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17 14:58:4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农业机械发展历程,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中图分类号:TH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8-01-01
一、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概述
建国以来,我国始终将农业的发展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农业机械化进程也取得了实质性进步,目前已经逐步构建出一个符合中国基本国情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框架体系,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并已经步入农业机械化中级发展阶段。
回顾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历史进程,我们可以看到,在建国之前的二十世纪初期,我们国家就已经开始研究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与发明创造,并提出了引进、改良、制作和推广西方农业机械工具的思路。例如1920年我国有人已经研制出依靠人力或者畜力提拔井水的新型水车,这是我国早期比较典型的农业机械化的产品。虽然,此后还有较多类似的发明或改革,但是这一阶段我国的农业机械化主要依赖于对国外农业机器机具的引进或改良,并且没有在其推广与使用上取得成果,因此也就谈不上是“农业机械化”。
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前夕将近三十年的时间,这一阶段的中国刚刚从战乱阴影中走出来,可以说是百废待兴。同时,这一时期的中国完成了任务,全国上下将重点产业聚焦在农村和农业生产力的恢复上,因此政策上就促进了“对旧式农具的增补”和“对新式农具的推广”。历史资料记载,曾提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这一著名的论断,该理念对我国当时的农业机械化进程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中国自党的以来步入了改革开放的美好时代。这一时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中国在农村实行了,实行分田到户的政策,将土地的经营规模缩小,这在一定程度上放缓了农业机械化进程。但是由于国家的及时推进,于1982年提出发展小型农业机械的构想,并于1984年准许农民私人拖拉机从事营业性运输,为农村农业的机械化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中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农民逐步成为农业机械化事业投资和经营的主体,农业机械化在国家政策和法规的保护引导下走上了健康发展之路。
我国于2004年颁布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首次以法律文件的形式明确农业机械化发展目标、战略,并制定国家到21世纪中叶前的农业机械化规划,并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等合理指导农业机械化发展。
二、农业机械化对现代农业具有支撑作用
从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来看,我国一贯重视和支持农业的机械化进程。尤其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加快推进农业的机械化进程,有利于对现代农业形成有力的支撑,有助于推进中国的新农村建设,有益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对于中国的农业机械化道路,我们党在十七大中做了明确的指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并将此作为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的战略目标。
纵观中国农业漫长而稳定的发展历程,笔者认为: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中国在加强农村农业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和加强现代农业生产中的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提高劳动过程的机械化程度和水平。
(一)农业机械化使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式发生快速转变。
现代农业不同于传统的农业生产,它要求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对农业多种功能的开发和研究上,不断地在农业的深度和广度方面取得成就和突破,进而实现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农业机械化大大推动了现代农业对特色优势农产品的开发以及相关农业产业的发展,并且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农业工业化的发展,为农业的机械化操作、智能化控制以及工厂化生产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而今,我国要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所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实现农机的产业化和设施化,通过农机产业化经营以及农机的设施化配置,可以为农业企业提供代耕代种代收等一系列的农业机械化作业,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方式的快速转变。
(二)农业机械化使现代农业的装备条件发生重要改变。
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装备设施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现代农业来源于农业机械的推广与应用,因而农业机械化成为了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现代农业的装备条件,意指农业机械装备,同时还可以涵盖农业机械装备的制造、农业机械装备的推广、配套设施建设等各个相关的方面。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农业机械已经广泛应用于农、林、牧、渔等领域的各个环节和领域,对相关产品的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起到推进作用。可以看到,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提升现代农业机械装备水平的重要因素,对现代农业的装备条件起到重要的改变。
(三)农业机械化使现代农业的科技成果得以转化和应用。
科学技术体制创新的滞后性是导致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难的主要原因,同时给科学技术创新带来了动力不足的不良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农业自身内部就严重缺乏科技进步的动力,缺乏充满活力和生机的科技创新主体,根本无法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从某种意义上讲,农业机械化是推广农业科技的最佳载体,而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化技术转化和应用机制则是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有效途径。现代农业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因此需要坚持基础理论研究和产品应用开发相结合的原则,集中力量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新型农机产品,以适应现代农业的精准化、设施化、规模化、产业化等特点。
农业机械化对现代农业的支撑作用还体现在农机化为培养新型农民搭建了重要的平台、农机化有效推动了农业机械社会服务体系的建设等方面。
现代农业和传统农业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的高低。现代农业通过机械化,大大提高生产率和商品率,而农业机械则以人畜力无法比拟的大功率、高速度、高质量进行高效率的生产作业,大幅度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参考文献
1.孟祥宝;刘海峰;谢秋波;潘明;农业机械质量检验监督系统的研发与应用[J];现代农业装备;2011年04期
2.蒋志强;张春梅;关于农业机械化问题的思考[J];河北农业科学;2007年06期
3.彭卫锋;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现代化推进的研究[J];江苏农机化;2010年03期
4.张蓝水;农业机械化:缩小城乡差别的根本方法——关于《矛盾论》所述农业机械化问题的思考[J];现代农业装备;2011年06期
5.王兆仓;李凤伟;发挥农业机械化作用 促进新农村建设[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1年04期
6.宋骥;加快农业机械化 助推眉山现代农业跨越发展[J];四川农机;2011年03期
7.夏春艳;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作用分析[J];吉林农业;2011年07期
8.雒庆生;贺玢;王宝济;刘清水;农业机械化知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农机化;2011年04期
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思路
花生干燥技术概况与发展
农业机械购置财政补贴政策研究
甘肃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测算与分析
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
发展丘陵山地农机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规划的指标体系及建构研究
我国“十二五”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思考
国内外花生收获机械发展历程与发展思路
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贡献率实证分析
蔬菜机械化生产的装备与技术预测分析
关于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路线选择的几个问题
健全完善农机化扶持政策,促进农机化科学发展
加快突破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瓶颈
国内麻类作物收获机械现状及对策建议
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农业机械化水平测评研究
不同类型稻麦联合收获机经营经济性评价
立足现代都市农业依法促进武汉农机化大发展
农业机械化与农民收入翻番
我国水稻育插秧机械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江苏农机政策性保险制度
关于我国甘蔗机械化收获的思考
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研究
我国果园植保机械现状与技术需求
国内外花盆基质装填机研发现状
农机事故的成因、损害及预防对策
农机总动力预测的灰色神经网络新方法
浅析发展低碳农业机械化的途径与对策
浅析农机装备制造业物料采购管理
水体温度和大气压对测定增氧能力的影响探讨
植保机械三种质量管理方式的比较分析
基于模块化设计理念的多功能收获机开发
重庆市微耕机用户群体浅析
农机事故关系因素的动态灰色关联分析
基于遗传算法的PVC企业生产计划的模糊优化
玉米流体穴播种子物理机械特性研究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系统的开发和推广对策思考
基于生命周期的农机企业危机信息管理研究
农机合作社是开展农村土地流转承包经营的主力
金东地区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疆新型高效节能日光温室标准化设计探讨
国内典型秸秆还田技术及机具的比较与分析
平阳县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成效、问题和对策
绩效棱柱在新绩效预算中的应用分析
弥渡县农业机械化发展之浅析
从实质上讲,农业机械应属于农艺装备和农业生产技术的范畴,就像工业生产中,工业品的加工工艺和实现工艺的生产线都是要由机床等各种加工设备来实现一样,现代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全过程的农艺也同样是要靠机械和设备来实现的。
纵观发达国家农业及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伴随着农业种植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水平的提高,农业机械化已由代替人(畜)力劳动、功能单一的简单工具的初级阶段,迈入了具备增产、节本、环保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功能的中级阶段,这也是现代农业所赋予农业机械化的重要内涵。因此农业机械就是农业生产工艺过程的装备,属于生产技术的范畴。
农业机械应用是农业技术改造、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从人类农业发展进程看,农业机械这一先进的生产力的每一次进步,都极大地推动着农牧业生产迈上新的高度,实现了耕种面积的不断扩大、产量的不断增加、劳动生产率和抗灾救灾能力的进一步提高等。
用先进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用先进的农业科技改造农业,是现代农业最基本的特征。可以说,现代农业是先进农艺科技与先进机械化技术的完整结合,而农业标准化生产(作业)体系又奠定了农业生产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的基础。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实际上是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改造和进步的具体体现,农业机械就犹如农业发展的引擎,是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