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3 15:36:4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统计学的作用,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考试的信度、难度系数和区分度信度是指考试的可靠性,信度高的试题表示多次重复测试会产生比较稳定和一致的结果。本次考试实验组信度系数r=0.56,对照组信度为r=0.71,符合教务处相关规定,认为考试成绩是可靠的。难度系数P和区分度D是判断试题质量的重要指标,具体数据见表3和表4。从上表中可见,试卷难度属于中等水平,学生考试成绩正常。全卷对照组学生的难度系数低于实验组,各题型中两组考生判断题和简答题的难度系数基本相同,差异较大的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名词解释和计算分区分度在0.4以上的为“优良”;在0.3~0.39之间的为“合格”;在0.2~0.29之间的为“尚可,需修改”;在0.19以下的为“应淘汰”项目。从表4中可知,本卷区分度属于较好水平,除了判断题以外,其他各题型区分度都非常合适。全卷对照组学生的区分度高于实验组,两组考生判断题和简答题区分度基本相同,差异较大的仍然是选择题、名词解释和计算分析题。
有研究显示,案例教学法适用于现代卫生统计学教学,案例教学已经成为现代医学教育的重要方式。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具有很强的优越性。考试成绩是教学效果评定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本次研究中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也很好地说明了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区别。
从结果可以看到,实验组学生总成绩平均得分和及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虽然两组学生最高分基本相同,但是实验组学生的最低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对照组学生成绩的标准差也大于实验组,表明采用传统教学法学生之间的成绩差距较大。分析原因可能是在传统方法教学中,平时学习较好的学生凭借自身的努力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仍然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而平时学习较差的学生,因其基础薄弱且缺乏兴趣而对统计学产生畏难与抵触心理。对50分以下3名同学的访问也显示传统式教学方法无法有效调动这部分同学的积极性,同时课堂灌输的理论知识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和枯燥的记忆,不能通过积极的思考与实际的应用而得到有效的消化吸收,因此拉大了考试成绩的差距。
具体题型分析显示,实验组学生的选择题、名词解释和计算分析题平均得分都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选择题和计算分析题考察的主要是学生的理解应用及综合分析能力,表明案例教学法能加深同学们对课堂所授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中图分类号:F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2
近年来随着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及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各项指标已成为衡量社会发展进步的一项重要依据。而社会保障体系各项指标的采集离不开强有力的社会保险统计的支撑与支持,因而加强社会保险统计工作,充分利用统计信息资源,也显得格外突出和重要。
一、统计分析在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中的意义
(1)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和汇总各类社会保险对象的基础信息数据,依据基础信息数据统计所提供的资料,为今后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提供了科学依据。(2)对社会保险事业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实行统计监督,及时提供大量准确、科学的数据,全方位、多层次地反映社会保障工作的运行态势,并对统计数据中反映出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分析、建议,为社会保险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支持和保障。(3)通过统计分析能够透过现象表面的数量特征认识其内在的数量规律性,揭示其本质特征。建立起预测、预警工作机制,因此,统计分析是社会保险事业深化认识、研究规律的有力武器。
二、统计分析在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中的几个应用方面
例1:在养老保险工作中,通过收集2003年各地区参保人数、实际缴费人数及缴费人数所占参保人数的比例数据来和2004年上半年完成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测出2004全年各地区参保人员、实际缴费人员及缴费人数占参保人数的比例,来分析解释2003年与2004年的人数增减情况。
2004年上半年各市养老保险体管理工作主要指标情况统计表
上表采用统计学平均数、构成比及对比分析法判断和预测社会保险工作2004年全年完成情况,从统计表中直观得出所需的数据,一目了然。由于充分利用了统计信息资源,为领导层战略决策、制定政策措施提供了依据。
社会保险中养老金的发放是实现社会保障体系“老有所养”重要指标,是推动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取得新进展,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重要的目标。由于每个职工个人情况不同,养老金的计算方式又各不相同,那么采用何种计算方式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职工的应享受最大权益,是广大职工群众尤为关切的问题。
例2:改革后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的计算公式。
职工参加工作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退休后的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х本人累计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х1%(缴费年限满一年的,计算到月)
计算公式:S基=
式中:S基为计算基础养老金时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X0、X1、X2……Xn-1:为职工退休当年,前一年,前二年……前n-1年的本人缴费工资;C1 、C2 、C3……Cn:为职工退休前一年,前二年,前三年……前n年当年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参保人员视同缴费年限缴费指数之和,视同缴费年限的缴费指数每年均按1.0确定;Z:为参保人员累计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本人退休年龄相对应的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按国家统一规定执行)。
以上数据计算方式中包括应用了统计学中计算平均数,还有指数数列运算等方式来计算出职工个人账户养老金额。计算式中综合参照考虑了每个职工缴费年限、参工年限、退休年限及全省职工年平均工资等大量的统计信息资源,做到了公正、公平最大限度地保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了社会稳定,体现了社会保险“减震稳压”的作用,可见统计学在社会保险工作中的应用非常重要。
例3:在医疗保险工作中应用。
工作中我们经常要用大量文字表达所需要的数据,效果往往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如果我们用统计图来表达我们所需要的数据是不是更好呢?如想知道近几年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使用情况以及统筹基金支付情况,可以用统计表中的柱状图形来直观显示:
上例通过统计柱状图列出了近五年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及统筹基金支付情况。从图中可以直观地看出每年的数据变化情况,比起用文字来表述数据更加简略、直观、一目了然。如果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尝试改变旧有的工作方式,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4:统计学在工伤保险工作中的应用。
由于我省属煤炭能源基地,矽肺患者在工伤保险中占了很大的比例。为了了解工伤矽肺患者的肺功能状况及其对生存质量的影响,为调整社会保险政策及改善工伤矽肺患者伤残待遇提供依据,随机抽取160名矽肺患者,采用肺功能测量分析仪和生存质量量表,对矽肺患者进行肺功能测定生存质量调查,数据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用统计学中的构成比方式显示160名矽肺患者肺功能在正常、轻度、中度、重度损伤中所占的比例,矽肺患者肺功能损伤主要以中度损伤为主,应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矽肺患者肺功能,减少合并其他疾病,促进生存质量的提高。
不同肺功能分级矽肺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
在不同肺功能矽肺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表中,根据矽肺患者肺功能的不同分级,通过采用统计指标中的双侧界值测算做为医学参考值范围的估计,总分越高,伤残程度越严重。图表数据对今后社会保险工伤伤残待遇的适当调整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三、结语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我们在平时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数学思维品质及综合能力的培养,这也就是一个“授人以鱼而不如授人以渔”的过程。作为学生进入大学生活学习的衔接过程,高中数学的教学在其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有必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有利于高中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培养高中生的创新能力。
1概率统计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在概率论发展的早期阶段,研究的主要是古典概率。在早期阶段所针对的是基本事件数有限的情况,为确定事件概率,只需计算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便可。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对概率统计的强烈需求,一些数学家在一开始就注意到把等可能思想推广到含有无限多个可能性事件的情况,从而产生了几何概率。从古典概率发展到几何概率,体现出从有限到无限的极限过程。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深刻地认识到高中概率统计中蕴含着很多数学思想,如:比例思想;补集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学模型思想。不管是这其中的那种数学思想,其实质均为随机性数学思想。教师在授课课程中注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有利于培养学生随机性思维品质,且这种品质不同于以前的那种类似于“书呆子”式的一成不变。学生在长期的确定性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习惯于用纯粹的、确定性的方法来描述和解决问题,习惯于任何数学问题只有唯一的准确答案,一旦遇到不确定性的问题并束手无策。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实际入手,各抒己见,列举出更多的事件,让学生自觉、能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2概率统计有利于高中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由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解决的是一类随机性问题,而随机性问题往往需学生投入更多时间来思考,而这种思考常会激发学生积极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加深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和客观世界的理解。解决概率统计问题,便没有一成不变的解决方法和问题答案,传统的数学教学只是把知识点弄清楚,而概率统计不同于传统的数学教学,是要求采取适当的方法,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探索精神。结合笔者的实际教学情况,数学开放性问题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而这种开放性更多地蕴涵于概率统计中,并侧重于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而不是问题的答案,这能够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调动和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这些都与“新教改”的目标和要求是吻合一致的。
3概率统计有利于培养高中生的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教育只有不断地适应时代深化改革,培养出的学生才能具备相关的创新素质与能力,以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数学教育习惯以传授知识、训练解题技能为主要方式,以教学内容的单一性和稳定性为基本出发点,牢牢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只得被动地接受标准而单一的答案,不允许自由发挥。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只是满足于考试成绩的合格,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被忽略。对于现代教育来说,知识的获取不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而是认识科学本质、掌握学习方法、培养思维能力的手段,强调在学习中发现和体验知识这一过程,而不是简单地重复知识或是完成考试。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教育改革的先导,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适应教育思想转变的需要,其关键是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勇于探究实际问题的精神。因此我们有必要让学生树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数学理念,从而增强学生对它的兴趣,最后达到培养学生的理论与实践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