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医学生物化学的概念

医学生物化学的概念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4-02-10 16:51:49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医学生物化学的概念,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医学生物化学的概念

篇1

物化学学科知识范围极其广泛,它涉及化工、卫生、食品等多个领域,是一门刚刚新起的学科。而目前医学院校的生物化学教学普遍沿用传统教学方法;学生在基础医学院只学基础知识,在临床医学院仅学临床知识,大多教学改革都没有将其与临床联系起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目前医学院校生物化学教改的难题。

一、生物化学在医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近年来,生命科学的发展突飞猛进,而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是医学教育的主干课程。其理论和技术已渗透至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共同语言。生物化学是一门以分子水平和化学变化的深度研究生命的科学,内容比较深奥抽象,是一门比较难学的医学基础课。生物化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是系统性、抽象性、联系性比较强,难度比较大,发展比较快。在基础课程学习起始阶段教师应适当地结合临床内容,由临床问题引出要学习掌握的基础知识。知识的意义存在于对知识的应用。这样可使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对一些基础理论、基础知识进行精辟和深入的讲解,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基础教育和临床教育相互渗透。在基础课程学习中,适当地结合临床内容,在后期的临床教学阶段,较多地联系基础知识,会使学生在脑子里建立起医学知识的系统知识结构。不至于到了临床课程乃至做了医生之后,才发觉生物化学知识如此重要却又无暇再深入钻研。

二、结合临床合理设置教学内容

篇2

中图分类号:R3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3-103-01

生物医学是一门交叉的边缘学科,涉及综合工程学、医学以及生物学的一些理论和方法。生物化学是我院基础医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是运用工程技术手段进行研究和解决问题。其科学体系庞大、涉及面广、内容繁杂枯燥,其中的理论知识也比较抽象,专业性强。生物化学学科的这一系列特点,让学生难以提起学习兴趣。因此,一度被我医学生认为是一门难以学好的科目。同时,这也给生物化学教学工作增加了难度。值得关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效果不佳,难以满足现代教学的要求。片面强调理论的传授,而缺乏理论与临床医学的内在联系。这些都将为学生对生物化学的理解和日后的学习带来阻碍。因而,如何有效的提升我院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为我们教学者所要面临的挑战之一。在此提出一些对策以改善教学现状。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授相关专业知识时,可适当引入与生物化学相关的名人趣事。以这种方式能够很大程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有利于同学建立对于关于相关专业知识的背景,在回忆相关知识时能够通过联想而得到加深。让同学们感觉生物化学并不是那么难以学习,从内心消除对这门课程的心理障碍。其实任何一门知识都是来自于生活的。因此,老师要尽量让自己的课堂内容在专业性的基础上尽量贴近生活。拉近生物化学同学生们的距离。比如,食品公共安全问题,这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人们比较关注的一块热点问题。容易引发人们的共鸣,和对其内在知识的探索。简单的一例就是三聚氰胺问题,当时轰动全国,引发人们极大的讨论。通过添加大量含氮元素的三聚氰胺,来提升牛奶中的蛋白质含量。这些不法商贩的做法,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威胁。三聚氰胺有很大的毒副作用,长期摄入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引发结实,甚至诱发膀胱癌。相关的例子在医学、工业、农业方面也都发生。通过实例开展相关专业知识的讲解,改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2、应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方式。多媒体设备能够给教学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效果,以动画、投影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使得内容更加形象具体和突出。理解生物化学中的一些知识内容需要学生拥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和想象空间,如一些高分子化合物,包括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和多级结构,氨基酸的顺序,多糖等空间结构。此外,还有一些内容相对难以理解,如酶促反应动力学、三大代谢等。因此,依靠动画的表达方式则显得更加直观易懂。在教学过程中,以一定的故事情节为铺垫,针对不同章节需要掌握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辅以Flas演示,能够让课堂充满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框架图。以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提升教学效果。

3、应用案例教学法,实现理论与实际的联系。通过课堂案例分析,有助于学生对医学生物化学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理论知识向实际的转化。对于案例教学,首先是关于案例的选择。案例的选择要和课本内容想贴近,同时还要注意与实际的联系程度。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进行筛选,确定主题。对于选定的案例,教师应充分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并明确在教学过程中所要完成的任务。其次,就是案例的讲解和分析。在课堂之上,首先让学生进行观看,阅读和分析,建立对案例的初步了解和一些个人的见解。随后进入讨论阶段。这一阶段,通过分组的形式,发表个人的看法,彼此之间相互交流、切磋。最后通过教师专业的讲解,让学生明白自己思维的局限性。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能给教学带来不一样的效果。

4、改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对一门知识的掌握程度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但是一个好的学习方法能够给学生省去很多的无用功。第一、传授学生巧用记忆法。生物化学涉及的一些知识点对学生来说相对难以理解和掌握,对于一些晦涩难懂的东西,学生常常会产生抵触的情绪,导致学习兴趣不高、积极性不足。但是通过编制口诀,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内容体系。继而通过日后的学习不断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如“乙酰草酰成柠檬, 柠檬又成α-酮, 琥酰琥酸延胡索, 苹果落在草丛中”,这一口诀有助于学生快速、牢固的将新陈代谢的途径记住。我们老师要善于将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转化为一些实用的学习方法。将生物化学中抽象的概念通俗易懂化,以一种轻松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运用比较的方法增进理解。生物化学内容繁杂,体系庞大,应利用比较的方法,及时进行总结和归纳。例如,复制和转录过程。复制需要RNA引物,而转录不需要。所需要的酶和最终产物也不同。通过对比能够很好地理解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加以记忆。此外,糖酵解和糖异生;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过程的异同等,都可采用对比的教学模式。

5、转变教育思想观念。近几年,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不断涌现出新的知识和理论。因此,现代生物化学教学不仅要教授学生基础理论知识,还要补充一些课堂之外的前沿研究成果。让教学不断跟上时代的脚步,与时俱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哲学和人文教学相融合,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出既有科学头脑又有人文情怀的学生。

我院的教学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实践技能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化改革。教学改革应以实验教学建设为重点,以现代教学技术为手段,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希望通过我们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不断推进我院生物化学这一学科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曹蕾. 生物化学多媒体教学的体会[J].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7(05)

篇3

1教材分析

1.1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生物化学教材内容多且学时少,学生普遍感到生物化学难学,但也有学好这门课程的愿望。本课程所用教材是杨丽萍主编的《生物化学》第四版,绪论是第一课,是对本课程的高度概括,是学习生物化学的前导。讲好绪论,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2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的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化学基础相对较好,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理解分析能力较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将绪论讲的新鲜有趣,就可以激发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学习兴趣,产生求知欲。有了这种求知欲,将为后续深入学习生物化学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1]。

1.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生物化学研究的内容与范围;(2)熟悉生物化学发展的历史;(3)掌握生物化学的知识框架,熟悉生物化学的学习方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生物化学的知识框架。

2教法和学法指导

2.1教法

(1)层层递进提问法:提问贯穿于本次课程教学过程,其目的是学生可以带着疑问去思考。不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能课程内容逐步深入、前后贯通。(2)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合理的板书设计,加深学生了对绪论知识目标的理解掌握,从而为后续深入学习生物化学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3)启发对比法:这种方法变学生被动性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了学生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4)列举实例法:学生自己探究问题,分析问题,提高了运用所学生物化学知识点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述的四种传统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结合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2.2学法

(1)学生应课前做好预习;(2)课上注意听讲、记好笔记;(3)课后做好复习。老师应介绍怎样预习、如何记笔记、及时复习和回顾已学的知识点等。把学生引导到生物化学知识的范围中来,同时教导学生学会用生物化学的理论去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分析、总结生物化学问题的能力[2]。

3教学程序设计

3.1引入课题(10min)

由生物界的各种现象引出生物化学的概念—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在学生理解后设置问题:自然界中生物体的化学现象多种多样且复杂多变应如何分析?此处设此问题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如果学生回答不准确或不能回答,则继续问:怎样揭示生物化学现象的内在规律?启发学生回答:要研究生物界这个复杂结构体系的物质组成及其变化规律的基本原理,基于生物组成及变化规律的一致性建立生命现象基本原理整体框架。进一步设置问题:如何研究?再启发学生举例回答,从而进入下一环节--生物化学发展简史[3]。

3.2讲授生物化学发展简史(15min)

3.2.1生物化学研究的启蒙阶段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很早就出现了酿酒、制酱、做醋等应用;在唐代药王孙思邈的《千金翼方》中就有“治脚气常做谷白皮粥防之”,即使用含大量维生素B1的食物对脚气病进行治疗。同时还用猪肝治疗雀目(夜盲症)。讲到此处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图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使老师的文字叙述变得更感性。3.2.2生物化学研究的初始阶段生物化学自18世纪中后期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出现后,涌现出很多卓越的科学家。讲到此处,用多媒体课件详细解读相关研究。原因有三:(1)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为后续内容如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脂质代谢等的生理现象的讲解做铺垫;(3)为之后知识拓展埋下伏笔。3.2.3生物化学研究的快速发展时期生物化学研究中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不乏其人,对生物化学的发展起着深远的影响。讲到此处可与3.2.2的内容做对比,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然后设置过渡问题:从这些研究中可以总结出生物化学研究的什么规律?

3.3生物化学的知识框架和学习方法(20min)

首先设置问题如“生物体的化学组成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此处讲授人体每天都和环境进行物质的交换,即新陈代谢。新陈代谢中酶催化了绝大部分生化反应,与此同时生物体具有精密的自我调控方法。这点从几个层面为学生理清思路,进行下一步学习奠定基础。为了使学生能更深层次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重点,可适当举例说明。从“种瓜得瓜”推导出遗传的概念,结合本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遗传的相关知识点[4]。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讨论能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活跃气氛,应提倡学生积极参与回答问题。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知识点,同时穿插知识点覆盖的实例。

4课堂小结

在绪论的教学过程中应不拘泥于教科书,不能生搬硬套、平铺直叙、枯燥乏味的讲解是扼杀积极性的。绪论课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意愿。因此可介绍一些目前在基因诊断及其基因治疗方面的成功事例,让学生明白生物化学是和我们生活健康密切相关的,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此同时,绪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生物化学是一门记忆与理解并重的学科,在记忆的基础上理解并融会贯通才能牢固记忆[5]。

5课堂效果分析

通过四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不仅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同时学生也在分析、理解及融会贯通中建立了科学的思维方式[6]。

作者:朱会霞 孙金旭 单位:衡水学院

参考文献

[1]郑凯迪,王建光,毛孙忠,等.讲好绪论调动起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J].大学教育,2013(13):118-119.

[2]张艳芳,张煜,单琳琳,等.医学生物化学绪论教学的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6):582-584.

[3]张璟,尹战海,李霞,等.浅谈生物化学绪论课教学[J].西北医学教育,2008(3):608-60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