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31 11:02:01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众所周知,手术室是为患者提供手术及抢救的场所,是医院的重要技术部门[1]。手术质量管理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重要保障,当前本地区要求手术安全核查是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共同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而手术患者应配戴标有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标志以便核查[2-3]。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与临床护理的发展,护理人员的工作范围和内容变得更加广泛而深刻,手术室的临床护理工作需要不同级别的护理人员参与,为此对于护理质量管理的要求更高。随着外科技术飞速发展,手术室工作日趋现代化,县级医院也不例外[4]。本文基层医院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的方法与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3年6月~11月,选择我院的24名护理人员纳入调查,其中护士长1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2名,护士10名。年龄19岁~45岁,平均年龄(34.39±2.22)岁;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6.57±2.19)年。
1.2 护理质量管理措施从2013年6月开始,我院加强了护理质量管理,①健全质量管理组织,医院成立了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护理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等管理组织,定期研究手术室医疗质量管理的相关问题,及时制定质量持续改进方案并在职能部门督导下落实。②认真落实手术室的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范及诊疗常规。③重视院感管理,加强对手术室的监管,规范处置医疗废弃物,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同时建立以手术室为中心,各部门联动形成整个集中化的管理。通过信息标准的调整,或者确认,来确定手术室是否正常运行。手术科室也加强自身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同时加强设备维护、检查和功能确定,通过维护来确保手术室大型设备、精密设备正常的运行。积极进行病房相互核对记录,认真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确保不要接错患者,不要开错手术部位,核对后做好记录,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开展手术患者术前术后访视工作,在术后回访时让患者填写满意度调查表,对我科的医德医风、医疗服务、医疗技术操作等进行满意度评估,对患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给予重视,不断改进手术室护理质量,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水平。
1.3 观察指标所有护理人员在护理质量管理前后进行相关知识与态度的评价,结合我院护理人员具体的特征自行设计。其中护理知识包含21个条目,满分46分;而护理态度包含10个条目,满分为38分。得分越高,越趋于积极的知识与态度。
1.4 统计方法使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资料的统计学分析与处理,知识与态度评分对比采用t检验,P
2结果
经过观察,护理管理后护理人员的质量管理知识与态度得分分别为(40.26±3.38)分和(24.25±4.16)分,而护理管理前分别为(34.26±4.45)分和(19.28±3.56)分,护理前后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医院中,手术室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手术患者的生命安危,手术室作为外科领域反映高度治疗医学水平的工作环境,应满足外科手术需求的所有功能,为医务人员创造最有利于工作的舒适环境,保持接近无菌的环境,减少创伤感染。为此对于手术室的护理人员进行合理的管理,可以发挥不同等级护理人员的特长,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高效的护理服务,也能有效改善护患关系。但是当前很多基层医院的护理人员由于思想和思维功能出现偏差,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工作失误,甚至造成严重后果,也会导致护理风险增加[5]。
护理工作是由护理人员执行的,要想提高护理质量,就要调动护士主动参与到护理质控工作的全过程,根据护士的能力和职责要求进行重点管理,对重点人群和重点岗位必须重点管理,根据实际工作进行合理分工,优化组合,做到强弱搭配,新老搭配,以保证手术配合及护理质量。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应该加强学习卫生法律法规、专业技术规范,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新的法律法规、新的行业标准,进一步提高认识,学会运用法律自我约束、自我保护,培养护士的责任意识和“慎独”精神[6]。同时,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质量标准,工作时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定期检查护理质量,发现问题寻找原因,进行分析,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避免同类问题重复出现。只有提高质量管理的认识,才能使护理质量迈上更高一层次。
手术室是医院的一个特殊区域,保证各项措施和制度的实施是质量管理的关键,新毕业或调入的护士,从上岗的第1d就必须有计划地组织规章制度的学习,并将其纳入培训计划中,使她们能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各种操作按规范进行[7]。当发生偏差或差错时,要及时查找原因。属于制度不完善的,要及时修改和完善,属于手术或新业务、新技术方面的要及时请专科医生讲课,属于新仪器、新设备的必须请厂家技术人员讲授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保养知识,做到每项工作,每个操作都有章可循。才能使质量步入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的轨道,手术室的护理质量才得以提高。
在我院实行的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医院始终以患者的利益为中心,建立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保障体系,把质量管理的重点放在人的管理上,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及质量管理知识的学习,加强法制教育,培养高度的责任心,重视护士专业素质的提高;对于工作中易出现的质量问题经常提醒,警钟长鸣,避免差错事故发生。只有人人参与质量管理,从思想上增强工作责任感、使命感,才能保障手术患者的安全。
本文护理管理后护理人员的质量管理知识与态度得分分别为(40.26±3.38)分和(24.25±4.16)分,而护理管理前分别为(34.26±4.45)分和(19.28±3.56)分,护理前后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基层医院进行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质量管理知识与态度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鹭鹭,李静,徐祖铭.高级医院管理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10:45.
[2] 王彦,廖金萍,晁云萍.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J].中华临床与实用医学杂志,2008,10(5):88-89.
[3] Sen L I, Ling W, Ying Z. The current application status of mobile nursing information system[J]. Chinese Nursing Management, 2012, 11: 026.
[4] 樊兵.护士能级评分表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临床医学,2009,4(3):101-102.
手术过程中术前器械物品准备完善是保证每台手术顺利完成的必备条件,是每个手术室护理管理者的工作目标。手术室由于工作性质特殊,护理质量不仅表现在术中护理对象提供直接的护理,也包括术前、术中各环节的间接护理服务,如术前物品准备、术后器械的清洗灭菌等,只有建立一个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护理服务[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度每月选择Ⅲ、Ⅳ类腔镜手术100例,妇科腔镜手术60例:其中宫腹腔镜联合手术40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10例、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10例;外科腔镜手术40例,其中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胆道镜取石术10例、经皮输尿管肾镜取石术20例、腹腔镜下胃肠手术1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之间病历的选择包括:患者年龄、性别、手术名称、手术时间、手术,麻醉方法等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棉布包装各种手术包,未使用医用纸塑包装袋,对照组全年600例手术中,术前器械物品准备完好情况统计:术前器械物品准备不足46例,术式改变和意外情况发生器械物品不足23例;观察组:在采用传统的棉布包装各种手术包的基础上,使用医用纸塑包装袋,常规的手术器械采用传统的棉布包转灭菌方式进行高压蒸汽灭菌,不常用的器械用单一或小包装方式纸塑包装进行高压蒸汽或低温灭菌,观察组600例手术中明显提高了术前器械物品准备的完好率,仅术式改变和意外情况发生器械物品准备不足6例,中心供应室消毒供应不及时4例,低温灭菌器正在运行而器械无法取出等待灭菌时间1例。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术前所有器械物品常规用双层棉布包装进行高压蒸汽灭菌。观察组:在采用传统方法常规器械物品用双层棉布包装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基础上,把术中可能运用的手术器械且不常规使用的器械进行纸塑包装,能进行高压蒸汽灭菌的器械及物品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医用纸塑包装袋,运用德国进口医用DAHLE508封口机封装后进行山东新华SHINVA型脉动真空压力灭菌器灭菌,不能耐高温的器械采用凯斯普低温灭菌,运用凯斯普医用封口机纸塑封装后行凯斯普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GASP———120灭菌。
1.3评价指标
护士长设计每台手术护理质量满意度调查表,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器械的处理及维护,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的工作情况等。每项考核结果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x100%。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例手术结束由巡回护士负责本例手术的满意度调查,由主刀医生填写护理质量满意度情况,并提出存在问题和整改措施,护士长负责收集资料,并监督和追溯资料的准确性。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手术纸塑运用效果观察组术前器械物品准备的完好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
3讨论
3.1对照组护理质量满意度低的原因
3.1.1术前器械物品准备不足
是造成手术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不满的主要因素。
3.1.2低年资护士占比过高
成长期护士对术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认识不足。
3.1.3住院医师手术名称书写不规范
手术医生术前通知单上手术名称填写不完善,造成术前器械准备不足。
3.1.4器械周转数量不足
下送供应室清洗-消毒-包装-灭菌时程较长。
3.2医用纸塑包装袋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运用
3.2.1杜绝了术前器械物品准备不足的现象
由于手术室需灭菌物品种类多、数量大、有的器械物品使用频率低,以往用双层棉布无菌包灭菌有效期短而频繁灭菌,增加器械物品的损坏程度和护士的工作量,为节约科室成本,不常用的器械物品没有常规灭菌,术前临时准备手术所需的所有器械物品,由于低年资护士对各专科知识掌握存在偏差,加上术中术式改变和意外情况发生,值班护士对专科急诊手术配合不熟练等导致器械物品准备不足等现象时有发生。手术室护理管理者强调术前认真准备,但是每位护士的在手术室工作年限不同,掌握各专科手术的熟练程度不同,再加上手术室业务繁忙,工作量大,精神紧张,稍有疏忽将造成术前器械物品准备不足。护士长从源头抓起,解决术前器械物品准备不足的根本问题,对以往工作存在的现象进行分析改进,将所有不常用的器械物品采用单一包装或最小包装,根据各专业组需求分类放置管理,评估下送中心供应室消毒灭菌时间,增加器械物品周转的数量,确保手术器械物品充足,避免由于术前准备不足而延误手术。
3.2.2强化对低年资护士的专科知识培训
本科共19名护士,其中2011年7月新入科护士6人,2012年7月新入科护士3人,2013年不满3年的低年资护士有9人,占手术室护理人员总人数的47.37%。护士长根据目前科室存在的问题组织全科护士加强学习和培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和多媒体教学模式相结合,制定各种手术常规器械物品图谱和可能使用到的器械物品,术前准备由高年资护士负责承担,合理安排参加手术人员,每台手术必须有1名高年资护士参加手术,手术开始前再由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认真核对,发现器械物品遗漏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启用纸塑包装的备用物品。纸塑包装袋的运用减少了器械物品的漏备率,有效的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2]。
3.2.3加强与手术医生沟通
备物护士和值班护士加强与手术医生沟通,明确手术方式和术中可能使用的物品,并要求手术医师对术中可能使用的特殊物品需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手术通知单需要上级医师的签名,提供准确的手术名称,确保每台手术顺利完成。纸塑包装袋应用于手术器械物品的管理避免了由于急诊手术和突发事件时器械物品准备不足的现象,为急诊手术和意外情况的抢救赢得了时间,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同时也提高了手术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3.2.4医用纸塑包装袋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成效
以往器械物品灭菌多采用双层平纹棉布包装灭菌,有效期为7天,反复高压灭菌缩短器械物品的使用寿命和增加护士的工作量,增加消毒灭菌的成本。医用纸塑包装袋运用到手术室护理管理的实际工作中,由于纸塑包装袋有效期长达半年[3],解决了以往棉布包装反复灭菌的困扰,运用纸塑进行小包装或单一器械包装灭菌,针对临床手术使用少而需要备用的器械使用带来便捷,取用方便,节约成本[4],避免了术中器械不足临时灭菌、手术医生等候器械的现象。本院妇科为全国重点不孕症专科,妇科腔镜手术在闽北处于领先水平,腹腔镜手术器械精细且昂贵,完善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术中配合、精通的术后器械清洗-消毒-维护是每位护士的责任和义务,纸塑包装袋的运用避免了器械反复灭菌带来的损坏,延长了器械物品使用的寿命,同时也提高了手术室护士的工作效率。通过观察组600例腔镜手术的实践证明,医用纸塑包装袋的运用使手术室护理质量满意度96.2%较对照组84.8%明显提高。
4小结
观察组根据不同性能的器械物品和临床手术需求选用不同方式的纸塑包装灭菌,能有效的降低术前器械物品的漏备率,杜绝术中意外情况时无器械物品的现象,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周力.洁净手术部护理工作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0.
2王雪晖,姚丽花.纸塑包装袋在手术室物品保存中的应用的现实意义[J].护理杂志,2004,10:94~95.
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好坏与手术的成败有极大关系,也与患者生命息息相关。怎样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把潜能充分挖掘出来,使管理工作能科学、高效地进行,是长期以来摆在护理管理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手术室护士应认清形势,应着眼于本学科的发展趋势以及与先进的国家的差距,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时,还应遵照以人为本的原则,真正做到人性化护理及亲情服务,从而达到全面提升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收到满意效果的目的。
如何才能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管理
建立质量考核标准:根据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特点,建立核心岗位职责,如:洗手护士考核评分标准、巡回护士考核评分标准、手术仪器操作质量评分标本,各种手术摆置质量评分标准以及手术护理文书书写质量评分标准,并将核心质量融入绩效考核细则当中,组织本科护理人员对考核内容认真学习、讨论,再经全科护理人员讨论经过,将考核细则做成表格,发给护士人手一份,由护士长负责绩效考核具体工作,发现有不妥之处及时修改,使全体同志均能理解接受,然后具体实施。
重点做好手术物品的消毒及手术无菌质量的管理:①无菌操作技术的管理:手术室工作人员的每一举动,即从入手术室至手消毒到手术台的每一操作环节稍有疏忽都可导致无菌技术的失败,造成手术感染,而对无菌技术的认真操作必须依靠全体医生、护士共同完成。②手术物品消毒灭菌的管理:对已消毒灭菌的物品,每周清整1次,过期器械、敷料应重新消毒灭菌,熏蒸消毒物品由器械班每天检查、添加更换、订出各类物品消毒更换日期,落实执行者。③手术室工作环境质量控制管理:要求控感护士每个月必须完成空气培养,手培养以及物品培养,并且记录培养结果,每季度做1次紫外线监测。每天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感染性手术后手术间及时消毒处理以防止因空气的传播或污染器械、物品后再使用而导致交叉感染,如乙肝、癌肿、伤寒、结核绿脓杆菌感染的患者用过的手术器械应先用消毒液浸泡后再处理。定期对各种消毒(灭菌)后物品进行抽样细菌培养,如化学消毒剂、高压消毒物品,护士长可根据监测所提供的数据,认真总结消毒灭菌和清洁卫生质量,对出现的问题应分析原因制订改进措施,并督导全体人员执行。
护理人员素质管理: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过硬的操作技术极强的应急能力等。护士长可根据科室及个人情况,民主地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思想素质教育,组织学习、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在抓基础护理的同时,要按期组织专业性的业务学习,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及专业技术水平,掌握各种新手术的步骤,新仪器、新设备的使用方法,在术中配合时能得心应手、有条不紊,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有了这样高素质的人,才能做出高质量的事。
差错事故的防范:⑴术前:对进入术间的手术患者,巡回护士要认真检查。①查术前准备:检查备皮范围是否合格,皮肤是否清洁,皮肤有无破损等。②查患者体质,了解患者心电功能和各种化验结果。③查术间管理:要求入手术室患者换鞋、戴帽,术前要保持无影灯无灰尘。手术间温度应保持在25℃左右。温度过高患者容易出汗,增加切口污染机会。④查手术人员,注意手和手臂清洁要彻底,浸泡消毒时间要准确,不定期进行手细菌培养监测。⑵术中:患者一入室,洗手和巡回护士就到患者手术床旁。有前1天的交谈和沟通,彼此有了了解,这时边做各项术前准备工作,边向患者说明术前准备的必要性,给予术前的心理安抚,为术后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等做好宣传工作。当患者进入麻醉状态时,巡回护士应给予周到的护理。麻醉后保护性反射消失,容易出现意外,巡回护士不得离开手术间,注意调节室温防止着凉,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注意心电监护,保持静脉输液通畅,备好抢救药品、物品、氧气和吸引管等。当手术结束时全麻在苏醒过程中,常出现躁动或清醒延迟的现象,巡回护士不要先急于去做术后的清理工作,要守护在患者身边,注意观察神态变化、尿液情况,待完全清醒后与术者麻醉师共同护送回病房。向病房护士交待术中情况和注意事项,同时向其家属简单介绍术中安全、患者舒适、配合等情况。⑶术后:第2天下午访术后患者,说明术中你一直守候在他身边,手术成功,患者配合良好等,多数患者特别喜欢听在他处于麻醉状态时的情况。嘱咐患者正确卧位的必要性。手术室护士术后的访视使患者感受到住院手术并不可怕,自然会产生安全感。
加强科室间协调,积极配合手术:做好临床科室的配合,护士长除了领导全体人员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外,还要注意与各手术科室保持联系,定期向临床手术科室征求意见,以不断改进和协调手术配合的工作,对工作中出现的科室之间的矛盾,应本着一切从工作和患者的利益出发,互换意见,互相支持,以保证工作协调,手术室护士态度要谦虚、诚恳,切忌互相指责,甚至争吵,否则只能事与愿违。
讨 论
手术室护理质量水平直接影响着手术患者的康复。只有从各个方面做好护理质量工作,不断完善护理质量管理,才能让患者满意,更有利于医院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