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2-20 14:50:52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品牌策划方向,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显而易见,定向影响一个品牌一生的发展方向,并且决定一个品牌的定位。反之,如果企业连一个品牌的方向都没有把握准,或者说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品牌就会在发展过程中“迷离错乱”,甚至出现定位的“朝令夕改”,也就是说,企业很难找到正确的品牌定位。因此,只有先确定正确的品牌方向,我们才能找准品牌的位置,才能给品牌进行恰当的定位。
事实上,很多人在给品牌做定位时都考虑过品牌方向的问题,但对品牌方向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我们不仅应该把品牌定向作为品牌定位之前的一项程序,而且应该把品牌定向作为品牌塑造工作的一个关键。
例如,远卓品牌策划在为诗诺尔珠宝旗下雪孩子珍珠服务时,结合珍珠首饰的历史沿革,确定了“东方的、自然的”这个品牌方向,随后我们在经过精心准备之后,策划了“珍珠挑战钻石”这一震撼珠宝业的轰动事件,习惯上称之为“珠钻之争”。“珠钻之争”的实质就是“东西之争”。“珠钻之争”迅速提高了雪孩子珍珠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并逐渐推动了其招商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其它渠道和终端的拓展。
[中图分类号]G23[文献标识码]A
《红星农家乐音像宝库》系列VCD是红星电子音像出版社(以下简称“红星社”)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出版的一套服务“三农”的大型涉农音像出版物,经过十多年的精心耕耘,已累计出版了近一千个品种,形成了农业实用技术、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培训、农村文化与新农村建设三大系列,发行两百余万张,遍及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由于其“实用、先进、权威”,“看得见、易掌握、有实效”,深受广大农村读者欢迎,被誉为“发展农业生产的好老师,农民科学致富的好帮手,农村文明生活的好样板”。2005年,红星社因此被评为“全国新闻出版系统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单位”。这套音像宝库的许多产品被列入总署农家书屋推荐书目,上目品种数名列音像社第一位,其中维语版还荣获第二届中华优秀出版物音像提名奖。该系列产品不但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也有不错的经济效益,已成为农业类音像制品的一个响亮品牌。现将红星社打造《红星农家乐音像宝库》品牌的思路和做法归纳总结如下,以供业界同仁参考。
一、深入市场调研,确立“三农”品牌建设目标,走差异化发展道路
红星社是1998年正式成立的,当时音像业十分不景气。作为新成立的音像出版单位,如何确定自己的发展战略与出版定位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红星社开展了大量市场调研,分析了“三农”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以及“三农”读物的市场需求,分析了我国音像业的竞争状况及走向,分析了各大细分领域的市场格局与专业发展潜力;认识到农业关系国计民生,关系社会稳定,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国家十分重视的第一产业,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民的脱贫致富,农村的文明生活都离不开科技与文化的支持,农村出版物市场是一个潜在的大市场,可是,市场上农业类图书虽多,而音像出版物则少而零散,没有先进、实用、系统的“三农”音像制品。如果能尽快策划出版先进、实用、系统的音像读物,无疑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从长远来看也可能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根据市场调研,结合社情,红星社认为要想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必须走差异化发展道路,规避市场上竞争过于激烈的一些领域,而将主要精力和有限资源用在“三农”音像制品的出版上,打造“三农”音像制品特色品牌。基于这一思路,红星社提出要以“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开启农民就业新门路,倡导农村文明生活新方式”为出版服务宗旨,以编辑出版先进、实用、权威、全面的“三农”音像品牌出版物为奋斗目标,要求社内各有关部门提升选题策划的战略高度,强化市场覆盖的板块意识,健全编辑营销一体化的长期运作机制,实现文化与经济双丰收。
二、从战略高度与长远效益出发,围绕高品质诉求,做好策划与编辑工作
“三农”音像制品的出版,目的是为“三农”服务,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因此,选题策划应着眼中国“三农”实际,应符合国家农业发展大方向,贴近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农民读者,符合市场需求,才会有生命力与发展壮大的空间,才能做出自己的特色,树立自身的优势,形成自有的品牌。红星社的选题策划具体做法如下:
1. 从国家农业发展战略出发,策划符合农业发展大方向的选题。“三农”音像读物的出版目的是为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服务,要想在这方面有所作为,体现特色,选题策划首先必须把握国家农业发展的政策,符合我国农业发展大方向。为了做好这一点,社里组织编辑队伍对国家主管农业的行政部门以及科研、推广单位进行调研,了解国家有关农业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研究农业发展方向和重点,分析国家农业重大推广项目,从而确定农业音像读物选题策划的着力点。例如,把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策划实用农业新技术类种植、养殖、加工方面的选题;把握农业可持续发展与高效优质、安全食品生产方向,策划无公害农业生产类选题。由于把握住农业发展大方向,站在国家农业发展战略高度上,策划出来的选题具有前瞻性、先进性和影响力,也就有了高品质。
或许你会反驳我,认为我狂妄自大;或许你会呲之以鼻,认为我懵懂无知。那么请听我细细讲来。
我先细数国内大家认为品牌做的不错的几家企业:
海尔,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多少人为之骄傲,但是它就是真正的品牌吗?
海尔的品牌定位是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企业文化核心是创新;品牌传播语是,真诚到永远,诉求的就是海尔以服务领先,并且以海尔兄弟的品牌形象展现在广大消费者面前。事实上在消费者心中对海尔的映像就是“真诚到永远这句广告语和规模大”,真诚与白家电全球第一有关系吗?真诚与创新有关系吗?真诚服务在地域辽阔的中国能够真正实现吗?真诚应该是想消费者所想,做消费者所欲。从品牌定位到战略方向都应该从物流配送,信息化管理等方向努力,而不是一味的国际化、多元化。显然,海尔在品牌传播上与其品牌定位有冲突
联想,2004年与IBM 宣布达成协议,联想收购 IBM 全球个人电脑(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业务。新联想将成为全球个人电脑行业的第三大供应商。
联想的品牌定位是,联想从事开发、制造及销售最可靠的、安全易用的技术产品;品牌传播语:世界因联想更美好;核心价值观:成就客户—致力于客户的满意与成功。然而事实上,有多少人认为联想是最安全、可靠的企业,联想的电脑是最安全的吗?显然不是,恰恰相反,消费者心目中国产产品最大的问题就是质量不过关。显然,联想的品牌是失败的,与企业规模无关!
中国移动,国内通信行业领跑者,几乎垄断了国内的通信行业,它的品牌又如何呢?
它的品牌定位是移动信息专家;品牌传播语:沟通从心开始;核心价值观:正德厚生 臻于至善——负责任,不断追求。然而在中国移动官网的品牌专区里面,有众多的子品牌品牌介绍,不可否认每个子品牌的定位及传播与都非常清楚,遗憾的是没有集团品牌介绍专栏。在消费者认知里面,并没有认为中国移动在移动信息方面有多厉害,只会认为中国移动乱收费、通信行业垄断者。难道你不是这样认为的吗?
品牌说白了就是这个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的综合映像,“牛、专业”这些都是映像,而对于企业来说,某个最独特的映像就是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比如苹果代表着叛逆、创新,时尚一族必备工具。而品牌的形成从其定位开始就注定了以后要走的路,从传播广告语、战略方向都应该一致,只有保持长期而目标明确的战略,简单有效的战术执行才能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独特的品牌映像,进而形成其为产品多掏腰包的消费理由
海尔、联想、中国移动无论是企业规划还是经济效益在国内都是首屈一指的,其品牌如此,更不要说他们企业了!
中国缺乏构建品牌的土壤
难道国内的企业家都是傻子吗?显然不是!那为什么国内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品牌呢?为什么就只有国外才有“苹果”?根本原因就是目前中国缺乏品牌生长的土壤!
就经济发展途径来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行为非常典型:国外发达国家无一不是经历了长期的资本积累,形成资本运作的基本金;然后众多企业雨后春笋搬迅速投入到商贸经济行为洪流中,活跃经济实现资本及货物的广泛流通;接着大批中小企业倒闭形成一个个大型跨国企业,实现了资本的聚拢及经济运营的规模化;最后才是特劳特的定位理论、奥格威的品牌形象理论等流派的出现,品牌之说才越来越让企业家重视,并且在销售上形成巨大的经济效益
而反观国内经济发展途径,就会发现与国外的大规划、长时间的经济行为截然不同的现象:国内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基本上是封建经济,国内货物流通及资本运作极其匮乏,虽然其中不乏有丝绸之路等经济行为,但是远远没有形成基本积累等基础的经济行为。而从1978年到如今,短短50年的时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让世界震惊,无数企业在神州大地上风起云涌,任何一个行业都挤满了脑袋里全是铜钱的企业、企业家,恶意压价、短期投资等简单粗暴的经济行为充斥着整个市场,这就是中国经济的现状!
很明显,国内的经济大环境与国外的经济现状截然不同,生存是每个企业必须要优先考虑的第一要素,资金流的积累,规划化、多元化扩张的是企业生存的明智之举,虽然海尔、联想等企业做到了上千亿的营业额,但是面对中国巨大的人口、宽广的地域范围,国际巨头的进入,相比较这种竞争环境,其取得的资本积累还远远不够。
这就是为什么国外能够诞生真正的品牌,而国内企业品牌现状堪忧,就是因为缺乏完善的资金运营管理体系,整体社会经济大环境不健全!
国内众多策划公司鲜有成功案例的根源
从这个角度,也就能够解释为什么国内众多咨询策划公司鲜有成功案例!其根源是咨询策划公司大多给企业提供的服务都是从战略高度、品牌定位等方面入手的,并且国内企业家也喜欢这种方式,然而就是这种方式导致了咨询策划公司鲜有成功案例!
首先分析咨询策划这个行业,咨询策划从行业属性上来说属于服务企业,通过服务于生产型企业来获得利益。咨询策划企业也是一个自负盈亏的经济体,业务收入超过了日常开销支持才能使企业正常运作
而从上个世纪80年代咨询策划鼻祖——“点子大王”何阳发展到今天,从事策划咨询的公司也数不胜数,要想从众多的竞争者之中脱颖而出,业务拉拢是关键,许多企业就是死在业务断断续续上,而策划咨询做为服务行业,其行业特性决定了企业必须拿出独特的“杀手锏”才能征服企业家,才能拉拢业务,这就是知名企业业务不断,小型企业“起起伏伏”的原因
并且,咨询策划发展到今天,国内的企业家受特劳特、奥格威等的影响,对企业管理、品牌运作有了一定的认识,并拥有了一定的经济理论知识。那么,他们在邀请外脑支持的时候往往会认为——我请的策划公司一定要比我厉害,要比我懂的多。这就导致了在业务接洽、策划执行时大谈品牌、战略发展等“高空理论”,策划咨询不谈品牌就合作不了,执行不下去!
再分析咨询策划公司与企业合作的方式,目前国内企业家请策划公司无非几中:企业经营不善,资金运转困难,企业濒临倒闭;企业主通过前期资本运作积累了一定资金,然后想扩大规模;企业借助改革开放之风,企业运行已多年,发现销量停滞不前,品牌老化;新品上市,产品质量及市场优势明显,然而却没有全面整体的营销思路。不管是哪种,在咨询策划公司介入以后,往往会采取开招商会吸引经销商经营自己的产品,以达到补充资金、活化品牌的效果,而其手段往往是寻找产品亮点、重新定位、包装传播、广告传播等
然而这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都是从产品去寻找市场需求,完全有可能企业生产的产品根本就是不适合市场需求的,而策划公司急于求成、企业主固步自封——认为“我的产品是最好的,最适合市场需要的”,于是企业家与策划公司共同演绎“国王的新装”,并且华丽丽的失败告终。
综合上述,目前在中国谈品牌,必死!
战术为王未必不可行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做?连品牌都不谈了,那谈什么?其实,道路已经很明确了——战术为王未必不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