问一答、求助旁人等方式,最短时间内了解灾害情况,提高报警信息的准确性。此外,消防作战指挥中心可与移动通信运营商建立合作机制,通过信号基站实现对报警电话的准确定位,即使报警人一时无法说清地址,消防部门也能及时确定位置。
参考文献:
[1]李国强,蒋首超,林桂祥.钢结构抗火计算与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摘要]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也对我国银行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尤其是对中小商业银行的影响更大。本文通过分析利率市场化对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影响,提出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中小银行的生存之策。
[
关键词 ] 利率市场化;中小银行;影响
[DOI] 10.13939/j.cnki.zgsc.2015.30.
所谓利率市场化是指中央银行放松对利率的直接管制,把利率的控制权交给市场并由市场来自主决定利率高低的过程,即中央银行不再强制规定利率的高低,而是调整宏观金融政策来影响利率,利率的高低由商业银行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来自主确定。因此,利率市场化的过程就是商业银行根据市场供求来决定利率水平的过程。利率市场化是我国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顺应世界金融发展的趋势,不断激发金融市场活力和促进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引向深入的重要表现,对于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会加剧银行业的竞争,尤其对地方中小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会带来更为严峻的挑战。
1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地方中小商业银行的影响
1.1积极影响
1.1.1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地方中小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
银行为了赚取利润、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同时风险也越来越高,利率市场化给银行自由定价提供了空间,进而为金融创新和业务扩展提供了条件,也为开拓更多的中间业务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可以增加银行的收入。
1.1.2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商业银行自主定价利率,增加存贷款收益
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己制定的模型对存贷款进行适时调整,进行低风险低收益和高风险高收益等差别化定价策略。同时也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以地方商业银行“船小好掉头”这个大的银行所没有的优势机动灵活的从价格和服务等方面来吸引更多的客户。
1.1.3利率市场化有利于中小银行控制风险
利率市场化后,地方商业银行可以通过预测市场走势、调整负债组合、提高主动负债比率等手段及时调整利率水平。也可以通过风险补偿机制和差别定价等手段降低银行的风险,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也可以利用利率的价格杠杆作用,取消一些低效率的项目,起到风险及时的可控作用。
1.2消极影响
1.2.1利率市场化会加大中小银行的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
对于中小地方商业银行来说,风险始终都是开展业务考虑的第一要素。利率市场化后,无疑会加大中小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首先利率风险会增加。在利率管制下,商业银行都必须按照央行规定的利率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商业银行基本利率风险的问题。利率市场化后,利率波动的幅度和频率都会大大提高,利率的期限结构也会变得复杂,导致利率的风险逐渐增加。其次,信用风险会加大。利率市场化条件下,银行业之间的竞争会加大。地方商业银行为了追求短期效益在存款利率大幅度的上升以吸引客户存款的同时,必然会想办法提高贷款利率,才能确保银行的正常的利润空间。但是,高利率的放贷会降低信贷市场项目的整体质量水平,进而会加大未来违约的信用风险。
1.2.2中小银行的主营业务会受到较大冲击
中小银行与大银行相比,中间业务不多,传统的利息收入是其主要收入来源。利率市场化后,中小银行为了自身生存会不断的提高存款的利率,因此,相应的增加了存款的利息支出。比如,很多的中小银行在利率市场化后,很快就执行了1.1倍的上限存款利率。另外,中小银行为了发放更多的贷款,对于长期的优质的稳定的老客户会给予一定的贷款利率优惠,有时会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这样就相应的减少了贷款利率的利息收入。因此,存贷款两者之间的利息差收入就逐步的减少,进而影响了银行的主营业务收入,甚至会给中小银行的经营带来困难。
2 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对策
2.1加快金融创新
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利率的不断的波动,势必会加剧银行业的竞争,地方商业银行要想在同大银行的竞争中不被击败,必须加快金融创新和研发更多的金融衍生品来拓展自己的业务空间,进而更好的规避和分散风险。利率的波动也会给客户造成风险,客户会选择低风险、高收益的金融产品,因此为了客户的需求也应该不断的加快金融产品的创新和研发。
2.2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地方中小商业银行除了应该在提高传统业务效率,还应该不断的加强以中间业务为主的非利差收入在收入中的比重,不断扩大利润来源。目前我国很多的地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还很低。因此,必须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提升竞争力,扩大利润。具体应该做到:一是正确认识中间业务的重要性;二是不断的拓展新型中间业务;三是建立完善的中间业务体系和员工激励考核体系。
2.3加强利率风险管理
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由于利率的变化会受到宏观经济状况、央行的货币政策、物价水平、货币和资本市场的供求关系、汇率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银行的利率风险更大。因此,必须加强对利率的风险管理。首先,加强对利率的预测研究。地方商业银行应该建立专门的利率研究部门,利用国际上常用的费雪效应分析法、资本流动账户分析法和隐含利率预测法等分析方法对宏观经济前景、货币政策信息、特别是央行的货币供应量、公开市场操作的动向、再贴现率等重点关注。其次,引进资金缺口管理机制。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经常运用资金缺口理论对资产和负债的类型、数量和期限进行合理的搭配,并在准确预测利率走势的前提下,主动对资产和负债的类型、数量和期限进行调整,以避免利率变动的风险并获得最大收益。第三,建立科学的利率风险控制机制。利率风险管理成功与否与银行自身是否建立完善的内控机制息息相关。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必须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利率风险控制机制。
2.4重视人才培养
利率市场化加剧了银行之间的现代管理和技术的竞争,而管理的关键和核心是人才培养,近年来银行之间的人才流动非常频繁充分体现了银行对人才的争夺。由于地方商业中小银行和大型银行相比有很多天然的不足,更应该注重对人才的重视和培养。一是要通过良好的待遇和福利以及发展前景留住现有人才,防止人才流失。二是重点培养各种专业人才,搞好人才储备。重点培养面向市场的理论研究人员、证券专业人才、保险专业人才、市场交易人才、计算机专业人才和利率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董琦,利率市场化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研究[J].经济视野,2012(1).
[2]安镝,谢馥谦.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经济研究导刊,2012(18).
[3]金玲玲,朱元倩,巴曙松.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影响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农村金融研究,2012(1).
[4]林燚冉.利率市场化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发展思路探究[J].时代金融,2014(14).
Abstract: Using the system scientific theory, combined with mathematical models shaped, national real estate project successful marketing case the establishment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county real estate project marketing multi-target system evaluation tree diagram, using tree diagram progressively merge calculate the target marketing of real estate projectsconsolidated desirable degree and is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value of the desirable target real estate project marketing prospects, and thus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d county real estate projects throughout the development and slow-moving real estate marketing planning.
Keywords: real estate project market marketing; marketing value of real estate projects; multi-target system evaluation tree diagram
中图分类号:F29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中小县城房地产项目市场营销理性决策的必然性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小县城房地产项目的开发也在加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部分中小县城已处于卖方市场的背景下,又面临省市大房地产公司加入竞争的格局,中小县城房地产项目仅靠几个点子盖房子的时代已经过去。科学,理性、全面的决策,才是中小县城房地产项目的出路,定性和定量的科学决策才是成功的必然。
本文利用系统科学的理论知识,在总结分析深圳万科、大连万达、昆明萃辰等策划经营的样本数据和罗平财富中心、罗平金海岸等大量成功的房地产项目市场营销数据后,建立目标系统定量评价模型,以此为中小县城房地产项目的科学开发和滞销策划提供参考。
二、房地产项目市场营销的系统特征和系统多目标评价树图的建立
(一)房地产项目市场营销的系统特征
房地产项目市场营销是由一个诸多系统按层次、多级组合而成的“动态反馈型多米诺大系统”。组成这个大系统的各级子系统和各级要素具有相对独立而又绝对相关的二义性。也即:它们的自身变化既是其子系统和要素变化的原因(自变量),同时又是其它子系统和要素变化的结果(函数),故它们之间的组合应表现为多目标逐级归并的系统关系。
(二)房地产项目市场营销价值系统多目标评价树图的建立
房地产项目营销价值综合地讲是一个综合环境价值,而并非某个套间,某幢房屋,同时还包括某些无形的价值,如品牌的价值,故房地产项目营销价值有其有形的内外部分,也有其无形的部分。本文据此定义把房地产项目市场营销价值系统分为三个部分:即房地产项目外部生态环境价值系统、房地产项目内部生态环境价值系统和房地产项目品牌价值系统。在此基础上又把房地产项目外部生态环境价值系统分为:区位地段价值系统,周边交通价值系统,周边社区价值系统、价格和付款方式价值系统;把房地产项目内部生态环境价值系统分为:小区内部环境价值系统,规划套型与建筑质量价值系统,小区基础配套设施价值系统和小区物业管理水平价值系统;把房地产项目品牌价值系统又分为:品牌营销与经营水平价值系统和顾问与决策水平价值系统。即如下树图:
房地产项目市场营销价值系统多目标评价树图
三、房地产项目市场营销价值系统模糊定量取值表的建立
根据房地产项目市场营销价值系统的树图构成,近一步为基层十个子系统建立模糊定量取值表,以便为逐步归并计算取得原始数据。建立的方法是:根据决定房地产项目市场营销水平的各系统的四个主要因素建立列项表,再根据四个主要因素在优、良、中、差、劣上的差别建立行项表,具体的模糊定量取值可参考如下表(1-10)
区位地段价值系统模糊变理X1取值表(1-1)
交通条件价值系统模糊变量X2取值表(1-2)
周边社区环境价值系统模糊变量X3取值表(1-3)
价格与付款方式价值系统模糊变量X4取值表(1-4)
规划套型及建筑质量价值系统模糊变量X5取值表(1-5)
小区内部生态环境价值系统模糊变量X6取值表(1-6)
小区基础配套设施价值系统模糊变量X7取值表(1-7)
物业管理水平价值系统模糊变理X8取值表(1-8)
品牌营销与经营水平价值系统模糊变量X9取值表(1-9)
顾问与决策水平价值系统模糊变量X10取值表(1-10)
四、房地产项目市场营销价值多目标逐级归并权图的建立
根据房产项目市场营销价值系统树图,以及十个基层模糊定量取值,建立房地产项目市场营销价值多目标逐级归并树图如下:
房地产项目市场营销价值多目标逐级归并树图
采用本多目标系统树图对具体房地产项目进行逐级归并计算时按如下流程运算:
W(I-1)=X10.5·X20.5
W(I-2)=X50.6·X60.4
Z3=W(I-3)=X9×0.45+X10×0.55
W(II-1)=W(I-1)×0.6+X3×0.4
W(II-2)=W(I-2)×0.7+X7×0.3
Z1=W(III-1)=W(II-1)×0.75+X4×0.25
Z2=W(III-2)=W(II-2)×0.6+X8×0.4
P=Z10.5·Z20.5
H=P×0.6+Z3×0.4
应用本多目标树图应注意:
1、X1-X10可以根据具体房地产项目的状况从表(1-10)中插值取得。
2、树图作为相对尺度,对不同评价决策目标的相应量化应取得同一标准下的相对公允。
3、本系统中的分配权重是根据专家组对目标样本综合评分平均而得,具体应用时可根据同一类型的样本值作变更调整。
4、逐步归并计算法则为:加法法则、乘法法则、代换法则。当两者相关性非常强烈时采时乘法法则,两者互为补充或关系不太密切时采用加法法则。当基层两者归并计算后其值就代换了基层两者的综合作用,进入与其他子系统进行归并计算。
5、树图的要素(子系统)归并次序或归并层次结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更组合,也可对基层的子系统进行更为深入的细分,但应能准确评价,细分度可粗、可细。
6、本树图适用于高次人居环境的房地产项目营销决策评价。
五、房地产项目市场营销前景合意度等级判别表
针对具体的房地产项目,运用多目标评价树图逐级归并计算的结果,可通过如下等级表判定房地产项目的营销全景状况,从而为房地产项目全程开发策划和后期营销诊断策划提供决策参考。
房地产项目市场营销前景合意度等级判别表
(说明:该营销前景等级判别表是全国大中城市多个房地产项目应用多目标逐级归并树图的总结,具有相对的客观性,但应注意随时间和竞争的推移,该标准要作适当调整,以适应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贺贤宁,聚类分析与判别程序,1984年
2、叶剑平,房地产市场营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3、王志刚,大盘时代,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
4、贾士军,房地产项目全程策划,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