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29 17:09:0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关于河道治理的建议,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2讨论
利多卡因及硫酸镁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主要用于各种类型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本例根据本院条例常规单独用药,治疗效果不佳,联合用药得到优异的效果,没用出现严重并发症,笔者认为该两药有抗心律失常作用,以下简述看法:
镁是机体细胞内重要的阳离子之一,在细胞膜的结构中起关键作用,细胞膜的通透性,电解质穿透膜流动等都受镁的调节,镁是各种离子通道电子流动的调节剂,通过这些调节维持心肌细胞膜相对稳定性,使异位节律点的兴奋性、自律性有所下降,传导加快,还通过钙化胆碱作用,慢反应自律细胞
4相钙离子内流减弱促使钾离子外流而抑制自律性,利多卡因促使动作电位3、4相钾离子外流最大舒张电位负值增大,阈电位之距增大,自律性降低,传导性增强,而这两药起到相互协同作用,同时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细胞外镁离子可促使钾内流,可能抑制3相钾外流,延长复极过程,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及不应期,这可能与利多卡因的缩短动作电位时程,轻度缩短不应期,不应期在动作电位时间内所占的时间相对延长的作用相互起取长补短的作用。
镁是Na、K+、ATP酶激活剂,在动作电位4相通过激活Na、K+、ATP酶进一步促使外出的K+离子向内转运,细胞内的Na离子向外转运这与利多卡因抑制0相Na离子内流促使3相K+离子外流的作用起协同作用。
二、未获发审会议通过的公司应及时落实发审委审核意见,并在收到审核意见之日起1个月内向发审委提出复审申请。未能按时提出复审申请的,中国证监会将直接对公司发行申请作出不予核准的决定。
三、通过发审会议的拟发行公司的会后事项监管按照《关于加强通过发审会的拟发行证券公司会后事项监管的通知》(证监发行字[2002]15号)及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执行。《指导意见》附则第一款“发审会议表决通过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如果在财务会计资料有效期内未能发行股票,公司应当补充新的财务会计资料和其他信息并修订招股说明书,有关职能部门初审后提请发审会议重新审核表决”的规定废止。
四、根据《指导意见》附则第二款、《关于加强对通过发审会的拟发行证券的公司会后事项监管的通知》(证监发行字[2002]15号)和中国证监会的其他规定,对已通过发审会议审核但发生了重大变化的拟发行证券的公司,需提请发审会议重新审核。此类发审会议(以下简称“会后事项发审会”)将按照证监会关于召开发审会议的有关规定和程序执行,并遵守以下特别规定:
(一)会后事项发审会的参会委员不受是否审核过该公司的限制。
(二)会后事项发审会应对公司完整的申请文件进行审核。
(三)会后事项发审会上,如果召集人认为有必要,可请公司或主承销商代表(不超过三人)到会陈述公司情况、回答委员的询问。
(四)会后事项发审会对公司发行申请进行表决时,委员只投同意票和反对票,不设暂缓表决。公司获得的同意票达到出席会议委员人数2/3的为通过。
(五)会后事项发审会只召开一次,其结果为最终审核结果,证监会根据审核意见依法对公司发行申请作出是否核准的决定。
【关键词】动态血糖监测;胰岛素泵;1型糖尿病;护理
1型糖尿病源于胰岛细β细胞的损害,迄今为止,仍是一种难于治愈的疾病,对患者的健康构成巨大威胁,患者需要终生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血糖监测对于及时准确制订治疗方案、调整胰岛素的剂量具有重要意义。我院自2006-2008年为42例血糖控制不佳的1型糖尿病患者分别采用动态血糖监测与胰岛素泵联合治疗(双C治疗)和单纯胰岛素泵配合指血检测治疗,取得不同的临床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6-2008年我院收治的42例1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标准诊断,其中男20例,女22例,年龄11~32岁,平均21岁,病史2~10年,该次入院均非首次入院治疗糖尿病,本次均无酮症及酮症酸中毒出现。42例患者均出现过频次不等的低血糖症状。42例患者此次入院前均应用胰岛素治疗,其中6例患者入院前即佩戴胰岛素泵。42例患者入院后全部采用CSII治疗,42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2例患者入院第3天开始联合应用CGMS,行双C治疗,对照组20例患者单纯使用胰岛素泵治疗配合指血检测。
1.2 材料与方法
1.2.1 选用美国Minimed公司CGMS、712和508胰岛素泵。
1.2.2 方法:42例患者入院后即行CSII治疗,并由营养师根据身高、体重统一配制糖尿病营养餐,每天进行至少4次SMBG。实验组22例患者入院第3天开始联合应用CGMS3~7天,行双C治疗,每日下载前一日的血糖图谱并根据血糖图谱调整各阶段胰岛素的剂量,对照组20例患者单纯进行CSII+SMBG治疗。
1.2.3 统计学处理: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3 讨论
3.1 低血糖是胰岛素治疗达标的限速因子,对1型糖尿病青少年患者因诸多因素的影响尤其如此。反复低血糖发作给机体带来应急性损害,影响脑细胞的功能,阻碍心脏功能,造成肌肉损伤和脏器损伤[1、2],也会降低病人和家属控制血糖的信心。胰岛素泵调节血糖更精细更灵活,能够更好的模拟人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是达到血糖控制目标的最好的强化治疗手段[3]。CSII治疗1型糖尿病可以明确改善血糖控制,减少血糖波动,延缓和减轻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4]。CGMS每10秒钟能向记录器发送一次细胞间液葡萄糖浓度值,能准确跟踪无知觉性低血糖。护士可以根据血糖图谱进行预见性护理,预测并观察相应时间段病人的情况,指导病人防止低血糖发生。从表1可以看出,双C治疗可明显降低青少年1型糖尿病低血糖的发生率。并且在观察中发现,双C治疗对夜间低血糖、黎明现象的发现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传统的SMBG所无法比拟的,提高了护理工作的预见性。
3.2 双C治疗可缩短青少年1型糖尿病病人CSII治疗血糖达标时间。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青春期各种激素及情绪的影响,容易发生血糖波动,给医生治疗带来较多挑战。CGMS一天能纪录288个血糖值,并能将记录的数值下载到计算机上生成血糖图谱。医师可以根据血糖图谱及时调整相应时段的胰岛素剂量,使胰岛素的调整更加精确,减少了治疗的盲目性,大大缩短了血糖达标的时间[5、6]。
3.3 双C治疗提高了病人的遵医行为,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效果。在治疗过程中,护士根据血糖图谱,与病人一起分析血糖高低的原因,对病人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使病人明确哪些行为有益于降低血糖,哪些行为必须杜绝,使教育变得更直观,病人易于接受,提高了患者控制血糖的信心,为出院后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