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儿科内科和儿科外科区别

儿科内科和儿科外科区别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33:44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儿科内科和儿科外科区别,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儿科内科和儿科外科区别

篇1

新生儿科护士实习心得体会范文1短短的三个星期即将结束,回想这期间的点点滴滴,似乎在尝试五味瓶里的味道,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能体会,无论是什么滋味都是值得回味的。即要出科了,却有好多不舍,对于我们的实习,科室里的老师都很重视,每周的实习安排也很井然有序,从而让我们循序渐进的学习与成长。

临床的实习是对理论学习阶段的巩固与加强,也是对临床技能操作的培养和锻炼,我们非常珍惜这段时间,珍惜每一天的锻炼和自我提高的机会,珍惜与老师们这段难得的师生之情。

新生儿科是一个独特的科室,面对的是特殊的人群,是一个个脆弱的小生命,这更让我意识到医生不仅要医术高,医护人员还要有一颗博爱的心,要懂得如何与他们“沟通”,是否饿了?是否肚子胀得难受?还是要换尿布了……每天面对这么多的患儿,我明白了人生最大的财富不是金钱,而是生命和健康,而我们的职责正是捍卫健康的生命。

我觉得在这段时间,我学习到了很多,固然我还只是学习,也许我的能力有限,但是我会用我的努力去充实我的知识与技能,渴望在学习中成长,真正做一名默默歌唱,努力翱翔的白衣天使。

新生儿科护士实习心得体会范文2忙碌的外科实习轮转结束后,就去了儿科。儿科分为儿内,儿外,一共4周时间。首先去的是儿内。第一次进入病房,觉得很干净,病床突然小了一号,看到的都是些小朋友。整个病区分为2个部分,前面的是常见疾病,比如支气管肺炎,腹泻,内分泌疾病等,还有个抢救室,里面则收治了早产儿。曾经有个2个床位房间,但收治了1个孩子居然患阿米巴痢疾(经口传播,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排出果酱样粪便,有腥臭味,主要流行于热带与亚热带,上海少见)。而后面的则是急淋,再障等的孩子,一般情况下,医护人员也尽量避免出现病区后部分。

因为这些孩子都是化疗病人,自身免疫力低下,如果人员流通过度的话,容易引起这些孩子的感染。在大量的化疗药物作用下,他们都是光头,面色苍白。并且由于长期化疗药物的刺激,使的他们的静脉脆性增加。一天的补液,常会打上好几次头皮针。我看到最大的孩子,也就12岁,最小出生才几个月。后来听其她同学说,那个12岁的女孩,最终还是死于并发症-感染,不过那是后来的我出科的事情了。内科的早上是最热闹的,闹到耳朵也要聋了。整个病区集体大合哭,哭的撕心裂肺的。

比起内科,外科就要清净多了。儿外主要收治的是开包皮的孩子。我就看见1个孩子是车祸住院的。在儿外的时候,碰到这么两个孩子,都是开包皮的。当我一走进病房,就看见这两个孩子光溜溜的躺在床上,医生开出医嘱照光bid,早上的时候,靠窗的孩子晒着太阳,而旁边的小朋友晒不到,他的爸爸变把窗往一边挪了一下,看见就一个小晒在太阳底下。到了下午,靠窗的孩子拿着枕头遮掩着继续晒太阳,我对他说:让你爸爸给你撑把伞,伞上面挖个洞,这样其他地方都晒不到,就晒个小就可以了。

而另外个孩子是晒不到了,他爸爸边跑到护士台说:护士小姐,什么时候来烤小啊。给我印象深的是一个仅3岁还裹着尿片的小男孩。男孩很可爱,头发卷卷的,眼睛大大的,笑起来露出两颗老虎牙。后来我一翻他的病例,患有未分化肾母细胞瘤(腹部恶性肿瘤,常见于小儿,该类型预后差)。有次我去他的床位,叫他小宝贝,他甜甜的笑了。我问他,喜欢我这么叫吗?他笑着点头说,喜欢。有次看到他爸爸,抱着他去儿内做肾穿刺,回来的时候,眼泪汪汪的。现在,也不知道他的情况怎么样立刻。整个外科床位周转率并不高,就算我出科的时候,这里面人员也没怎么改变。

其实我并不喜欢孩子,但当看到这些孩子,还是会从心底的可怜他们。现在想想,人活着就是一种幸福,因为再也没有比生命的存在更具有意义的事情了。好好的活着吧!

新生儿科护士实习心得体会范文3在儿科一个多月的实习中,除了做好日常的临床工作外,还有各项体检工作等等,有些工作我以前没做过,做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如新生儿工作,我以前就没做过,但为了搞好工作,服从领导安排,我不怕麻烦,向老师请教、学习、自己摸索实践,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在护士长的教育下,在很短的时间内便比较熟悉了新生儿科的工作,明确了工作的程序、方向,提高了工作能力。

在儿科开展整体护理,就是以满足患儿的各种需要为目的开展的优质护理。在儿科,护理对象是0-14岁的儿童。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看,这五种需要在儿童身上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为满足这些需要,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但是在儿童,由于语言表达能力及理解能力有限,进行心理护理非常困难,很难达到预计的效果和目的,甚至还会达到相反的结果。当前现实生活中的儿童大都是独生子女,一旦发病,父母格外紧张、焦虑,他们大都过分照顾,夸大病情,对医护人员提出过高要求。

大家本着“把工作做的更好”这样一个目标,开拓创新意识,积极圆满的完成各项工作:(1)认真接待每一们病人,把每一位病人都 当成自己的亲人,曾经有一个15岁的女病人由于腹胀且腹部触之较硬,曾到条件较好的医院(三甲医院)做过检查,钱也花了不少,就是没诊断明白是什么病,病人及家属都很着急,通过老师们和医生仔细的询问病史及过细的体检,病人原来就是常见肠结核,诊断清楚了病人及家属都很满意。(2)认真做好医疗文书的书写工作,以带教老师为模板认真负责,态度端正、头脑清晰。

新生儿科护士实习心得体会范文4又完成了一个科的实习——儿科,未入儿科之前已经听别人讲话去儿科实习只有撕胶布的份,其实并不然,在儿科的这四个星期里,我学到的东西却很多……

刚刚在胸外转到儿科的我,感觉儿科比胸外科忙,而且儿科的科室环境不如胸外的好,但在儿科呆久了,就习惯了,感觉儿科的每一位老师都很好,就是儿科的忙,才让我觉得时间过得很充实……

儿科当然会见到很多小朋友的,他们都很可爱呢,不过一到打针的时候就头痛了,有些小朋友很勇敢,不哭,有些小朋友就要氹,呢个时候沟通技巧就要有了,老师说给小朋友打针首先要赞他,给了他们一个心理的安慰就容易多了,不过还有一些很少的bb,这时候就需要协助老师了,这也很有学问的,要按着BB的手手脚脚,不让他们反抗,直到老师打完针这不能松,要老师完全固定了,才可以放手。

觉得有滴BB真系好过引的,之前有个住院噶BB,距好得意噶,距好怕打针,但距喊住都会自己话勇敢,唔痛,真系感动了我,不过她一早就出院了……

发觉每次带我的老师都很好,今次儿科的老师给了我很多动手的机会,治疗如口腔护理,配针水,打留置针,抽血,输液,换针水,封管,皮试等等,我觉得我学到了很多,不过现在我打针还是会害怕,手还会震,所以我还要努力,学着淡定……

因为我们出科之前有一次的讲课,老师要求我们在儿科见习的实习生要根据一个案例整一个ppt,之后进行汇报,就是因为呢个汇报,我第一次甘认真研究那个病例,感觉自己比以前认真多了……

在儿科真的收获不少,现在快要出科了,真的很不舍得,不过人要往前走的,就让这一切成为我美好的回忆吧……

新生儿科护士实习心得体会范文5还是只有一个星期的小科。按理说我只是个打酱油的,虽说实际上亦如此。但在打酱油的路途中,我也有一些或小或大的收获和感触。

一个星期,周一至周五是四天的A班+一天A/白班,周六周日休息。这么棒的排班时间,让我着实高兴了一把。这般高兴并非是自己完全不在乎自己的实习想偷懒,而是前段时间的排班真的有些让人吃不消。高兴归高兴,该认真的还是要认真。

是日听说最好的带教老师已被挑走的时候,还有些小小地伤心。还好,我的带教老师也是个很不错的老师。我的带教老师不仅具备儿科护士极强的亲和力和极高的耐心,而且老师哄小孩和给小孩打留置针等技术好得更是令人乍舌。跟在老师后面学东西,虽要不停地穿梭于病房里,不停要换瓶,要接针,要发体温计收体温计,要配液要冲管,但是,老师和小孩子还有那些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沟通地真的很好。由第一天始,我便像老师那般亲切地和家属们沟通,把自己当做一名真正的合格的儿科护士般进行学习。一边学习操作,一边向老师请教一些自己没搞懂的问题。

再次想要感谢老师。感谢老师主动给我讲解很多问题;感谢老师很耐心很仔细地给我指出我的不是;很感谢老师给予的交班机会;很感谢老师在我出科前给我的小总结;很感谢老师对我的细心观察;很感谢老师很真心的赞扬和鼓励。

这些感谢,都是我在儿科实习的收获,让我受益匪浅的收获。

说到交班。虽说只是儿科病房内的床边交班,没有医生护士一起交班时的那般严格和标准,但是想要交好班,一定要有足够的信心。之前在跟在老师后面看老师和其他老师的交班,或者是听取其他老师和老师的交班,总感觉很简单,但真的要自己实际操作的时候,还是会发现有很多小细节自己没有弄明白弄清楚的。这次交班,让我有侧重点地去观察病情,有针对性地和病人家属沟通了解病情。总之,巡视病房不是自己去走一遭就算的,你要知道自己去病房转了一圈你到底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异常的情况?千万不要去到病房后不知道自己要做些什么,回来后也不知道病房内有多少个病人,这些病人又在做些什么治疗......

在儿科的一周,是我下病房实习的第一周。在病房与其他像手术室,ICU一类的可是最大的区别就是和病人及其家属的沟通一项。在儿科,我自我反省了下,觉得大体上还是可以的,但是态度还是稍显生硬。有时候确实把握不好人与人沟通的度。我想,沟通应该是护理工作中一个经久不衰的重点,以后无论在哪个病房都要不断地积累经验.学会沟通,让良好的沟通成为推动工作的动力,而非是阻挠的。

做的不好有三点:其一是没有学会一次性排气,这个不知道是因为在儿科头皮针小的缘故无法很好地排气还是因为本人技术不过关;其二是冲管,这个我真心承认是自己技术不过关,得加强练习;其三是查对制度,理论和实践没能好好结合的悲催后果,我以后一定要死死记住,在操作前不是问,你叫___是不是?而是要问:你叫什么名字呀?...

一周的时间,过得很快。我也终于无悔于自己的时间。能遇到一位好的带教老师真的很重要,再次感谢老师!若没有遇到好老师,自己也要做好准备来,如下星期在妇科。。。希望在报到时看到的老师们爱理不理不冷不热的感觉是错觉而已。不管怎样,靠自己调整。自己只是来学东西的,管他们怎么样,自己记得自己是在干嘛,为什么要这般就行了。

新生儿科护士实习心得体会范文6终于,实习结束了,终于,可以不用每天五点多就起床,不用没有挤早高峰和晚高峰,不用担心753晚点而迟到,不用吃医院食堂难吃的饭,可是,为什么,会有有那么多不舍的感觉呢?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十个月以前,它只是陌生的地方,一个与我的生命中毫无联系的地方。十个月后的今天,它依然也不和我有任何瓜葛,但却在我的生命里留下了很多不可磨面的印记。

2014年7月,当我第一次踏入复旦儿科时,心里满满的是害怕与期待,是的,我害怕进入新的环境,害怕自己太笨了学不会,害怕和家长沟通,同时,我又很期待老师们的表现,期待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带着忐忑和期许,我开始了自己的实习生活。

每天,我都是五点四十左右起床,六点出门,七点半左右到医院,四点半下班晚上六点左右回到学校,如果不是因为实习,上海地铁的拥挤,我可能也只是听听而已,如果不是因为实习,五点多起床也只是听学姐们说说而已,如果不是因为实习,我也不会见到这么一群断翼天使们,他们那么坚强那么勇敢地活着。如果不是因为实习,我也不会那么深刻地体会到自己能健健康康成长是多么的幸运。如果不是因为是实习,我也不会知道原来父母亲人真的什么都可以为我们牺牲。

每天,都要面对天使和魔鬼并存的宝宝们,当然了,还有和我们‘斗智斗勇’的家长们。刚开始,我是害怕的,后来,慢慢地就适应了。其实每一个宝宝,都有很可爱的一面,其实家长们,并没有那么排斥我们。

在评估岗时,是我成长最快的时候了,那时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懂,幸好有苏老师很耐心教导,才让我从什么也不会到从容淡定地给宝宝做评估,给家长做宣教。在ot时,自己光有评估知识却没有操作经验,感谢陆老师,抽空时传授经验。在针灸时,是我实习最快乐的时光了,能和家长们聊天,学到了很多很多。还有pt,记得自己刚进去时,被家长不信任,感谢张老师,一直在为我说话,教我那么多。当然了,除了在老师们身上学到的,还有家长们,也教会了我很多很多。感谢他们,明明知道我们是实习生,还把宝宝交到我们的手里,感谢他们,给了我们成长的机会,给了我们那么多的感动与信任。

在实习期间,还有一群二逼的同学们,大家时而打打闹闹,时而哭哭笑笑,实习生活就这么结束了,感谢复旦儿科,让本没有交集的我们,见证了彼此的成长,然后又各自飘散在人海。感谢有你们,才会让我的实习生活那么精彩。还有儿科的老师们,我们不是你们带教的第一批学生,也不会是你们的最后一批学生,带教我们,或许只是你们每年工作中的一部分,但,你们的陪伴,却是我们人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你们带给我们的感动,教给我们的知识,我们会牢牢记住。

其实,我挺感谢自己的,感谢自己当初选择了复旦儿科,不要然,我怎么可能遇到那么多那么好的人呢,怎么会有这么美好的实习生活呢?

十个月,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就这样结束了。手机里,还有特地给小宝宝们下的小平果,电脑中,还有宝宝们的治疗方案,相册里,我们的笑容还那么地傻……就这样,就这样结束了么?

新生儿科护士实习心得体会的人还看了:

1.儿科护理工作心得体会

2.新生儿科护士实习心得

3.新生儿科实习心得体会

篇2

中图分类号 R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3-0141-03

儿科急诊的就诊需求在不断增加,因不能预约就诊量不均匀,短时间内可能会有较多的患儿滞留候诊,容易导致真正需要急救的患儿因排队时间过长,延误了最佳的救治时间,造成不良后果。同时在急诊候诊的病例中,绝大部分是病情不严重的平诊患儿[1]。如何从众多的候诊患儿中,快速、准确识别出急危重症患儿,已成为需立即解决的问题。

研究设计《简易四色分级法》,是结合患儿的病情危重度和临床资源,做出分级,安排患儿就诊优先次序的分级系统。本文将应用《简易四色分级法》,通过分析2012年10月-2013年10月番禺区中心医院儿科急诊所有就诊患儿的候诊时间、病情转归、家长满意度等数据,验证该系统在能否优化儿科急诊的就诊流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就诊于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儿科急诊的所有急诊病例。入组病例总数是54 106例。

1.2 方法

分组:研究组:每月的单数日,按《简易四色分级法》进行分诊的患儿,归入研究组。对照组:每月的双数日,按之前沿用的旧“三分法”方法进行分诊的患儿,归入对照组。

研究组:应用《简易四色分级法》将急诊患儿由重(黑签)到轻(蓝签)分成4个级别。分诊人员根据患儿的反应、肌力、面色等容易观察获得的项目进行评分,每项只需从0、1分之间进行选择,能在患儿初到医院的1~2 min内完成对病情的初步评分。评估后,将患儿按黑、红、黄、蓝分类,并将相应级别的颜色标签贴在病历上。0~3分为黑签,马上送抢救室抢救;4~6分为红签,属高风险病例,送监护室监测生命体征(能在5 min内就诊);7分为黄签,属中等风险病例,在急诊诊室里等候优先就诊(能在30 min内就诊);8分为蓝签,属低风险病例,按流水号就诊。简单来说,就是观察到患儿只有一项扣分的,就要进入“黄签组”优先就诊;扣分项目达到两项,就要马上监测生命体征并优先就诊;得分项目达不到4项的,就马上呼叫医生进行抢救。详见表1。

表1 《简易四色分级法》评分方法

项目 评0分 评1分

反应 无反应、反应欠佳、哭闹不安 反应好

异常、松软、抽搐 正常坐姿

面色 发绀、苍白 红润

体温 体温不升、高热(≥39.5 ℃) 基本正常或中度热

呼吸 无呼吸、呼吸浅弱、气促 基本正常

脉搏 脉搏摸不到、脉搏极快 基本正常

循环 足部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3秒 足部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3秒

病史 明确外伤、高热抽搐、误吞异物 无

对照组:使用之前沿用的旧“三分法”进行分诊。到达急诊的患儿,根据情况分成3级:(1)分诊人员认为有紧急情况,即时送入抢救室处理;(2)其他患儿按挂号流水号顺序就诊;(3)在候诊时出现情况变化或在就诊后医生认为有需要的病例,再转入抢救室处理。

研究组中的“黑签组”和对照组中的“即入抢救室组”(如高热抽搐),可以视作是同一类需要马上抢救的病例,可以比较两者的抢救成功率;“红签组”和“延时入抢救室组”(如有外伤的患儿出现面色苍白)可以视为高风险的病例,两者数据有可比性;“黄签组”、“蓝签组”和“不需入抢救室组”病例(如鼻炎)均为潜在中、低风险的病例,可以进行候诊时间、家长满意度的对比。

1.3 观察指标

对所有入抢救室处理过的患儿,进行7 d随访,登记平均候诊时间(分钟)、住院病例数、住院天数、气管插管率、病情严重需转上级医院的病例数。对不需入抢救室的病例,用医生工作站登记候诊时间,用满意度记录器记录家长对候诊安排的满意度,选择“满意”、“很满意”的视为满意,选择“不满意”、“一般”的视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总病例数54 106例,内科50 616例(93.55%);外科2105例(3.89%);耳鼻喉科985例(1.82%);其他(含口腔科、眼科、皮肤科)400例(0.74%)。内科中,最多的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59.50%)、下呼吸道感染(21.22%)和消化系统疾病(15.35%)。外科中,最常见的就诊原因为外伤(61.85%)。

2.2 简易四色分级法的应用效果

2.2.1 根据《简易四色分级法》分诊为研究组,共27 219例,其中黑签38例(0.14%),红签221例(0.79%),黄签组:2858例(10.50%),蓝签组:24102例(88.55%);用旧三分法分诊为对照组,共26 887例,其中即时入抢救室组33例(0.12%),延时入抢救室组411例(1.52%),在诊室进行平诊26 443例(98.35%)。“进入抢救室”的病例比例进行对比,研究组(0.95%)比对照组(1.65%)低。

2.2.2 进入抢救室的病例情况 研究组中“黑签组”和“红签组”是进入抢救室的病例。“黑签组”和对照组中的“即入抢救室组”,可以视作是同一类需要马上抢救的病例(如高热抽搐等),两组候诊时间都很短,分诊人员能在患儿到急诊的1~2 min内完成对患儿的评分分诊。两组住院天数、住院率、气管插管率、转院率等比较,差别不大,但病例数以“黑签组”较多。

“红签组”和“延时入抢救室组”可以视为高风险的病例,两组比较,“红签组”病例数占总体的百分比(0.81%)比“延时入抢救室组”(1.52%)明显下降。“红签组”的候诊时间比“延时入抢救室组”明显下降,住院率、气管插管率、转院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3 不需进入抢救室的病例情况 “黄签组”和“蓝签组”共26 960例,平均候诊时间为(17.41±5.18)min,“黄签组”的候诊时间为(5.22±2.35)min,与平均候诊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儿童不能准确说明自己对病痛的感受,而症状也往往不典型。当家长发现孩子身体稍有不适时,其焦虑胜于自己生病,其心理状态可表现为焦躁不安、忧心忡忡、惊慌恐惧、急于就诊[2]。部分家长对急诊等待时间极敏感,要求最快完成诊治,特别是一些高热患儿的家长更是希望马上就诊马上退热[3]。部分病重患儿需优先就诊,其他患儿家长因不知情,误解被别人“插队”,也容易产生消极应激,甚至会让其产生敌对情绪[4]。

分诊(triage),是根分诊是根据患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分清疾病的轻重缓急从而进行初步诊断,安排救治程序及分配专科就诊的技术过程[5]。国内外有多种针对病情的分诊评分方法,但部分评分方法项目较多,每个项目评价耗时较长(如测血压、呼吸次数等),涉及到了解病史、甚至要做较复杂的体格检查,需要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分诊人员,不适合在急诊分诊时作出快速评价[6-7]。部分基层医院的分诊人员为非儿科专业人员,无明确的分诊指引,容易造成重症患儿因候诊而延误了最佳的救治时间。如何从众多的初诊患儿中,准确、快速地识别出急危重症患儿,已成为需立即解决的问题。

急诊患儿病情变化快,在急诊分诊上不适宜耗费太多时间,分诊人员要有风险识别和评价的能力[8]。在目前医疗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无限地增加医疗资源,让每个患儿都不用等待就诊是难以实现的[9]。对急诊患儿分诊,应以症状、体征为主导进行初步判断[10]。目前课题组应用《简易四色分级法》分诊,避免了耗时较长的体查项目,分诊评分所需时间为0~2 min,能达到快速分诊的目的。

从研究结果看出,“黑签组”病例的分诊结果和病情预后,与对照组“即入抢救室组”比较,符合度较高。说明分诊人员对心跳呼吸骤停、高热惊厥、呼吸窘迫、循环衰竭、脑疝、颅内出血等儿科危重症的症状、体征有比较明确的认识,能够快速识别,准确分级及处理。

区别于“黑签组”需要即时抢救的患儿,“红签组”患儿属于高风险,极易发生病情变化导致不良后果,有较高的住院率和气管插管率,病情如得不到控制往往需要转上级医院治疗。因此,准确快速的识别和判定潜在高风险的患儿,极为重要。通过分析数据发现,对照组中的“延时进入抢救室组”病例占的比例较大,候诊时间(15.26±6.27) min比“红签组”(1.57±0.53) min明显延长,意味着在旧“三分法”分诊系统下,部分重症患儿有可能得不到准确的分诊,可能在候诊期间出现病情变化,或在医生详细体检问诊后,才被送往抢救室处理。而《简易四色分级法》系统则避免了这种情况。

以“需进入抢救室”的病例比例进行对比,研究组0.95%比对照组1.65%低,提示部分潜在风险患儿在《简易四色分级法》系统下得到了正确的分诊,及时的医学处理使病情得到控制,避免了病情进一步加重。

以“不需进入抢救室”的病例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候诊时间差别不大,说明两种分诊方法对平均候诊时间影响不大。其中“黄签组”属于中等风险病例,其候诊时间比平均候诊时间明显缩短,有利于该组患儿尽快得到医学处理,避免了病情的进一步加重。家长的满意度对比,研究组89.65%比对照组83.55%有明显上升,也许与以下因素有关:“黄签组”患儿得到优先就诊;《简易四色分级法》中的醒目颜色标签附在病历上,每个患儿的病情轻重能一目了然,避免了其他患儿家长的误解。

《简易四色分级法》系统,能够从众多非急症患儿中快速、准确筛查出急危重病例,同时有序安排非急症诊患儿就诊,优化儿科急诊就诊流程,有效利用临床资源,适用于儿科急诊分诊。应该继续积累《简易四色分级法》的应用经验。探求建立一套更快速、更准确的分诊方案,以利于缩短急危重症儿童的候诊时间,挽救患儿的生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家长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为建设和谐的医疗环境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廖清高,隋敏生,陈纪平.汕头市节假日急诊患者流行病学特征[J].中国热带医学,2005,5(9):1978-1979.

[2]张俊.门诊患儿家长候诊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8):92-93.

[3]谢秋艳,陈丽芳,黄清梅.儿科急诊常见护患纠纷的原因及对策[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0,5(2):148.

[4]周金容,贾院春,刘芳.急诊候诊患儿家属焦虑的调查分析[J].内蒙古中医学,2013,32(23):73-74.

[5]王秋红.浅谈门诊分诊方法与体会[J].现代医院,2010,10(5):117-118.

[6]赵永祯,李春盛.急诊脓毒症病死率评分在急诊脓毒症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1,20(8):797-802.

[7]王连馥,闫波,姜正伟.生命体征评估法与早期预警评分法在急诊急救中的对比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11,31(7):591-593.

[8]包新慈.门诊输液管理中风险因素的分析与干预[J].中国临床研究,2007,20(6):681-682.

篇3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我即将结束内科的实习,回顾这些日子,是苦是乐,是酸是甜,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属于自己的味道,在儿科近一个月的实习生活中我受益颇多,即将要出科了,却有好多的不舍,对于我们的实习,科里的老师们都很重视,每周的实习安排也谨然有序,从而让我们循序渐进的学习与成长,在此,对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实习过程中,本人严格遵守医院及各科室的规章制度,认真履行护士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踏实工作,热爱儿童事业,全心全意为患儿着想。同时要理解家属,正确处理好护患关系,能做好解释与安慰工作,多说“对不起”,是家属也理解儿科护士的工作,减少不必要的误会或过激行为的发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基本掌握了儿科一些常见病的护理以及一些基本操作。特别是对于小儿头皮针的穿刺技术,在工作的同时我也不断的认真学习和总结经验,能勤于、善于观察患儿病情,从而及时地掌握病情变化,作出准确判断。总之我觉得在这段实习的日子里,我学到了很多,虽然我还只是学生,也许我的能力有限,但是我用我的努力充实我的知识与技能,希望能用我的微笑送走病人健康的离去,渴望在学习中成长,真做一名默默歌唱、努力飞翔的白衣天使。

  一、实习时间

  二、实习医院

  _人民医院

  三、实习内容

  1.实习前对心内科的一些基本操作要掌握,如做心电图、测血压、心脏的体格检查等,不要小看这些,以最简单的测血压为例,很多人都没有规范的掌握。

  2.搞熟心内科常见疾病的书本知识,如高血压、心力衰竭、心肌病、瓣膜病、冠心病等;然后再在临床上将上级医生的诊疗方案与书本相对应,看看如何与患者个体结合,不懂就问,水平会提高很快。

  3.学会一些急诊处理,如高血压急症、急性肺水肿、心律失常等,急诊的东西会处理了,后面慢的也不用着急,这样做到心中有数,“一切尽在掌握”,呵呵!

  4.还有就是,医生不光要掌握高超的医术,同时还要很好的沟通技巧,与患者、与同事,平时多学学上级老师的沟通、谈话方法和技巧,等到真正工作了会很快上手。

  这段外科的实习经历,其中复杂的滋味也许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酸甜苦辣,无论是什么滋味,都挺值得回味的。当然更重要的是知道了好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也认识了几个不错的朋友,或许这比书本更有价值吧

  在老师的辛勤指导下,经过不断的努力,在心内科的实习很快结束,取得了很大成绩。首先,在基础理论方面,温故而知加强了巩固和提高;其次,在临床放面学到了新的知识和处理方法。总之。经过在心内实习,是我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有了重新的认识和提高,在突发病方面,学到了应对的知识和技巧。我一定把学到得知识应用到今后的工作中去,并不忘记老师的教诲,不断地学习进步。

  算算进内科实习的日子有x个月了吧,新年刚过。感觉到现在,自己在心内科学到的东西没多少增加。踏进了科室,见识了不少的人,接触了不少的事情。也让我看清楚了有些人的面孔。换句话来说,是不是实习,就代表了自己已经开始接触半个社会了呢?

  科室里,不论是医生,护士,患者,患者家属。不一样的阶层,不一样的办事方式。让人思考很多。自己身边的人,可能以为很了解他,其实并不是如此,也许人一旦了解的对方越深,就会觉得越可怕。因为每个人总有自己的缺点,当你不能容忍对方的缺点,又或者别人无法容忍你的一样。这个世界就会变得复杂,生活,学习,处事无处不在不感叹了,我一定会好好把握实习机会的。不管别人拿什么眼光看我,我会坚持!因为我身后有我的家人,我的朋友!我最亲爱的人!

  医院医生实习心得体会

  经过一年时间的全科医生的转岗培训班的学习,本人对全科医学知识有了一定的认知和了解。悉知全科医学的含义:是一个面向社会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学术专科。将各科相关知识机能有机的融合为一体,从而服务于社区和家庭维护与促进健康的需要。同时熟悉和了解了全科医疗是一个对个人和家庭提供持续性与综合性保健的医学专业,又整合了生物医学、临床医学于行为医学的宽广专业。

  做为全科医生将在全科医疗中充当重要角色,全科医生是对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优质、方便、经济有效的一体化的基层医疗保健服务,进行生命、健康与疾病的全过程、全方位负责式的管理的医生。

  在一年的学习时间里,老师给我们传授了社区医学、全科医学、社区预防与保健、社区常见健康问题、康复医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社区常见病症的中医药照顾、急症与急救、物理性诊断、心理障碍与精神卫生等学科,从中了解了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为了实施六位一体化服务体系的所需要掌握的广泛的全科医疗知识,尤其是突出社区卫生医疗健康、疾病、保健等特点的医学知识理论受益匪浅。

  在皋兰县医院10个月临床技能实践期间,我对内科、急诊科、外科、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及方法、转诊指征及预防有了一定的掌握,认真完成了临床培训要求。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各临床科室共同的特点,就是充分体现出对广大居民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方便、快捷、周到、便宜、知情。接受到全方位的服务。县医院基本设施齐全,药品丰富便宜、化验室(常规化验、生化化验基本满足常见病的需要)、B超、心电图等。还开展了针灸、按摩、拔罐、封闭等多样化的服务,对诸多疾病后遗症,慢性病的康复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在黑石乡卫生院1个月的基层实践培训期间,我能够独立处理农村常见病、多发病,能够结合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掌握的全科医疗服务技能,社区慢病管理,重点人群保健。

  通过实践更进一步认识到做全科医生,卫生院医生在乡卫生院职责的重要性。卫生院医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门诊、家庭访视、健康档案等)了解全乡居民的健康状况,经常通过各种形式宣传卫生知识达到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目的。通过实践使我们更深刻的认识到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的区别和联系,充分显示出全科医疗在现今社会中社区居民的需求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由于从事乡镇卫生医疗工作时间不长,工作还不深入,对全科医学和社区医学认识还不够全面,很多理念还停留在专科医疗的模式之中,在应对患者的过程中还存留着以医疗为主、以疾病为中心、以医生为中心的就诊模式,对社区常见的健康问题、康复医学、中医药照顾等全科医学知识还缺乏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所以要充分利用有利的条件更新观念,改善服务质量和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更好的为社区广大居民的健康服务。

  医院医生实习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外科医生,我的工作职责是“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系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本草纲目·序》:“夫医之为道,君子用之以卫生,而推之以济世,故称仁术。”因此,虽然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特别对于我们从事基层工作的医务工作者来说医生的社会地位并不高,但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自觉的敬业精神仍然促使我投身医学事业,为人民大众的医疗卫生、健康保健贡献自己毕生精力。

  总之我觉得在这段实习的日子里,我学到了很多,虽然我还只是学生,也许我的能力有限,但是我用我的努力充实我的知识与技能,希望能用我的微笑送走病人健康的离去,渴望在学习中成长,真做一名默默歌唱、努力飞翔的白衣天使。

  1、实习前对心内科的一些基本操作要掌握,如做心电图、测血压、心脏的体格检查等,不要小看这些,以最简单的测血压为例,很多人都没有规范的掌握。

  2、搞熟心内科常见疾病的书本知识,如高血压、心力衰竭、心肌并瓣膜并冠心病等;然后再在临床上将上级医生的诊疗方案与书本相对应,看看如何与患者个体结合,不懂就问,水平会提高很快。

  3、学会一些急诊处理,如高血压急症、急性肺水肿、心律失常等,急诊的东西会处理了,后面慢的也不用着急,这样做到心中有数,“一切尽在掌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