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23 15:30:51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中医基础知识汇总,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应充分利用多种媒体教学的优势,主要是运用声音、图片、视频等模式,将传统的教学内容制作成形象生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及软件,加强教学内容直观性、生动性和应用性。以中医妇科疾病望诊为例,可针对不同证型患者的舌质、舌苔,各种疾病阴道出血、恶露及带下的性状特点,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图片;分娩过程、妇科检查程序、常见妇科手术过程,均可利用视频等方式在课堂上讲授。学生反映多媒体教学比单纯的语言描述要形象、生动、直观,印象深刻,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更好地实现从课堂教学向临床实践的过渡。
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不足通过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此基础上,还可采用目前较为盛行的PBL法(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及案例教学法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之不足,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指导并组织学生对临床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和交流,从而逐步教会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加强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案例教学围绕病案这一主线,创设模拟临床情境,培养学生将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的综合学习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2]案例选择是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案例分析、讨论及交流能否顺利完成。中医妇科学的教学,注重学生临床辨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及训练,选择案例以中医临床优势病种为主,例如崩漏、痛经、不孕症、滑胎、胎漏、胎动不安等。教学中以案例为主线,围绕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过程,逐步提高学生搜集临床资料、综合辨证要点、制定理法方药的能力,进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使学生由课堂教学阶段更好地过渡到临床实习阶段,为培养成为合格医生奠定扎实的基础。
PBL教学法1969年,加拿大的McMaster大学首创了PBL教学方法,近年来在我国高等医学院校逐步开展,逐渐成为一种适合医学教育特点的新型教学方法。在这一教学方法中,更关注的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思考、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以具体案例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自主地收集资料、分析问题并讨论解决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作为学习主导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3]。通过PBL教学法的应用,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沟通协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因此深受师生欢迎。运用PBL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使用PBL教学法,学生在课前收集资料阶段花费时间及精力较多;课堂教学花费课时较多;学生必须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较好地完成病例的深入分析、资料搜集与汇总、综合讨论与总结。在一些中医院校现有条件下,本科层次的学生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有一定难度。这些问题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PBL教学法在中医妇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待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通过对学生进行PBL学习方法的培训、加强文献检索方法及技巧培训、加强师资培训、逐步增加PBL教学方法课时等方式,提高PBL教学法在中医妇科教学中的分量,进而充分发挥其优势,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中医妇科学的整体教学水平。
中医妇科学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新型中医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长期从事中医妇科学教学工作的教师,应扬长避短,应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提升教学质量,为各级医院培养合格的中医妇科医师奠定基础。
关键词: 实验中医学;案例教学法;教学效果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和内容
在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05级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专业中,随机选取4个班的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共计133人。在“实验中医学”授课活动中,将课程的6个实验分成2个部类。第一部类采用传统教学法,包括“寒冷刺激对心率的影响”、“中医脉图的描记和分析”、“人参煎液抗缺氧时间的影响”3个实验内容;第二部类采用案例教学法,包括“金铃子散镇痛作用观察”、“峻下热结法治疗阳明腑证的机理”、“小青龙汤平喘作用的动物实验”3个实验内容。教师提前1周把收集到与实验内容相关的材料发到每个学生手里,安排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查阅文献和书籍,并保证上课时每个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待课程内容结束后,进行一次总体教学效果评价,最后针对2种教学方法在学生学习兴趣、科学思维、创新能力、团队协作以及精神面貌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
1.2 调查方法
以实验中医学中两种教学法对学生各方面的影响为变量,选取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团队精1 对象和方法神、科学思维、艰苦耐劳等指标,在查阅大量书籍和文献的基础上设计完成调查问卷。采用书面调查形式,由任课教师在传统教学方法和案例教学方法完成后发给学生,当场完成、收回。综合4个班的问卷,对两种不同教学方法的效果作比较、分析、评价。共发出问卷133份,收回128份,回收率为96.2%。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案例教学法的基本认识
从2003年开始在本校中医、针推专业本科教学中开设的“实验中医学”,是本校目前中医学专业课程中唯一的实验课。我们发现,在“实验中医学”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很好地解决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这一问题[1],这同样也是传统中医学教育所面临的难题之一。所以,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已势在必行。因此,我们采用案例和传统教学法进行分类授课学习,通过两者对学生产生的不同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结果见表1。表1 对2种教学法基本认识的比较[人(略),n=128]
从表1可以看出,案例教学法无论在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上,还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上,都比传统教学方法起到了更好的作用。
案例教学法改变了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教师起到了组织、帮助和促进的作用,学生在课后自行阅读所分发的与实验教学内容相关的文献、材料,并利用业余时间去图书馆或全文数据库检索文献。上课时以小组为单位,选一名代表到讲台上进行自主发言,讲解所收集、整理到的与上课内容相关的知识。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身阅读实验背景文献资料发现问题和检索文献解决问题,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为各小组所讲解的内容不可以雷同,这就要求学生在课下要收集大量的信息、资料才可以完成任务,而自主发言时,由于越后面的小组所讲的内容要避免雷同而难度也越大,这就促使学生积极举手发言,踊跃参与。而这一切也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这一教学方法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和欢迎,96.2%的学生认同案例教学。
2.2 对案例教学法提高科学研究能力的认识
“实验中医学”案例教学法的主要目的是鼓励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潜在科研能力。实验过程的分组同样以每4人为1个小组,相互配合、团结协作。但每个小组在实验过程中要完成的任务,已不再简单地是由授课老师在课堂上强调实验目的、原理、方法、注意事项后所进行的相关操作,而是通过自己阅读实验背景资料、查找文献再经过全班讨论、教师点评后进行的实验操作。那么,这一全新的实验过程究竟对学生的科研能力影响如何,我们设置了相关问题进行调查。结果见表2。表2 对2种教学法提高从事科学研究能力认识的比较[人(略),n=128]
表2显示,有92%以上的学生认同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其分析观察、实际动手、科研思维能力及加强团队协作的精神。
案例教学法首先要求学生自行阅读与实验课程内容相关的知识背景、研究现状和科学发展动向。学生在阅读这些内容的过程中,分析相关信息,产生对实验过程中相关步骤要素的疑问,再去自行进行相关文献资料的检索,进而通过阅读分析更多更广的资料信息,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实验过程的感性认识。最后通过课堂发言讨论和教师的点评指导,将所有的信息进行重新整合后,再完成实验的实际操作,最终由感性认识落实到实际动手操作然后升华为理性知识。调查表明,学生在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过程中,提高了分析观察和动手能力,此外,还进行了大量的文献阅读、分析及整合信息的工作,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对信息的分析整合能力并同时锻炼、提升了科研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除此之外,我们还意识到,案例教学法对于学生的开拓创造能力(认同者占87.79%)和科学语言的运用能力(认同者占71.76%)的培养还有待加强。在调查之外的谈话中我们了解到的原因可能是:学生的基础知识并不扎实,有待进一步的强化,而创造能力除了和基础知识是否扎实有关外,和学生的思维习惯也有关系。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method and effect of setting up the chief resident for students. Methods The questionnaire was paid to the graduatesand postgraduates. Results Students chief resident of graduateswith higher scores in clinical skills than that of the unfinished graduates (P
Key words:Postgraduate training; Neurology; Chief resident for students
广东省中医院神经一科是一个集合医、教、研的综合型科室,每年培养出一大批专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这些研究生在科室学习期间是我科一线临床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承担着我科部分科研工作。因此,提高研究生临床、科研水平,培养综合型人才是我科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的重要任务之一。然而当前有一些神经科研究生由于缺乏临床经验,处理突发能力欠缺,面对神经内科危急重症的时候,不能做出快速判断,延误院前抢救时间,不利于其医学职业生涯的发展。因此,为了加强专科研究生快速识别专科疾病能力,提高急诊综合抢救水平,巩固专科基础知识,自2010年开始,我科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设立“学生住院总医师”一职。5年期间,广东省中医院脑病中心共培养出硕士研究生43名,博士研究生21名,其中完成学生住院总轮训的研究生共40名。现为评价学生住院总医师5年实施成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别对在读研究生和毕业的研究生进行调查,评估完成学生住院总医师轮训对其职业生涯的影响以及在临床、科研方面胜任能力的改变(图1)。
1学生住院总医师实施方法与培养方式
1.1 准入制度:为了保证医疗安全和临床工作顺利进行,研究生在进入学生住院总医师轮训前首先必须完成急诊或ICU 至少3个月的轮训;其次必须通过准入考核,内容包括神经科基本解剖知识,神经科查体,神经科诊断思维,神经科常见病诊治原则,危急重症治疗原则。满足以上两个条件的研究生方可进入学生住院总医师的轮训。我科设定轮训任期为3~4个月,任期间采用2人轮流倒班制。
1.2. 学生住院总医师临床能力培养:
1.2.1 急诊会诊专科患者:
急诊科是神经内科患者重要来源之一,如何快速识别专科疾病,降低急诊延误率是神经科医师重要任务之一,也是专科研究生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学生住院总医师在二线医师直接协助下,可独立至急诊会诊、收治患者,并根据患者病情联系影像科室行相关检查,或协助介入科医师行手术治疗,协调好急诊-影像科-神经科-介入科之间的联系以及患者转运工作,最大程度减少院内的延误率。
1.2.2 熟悉病房患者病情:我科要求学生住院总对每日新收治患者的病情要有全面了解,并掌握重症病区患者的病情,能独立解决一般紧急医疗事件,协助一线、二线医师完成抢救工作。
1.2.3 完成病房所有常规操作:我科除了训练学生住院总医师的临床思维,同时强调要提高临床实践操作能力。因此,我科要求学生住院总医师需独立完成每日病房所有穿刺术,包括胃管留置和尿管留置,同时能协助护士完成日常护理工作,协助手术医师完成全脑血管造影术。
1.2.4 学生住院总医师协作能力培养:除了临床的事务,学生住院总医师还需协助科务秘书完成日常事务。例如病房内周期性开展的文献复习和教学查房和病例讨论等学习安排,要求住院总医师参与协调相关工作并在学习中起到引导研究生的作用,从中也提升自己处理临床病例能力。此外,学生住院总医师在晨交班时会即时对夜班情况进行汇报和总结,即时发现问题并修正。
1.2.5 学生住院总医师科研能力培养:我院神经一科承担多项科研任务,汇总了神经内外科、神经介入、神经影像、神经重症和急诊、神经康复等临床资源,依托此平台,对神经内科住院总医师的科研能力培养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科要求学生住院总医师需参与到科室的前瞻性研究,并适当进行数据管理。
1.3 综合考核 所有完成轮训的研究生,将对其专科基础知识以及临床技能进行全面考核。在轮训3个月期间,要求能够独立完成腰椎穿刺术30例,成功率在90%以上;能够独立完成深静脉穿刺术10例,深静脉穿刺成功率在80%以上。
2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 针对毕业后研究生发放职业现状及临床水平调查问卷进行回访,针对在读研究生发放改编的胜任能力调查表[1]。
2.2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处理,两组基线比较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或秩和检验;两组等级资料作秩和检验。
3问卷调查结果
3.1 学生住院总轮训对其职业生涯的影响 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64份,有效回收问卷45份,有效回收率70.3%。其中成功回访硕士研究生35名(77.78%),博士研究生10名(22.22%),共有29名(63.04%)研究生完成了学生住院总医师的轮训,部分研究生因其他工作任务而未进入学生住院总医师的轮训。我们根据学生住院总轮训的情况将调查到的毕业研究生分成“未完成住院总轮训组”和“完成住院总轮训组”,分别比较两组毕业生职业生涯的情况,见表1。
结果提示,完成学生住院总轮训的研究生,其毕业后就职三甲医院的百分率、以及从事神经专科临床行业高于未完成学生住院总轮训的研究生。而在临床水平评价方面,完成学生住院总轮训的研究生在“穿刺操作能力”、“阅片能力”、“神经系统查体”三个临床技能得分高于未完成学生住院总轮训的研究生,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意义(P
3.2学生住院总轮训对临床胜任力的影响 此外,我们还针对在读28名研究生发放临床胜任力调查问卷,评价完成学生住院总医师前后其临床胜任力的改变见表2。
结果显示,我科研究生在完成学生住院总轮训之后,“医学知识技能”、“急危重症抢救能力”、“人际交流与沟通得分”、“管理技能得分”四个胜任能力评估得分均较未完成轮训的研究生高,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4 5年住院总医师实施评价
4.1 实施学生住院总有利于其职业生涯的发展 通过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担任学生住院总医师的研究生其毕业后就职于三甲医院以及大城市的比率远高于未担任学生住院总医师的研究生。有研究显示,三甲医院更青睐于综合型的医学人才[2]。我科学生住院总医师培训计划是根据科室自身需求,针对研究生的特点对其临床、科研等方面而制定,完成住院总轮训的研究生能够满足当前绝大部分三甲医院的需求。
4.2 实施学生住院总医师有利于其临床水平的提升 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完成学生住院总医师轮训后其临床、科研胜任力远高于未完成轮训的研究生。一项基于急诊医师的研究显示,参与规范化培训与否是其临床胜任能力的关键因素。而我科设立的学生住院总医师从临床考核,到临床培训其严格程度不亚于甚至高于一般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虽然学生住院总医师轮训间期只有3~4个月,但在轮训完毕后仍要求研究生继续在相应的临床和科研岗位发挥作用。因此,通过5年实施学生住院总医师成效来看,我们认为实施学生住院总医师有利于其临床水平的提升。
4.3实施学生住院总医师有利于提高其医患沟通能力和管理能力 此外,我们调查问卷的结果也提示担任学生住院总医师能够提高研究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和管理能力。正如前文所提到,当前大型三甲医院越来越青睐综合型人才,医患沟通能力和管理能力是其中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吕玉波院长提出中西医结合人才应该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同时具有较强的医患沟通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应是知识、素质、能力均衡发展的高素质人才[3]。因此,我科在培养学生住院总医师临床和科研能力的同时,也注重其沟通和管理能力,以期培养出综合型人才满足社会需求。
4.4实施学生住院总医师对降低院内延误率有积极作用 “时间就是大脑!”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开始,其最佳的抢救时间只有短短的6h,因此如何缩短发病到抢救的时间,和时间赛跑,挽救存活的大脑组织,一直是全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6h内到达急诊后,需要急诊、影像科、住院部、介入室医疗人员四点一线的紧密配合,这其中便需要专科的医生来进行协调,最大减少院内延误率,而我科设立的学生住院总医师正好满足了这一点。与此同时,担任学生住院总医师的研究生还能极大提高自身应急水平和院前抢救能力,对其临床水平的提升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5不足与展望
根据对毕业研究生回访的调查结果显示,完成住院总医师轮训与否似乎对其科研能力未产生重大的改变。这提示我们在对学生住院总医师的科研能力培训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我科要求学生住院总医师在轮训期间参与到科室的课题研究,但对其科研能力的培养并没有一个完善的考核和固定的指标,因此,在接下来的新一轮的学生住院总医师改革当中,将注重其科研能力的培养,提高科研素质,定期展开科研培训班,以加强我科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以期培养出全面均衡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