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手术室护理笔记

手术室护理笔记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5:55:53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手术室护理笔记,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手术室护理笔记

篇1

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84例前列腺增生并发逼尿肌无力男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在手术治疗前后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舒适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

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实验组护理后患者的SAS、SDS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后的满意度相比于对照组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前列腺增生并发逼尿肌无力手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有效地缓解了患者的负性情绪和不适症状,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促进了患者尽快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1]。

【关键词】

舒适护理;前列腺增生;逼尿肌无力;临床作用

本文研究选取84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为手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临床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84例前列腺增生并发逼尿肌无力男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84例患者均于我院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治疗,并均具有理解问卷调查的能力,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实验组患者平均年龄(65.5±7.5)岁,病程(5.2±3.5)年;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66.2±7.4)岁,病程(5.3±3.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差异不明显,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常规护理 术前行常规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紧张情绪;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常规护理;进行健康知识教育指导。

1.2.2 实验组舒适护理 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具体如下:(1)心理护理:术前为患者讲述手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为患者讲述手术成功案例,缓解患者因病痛带来的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及时解决患者问题。(2)术后护理:术后指导患者的饮食、活动等;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引流管变化,及时应对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及时评估、记录患者术后不良症状,采取心理疏导、药物治疗等方法缓解患者术后疼痛[2]。(3)预防并发症:术后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引流液等情况,估计出血量,预防患者尿路感染、肺病感染、压疮、便秘等;引导患者适时、适当活动。(4)健康指导:为患者讲解前列腺疾病的预防与术后注意事项,以及舒适护理的作用和理念,讲解心理健康对于疾病的积极作用。(5)创造舒适环境:为患者提供干净、舒适的病房环境,声音、光线、颜色、温湿度等舒适,安静柔和的音乐有助于患者睡眠。

1.3 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统计两组患者的评分;患者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用 ±s的形式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如下表1所示,两组患者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实验组护理后患者的SAS、SDS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如下表2所示,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76.1%,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5.2%,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后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实验组患者护理后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前列腺增生并发逼尿肌无力手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有效地缓解了患者的负性情绪和不适症状,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篇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330-01

口腔手术患者由于不能经口进食,因此,手术之前应放置胃管,以便手术之后给患者提供足够的热量以及蛋白质,维持患者的生理功能,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但是,以往常规的鼻饲方式,往往容易引起患者的呕吐[1]?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口腔手术患者对其发生鼻饲呕吐原因进行分析,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将部分资料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确诊收治的68例口腔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男19例,女15例,年龄24-73岁,平均年龄(49.3±2.1)岁;观察组患者年龄25-72岁,平均年龄(48.7±1.6)岁?这68例患者手术之前通过诊断显示其中下颌骨造釉细胞瘤的为19例,舌癌患者是9例,下颌骨肿瘤患者是13例,磨牙后区牙龈癌患者是8例,下颌骨尤文氏瘤患者是2例,颞颌关节强直患者是4例,上颌窦肿瘤患者是6例,下颌骨多发性骨折患者是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鼻饲方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用缓解胃黏膜水肿?降低胃内压的鼻饲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都没有眩晕以及牛奶过敏史,没有胃肠道疾病,手术实施全麻,患者在进行鼻饲之前没有发现呕吐情况,针对胃动力产生影响的药物所有患者都没有使用?

1.2 原因分析(1)患者胃内压升高:口腔手术时,患者将血液误吸入胃部,导致胃内的积液升高,胃内压也随之升高,患者在鼻饲时,食物直接进入胃部,没有容受性扩张,导致胃内压升高,造成呕吐现象;(2)胃黏膜破坏:患者在麻醉状态下,增强胃酸分泌,降低胃黏液凝胶层的厚度,黏液量也随之减少,使H出现逆流,导致患者胃黏膜受到损伤;(3)胃黏膜充血:由于患者在应激情况下受到刺激而交感神经达到兴奋,儿茶酚胺的水平也随之升高,引起胃黏膜缺血?缺氧以及水肿?

1.3护理方法 (1)降低胃内压:以往的临床鼻饲方法是抽取患者的胃液,以确保胃管在患者胃内能够实施灌注,没有采取胃内压降低措施?所以,观察组患者现抽取胃内气体和容物,以此来缓解患者的胃内压,少量为患者缓慢提高鼻饲量,逐渐使患者的胃容量得到恢复?(2)缓解患者的胃黏膜水肿:用温开水为观察组患者洗胃,将患者误吸入的血液清洗干净,在进行第一次鼻饲的时候采用温开水,减少患者的胃酸分泌,降低对患者的胃部刺激,温开水能够对胃粘膜起到活血化瘀的疗效,增强血流量,降低水肿情况?在患者胃功能不全阶段,鼻饲主要为牛奶,牛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有效增强血流量,提高胃粘膜恢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P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现鼻饲呕吐的有6例,呕吐发生率为17.6%,对照组出现鼻饲呕吐的有16例,呕吐发生率为47.1%,观察组患者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手术创伤使人体处于应激状态下,组织分解,造成负氮平衡,患者想要恢复受到损伤的组织就需要摄入蛋白质,患者一旦缺少蛋白质就会导致机体抵抗能力下降,容易引起并发症[2-3]?口腔手术患者由于不能经口进食,因此,手术之前应放置胃管,以便手术之后给患者提供足够的热量以及蛋白质,维持患者的生理功能,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但是,以往常规的鼻饲方式,往往容易引起患者的呕吐[4]?本次研究可以发现,给予常规鼻饲方式(对照组)和加以改进用缓解胃黏膜水肿?降低胃内压的鼻饲方法(观察组)对口腔手术患者鼻饲呕吐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出现鼻饲呕吐的有6例,呕吐发生率为17.6%,对照组出现鼻饲呕吐的有16例,呕吐发生率为47.1%,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口腔手术患者发生鼻饲呕吐的主要原因是胃内压升高?胃黏膜破坏和胃黏膜充血?给予缓解胃黏膜水肿?降低胃内压的鼻饲护理方式能够显著降低口腔手术以后患者出现呕吐的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吴玉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吸入性肺炎的护理对策[J].医学信息,,2013,26(08):466.

篇3

结果:食管贲门癌术后当天平均引流量为240ml,肺癌术后为150ml。前者平均拔管时间为4.7天,后者为2.6天。二种手术后的前4小时引流量大于600ml,提示有活动性出血,应积极二次开胸。

结论:肺手术后当天引流量平均少于食管贲门手术约100ml,平均提前2天拔管属正常。两种手术当天平均引流量应240±100ml,若每小时引流量大于150ml提示胸腔内有活动性出血。做好术后体疗,保持引流管通畅,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胸部手术 闭式引流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499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96-01

食管贲门癌手术和肺切除手术是胸外科二种最常见的术式。术后均需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引流管的护理及引流量的观察是胸部手术后护理重要措施之一,对病人安全度过围手术期至关重要。2009年1月―2013年12月对114例胸部手术胸腔闭式引流管的精心护理,获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14例,男86例、女28例。年龄45~78岁,平均63.2岁。术后病理证实食管贲门癌者85例,肺癌29例。发生乳糜胸5例。术后引流量与拔管时间见表1。

表1 术后引流量X±S与拔管时间关系

2 讨论

2.1 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我院胸管采用直径2.0cm橡胶引流管。优点是引流通畅,不易被血块阻塞。缺点是质地较硬,局部刺激大,固定线易滑脱。术后要注意引流管周围敷料是否有渗出,是否又向外滑出现象,周围皮肤是否有红肿或脓性分泌物。我们对引流管的护理措施有:

2.1.1 保持引流管通畅。手术后第一个24小时内,每30~60分钟挤压一次,以后时间可逐渐延长至每2小时一次,以免管口被血凝块堵塞。挤压的方法,用止血钳夹住引流管下端,两手同时挤压引流管,频率要快,这样可使气流反复冲击引流管口,防止血凝块形成堵塞管口,然后打开止血钳,使引流液流出。

2.1.2 开胸手术创伤大,且术后又胸带固定,导致患者咳嗽能力下降,分泌物不易咳出,加上长时间卧床及术后伤口疼痛,胸腔积液,易造成抵抗力下降及排痰不畅,并发肺部感染,此时多采用拍背助咳并给予祛痰药和超声雾化吸入,对那些术后不能耐受疼痛及胸管刺激的患者,在协助其咳嗽时一人用双手或柔软物品按压伤口,另一人在其吸气终末时用一手指在环状软骨下缘和胸骨交界处用力向内按压刺激气管咳嗽。对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术后多采用一次性自控镇痛泵,有效去除疼痛,保持患者的生理稳定性,利于其咳嗽排痰 [1]。本组有2例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其余病人均在护士协助下排痰成功。

2.1.3 观察胸内有负压。观察引流管水柱波动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正常水柱波动为4―6cmH2o,有时高达12cmH2o,随着胸膜腔内气体和液体的排出,残腔缩小,水柱波动也将逐渐变小或消失。故胸内负压是观察食管贲门手术后肺是否复张良好的重要指征。若水柱波动大,说明肺复张不好,是肺部感染的重要原因。本组有5例患者,肺部出现严重感染,与手术后咳痰无力,肺复张不好有着密切的关系。

2.1.4 观察漏气现象。肺手术后肺的段面漏气,术后病人在咳嗽,深呼吸时会有气体从引流管逸出,这种现象是正常的,均可自行愈合。对于有严重漏气现象的病人不要鼓励病人咳嗽,以免使肺段面愈合时间延长,不利于术后早期拔管。

2.1.5 拔管后的注意点。拔管后应加压包扎,注意周围有无皮下气肿,敷料是否干燥,观察病人呼吸情况,有无胸闷,以防漏气,造成气胸。本组有1例食管癌拔管后5小时诉胸闷,呼吸稍促,观拔管处敷料有渗出,听诊术侧呼吸音低,急拍全胸片,提示术侧肺压缩70%。经重新置管引流排气,24小时后肺完全复张,拔管后病人正常出院。本组病例经过上述处理,确保了引流管通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2 引流液性质及临床意义。正常引流液为淡红色,若引流液为半透明或乳白色,引流量骤然增多,提示乳糜胸。应作乳糜定性试验,如阳性应考虑术中损伤胸导管或分支。拔管时间应延长,如保守治疗3―5天,乳糜液量每日仍在1000ml左右,则应手术探查 [2]。本组5组患者术后发生乳糜胸,但日引流量少于300ml,经保守治疗治愈。

引流液为暗红色,提示胸腔内渗血,如为鲜红色伴血块,提示有活动性出血,此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监测血红蛋白,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以防血液在胸腔内凝成冻状堵塞引流管口,致引流液不易排出,需严密观察。本组1例贲门癌术后6小时内引流量不足50ml,病人出现躁动不安、面色苍白、脉搏细速、血压进行性下降,挤压胸管有极少量血性液体流出,水柱波动不明显。急拍床头胸片,提示胸腔积血。紧急开胸探查,清除积液及血块约2000ml,经仔细止血,补充血容量,病人转危为安。说明术后仔细观察引流液的性质,保持引流管通畅,可确保病人平安度过术后期,对突发病情变化可得到及时处理,对赢得抢救病人时间至关重要。

2.3 引流量与拔管时间的关系。开胸手术拔管时间之间仍有争议,但根据引流量决定拔管时间以达到公认。本组食管贲门手术,术后3日引流量平均比肺手术多80~100ml,因而拔管时间平均延长2~3天,可能与食管贲门手术分离面较大及组织渗出较多有关。前者拔管时间为4天左右,后者为2天左右。后者拔管时间与文献报告24~72小时一致 [3]。前者明显长于文献报告36~72小时 [4],由于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多发生于术后4~7天,故对此类手术适当延长拔管时间,对防治吻合口瘘有重要意义 [5]。本组拔管指征:24小时引流量少于100ml,两肺呼吸音基本一致,胸片证实膨胀良好。拔管后应观察病人呼吸及皮下气肿情况,有无胸闷、呼吸困难、烦躁不安等症状。拔管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气胸、出血、皮肤坏死及插管部位感染。

参考文献

[1] 曲红梅.高龄食管癌围手术期的护理.黑龙江医学,2005;5(29):382

[2] 许林,吴维继,等.胸部肿瘤手术后并引发乳糜胸40例.中华心胸血管外科杂志,1996,12(12):353~35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