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供应链金融风险体系

供应链金融风险体系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5:42:48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供应链金融风险体系,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供应链金融风险体系

篇1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7006103

1概述

供应链管理体系不断完善,衍生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成为各大银行和供应链主体企业的重要业务板块之一,伴随互联网技术、电子商务发展起来的“电子供应链金融”开拓了供应链金融领域新的蓝海,供应链金融迎来“线上革命”,在线供应链金融如火如荼。在线供应链金融服务尽管提供了技术支持进行管理的可视化操作,但是区别于传统供应链金融的周期短、主体多、环节复杂、可控性差等特点对在线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风险评估与度量也就成为了金融机构或者核心企业风险管控的重难点。

某矿业集团旗下的AMLS物流公司在传统线下供应链金融业务基础上,重组H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依托平台优势,创新性的构建“平台+基地”模式,为钢铁流通转型升级开创新路。然而该供应链金融服务交易体系中却存在不可忽视的风险:一方面企业内部控制和日常操作能力有限,组织结构和专业管理团队不完善,跨界经营的风险控制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没有做好融资上下游企业的风险评级和动态监管,盲目追求扩张和担保融资,造成一系列的坏账问题出现。如何有效把控在线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险是H公司发展在线供应链金融所需思考的重要问题。

本文以H公司为例,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探究在线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价良好对策,为H公司或其他在线供应链金融服务企业提供参考。

2在线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识别

本文对H公司在线供应链金融风险识别为四个方面:内部风险控制、日常操作风险控制、资金及账户监管风险和外部环境风险。

(1)内部控制风险是指H公司对企业融资的控制能力,包括指H公司接收融资企业供应链金融业务申请后,H公司或AMLS对整个供应链的核心把握能力,具体表现在H公司企业组织结构及管理团队、业务评估审核、融资企业授信、AMLS子公司财务等风险;

(2)日常操作风险是指H公司进行在线融资业务时需要注意的具体业务操作问题,它主要表现在操作人员管理、监管体系构建、企业风险评级等方面;

(3)外部环境风险主要涉及行业环境和政策风险,H公司必须及时应对市场环境变化,及时根据市场钢材等大宗生产资料价格、需求等变化作出反应,同时行业政策法规也是H公司在线融资业务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4)资金及账户监管风险主要表现在H公司需全力保障现金流畅通,并及时督促货物销售回款至融资企业在平台开设的账户。

3在线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评价

3.1在线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指标体系构建。

按流程过程中风险发生可能性的不同,H公司在线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价指标大致而言可归纳为四个一级指标和若干二级指标,具体指标体系构建如表1所示。

表1H公司在线供应链金融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变量名

H公司在线供应链金融评价指标体系

外部环境风险W1行业政策风险W11

行业市场环境变化风险W12

内部控制风险W2组织结构及管理队伍风险W21

融资企业授信风险W22

AMLS及子公司财务风险W23

业务评估审核风险W24

日常操作风险W3操作人员管理风险W31

融资企业信用评级风险W32

监管体系风险W33

交易结算及资金账户资金管理风险W41

监管风险W4货物销售变现风险W42

坏账准备风险W43

(2)指标权重的确定。

本文?用层次分析法,邀请了12位专家学者依据标度法的判断规则对H公司在线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价指标进行判断分析,通过专家评分,计算得到综合判断评价表如表2所示。

表2专家综合判断评价表

一级指标外部环境风险内部控制风险日常操作风险交易结算及资金监管风险

外部环境风险10.1900.3430.414

内部控制风险5.25013.8334.167

日常操作风险2.9170.26111.25

交易结算及资金监管风险2.4170.240.81

利用和法计算其最大特征值λmax,及相应的标准化特征向量ω(k)计算步骤如下:

①将判断矩阵A的每一列正规化,可得到矩阵:

3.2在线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价模型构建

表3H公司在线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价指标权重系数表

一级指标权重二级指标权重

H公司在线供应链金融评价指标体系

外部环境风险W10.079行业政策风险0.455

行业市场环境变化风险0.545

内部控制风险W20.574组织结构及管理队伍风险0.257

融资企业授信风险0.283

AMLS及子公司财务风险0.135

业务评估审核风险0.325

日常操作风险W30.189操作人员管理风险0.315

融资企业信用评级风险0.273

监管体系风险0.412

交易结算及资金0.158账户资金管理风险0.167

监管风险W4货物销售变现风险0.521

坏账准备风险0.312

(1)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在线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价模型。

从建立的在线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中可以看出,在线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价指标中包含有大量的定性指标,而某些定性指标只能通过比较模糊的概念进行评价,无法对其用精确的分数进行评分。因此基于这种现象,本文引入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来构建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价模型,将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价指标进行相对量化,来确定供应链金融风险水平。

模糊综合评价法具体步骤如下:

①确定因素集。

K=k1,k2…kn,K为被评判的模糊对象,而kii=1,2,…,n是影响对象

K的第i个因素。其中ki又有m个子集ki1,ki2,…,kin。

②确定评语集。

D=d1,d2,…,dm,D是评判级,djj=1,2,…,n是评语等级。

③确定评判矩阵。

使用评语集对各元素进行评价,一个模糊评判向量:Ti=ti1,ti2,…,tin由单个因素构成,所有单因素下的模糊评判向量便构成了因素模糊评判矩阵:Tij=ti1,ti2,…,tim(i=1,2,3,…,n;j=1,2,3,…,m)。其中Tij表示对第i个因素做第j级评语的隶属度,调查方式可采用专家评定法,让专家通过打“√”的方式进行选择。

④确定各因素加权系数。

风险评价模型的构建要充分考虑到各指标之间权重的不同,本文在前述中己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系数。

⑤计算综合评价向量及综合评价值。

Q=WT=q1,q2,…,qn

其中:qi=∑ni=1wttij

引进参数集M=m1,m2,…,mn,其中mj表示第j级评级等级分数区间的中值,以便更易于区分结果的优劣程度。在线供应链金融业务等级综合评级值为:

A=QM=∑qjmj

(2)风险评价模型在H公司融资业务中的应用。

XL钢铁集团是黑龙江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集团,年产钢材700万吨,该钢厂生产出来的钢材在区域内市场占有率较大,进出库比较频繁。2013年,全国钢材产能过剩,钢材价格一路下跌,导致产成品库存积压,资金链紧张,因此XL钢铁将其东北地区的所有仓库的管理权委托给AMLS仓储管理公司,并按照“信息化、可视化、定置化”的标准对仓库的货物进行管理,并以此通过H公司在线融资平台向华夏银行申请在线动态货值融资。

本文将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XL钢铁公司通过H公司电商平台向华夏银行申请动态货值融资进行风险评价:

①确定评判矩阵T。本文结合银行对企业的授信评判方法(参考银行信用评价评语集),将评价等级分为七级,选取各区间的中值作为等级参数,所对应的参数向量为M= (9.5, 8.5,7.5, 6.5, 5.5,4.5, 2) ,具体如表4所示。

表4评判等级及含义

级别分值含义

AAA9-10极好,风险很小

AA8-9很好,风险小

A7-8良好,风险较小

BBB6-7一般

BB5-6较差

B4-5差

F≤4极差

②构造模糊评判矩阵。本文邀请了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物流金融业务有一定研究的五位老师针对XL钢铁公司的在线供应链融资各项风险指标进行了评价,结果如表5所示。

表5在线融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各项指标评价结果

根据上述评价结果,得出各评价指标分属各评价等级的隶属度,并构造模糊关系矩阵T:

T=0.40.600000.20.60.20000.60.400000.20.800000.20.40.40000.20.60.20000.40.600000.60.4000000.80.20000.80.2000000.60.40000.40.40.2000

③计算综合评级向量及综合评级值:

Q=WT=q1,q2,…,qn,其中:qi=∑ni=1wttij

经过计算得Q=(0.292,0.573,0.135,0,0,0,0),最后通过公式A=QM=(0.292,0.573,0.135,0,0,0,0)(9.5,8.5,7.5,6.5,5.5,4.5,2)得其综合评价最终值为

A=8.657。

篇2

一、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及其风险

(一)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模式概述

根据主导主体的不同可以将现阶段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分为以电商企业为主导、以传统银行为主导以及银行与电商企业合作的三大模式。电商企业、商业银行、物流企业、中小企业以及个人用户都是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参与者。B2B、B2C、C2C是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模式主要的业务类型。其中B2B即企业对企业,指的是以互联网金融机构向企业用户提供的订单融资金融业务;B2C即企业对个人,是专门针对个人用户提供的应收账款等融资业务;C2C即个人对个人,在该业务模式中互联网金融机构只是作为个人间投融资的中介平台。

(二)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风险分析

从金融机构的角度对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面临的各类风险的分析如下:首先是信用风险,互联网金融机构可以借助电商平台对客户的交易付款等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降低信用风险的发生概率,但是仅仅依靠电子订单以及互联网上的身份信息可靠性较低,进而产生新的信用风险;此外操作风险也是常见的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风险类型,互联网和金融复合型人才的缺乏使得金融业务操作过程中的风险增加,由于融资请求较之传统的金融模式难度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资金回收的监控复杂性;其次是安全风险,金融平台的稳定性、金融产品以及申请流程的科学性以及软件问题都是安全风险发生的因素;最后是环境风险,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下贷款抵押物的类型更多样化,投资者与贷款者的数量以及资金规模都比较大,当抵押物的市场价值发生较大的波动时加之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市场风险和法律风险的发生几率就会增大。

二、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风险的管理控制

(一)完善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平台

金融平台稳定性会对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实施产生直接的影响,为了避免由于硬件或者软件问题导致的风险必须要加快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平台的建设和完善,提高金融平台的硬件质量和配套软件适应性。为了提高金融平台的规范性,相关部门要对云平台、物联网以及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数据中心的建设进行规划,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参与主体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在国家规划的范围内提高自身信息平台建设质量。

(二)加强线上和线下业务的对接

电商企业和互联网金融机构是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核心,对贷款者征信评估的输主要来自于线上交易平台,相较于传统的征信数据电子订单造假的难度更低,为了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规避风险,要加快线上线下业务的对接,将线下物流与线上信息流进行对比,全部核实无误后方可放款,避免虚假订单信息骗取贷款的情况。电商服务平台、互联网金融平台以及交易监控体系的完善是线上线下业务对接的接触,从业人员的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在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控制中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推动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健康发展,要加快培养精通互联网知识和金融知识的综合性人才。

(三)加快建立互联网金融激励和信任机制

信息共享的程度对于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影响巨大,为了规避融资过程中的道德风险问题,要加快信用评估机制的建立,使金融机构可以获取的全面准确的贷款人信息,深化信息共享,推动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在此过程中政府要扮演好自身的角色,根据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特点和市场环境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并推动建立起线上线下金融服务都适用的征信体系,通过企业和个人信用档案的建立提高金融市场中信息公开和共享的程度,避免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模式中业务双方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信用风险及道德风险。

三、结束语

篇3

1供应链金融内容

1.1供应链

供应链的持续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不同的问题和风险,应根据实际情况寻找解决方法,对相关问题和风险进行科学有效控制[1]。这样不仅能减小企业决策失误带来的影响,还能提升企业自身的综合价值,并对银行系统的各项金融业务进行有效监督和管控。

1.2供应链金融

与传统金融贷款不同的是,供应链金融中的“高质量”没有过分关注企业的相关财务状况和信用等级,而是关注企业供应链内部和外部的相关交易情况,使参与者能在信息共享平台中看到最新的信息,清楚地了解供应链的实际运营状况。供应链金融不使用公司的实际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进行抵押[2],利用中小企业在使用供应链产生的流动资产、预收账款、应收账款以及商品库存等进行融资。

2风险管理的类型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目前银行金融业务中的金融风险不仅指信用和市场风险,还涵盖了银行内部和外部的操作风险。我国控制金融风险是从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两个方面入手,最常见的就是评估风险信用等级和滥用信用衍生工具产生的损失。供应链金融作为信贷的基石,能够有效规避风险,降低金融成本,大幅提高金融交易的效率。

2.1信用互换

目前,信用互换在我国的应用十分广泛,能将金融工具分离,大大提高金融风险的管理质量及其在市场中的流动性[3]。信息在信用互换中扮演着尤为重要的角色。有了准确的信息流,银行才能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对应的融资措施。信息流的充分整合以及完善的金融风险信用体系能够降低发生金融风险的概率,促进企业供应链的发展和进步。不同企业有着不同的供应链系统,企业可以向银行寻求不同的信贷服务。第三方机构就是凭借银行给企业的贷款业务提供一系列服务来获取利益,在贷款的过程中将等价额度的业务进行比例互换。第三方机构的存在导致信用互换这种金融工具成为供应链金融中的常见风险。

2.2信用期权和信用利差期权

期权的出现促进了金融行业的发展,信用期权也在我国银行的金融市场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发行期权必须要进行信用评估,而供应链金融中的信用评估需要及时共享信息和传递准确的信息流。信息流越准确和及时,越有利于提高银行编制融资方案的准确性。在我国现行的金融环境下,建立供应链金融风险应急管理系统十分有必要。供应链金融具有复杂性,风险的突发状况比较多。因此,在建立系统前,要寻找应对金融突发风险的方法,以便发生金融风险时系统能实时警告并帮助相关人员按照既定程序将风险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3信用风险管理

3.1信用风险管理的内容

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与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存在变动,这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要想保证企业自身价值和减少错误决策带来的消极影响,应对银行信息流进行充分整合,完善银行信息系统和企业供应链监控制度[4],使供应链金融风险的管理更加标准化、现代化和科学化。

3.2信用风险管理的目标

信用风险的管理目标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控制风险的发生,另一方面是风险发生后如何将损失降到最小。我国银行控制风险的主要方式就是收集和分析企业经营信息,根据业务需求合理确定融资金额,在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同时,降低融资风险。这就需要我国银行在整合信息流和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的同时,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进行融资核算。我国银行要想管理信用风险,必须要将以上两方面结合,将信用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便遇到问题时能采取有效措施。

4管理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的方法

4.1整合信息流,保证其准确性

发生金融信用风险的原因除了企业自身经营不善外,还包括融资前期对企业的调查不够透彻,因此信息流的整合在金融信用风险管理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降低发生金融信用风险的概率,我国银行一定要掌握信息流,实时更新和分享企业信息,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使银行能及时了解供应链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5-6]。同时,信息流的准确性也非常关键,有了准确的供应链信息,银行才能采取针对性的融资措施。整合信息流,充分完善信息系统,保证信息流的准确性,降低信用风险发生的概率[7]。

4.2应用金融衍生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