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8:14:47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儿科护理小结,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选取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间280例实施细节管理且具有完整护理资料的儿科住院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同时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所收集的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首先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病重及病情进行统计学分析,经分析发现这些资料均有可比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实验方法
在儿科护理中施行细节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入手:①强化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从服务流程着手进行细化服务。儿科护理相较于成人护理风险性更高,且在进行儿科护理过程中,由于患者家属情绪波动大,因此很容易在护理过程中和医护人员发生争执,面对这种现况,护理人员应当多注意护理细节,多考虑患者家属的心情,通过合理安排流程及注意护理细节来减少护理纠纷。在护理过程中,在做好常规护理基础上应当积极和患儿和家属进行及时沟通,以“人文关怀”的服务意识来照顾患儿;②提高护理的可操作性,进一步规范实际护理程序。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确保患儿和家属以一颗平常心对待护理,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规范护理程序,细化护理流程能够有效避免护理过程中的纠纷;③帮助护理人员建立良好护理习惯,细化医院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和考评机制。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考评机制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因此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医院应当尽量细化内部规章制度,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对医院内规章制度进行合理细化,从而确保医院护理工作能够规范化、制度化的进行。
1.3评价指标
细节管理的应用效果分析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评定,主要评价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护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患儿和家属的满意度。其中患儿和家属的满意度评价时通过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并发放给患儿和家属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施行的。在实际问卷调查过程中,调查表信度为0.735,效度为0.899,符合调查表的设计要求。该研究一共发放了280份问卷调查表,共回收有效问卷调查280份,回收效率100%。
1.4统计方法
该论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分析过程中对计数资料实行百分率计数,组间比较利用进行χ2检验。
2结果
通过统计调查发现,该医院在儿科施行细节管理后,护理相关并发症、护理差错发生率和护理纠纷发生率明显降低,而患儿和家属对护理满意程度明显提高。具体调查数据详见表1。观察组和对照组人数相等,对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按照本论文中的实验方法进行细节护理。通过调查统计得到表1结果。而由表1可见,对照组中患儿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相关并发症人数(8人)要比观察组人数多(4人),对照组中护理人员出现护理差错的人数(10人)要比观察组多,对照组中出现护患纠纷案例(4起)要比对照组(2起)多。通过问卷调查得到最终结果可知,观察组患儿和家属的满意程度为131人,占总数93.57%,对照组仅有115人,占总数82.14%。总上可知,在儿科护理中加入细节管理,相较于常规护理,患儿出现并发症状况的人数、护理人员出现护理差错的次数及护理纠纷案件明显减少,且患儿和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也大幅度提高。由此可见,在儿科护理中加入细节管理确实有着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1月~2014年8月在我院儿科接受手术的84例患儿纳入本研究,其中男49例,女35例,年龄为0.2~11岁,平均年龄为(7.1±1.4)岁,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84例患者分为细节护理组(n=42)与对照组(n=42),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程、疾病等类型上无显著差异(P>0.05),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1.2 护理措施
对于对照组42例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于细节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融入细节护理措施,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医院管理人员需要意识到细节护理的作用,对护理人员开展系统、全面的细节护理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降低失误率,让护理人员可以针对患儿的用药情况、手术方式开展针对性的护理工作。要注意到,儿科患儿属于特殊群体,在患儿入院后,需要为其营造出良好的休养环境,取得患儿的信任,用积极的态度与家属沟通,从侧面了解患儿的状态。在术前,要为家属讲解相关的知识与配合方式,在患儿进入手术室之前,协助其固定好,调节好手术室中的温度和湿度,准备好手术物品,用轻柔的语言与温和的态度安慰患儿,做好保暖工作,在手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必要情况下可以使用加温设备,全程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降低感染率[1-2]。
在手术结束后,要协助患儿摆放好,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一般情况下,患儿在苏醒阶段常常会出现躁动、哭闹的表现,护理人员要及时的安慰,在患儿情况稳定后,护理人员要定时探访,了解患儿康复情况,注重与家属的沟通,让家属感受到医院对患儿的关爱。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护理差错与护理纠纷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中的所有实验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经t检验,期间比较以x?检验并以p
2 结果
结果显示,细节护理组无论是护理差错率还是护理纠纷率,均低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3 讨论
小儿患者是特殊的群体,与其他护理工作相比而言,儿科护理工作不仅工作量大,难度也更高,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工作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也更多,小儿患者年龄较小,系统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在手术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体温改变、心律失常、心肌缺血、低血糖症、伤后感染、低血氧症等一系列的并发症,这对于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为患儿提供更好的服务,护理人员必须要加强学习,注意消除患儿与家属的负性心理,做好各项细节护理工作[3]。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7-0236-02
伴随着人们对于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护士长作为临床护理工作的直接参与者、管理者和组织者应该能够适应社会医疗需求的不断增长,适应社会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改革以及新的需要。因此,相关人员应该对新的历史时期儿科护士长的管理策略进行研究与探讨,以更好的提高护理质量,保证病人康复效果,提高病人就诊的满意度。
1 儿科护士长的管理策略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策略
儿科护士长在基层护理工作中所起的组织作用和领导作用是无法替代的,其组织与管理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关系到护理与康复的质量。
1.1 培养全体护理人员过硬的专业操作技术。儿科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科室,其所接诊的患者都是儿童。在当今社会,儿童作为全家的希望与中心备受家长重视。因此,儿科护士长作为科室护理工作开展的重要组织者和领导者,要积极的学习与掌握各种抢救技能,并且要积极地督促和监督护士进行学习与提高,掌握各种操作技巧,以更好的减轻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不适与疼痛。儿科护士长要对这项工作予以重视,因为这是减轻护患矛盾的一个关键内容。
1.2 儿科护士长要教育广大护理人员要有足够的爱心与耐心。孩子是家庭的核心,护士长的管理素质以及专业素质会直接关系到护理质量,关系到医院声誉,关系到护患关系。作为儿科护士长,其护理工作面对的人群比较特殊,身体与心理都不成素,这给儿科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儿科护士长要具有足够的爱心、耐心以及奉献精神。要用自己的温暖言行是患儿感到心灵舒适,要用温暖的爱和奉献去关心、爱护患者,减轻他们在病患过程中的紧张感和不适感。儿科护士长要做到用自己的言行去激励和感染全科的护士姐妹的工作热情,帮助他们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与特殊性,调动她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凝聚力,增加工作的热情,从而使大家齐心协力做好儿科护理工作,提高患者满意度。
1.3 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儿科患者具有年龄上的特殊性。儿科的病人都是一些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自己身体不适的感受,甚至不会说话的孩子根本无法形容自己身体不适的情况。因此,患儿的病情发展以及严重程度需要依靠医护人员、特别是护士长不停在病房里巡视和治疗的护士的观察来获进行信息获得与整理。所以护士长必须掌握并组织全科的护士学习业务知识,拥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应急处理能力。
1.4 做好对于全科护理人员的管理工作,强化护理的质量意识。儿科护士长是否具有超前的预见能力是关系到护理质量与康复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发现问题时要做到积极地预防与积极的处理,对潜在的问题不能只偏重对症处理,这是做到前馈控制与抑制病情恶化的重要措施。实际工作中,护士长要及时的巡视病房,要及时的向护理人员询问相关情况,及时发现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要针对薄弱环节采取防范措施,确保护理问题的及时解决与护理质量的稳步提高。首先,经常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与责任意识,保证护理的安全性。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护理管理条例的学习并且要积极遵守,监督执行。同时,还要用其他医院以及科室发生的差错和提出的风险教育广大护理人员,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做到防患于未然。
1.5 积极地听取一线护理人员和家属的意见,并且要督促广大护理人员执行。针对我科排查服药、注射、处理医嘱、带教等的安全隐患,要求每人每月提1条安全隐患,大家共同制订、执行安全防范措施,做到人人参与安全管理[1]。护士长要带领广大护理人员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足与失误进行归纳与总结,将发生错误的点点滴滴牢记心中,避免同样错误的第二次出现。对轮转护士或实习学生入科时要带领学习相关的知识与规定,要对其他护理人员所犯的错误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和防患于未然。最后,对发生的护理缺陷和出现了护理问题的事件组织全科进行讨论,做到追究到人,深入分析原因,提高责任意识,杜绝不良现象的再次出现。
1.6 注意管理的人性化。护士长要做到为人端正,心底无私,忠于职守。在对全科的护理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对不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违反操作常规的人和事应毫不留情地进行批评教育,绝对不能心慈手软,不能怕得罪人,而是要提出批评,使之改正,决不视而不见。
一个病区护理质量是否能够稳步提高,是否能够让患者满意很大程度取决于护士长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于护理人员管理要注意人性化,要掌握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要给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措施使其得到优质服务。因此,对于护理规章制度,护士长应该是执行的模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收集和反馈信息,修正与完善制度中的某些薄弱环节,从而不断推进护理工作的开展[2]。
1.7 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督制度以及奖惩制度。建立健全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教育广大护理人员要做到遵守劳动纪律和工作制度,用制度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度,做到人人知晓,落实到位[3]。还要做到奖惩严明,督促护理人员工作的落实与发展。
1.8 及时组织考核与培训。护士长要充分地考虑与结合本科室特点,制订不同年资护士具体的考核标准,以督促他们更好地进步,更快的提高专业素质。还要进行定期培训,以做到温故知新。
2 结语
儿科护士长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其管理的水平也是其工作水准的一项重要参考内容。这要引起广大儿科护士长的重视,在工作中做到作风民主、态度温和、管理科学与人性化,带领全体护理人员做好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