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企业财务分析

企业财务分析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5:42:42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企业财务分析,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企业财务分析

篇1

(一)海运企业投资能力分析

对待投资能力,海运企业应把握三点,即按照事前、事中、事后三个原则进行分析。通过事前财务分析了解投资项目是否可行;通过事中财务分析控制投资项目的规模;通过事后财务分析对投资项目整体进行评价。海运企业通过对事前、事中、事后三方面的把握,能够使其通过每个阶段的财务分析工作了解自身真实的投资能力,并能及时获知该项投资行为是否合理,继而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海运企业资金使用情况分析

资金使用情况也是企业财务分析的一项重点。海运企业在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时,应重点把握资金周转情况和日常的资金使用效率。海运企业在运营中,不仅要追求最大化的经济利润,还应追求最小范围内的成本开支。两项追求共同构成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在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下,企业的资金使用情况显得尤为重要,并成为财务分析的一项重点。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有助于海运企业的盈利目标和控制成本的目标达成平衡,并能通过对财务数据的分析更真实的反映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

(三)海运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无论何种企业类型,偿债能力都是企业财务分析的重点,海运企业也不例外。有效而及时的偿债能力分析,有助于海运企业规避和降低财务风险。目前,我国企业的偿债能力通常由长期和短期偿债能力构成。短期偿债能力主要体现企业的营运状况,可用于企业的外部评价。长期偿债能力则与企业的长远目标相关联。能够体现企业的未来发展潜能和固定资产的变现能力。

(四)海运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除了资金使用情况和偿债能力之外,盈利能力也是财务分析的一项重点。海运企业通过对盈利能力的分析,能够掌握企业真实的获取利润的水平。企业在进行盈利能力分析时,主要通过对一系列与盈利能力相关的财务指标进行分析。盈利能力的主要财务指标有:净资产收益率、市盈率等,以及与利润分配相关的财务指标。

二、当前我国海运企业财务分析的现状

(一)对财务分析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

如今,我国大部分海运企业并没有对财务分析给予足够的重视。无论是管理层还是一般员工都没有全面而系统的了解财务分析对企业的作用。据相关部门统计,我国一半以上的海运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财务分析部门或者岗位,分析也是一年才组织一次。另一方面,我国设立的与海运类企业财务相关的制度规范较多,市场行情变化也较大;另外,与海运企业相关的外国财务和税收制度也较为复杂,且处于不断变化中,因此,海运企业财务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学习和了解这些规章制度和政策变化,对财务数据的分析工作便常常被忽视。

(二)在财务分析中对非财务信息关注度较低

权责发生制和货币计量是我国财务会计的两个基本假设,在这种假设前提下,企业管理者的思维往往受到限制。多数海运企业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往往只关注财务信息,而对非财务信息置若罔闻。然而,由于海运企业经营的特殊性,仅依靠财务信息在很多情况下很难反映出企业的真实情况。更有甚者,部分海运企业的财务分析者只是为了机械的完成一项工作,而从不考虑信息背后所反映出来的东西。海运企业实行的会计政策、异国经济和政策环境、市场物价变动情况、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等非财务信息,在企业的财务分析中,往往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而当前的海运企业对于非财务信息关注度较低,更没有将它们与相关的财务信息有效结合。企业管理者以降本增效为最终目的的分析,降低了对于很多不可控因素的关注和把握,这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十分不利。

(三)多数企业财务分析仅限于静态分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发展总是处在一种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中。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海运企业的财务分析应当选择动态分析模型。然而,大部分的海运企业的管理者并没有对财务的动态指标有所把握,故其财务分析也就仅限于对于静态指标的分析。另外,由于企业的静态财务指标较容易获得,所以企业对于经济环境的分析、企业生产经营计划的完成情况分析、员工绩效指标考核分析都是通过大量的静态指标计算得出的。而对于企业远期战略目标分析与修正、宏观经济环境发展等动态指标分析,海运企业则很少涉猎。这也使得海运企业的财务分析工作很难做到与时俱进,企业的发展全貌也无法具体真实地反映出来。

三、海运企业实施财务指标分析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海运企业进行财务指标分析,主要是利用财务数据以及相应的指标分析工具,挖掘出海运企业潜在的经营风险,并针对这些风险和问题找出科学的解决方法,最终使企业的利益得到保障。海运企业在运用指标体系进行财务分析过程中,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演进,海运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今企业间的竞争主要反映为人才的竞争。海运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了企业财务核算水平、管理质量以及财务分析的能力。因此,现代海运企业对于财务人员的素质要求相对较高,要求财务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财务功底,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外语和计算机能力。同时,海运企业在人才把关“高门槛”的前提下,还应当注重对于人才的后期培养,例如加强财务人员对于国际会计准则的学习以及国外的税收变化的了解等等,从而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企业财务指标分析的整体水平。

(二)财务指标分析应立足于实际

海运企业利用财务指标进行财务分析,不能简单的纸上谈兵,搞形式主义,而是应当将海运企业的特点结合进来,立足于企业实际开展财务分析工作。例如海运企业一般资金需求量较大,资金周转速度快且资金使用效率较高。另外,由于海运企业一般都为跨国经营,因此其受到的外部影响因素较多。受不同的宏观经济以及政府政策的影响,海运企业所体现出来的经营情况是不同的。故企业在进行财务指标分析时,应当将企业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充分考虑进来,结合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进行财务指标分析。

(三)财务指标分析的目的是找出问题,解决问题

企业进行财务指标分析,就是通过利用财务信息数据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进行系统的检查和分析,找出其中的风险和漏洞,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海运企业进行财务指标分析不能只停留于指标分析本身,还应当通过指标比率找出企业更深层次的问题。例如,企业可以通过对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的分析,了解企业利用流动资产快速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及时变现能力),以及企业哪些资产不易变现,如何提升企业的资金周转率等;企业可以通过分析资产负债率,了解企业经营管理中对债权人权益的保护程度,了解企业的综合偿债能力。

篇2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9-000-01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不但给我国企业带来了机遇也给其带来了很多的风险。企业应该重视内控机制的完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帮助企业更好的化解存在的财务水平,切实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现在,很多企业陷入困境的原因都是财务风险的存在,若是能够及时发现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便能够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来降低风险给企业造成的影响。

一、我国企业财务预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企业财务预警现状

在我国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组织机构都不够健全,管理时也不够科学,企业运营水平较低,企业管理水平无法跟上企业规模的扩大,二者不协调。企业在进行发展战略制定时也没有全面的考虑到外部环境,这也导致了宏观经济调整时,企业比较被动。并且很多中小企业本身的财务风险比较高,财务状况瞬息万变,实施财务预警系统存在较大的难度[1]。

我国有些上市公司已经进行了财务预警系统的建立,但是仅仅通过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和计算,对于预警系统的变化不够关注,更没有针对其变化分析原因,这也导致其作用很难发挥出来。

(二)企业财务预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认识不到位

现在我国很多企业的领导都对生产和营销比较重视,对于财务管理不够重视,或者是只关注企业的利润变化,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也没有从财务分析方面出发帮助企业做好经营管理工作,这样给财务分析正常进行和作用发挥造成了很大影响。

2.指标构建存在一定问题

首先,选取财务指标科学性和全面性不够,行业不同,财务指标预警标准存在一定差别,就财务比例而言,工业企业中流动比例为2:1会比较合理,而在商业企业中,其流动比率标准要比这个数值低。现在很多企业在进行财务预警系统建立时,选取指标比较盲目,导致了企业选择的指标无法将企业财务状况反映出来,财务预警系统的功效更是不可能发挥。其次,非财务指标选择存在问题,现在很多制定的预警指标针对的主要是财务,很少考虑到那些和财务无关的指标。企业财务危机是否出现不但由财务指标决定,还和非财务指标有着直接关系,而这些非财务指标也会给预警系统有效性造成影响[2]。

3.技术分析存在一定问题

首先,会计信息真实性较差,财务预警系统建立的基础便是真实和全面的财务信息。在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企业报表资料往往景观了包装,会计信息失真情况严重,这也给财务预警系统有效性造成了很大影响。其次,分析过程存在片面性,比如过度重视客观分析,轻视主观分析等。最后,对象分析存在狭隘性,随着经营活动的不断进行,企业资金也会不断的发生变化,并且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也会直观的反映在资金变动中,通过资金变动情况的分析,便能够了解企业经营情况[3]。但是在分析时,往往只重视资金方面的变化,没有分析业务活动的进行给资金变化造成的影响。

4.预警机制存在问题

首先预警机制不够完善,很多企业没有做好时候信息分析,并进行信息的反馈,这样直接导致了财务预警系统构架缺失,预警机制没有得到完善。其次,财务预警后续管理欠缺,后续管理不到位,直接导致了经验和教训无法吸取,出现类似问题时,企业反映不够及时,不能给后期经营管理提供经验。

二、完善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的措施

(一)全面科学的认识财务预警机制

想要做好财务预警工作,首先必须认识到其重要性,领导必须将其作为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进行财务预警分析制度的建立,并通过措施不断的提高企业的管理质量。其次,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认识到财务管理以及预警分析对企业管理造成的影响,切实提高分析质量,提高企业的效益[4]。

(二)确保构建的财务预警体系真正的科学合理

首先应该根据相关原则进行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其原则包含了下面几点,分别是敏感性、针对性、可操作性、重要性以及全面性原则。其次,应该重视预警模型变量选择范围的拓宽,确保其合理性;再次,对于非财务指标的引进必须慎重,只有全面了解企业出现困境的原因,才能够提高预测能力。最后,还应该进行长期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和短期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的建立,并将二者结合起来。

(三)企业必须重视财务预警分析技术的提高

首先应该重视会计基础工作的加强,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其次,需要完善财务分析制度,保证期科学性,做好人员选拔工作,明确每一个工作人员的目标和责任。最后,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做好调查分析,分析时应该做到有的放矢,直接了当,提高其针对性[5]。

(四)重视内部预警机制的完善

首先应该完善内部预警机制的事前、事中以及事后三重机制,将预警系统功能全面的发挥出来。其次,需要进行对策库的建立,及时的收集相关的数据,确保在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够快速有效的提出解决方案。

三、结语

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财务预警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和内容。但是我国目前很多企业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财务预警分析的重要性,操作过程也不够规范,通过笔者的研究,希望能够给企业财务预警机制完善提供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牛怡然.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与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2):108-109.

[2]朱大华.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建立初探[J].会计之友,2011 (26):55-56.

篇3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不但给我国企业带来了机遇也给其带来了很多的风险。企业应该重视内控机制的完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帮助企业更好的化解存在的财务水平,切实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现在,很多企业陷入困境的原因都是财务风险的存在,若是能够及时发现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便能够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来降低风险给企业造成的影响。

一、我国企业财务预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企业财务预警现状

在我国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组织机构都不够健全,管理时也不够科学,企业运营水平较低,企业管理水平无法跟上企业规模的扩大,二者不协调。企业在进行发展战略制定时也没有全面的考虑到外部环境,这也导致了宏观经济调整时,企业比较被动。并且很多中小企业本身的财务风险比较高,财务状况瞬息万变,实施财务预警系统存在较大的难度[1]。我国有些上市公司已经进行了财务预警系统的建立,但是仅仅通过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和计算,对于预警系统的变化不够关注,更没有针对其变化分析原因,这也导致其作用很难发挥出来。

(二)企业财务预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认识不到位

现在我国很多企业的领导都对生产和营销比较重视,对于财务管理不够重视,或者是只关注企业的利润变化,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也没有从财务分析方面出发帮助企业做好经营管理工作,这样给财务分析正常进行和作用发挥造成了很大影响。

2.指标构建存在一定问题

首先,选取财务指标科学性和全面性不够,行业不同,财务指标预警标准存在一定差别,就财务比例而言,工业企业中流动比例为2:1会比较合理,而在商业企业中,其流动比率标准要比这个数值低。现在很多企业在进行财务预警系统建立时,选取指标比较盲目,导致了企业选择的指标无法将企业财务状况反映出来,财务预警系统的功效更是不可能发挥。其次,非财务指标选择存在问题,现在很多制定的预警指标针对的主要是财务,很少考虑到那些和财务无关的指标。企业财务危机是否出现不但由财务指标决定,还和非财务指标有着直接关系,而这些非财务指标也会给预警系统有效性造成影响[2]。

3.技术分析存在一定问题

首先,会计信息真实性较差,财务预警系统建立的基础便是真实和全面的财务信息。在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企业报表资料往往景观了包装,会计信息失真情况严重,这也给财务预警系统有效性造成了很大影响。其次,分析过程存在片面性,比如过度重视客观分析,轻视主观分析等。最后,对象分析存在狭隘性,随着经营活动的不断进行,企业资金也会不断的发生变化,并且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也会直观的反映在资金变动中,通过资金变动情况的分析,便能够了解企业经营情况[3]。但是在分析时,往往只重视资金方面的变化,没有分析业务活动的进行给资金变化造成的影响。

4.预警机制存在问题

首先预警机制不够完善,很多企业没有做好时候信息分析,并进行信息的反馈,这样直接导致了财务预警系统构架缺失,预警机制没有得到完善。其次,财务预警后续管理欠缺,后续管理不到位,直接导致了经验和教训无法吸取,出现类似问题时,企业反映不够及时,不能给后期经营管理提供经验。

二、完善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的措施

(一)全面科学的认识财务预警机制

想要做好财务预警工作,首先必须认识到其重要性,领导必须将其作为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进行财务预警分析制度的建立,并通过措施不断的提高企业的管理质量。其次,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认识到财务管理以及预警分析对企业管理造成的影响,切实提高分析质量,提高企业的效益[4]。

(二)确保构建的财务预警体系真正的科学合理

首先应该根据相关原则进行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其原则包含了下面几点,分别是敏感性、针对性、可操作性、重要性以及全面性原则。其次,应该重视预警模型变量选择范围的拓宽,确保其合理性;再次,对于非财务指标的引进必须慎重,只有全面了解企业出现困境的原因,才能够提高预测能力。最后,还应该进行长期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和短期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的建立,并将二者结合起来。

(三)企业必须重视财务预警分析技术的提高

首先应该重视会计基础工作的加强,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其次,需要完善财务分析制度,保证期科学性,做好人员选拔工作,明确每一个工作人员的目标和责任。最后,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做好调查分析,分析时应该做到有的放矢,直接了当,提高其针对性[5]。

(四)重视内部预警机制的完善

首先应该完善内部预警机制的事前、事中以及事后三重机制,将预警系统功能全面的发挥出来。其次,需要进行对策库的建立,及时的收集相关的数据,确保在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够快速有效的提出解决方案。

三、结语

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财务预警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和内容。但是我国目前很多企业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财务预警分析的重要性,操作过程也不够规范,通过笔者的研究,希望能够给企业财务预警机制完善提供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牛怡然.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与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2):108-109.?

[2]朱大华.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建立初探[J].会计之友,2011?(26):55-5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