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2-19 15:31:05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解,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5-00-01
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高效理解。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课程需要将音频、图画以及视频等插入课堂教学内容中,将课程内容直观表达出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
一、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创造合理有效的物理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情境的合理创设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学习物理知识,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不同方式可以创造出更加合理有效的物理教学情境,结合现代仿真教学技术,让学生在物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教学体验,开拓学生将现实生活与物理知识想结合的联想思维,帮助学生更为透彻地了解物理知识,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记忆,能够有效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学习始于疑问,学习后有所思考,思考之后有了一些疑问,有了困惑当然就想要解决,就会提出问题,这是学习知识的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疑问是学习知识的前提条件,因此,高中物理教师要善于在物理教学中结合物理课程知识点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创造合理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从引起学生的兴趣入手进而引发学生的惊奇和疑问,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高中物理新课标教学理念的要求。
二、现代信息技术能够优化物理实验教学,让学生获得直观教学体验
在物理教学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优化物理实验教学。在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中,通常需要做很多物理实验,其中有许多实验是使用实验器材无法完成的。而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不仅能够模拟高难度物理实验,还能加快实验速度,提高实验质量。比如在学习原子的核式结构时,由于空间限制,使用传统的实验器材无法做a粒子的散射实验,学生没有办法得到直观的教学体验,理解起来也就比较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制作课件的方式,使用多媒体动态画面展示实验过程,让学生得到身临其境的教学体验,帮助学生有效理解物理知识。现代信息技术能够突破时间、空间限制,模拟高难度物理实验,实践证明,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现代信息技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能够使得物理教学在原有基础上更加直观化、形象化、科学化,实验质量更高。比如在学习牛顿第三定律知识点时,需要理解并区别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这两个知识点。传统的实验方式是将两个弹簧称对拉,通过弹簧称的读数对比作用力和反作用的大小。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将计算机和两个力学传感器进行连接,学生通过计算机采集的数据就能够发现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数值是一样大的,这样的实验方式更为直观、科学,效率更高。现代信息技术还能够提高实验速度,比如在学习探究牛顿第二定律知识点时,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要求通过以打点计时器为主的实验器材进行多次计算,然后采用作图法得出a-1/m图像和a-F图像,进而印证加速度和质量成反比、和合外力成正比的物理理论。但采用这种方式计算量庞大、实验过程非常复杂,操作实际成效不大,在一定的时间内很难得到实验结果。如果将现代信息技术导入物理实验教学中,使用气垫导轨和光电门将数据直接输入Excel表格,得出a-1/m图像和a-F图像,就能够将实验过程简单化,加快实验速度,大大提高实验的效率。
三、现代信息技术能够突破物理教学难点、重点问题,帮助学生有效理解物理知识
物理知识、概念都偏抽象化,很多重难点知识的学习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比如电磁振荡知识点,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力。在传统的实验中演示LC回路中线圈里的电场能、电容器两极板之间的电压、电流强度以及磁场能都在发生周期性变化时,只能看到电流表指针在摆动,其他的如电流、电压等等都看不见。但新技术的使用实现了电场能、磁场能等的可见性,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将电流这些物理量表示出来,使学生能够直观看到,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现代信息技术不仅能够使得不可见的物理量可视化,还能够通过将重难点问题图景化进而突破物理教学局限。比如在学习回旋加速器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粒子和电厂之间的周期性的变化的对应关系制作成动态课件,学生通过观察回旋加速器中粒子的运动情况充分明白交变电场和粒子旋转同步的物理理论知识。教师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有步骤、有规律、顺应思维特点的物理动态图像,帮助学生建立一副清晰直观的物理动态图景,进而有效理解物理重难点知识。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要巧妙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多种方式,将偏概念化、抽象化的知识形象化,以帮助学生更为透彻地理解知识为前提,展开高中物理教学工作。
四、结语
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高中物理教学、与物理教学紧密结合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现代教育教学发展的趋势。实践证明,现代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能够取得较高的教学效果,是一种新型的比较可靠的教学手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生创造合理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优化物理实验教学,让学生获得直观教学体验;能够突破物理教学难点、重点知识,帮助学生有效理解物理理论。
参考文献
二、 推进我区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关键是抓好三个环节;
1、 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教学当中,是现代教育技术生存的根本空间;
学校是以教书育人为主,人员的配备、硬件的建设、软件的投入,都是以学生为根本出发点。现代教育技术的装备,绝不是为撑面子、赶时髦,那种把硬件搞好,然后将它们束之高阁的做法是要不得的。我们应该在进行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建设的同时,把以下三个重点要素放在思考的首位。
A、 学生的学;
我们的现代教育技术推进,时刻应以学生为出发点。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扎扎实实地把学生的“学”做好。例如:现代教育媒体都是有声有色的对象,那么我们就应该去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兴趣、多角度、多层地刺激学生的大脑,从而让学生学得好,学得活。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现代教育媒体的不足,对比已有手段,衡量权重,拿出最佳的学习方案,以利于学生快速、有效地进行学习。另外,我们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过现代媒体去获得知识,感受学习的乐趣,感受发现的激情。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与正确的学习态度。
B、 教师的教;
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不是难为老师,更不是需要老师去完成复杂的代码。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准确传达信息。做到让学生在愉快中学,让方法与知识在一个潜移默化中传递。使老师的教改变为扶持与培养,让老师更少地指导学生。例如:有一堂社会课,上课的老师从磁带里放出了一段摄人心魂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母亲让我们从嗷嗷待哺的婴儿健康地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人,让所有在场的师生们深深地感受到母亲的伟大,。毫无疑问,这较之那些空洞的说教,天花乱坠的表演不知要深刻多少倍。
C、 资源建设;
现代教育技术不应该是一个空中楼阁,也不应该是空架子。在搞好硬件建设的同时,还要想到资源的建设。仅有硬件没有软件,那是没有灵魂的躯壳。硬件要上,软件更要上。有了充足的应用软件,才能把硬件的优势体现出来,才能把“教”、“学”步骤进行统一。那些只重视看得见的硬件,不注意无形软件的人,是不能够走得足够远的。例如:有许多学校的幻灯机年年更新,但上课需要的灯片却寥寥无几,屠龙刀在手,却无龙可屠,这样的现代教育技术不搞还好些。
2、 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管理当中,是现代教育技术优势的极大体现;
现代教育技术从规模建设上来说是趋向于电子产品,而电子产品的优势就体现在其速度快,处理事务的能力强,有海量记忆信息的能力,一旦操作得当,无人值守能力强。基于以上特点,如果把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学校管理流程当中,那将能充分体现技术在管理中的优势。对上传下达的数据准确处理,更好地为学校教学工作服务。
A、 无纸化办公势在必行;
无纸化办公是我区所倡导的一种办学理念。要在广大意义上实现这一目标,一方面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花大力气搞好教师的培训工作。培训的内容要切合当前应用的实际,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那些老掉牙的内容只会挫伤老师们的积极性,与最初的构想背道而驰。例如:我校的教师培训每周进行,现在看来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B、 有效地提高我区行政管理的效率;
我区现有一个专业网站,提供每天的网上通知,谁也否认不了的就是:这一形式的确为我们政令的上传下达节约了不可估量的时间。一所学校节约那么一点时间,全区三四十所学校加起来,这一历史的贡献不可等闲视之。我们学校有一个WEB站,是样也提供了一些基本的服务,老师们在网上可以轻松地交谈,广泛地探讨问题,交流各自的思想,查看周工作计划等。同时还通过软件实现了大队部的礼仪评分系统,使老师们能及时了解本班的得分情况,迅速地掌握第一手资料。
C、 为我区学生、教师提供优质的服务;
硬件是基础,软件是关键,资源是根本,各个学校在计算机基本到位的情况下,势在必行的是进行资源的建设,一方面可以通过自己购买资源,例如:已经有的课件,图片、声音、视频等,让老师们上课更加方便,想学乐学。另一方面可取的是进行宽带互连,让学生与老师在一个更广阔的天地里去探索。
3、 现代教育技术是展示我区风采、展示我区品牌的有效途径;
现代教育技术不但是一个区的经济水平的综合体现,同样也是一个区的文化、思维的集中体现。我们不但要把硬件建设与经济实力结合起来,也要把思维与教育前瞻结合起来。不但进行必要的硬件建设,更要把建设的宗旨体现出来。从而展示出一个大区、一个先进区的风采。
A、 立于教改的前端;
教育教学改革始终应体现其先进性,把现代媒体与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一直是我区在开展的课题。
B、 学生的良好发展,是现代教育技术深入人心的最忠实、准确的反映;
评价一个区的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现状如何,不是以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来衡量的。相反却应该是看整个应用的程度和水平如何。一个是教师的应用水平,一个是学校的管理水平,再则是看学生在感受现代教育技术带来好处的时候,所具有的信息素养如何。例如:学生可以每周、每天上机查询资料,自主地获得信息,自主地处理信息。能够用现代媒体做一些简单的作品或应用。倘若每个学生都能够顺利地完成,这不是就充分地证明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深入人心吗?
C、 网站是反映我区综合素质的一个极佳窗口;
我们知道,现代人的生活里不能没有网络,而网站带给我们的是一个全新的信息来源方式,它及时、生动是反映着每天的世界各地的事情,存储着等待我们去处理的大量信息。一个网站的可以让全世界的人都看到,这可是最为经济的宣传方式。所以说要把我区推广,网站是一个好的选择。
三、 我区现代教育技术当前的一些问题及对策思考;
A、如何把现代教育技术更加深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去,将是我区需要大力探索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把它作为一项事业来抓,天天喊现代化,关键是实实在在地做,要花大力气研究如何利用现代媒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准确生动地传授知识,全面了解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是我们永恒追求的目标。要避免那些形式主义,上公开课才用媒体的方式是要不得的做法。
B、组建一支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执行机构。在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时候,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障碍,那么一个强有力的执行团体,是推进工作的保障。对于学校是这样,对于局内也是如此。
C、要建设好资源。资源是活生生的肉,没有血肉的填充,媒体只是一批饰物。一方面要建好课堂资源,另一方面需要建好提供自由探索的资源,虽然资源建设是重中之重,难中之难,但只要规划得好,运用恰当,何尝不是一种先进性的体现呢?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on the Use of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o Build New Teaching Structure
LIN Shanshan
(Institute of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gzhou, Zhejiang 310023;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gzhou, Zhejiang 310023)
Abstract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problems in teaching reform at present, describe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quo of the teaching reform, the root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ignoring teaching structural reform, for th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reform, to do the in-depth analysis, on these issues put forward the reform of the target measures and solutions: To create a structure to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urriculum integration of a new kind of teaching. Through these analysis, discusses the use of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o build some of the points of the new teaching structure.
Key word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structu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urriculum integration
1 目前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1.1 忽视“教学结构”的改革
近年来,我国的教学改革在各个方面工作做了很多,也相应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整个教学改革的进度并没有很大的突破。究其主要原因,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改革只注重教学手段和内容的改革;(2)忽视了教学结构的改革。
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以及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一定的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是教学系统四个组成要素(教室、学生、教材和教学媒体)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具体体现,①是一个有机整体。②由此可以看出,信息化教学相比较传统教学而言,增加了教学媒体这样一个重要的要素。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进程结构是由以下几个板块构成:(1)教师通过演讲、板书、演示的方法传输给学生知识。(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控制者,学生是接受者。在这种结构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施教者,学生则扮演的是被动接受者的角色。教师灌输给学生内容是教材,教师用于教学的工具是媒体。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中,凯洛夫的五段教学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其优势是有利于教师发挥其教学的主导作用及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控制和组织;其缺点是它无法很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及创造性。若教学进程的结构无法改变,那么整个教学结构的改革将成为一句空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既相互独立又相互统一的两方。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误区是将教学过程中矛盾的主要方面绝对化。传统教学理论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的起始阶段,首先,教师需采用一定的方法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其次,教师需能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形成意义学习。鉴于此,在此阶段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正确的,是符合教学过程的基本性质的。但是传统的教学用孤立的、片面的、静止的观点看待运动的、复杂的、变化的教学过程,把教师应在某些阶段的教学过程中起主要作用扩大为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这显然是不正确的。对于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来说,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而仅是在某些阶段。只有意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认清教学过程的实质,才能有助于提搞教学质量,进而提升学习质量。
教学过程中的另一个误区是对认知规律的误解。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 “教”与“学”共同存在的活动。对于学习者的 “学”,它属于学习活动,而教学活动只是一种影响学生心理活动的刺激。学者加涅从这点出发,提出了“教学活动必须与学习者内部心理过程相统一”的论述,并把学习活动中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分成九个阶段,这就是著名的“加涅九段教学程序”。然而,国内大多数学者只是把教学过程简单认为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很明显,把教师的“教”看作是促进学生的“学”一种外部条件和把学生的“学”认为是心理活动的认知才是科学的观点。反之,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二者相互混合,含糊的称之为认知过程的做法是不可行的。
1.2 忽视教学结构改革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在心理学方面的基础是行为主义。众所周知,行为主义学派主张心理学只研究外显行为,同时主张“刺激――反应系统”,即把个体行为归纳为该个体适应外部环境的一种反应系统。在这种理论的长期熏陶影响下,大部分学生逐渐形成了对书本的过分依赖和对老师的盲目崇拜,养成了一种不想、不问、不懂也不问、不懂为何问的偷懒不良习惯。③
逆向思维被束缚,敢于创新的思想被扼杀,学生的积极性、创新性得不到发挥。没有创新性人才和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赖以发展的空间,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提倡完全成为了一句空话。这种严重后果造成的原因就是我们多年来忽视教学结构的改革,不重视教学结构给教和学所带来的影响 ,同时也为教育科学理论的进一步研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2 强化教学改革,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促进他们的成长及进一步推进国内教育的改革,必须清醒认识教学过程的本质,构建既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又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
同时,也绝不应该陷入另外一个以过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极端,从而忽视教材以至于忽视教师的重要作用。因此,目前构建新型的教学结构的重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需成为课堂教学的管理和组织者,为学生知识的建构提供帮助和促进;(2)找出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方式方法,使学生成为在学习过程中信息加工的主动构建者和知识意义的活动主体。
3 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要实现教学改革的目标离不开的是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与此同时,能够为构建新型的教学结构提供优良的环境也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指在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把信息技术、方法、信息及人力资源和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以此来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现代化的新型的教学方式,它也是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全新的途径。而整合的重点则是要将这种信息技术当做是教学和学习活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以期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应该将信息技术作为激励情感和促进学生思维和交流的工具。而学生则要尽可能的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的提高技能和增加学习知识的有效的认知工具。
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兼发展性和开放性于一体的实践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和工具来完成同样的任务。在现代这种学习个性化和主张学生学习能动性的时代,这种个性化的教学策略是非常有用。纵看整个现代化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更加要求学生既能具有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具有协同工作的精神,在不同学生对同一个问题发表各自的观点同时,也能协作的完成目标和任务,才是学生所需要发展的学习技能。
4 结束语
信息技术若能与各课程加以有效的整合,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主体性与创新性。在这样一个大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会得到充分发挥,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变成了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教师也从原来的主动灌输者变成了学习活动的帮助者、指导者、协调者,教师可以从原来繁琐的备课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用于设计教学策略的、开发教学资源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创设教学场景的等一系列有助于学生发展的工作中去。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