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17:33:26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社会经济状况,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中图分类号 S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7-0212-01
合阳县是渭北旱塬农业大县,主产是小麦、玉米、棉花、油菜和苹果等粮经作物,是陕西省的主要粮、棉、果生产基地之一。该县长年降雨量偏少,农业生产主要是靠东雷抽黄、红旗、定国、百良、东风水库、机井等来抗旱灌溉。该县部分农业生产地方缺乏水利工程供水设施,但通过加大地方财政和国家财政支持,以及近几年来的项目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得到基本改善,当地的经济产出稳步提高,农民收入进一步增加,社会稳定和谐。
1 社会经济环境概况
合阳县农业灌区涉及路井、黑池、马家庄、新池、坊镇、伏六、金玉等乡镇,总人口39.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26万人,农业劳动力29.87万人。尤其是东雷抽黄工程自1979年建成受益后,极大地改善了合阳县农业灌区的生产和生活条件,高效灌溉农业种植模式得以大面积推广,农业种植结构的多元化,使灌区社会经济状况得到极大提高。
灌区经济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主产小麦、玉米、棉花、苹果等粮经作物,是陕西省的主要粮、棉、果生产基地之一。据调查,灌区农民对农业的依赖程度较往年有所降低,大部分农民外出务工,家庭收入主要依靠打工和其他副业收入。种田只是依靠妇女和老人维持,青壮年人基本都常年外出务工挣钱,农民外出务工人数最少达到40%。农业灌溉对他们来说,浇的只是“救命水”而不是“增产水”,也常因灌溉不及时或不积极,导致作物产量低、家庭收入少。地方政府部门对水利事业重视不够,各级乡镇水管单位对灌区灌溉管理参与很少。例如,在工程建设中一些村民干涉了水利工程建设,如合阳县黑池镇东洼村村民干扰施工,阻拦拉料车进村,严重阻碍了施工顺利进行,影响了工程进度,后经多方数次协调,给予了一定数量经济补偿和其他条件后才得以解决。在其他项目建设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此类现象。
2 灌区水利设施现状
合阳县农业灌溉工程主要是以黄河为水源的大型高扬程电力提灌抽黄工程,取水方式为无坝式引水,再加上红旗、定国、百良、东风水库、机井等来为农业抗旱灌溉服务。合阳县农田作业地貌类型分塬区和滩地两大类,大部分属渭北黄土台塬区。西北塬面海拔高程635 m,东南滩地349 m。农业土地面积9.81万hm2,农业种植面积5.84万hm2。全县采用大、中、小灌区结合,提、蓄、引、节、保措施并举,灌溉、水保、供水、水产并重的水利工程体系,全县共建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496处,设施灌溉面积3.692万hm2,有效灌溉面积3.559万hm2,为抗御水旱灾害、全面促进全县农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障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布设总干、干支渠6条,长95.5 km,已衬砌93.4 km,衬砌率97.8%,衬砌完好率80.0%;支渠28条,长112.3 km,已衬砌108.9 km,干、支、退水渠共有各类建筑物732座,渠道与建筑物配套基本齐全。基本上没有完好渠道;斗、农渠建筑物932座,完好562座,建筑物完好率为60.3%,建筑物与渠道配套较差,老化失修严重。
合阳县整体农村水利设施仍比较脆弱,农田水利现代化程度低,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依然较差。但通过加大地方财政和国家财政支持,以及近几年来的项目建设,合阳县水务局以项目带动为龙头,大力发展并推广节水灌溉项目区。在农田水利项目区资金来源上,县上采取“上级拿一点,地方拿一点,群众筹一点”等多元化组合投资方案,使节水灌溉示范工程与当地水源条件相结合,与高效农业发展相结合,与工程建设管理相结合,从而使农田水利设施得到基本改善,当地的经济产出稳步提高,农民收入进一步增加,社会稳定和谐[1-4]。
从表1可以看出:小麦平均水费1 020元/hm2,占总投入4 695元/hm2的21.73%;玉米平均水费1 815元/hm2,占总投入6 375元/hm2的28.47%;苹果平均水费2 070元/hm2,占总投入12 060元/hm2的17.16%;棉花平均水费1 725元/hm2,占总投入9 120元/hm2的18.91%;西瓜平均水费1 920元/hm2,占总投入11 910元/hm2的16.12%。
综合分析,合阳县灌区作物农业生产总投入中,水费占总投入的比例为20%。灌区农民家庭收入主要由种植收入、养殖收入、务工收入和政府补贴等部分构成。此次对家庭收入调查显示:种植收入在家庭总收入中只占30%~40%,出外务工者居多,农作物耕作生产成本大,水费占成本费用平均20%,农民反映水价过高,农副产品价格偏低,种植收入不能满足家庭支出,大部分农民都选择外出务工。
灌区群众普遍认为:水价没有提升的空间,农民能够承担的水费为450~750元/hm2。如果提高水价会对农民用水积极性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将影响到农业生产的发展,阻碍灌区经济持续发展。
3 参考文献
[1] 夏效宏.固原市原州区水利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2):259-260.
1、主要指标稳步增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1.44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三产增加值26.48亿元,同比增长1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3.9%,比去年底提高2.9个百分点;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78亿元,同比增长8.6%;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61亿元,同比增长37.43%;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4亿元,同比增长19.4%;注册合同外资5504万美元,占年计划的52.4%;实际利用外资8517万美元,提前完成全年目标;地方外贸出口6143万美元,占年计划的43.9%。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双过半”。
2、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大明路国际汽车街区集聚效应持续增强,实施了宝马等4家汽车专卖店扩建工程,建成开业汽车街商务中心、新奇特汽配商城,全街汽车销售额达45.05亿元,同比增长18.25%,小车销售占全市销售量的67%以上,实现税收8750万元,同比增长15.8%。卡子门时尚家居购物中心区特色优势逐步显现,宜家、红星美凯龙2家企业实现销售收入突破2亿元。风光带特色品牌效应不断放大,积极推进夫子庙—风光带条例立法工作,组织开展“送旅游”活动,调整升级贵宾楼等7家企业营业面积1.2万平方米,引进品牌规模企业6家,白鹭洲水街日益繁荣,消费需求持续走高,景区税收收入、景点收入分别达4560和318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3%和52%。全区实现旅游总收入38亿元,同比增长28%。
3、自主创新步伐加快。制定出台《关于深化都市产业园区建设的意见》、《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促成了“节能环保汽车空调压缩机工程技术中心”等5个产学研合作项目,集团、公司分别被评为全市工业50强和全市百强成长型企业,普天通信等6家企业被评为“高成长科技创新百优企业”,新增无线电厂等高新技术企业3家,实现专利申请124项,软件产业产值7.1亿元,同比增长28%,完成服务外包执行额2468万美元。全区76家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6%,增加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15.97%。
二、拓展载体选资引强,项目园区在倾力推进中取得实效
坚持项目带动战略,更加注重资源配置和选资效益,积极推进重点项目、产业园区和商务楼宇等载体建设,发展空间得到拓展。
1、重点项目推进有序。突出分类推进,强化协同配合,严格督查管理,全区48项重点项目总体进展情况良好,从推进情况看,进展顺利的有明匙路拓宽二期、集庆路1号地块开发等28项,占项目总数的58.3%,部分推进的有特易购生活购物中心建设、永乐路南侧果品公司地块开发等14项,占项目总数的29.2%。从进展阶段看,处于实施拆迁阶段项目8个,开工准备阶段项目6个,施工阶段项目13个。
2、园区楼宇建设加速。全区15个产业园区建设有序推进,建成通济都市创意产业园南区,日华光电、大明路、双龙街科技产业园等建设稳步进行,完成无线谷产业园立项,水利公司、水建仓库产业园即将开工。商务楼宇加快建设,省电信通服大厦、大明路汽车街商务中心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成教大厦、润泰市场扩建主体封顶,金榜大厦、木材市场商务综合楼开工建设。全区调整新增载体面积近12万平方米。
3、招商选资成效明显。针对区域资源禀赋特点,积极推介招商资源,招商选资取得较大进展,产业园区引进了股份、网络、文化等30家企业;商务楼宇通服大厦引进了克缇集团、投资网、海底捞等企业,安利(中国)分公司迁至鸿意商务楼。全区新引进企业700家,其中注册资本200万元以上企业64家,新增注册资本9.24亿元。
三、改造老城打造景观,城市品质在人文传承中持续提升
加快老城改造和人文景观打造步伐,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有效巩固文明创建和“三项整治”成果,区域环境面貌持续改善,城市品质得到提升。
1、景观打造扎实推进。夫子庙核心景区品质不断提升,在通过省级验收的基础上,继续做好国家5A级景区创建工作,完成瞻园扩建工程,启动了西广场地下停车场建设,实施了江南贡院改造出新及景区亮化提升;历史文化名河打造进展顺利,开工建设内外河沟通工程,后五华里中华门至甘露桥段沿河景观商贸设施基本建成,甘露桥至西水关段改造即将开工;明城墙保护卓有成效,雨花门复建工程全面完工,西水关段城墙修复开始启动;景点建设步伐加快,基本完成胡家花园拆迁,实施了芥子园复建拆迁工作。
2、老城改造进展顺利。城市路网布局不断完善,开工建设大明西路西延工程,基本完成明匙路拓宽二期拆迁,完成东风河、红花河河道清淤,改造了开源、龙苑等小区地下管网,完成五一沟续建工程,全区防洪排涝能力增强;危旧房改造加速推进,今年实施的6个危旧房改造拆迁项目中,后江沿、胡家花园拆迁进入扫尾阶段,门东C2、D4及家居乐、教敷巷地块拆迁进展顺利,全区共完成拆迁居民3850户,工企38家;房地产开发稳步推进,皇册家园三期主体封顶,佳日雅苑、雅居乐花园二期开工建设,来凤街1号、蓝天华门即将开工,全区新开工面积31万平方米。
3、城市环境明显改善。出台加强城市长效管理十项举措,强化市容管理责任无盲区、管理无脱节、长效无回潮工作标准,多次开展清除新违建联合执法行动,按照“七无”标准,重点打造长乐路、中华路等10条“区级市容严管路”,完成雨花路中段等17条道路的店招店牌、夜景亮化改造出新,实施了55万平方米小区出新和38万平方米房屋整治工程,积极做好市政设施管养维护,补植更新行道树、花草灌木约27万株,启动了大明西路等地块绿地建设,区域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在六城区名列第2。
四、改善民生强化保障,社会事业在争先创优中统筹发展
围绕“五有”目标,全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富民工程,努力促进创业就业,各项社会事业统筹发展,和谐构建取得新成效。
1、富民工程稳步推进。成立5个街道劳动争议调解中心,重点打造天诚二手车市场等示范创业园,实施创业扶持、岗位补贴、缓交保险等稳定就业政策,完成小额担保贷款155万元,通过自主创业带动就业2120人次,新增就业岗位9316人次,实现再就业2385人次,援助困难人员就业797人次,开展职业培训2604人次。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万元,同比增长9.7%。
2、社会事业统筹发展。坚持教育均衡发展,建成经济适用房配套幼儿园,启动钓鱼台小学扩建工程。成功举办“名城之约”主题晚会等大型节庆活动,组织开展了“金陵五月风”等系列社区文化活动,开展各类市场性娱乐演出1000多场,评话被评为省级非遗项目。深化卫生服务改革,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创建通过评估验收,认真开展甲型H1N1流感防控,广泛开展“六送体育进社区”活动,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85%。
3、保障体系日趋完善。深入推进社会救助工作,及时为全区3600多低保户及近1.5万户困难家庭发放各类保障金1822万元。积极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全区新增社保参保人员4265人,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达3.4万人。积极做好拆迁居民住房保障工作,建成夹岗经济适用房8.7万平方米三期工程,翁家营25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项目基本完成拆迁,佳营路28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正式立项,全区共受理申请经济适用房、中低价商品房约1000户。
五、提升效能维护稳定,公共服务在学习实践中不断优化
注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效,着力提高行政效能,加强社区建设管理,有效钝化社会矛盾,公共管理和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1、行政效能不断提升。积极开展服务企业“三帮”行动,办结了87个帮扶事项;深化权力阳光运行,出台《区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全面推进网上审批,在区行政服务中心大厅实行了一门受理、抄告相关、并联审批举措;强化效能考核激励导向,按月通报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加强公务员素质培养,继续开展公务员“5+X”能力考核,全面实行网络学校培训;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街道所属企业改制工作,全面完成通达厂人员分流,基本完成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任务。
在当时的巴西大约有三百万左右的人口,其中包括黑人、黑白混血种人以及纯种白人和印第安人。当时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圣保罗、圣卡塔里纳、圣埃斯皮里托和里约热内卢等地区。这些地区的人口大约有八十万,再加上米纳斯基拉斯当时大约有四十万的人口。由于受到当时所处的时代所限,巴西的社会和世界上大部分殖民地所处的环境几乎是一样的,那就是社会阶层分化严重。在巴西的北部地区由于蔗糖的大量种植产生了大量的财富,因此这些拥有蔗糖种植园的人就被称为“蔗糖贵族”。在“蔗糖贵族”的庄园领地内几乎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社会,他们很少接受外部的监督,庄园主对庄园内的一切拥有支配权对奴隶甚至有着生杀大权。这种庄园的内部带有着浓厚的封建意识,在庄园内有着自己的工匠,这些人主要是黑白混血人,他们所从事的职业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手艺人,这些人主要为庄园生产手工产品。
当时的城市在规模上还很小,市镇的存在主要是为了庄园交易方便的需要。后来随着城市人口的逐渐提升,城市所处的地位才愈发的显得重要。总的概括巴西的上层社会就是当时的庄园主社会。庄园是独立的不受中央政权的影响,但是庄园内部各种族之间又是相互融合的。庄园上层阶级由于巨大的财富利益使庄园主的生活是富裕的,而下层的奴隶生活又是悲惨的。这使得在巴西社会的思想中形成了一种贵族体制的思想和传统。当然任何时代的任何一种社会都会有一定数量的中产阶级存在。在巴西这些人主要是一些商人,虽然当时葡萄牙是巴西的宗主国,控制着巴西主要的贸易和大宗商品,但是当地人还是有许多条走私的途径。除了走私当地人还对巴西的一些矿石进行开采。在这些中产阶级的眼中他们最看重的是商业利益。他们绝不允许商业利益遭到侵犯只要政策对他们有利,这些人既欢迎温和的改良也欢迎葡萄牙王室对巴西的统治。在巴西占人口最多数的是奴隶,巴西在当时存在着大量的奴隶,这些人主要是黑人被从非洲贩卖到这里。这些黑人奴隶当然是社会生活的最底层。早在16世纪年以前就有黑人被运往这里,由于巴西存在着大量的种植园,因此黑人奴隶主要在种植园里劳作,从事着蔗糖加工和烟草、咖啡、可可的种植。这些人主要集中在北部的马拉尼翁和南方的圣维森特。这些黑人对巴西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由于黑人奴隶长期在非洲炎热的气候条件下生活。因此来到巴西劳作可以很快适应那里的气候。这些黑人奴隶懂得铁的使用,在经过培训之后也可以成为一名工匠。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在非洲就已经懂得牛羊饲养和畜牧业。随着黑人的到来这些人还带来了大量的舞蹈、服饰、音乐和一些风俗习惯,譬如墓葬、饮食等等。既然在巴西黑人、白人和印第安人同时生活在一片土地上,那么种族之间的混合就变得不可避免。这其中最主要的是黑白混血人种,他们很少在种植园里干活,大多数人是从事工匠的。在巴西存在着许多和印第安人混合的人这些人被称为卡富索,还有一些人已经无法追溯他们的身份这些人被称为帕尔多。
巴西大部分位于热带地区,光热充足、土壤肥沃、在这里主要的经济作物是蔗糖。种植蔗糖的省份主要在北部的沿海地带,除了蔗糖之外,玉米、烟草、可可豆、咖啡以及木材都可以大量出口。在巴西的河谷地带是畜牧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巴西的畜牧业主要集中在内陆地区,包括圣弗朗西斯科河沿岸。经过一系列的发展,在17世纪巴西的畜牧业已经从圣弗朗西斯科河发展到了亚马孙河又发展到了维利亚斯河,在这些地区饲养着大量的牲畜。此外,由于自然环境的原因巴西的树木长势非常好,因此木材出口就是巴西最主要的输出产品。蔗糖受到充足光热的影响长势也非常好,在十六、十七世纪也是最赚钱的出口产品。此外巴西还对外出口皮毛、咖啡、和各种矿石在米纳斯基拉斯就有玉、宝石、和水晶出口的记录。当然巴西也需要进口大量商品最主要是进口葡萄牙殖民者的商品。进口的种类也非常的丰富,主要包括醋、铁器、亚麻布、棉、丝绸、油、帽和酒还有来自北美地区的腌制食品、面粉、沥青和松油。同时巴西还从非洲进口一部分产品比如象牙、硫磺、黑檀还有部分药材。之前讲到在巴西有许多种植园的存在,为了种植园的经营就必须有一定数量的机器存在。但巴西当时的生产能力主要是生产一些小工业,包括一些手工制品和纺织产品。因此机器也需要进口。手工制品除了供应本地区的消费之外还向在美洲殖民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有一定数量的出口。由于巴西盛产矿石因此它的金属制品种类齐全,技艺也较为发达。又由于巴西有大量的渔业资源,捕鱼需要线和网,因此亚麻纺织也比较红火。同时捕鱼还要出海自然需要造船,巴西的造船业也发展的不错。
在巴西的殖民历史中教会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当时的教会被称为耶稣会。在神父中比较著名的有托梅 ・达索萨、努埃尔 ・达诺布雷加、若塞 ・德安希埃塔他们这些人迫使当地人改信天主教,并创立学校,耶稣会主要通过建立传教区进行传播宗教。由于巴西是葡萄牙的殖民地 ,因此在建筑风格上也深受葡萄牙的影响,这和拉美其他地区深受西班牙的影响是不同的。巴西的建筑主要是巴洛克式,也有一些是文艺复兴式的这些主要集中在巴西南部地区。教堂建筑是巴西最典型的建筑风格内部有着各式各样的雕刻。著名的教堂都是用里斯本石块建造而成,里面的木板则是采自巴西本土的巴西杉木内饰非常豪华,再加上教堂内部的圣象图案使得巴西教堂美轮美奂富丽堂皇,教会在当时还承担着传播文化和知识的重任,从这一点上教会确实起到了文明开化的作用,不仅仅教授白人而且还教授印第安人工艺和农业技术。但当时的学校大多数还是为富家子弟准备的,许多当地的白人孩子从巴西的学校毕业后会选择到葡萄牙深造。整体来讲巴西的教育还是比较落后的,尤其是相较于他的近邻西班牙殖民地 ,在巴西高等学府是极其匮乏的,甚至第一台印刷机都是在1808年才到达巴西的。巴西人的思想是自由的不受限制这也对巴西民族性格的形成起到了塑造作用。
综上来看16――18世纪的巴西是典型的葡萄牙殖民地模式的经济,以发展种植园农业为主。各色人种在这片土地上共同生活,葡萄牙殖民者不仅带来了生产方式而且将基督教也在巴西推行开来,这些构成了巴西在葡萄牙殖民下的经济和社会状况。
参考文献
[1]【美】艾・巴・托马斯著,寿进文译,《拉丁美洲史》[M],商务印书馆1973年版
[2]【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