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28 16:56:44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手术病人心理护理,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中图分类号】R714.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190-01
手术刺激可通过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引起防御能力的紊乱直接影响到病人手术的质量和治疗效果[1]。医护人员应采用适当的心理护理消除不良刺激,调动病人主观能动性提高应急能力,顺利度过手术期。下面浅谈我个人手术中一些护理体会。
1 临床资料:2011.5月---2012.5月份我院手术病人750例。其中男性427例,女性323例;文化程度高中以上560人么,高中以下290人
2 手术病人心理状况
2.1病人术前心理:一个人从正常生活和社会环境中来到医院看到医院各种各样病人,还有对人体生理解剖,麻醉手术方法及手术后处理缺乏了解产生捆惧感,病人在术前的心理活动主要是害怕和担心,怕疼痛难忍,怕留后遗症,怕医院水平低下,怕腰麻醉使病人瘫痪,于是希望有一个技术高责任心强的医生做手术。手术护士最好在身边,使他们有一种安全感。
2.2病人进入手术室后心理:对手术室深严的环境,各种特殊的装置抢救监护仪等以及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就会产生恐惧紧张心理因此对各种刺激较敏感
2.3手术结束后心理:身体不能自主活动,术后刀口流血或裂开,产生焦距不安的心情。手术是不同程度的损伤会体验到刀口疼痛,感到痛苦难熬,2-3天疼痛缓解之后担心预后情况等
3 心理护理措施
3.1 手术前的心理护理:接到手术通知单以后巡回护士和洗手护士做术前访视,应术前一日看望病人同病人沟通尽力解除病人的紧张不安心理,耐心听取病人的意见和要求,向病人阐明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对手术的安全性作出肯定使病人获得安全感,护士是在手术前后直接观察到病人各种情况及反应的,因此与病人接触过程中根据病人的职业,年龄文化状况要实施的手术仔细耐心说明,使病人对手术的实施及术后恢复抱有科学态度,让他们有充分心理准备,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进行手术。针对怕疼痛麻醉意外的心理给解释麻醉的作用性质,可做到没有疼痛的感觉。如:硬膜外麻醉或双阻滞麻醉我给病人解释这种麻醉是半身麻醉是清醒的。手术时有知觉无痛觉的,对手术担心心理向病人解释进行手术的医生护士的技术是熟练地,特别要讲我们已经做过同样手术都是成功的,强调病人在手术中的有利条件,使病人感到医护人员对其病情十分了解,对手术极为负责。同类手术病人的信息,可有针对性组织交流,并说明进入手术室后实施的各种护理操作使病人心理有数。如:静脉穿刺、导尿、上约束带、放置电刀铅板等。
3.2 术中心理护理:由于不同的麻醉,手术类型,年龄,性别,因而手术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各不相同,手术过程中要注意清醒病人的心理变化要及时安慰病人,观察其面部表情及其发出的声响,并告诉病人手术中使用的电刀、吸引器、监护仪及手术器械发出的声音不要害怕。手术过程中搬动物品要轻稳,医护人员言谈要严谨,详细分析术中出现各种情况并作出相应的措施。如:硬膜外麻醉或双阻滞麻醉时协助病人弯好腰背曲膝,使之充分显露麻醉穿刺点,并嘱咐保持好,安慰病人配合麻醉对手术成功的重要性,如腹部手术出现牵拉不适引起恶心,呕吐时鼓励病人张口平稳深呼吸,稳定情绪有利手术顺利进行,如病人出汗及时给予汗,生盐理水润唇,按病人所需给予帮助使病人感到亲人在身边,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3.3 手术后的心理护理:对手术后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我们要做到及时告知手术效果,从麻醉中刚醒过来病人急切需要了解自己的病情,了解疾病的治疗及预后的各种信息医护人员应亲切和蔼的语言进行安慰鼓励并告诉他们手术进行得很顺利,目的已达到。忍受几天刀口疼痛和痛苦就能恢复健康了。同时给予患者及家属适当指导注意保护手术伤口,保持引流管道畅通,术后的卧位及进食的时间鼓力患者早日下床活动,祝早日康复等。术后的访视也是很重要的环节,进一步沟通护患的情感,保持良好的心境有利患者早日康
小结:通过对手术病人不同时期的心理反应的探讨观察和有效地针对性的采取了应对措施通过术前访视心理疏导,术后随防等方法与手术病人进行心理沟通增强了护患关系使病人治疗过程中得到最佳的心理状态,帮助手术病人实现了手术治疗的最佳目标。为我们护理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4 讨论:患者良好的心里是康复的一半。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不可分割的成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监床护理实践中医护人员用心理学知识充分用于工作中使之更有效的发挥其对病人心身健康产生积极地影响帮助病人恢复健康。
手术患者在术前普遍存在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反应,而急诊手术患者受到突发疾病或创伤打击,对立即手术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其心理反应更大,手术室护理人员如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增加与患者的感情交流,建立良好的护理关系,做好急诊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提高患者对接受手术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其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手术,有利于手术后的恢复。
1. 外科急诊手术常见心理特征
1.1恐惧对抗心理 由于患者对医疗知识的匮乏,不了解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害怕手术引起剧痛、大出血、后遗症甚至死亡,担心术后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担心术后会造成生育、容貌、及肢体上的生理缺陷。因此对手术非常害怕,甚至拒绝手术治疗。
1.2疑虑担心心理 这类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情况缺乏了解,怀疑医生的诊断和手术能力,怀疑手术的治疗效果,不能正确对待手术的成败问题,总担心自己得不到有效的最佳治疗,因此在精神上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对于手术治疗心事重重犹豫不决。
1.3悲观自悲心理 患者由于大多发病较急,病情严重,或者察言观色受到某些旁人的不良暗示,从而悲观绝望,对现代医疗手段失去信心,甚至产生严重的厌世情绪,对医生的诊断极不配合,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
1.4惊慌急躁心理 患者对疾病引起的剧烈疼痛或大出血等症状惊惶失措,出于强烈的求生本能,急于解除痛苦,误认为刀到病除,因此情绪激动暴躁,匆忙要求尽快手术治疗,而对必要的术前检查诊断缺乏耐心,对不慎手术可能引起的后果不予考虑。
2. 做好术前心理护理
大多急诊手术患者病情重,手术时间紧急,没有充足的时间接受与手术有关的知识教育,多数患者对立即手术缺乏心理准备,易出现焦虑、烦躁、恐惧的心理。因此,医护人员的态度、周围环境,都会对患者的心理活动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手术室护士应向手术医生了解手术方式,了解患者的情况,向患者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关心、安慰和鼓励患者,若遇病情紧急,在没有时间对患者进行访视的情况下,应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和患者进行交谈,如利用接患者入手术室过程中进行心理护理。
3. 做好术中心理护理
硬膜外、臂从、局部麻醉等麻醉的患者,在手术全过程中神志清醒,护士应关心询问患者冷不冷,是否需要盖被,在进行每一项操作前应告诉患者,患者有疑问时要耐心解释,必要时握紧患者的手,安抚患者,使其消除顾虑,以得到患者的理解和配合,如给患者输液、行麻醉穿刺、摆、上束缚带都应向患者解释,以免操作的突然刺激加重患者的恐惧。如有些患者要求不用束缚带;有些患者要求垫高枕;有些患者感到口渴要喝水;一些胃穿孔、肠梗阻、腹痛患者以及剖腹产患者难于接受硬膜外麻醉穿刺等,在病情和操作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病情不允许的,我们以和蔼的态度,耐心给予解释。部分急诊手术患者病情危重,如出血性休克、肠梗阻等,应采用言语结合非语言交流形式实施心理护理,如友善的目光,主动挽扶患者,抚摸年幼患者等,缩短与患者的距离,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急诊患者入院时间短,对医生的了解不足,难以对医生产生信任感,故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患者态度应热情、服务周到,说话和气,动作敏捷,各项操作要作到稳、准、轻,减少不良的心理反应。另外,应根据不同手术向患者讲解可能体会到的各种感觉,听到一些手术器械撞击声及注意事项,如腹部手术中牵拉脏器会有牵拉痛,食道异物取出术插入食道镜时会有不适感,告诉患者作深呼吸可减轻不适和疼痛;骨折上钢板,使用电钻,置入髓内钉等会有器械的撞击声等,听到这些声音不必紧张。因此,护士在清点器械及操作时,动作要轻,工作严肃认真,严禁大声喧哗及随意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
4. 做好术后随访
手术室护士应关心手术患者的康复,术后不定时到病房随访,向患者和家属介绍手术情况并进行术后指导,查看患者有无手术并发症等,通过术后随访在与患者交谈中了解手术过程中的护理质量及满意程度,听取患者的意见,在反馈信息中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
5. 体会
心理护理是在心理过程中,护士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与患者交往,从而影响、改变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促使患者康复,发挥医疗护理的最佳作用。对急诊手术患者做好术中的心理护理尽可能让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手术治疗,安全度过手术期而且对促进其术后康复均有重要作用。施行心理护理时,医务人员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态度和各项操作,对患者如对亲人,增加患者的信任,使其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顺利结束手术。我们体会到重视患者的心理需求,做好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是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术前病人的心理分析和护理策略
1.1术前病人的心理状态:一是惧怕.害怕疼痛;二是担心.担心手术是否成功.是否会出意外.甚至有人把上手术台当成和家人永别的最后一幕。对于术前疾病的性质无法判定是良性还是恶性者.则更是惊慌失措。他们多数表现为人院后盼早日手术.一旦布置手术日.就惶恐不安.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有的在手术前一天晚上服用安眠药或肌注镇静针.仍难以入睡。有1例肾移植的病人.由于精神过度紧张刚推进手术室就大汗淋漓.心跳加快.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而不得不改期手术。曾有1例等待’肾移植的病人由于对手术的惧怕,看到手术室的推车来接她.忽然出现四肢发冷、意识模糊.不得不放弃等待已久的移植机会而在病房里进行抢救。有的病人临手术前替自己立下遗嘱。在泌尿外科,病友们将手术病人送到门1:3都说声“祝你成功!”以示祝福。
1.2术前病人的心理护理:据探究报道,术前焦虑程度对手术效果及预后恢复快慢有很大的影响。资料表明.有轻度焦虑者.预后较好;严重焦虑者,预后不佳。大量的临床观察和探究证实.病人的这种术前惧怕和焦虑.将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如大量失血、愈合慢等,而且这种恶劣的情绪状态.还易引起并发症.因此术前的心理护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为此术前应耐心听取病人的意见和要求.向家属具体交待病情.说明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要依据不同的病人.用恰当的语言交待术中必须承受的痛苦。如预备在局麻下做腹部手术,应告诉病人术中牵拉脏器时会感到不适和牵拉痛.应有思想预备,努力放松、深呼吸.可以减轻疼痛。对术后如需用鼻饲管、引流管、导尿管以及需在身上附加仪器者.如心电监护仪.术前应向病人说明.使病人醒来后不惧怕。如术后需面罩给氧.或术后放置鼻饲管的病人,因将影响说话.应事先告诉他们到时如何表示自己的需求.如用手比划.或写在纸条上。对于危险性大、手术复杂、心理负担重的病人.护士可有针对性地组织交流:(1)介绍医院实力.说明有关专家是怎样反复探究其病情并确定最佳手术方案的。让病人深感医护人员对其病情十分了解,对手术是极为负责的。护士还应介绍手术医生情况,在病人面前树立手术医生的威信.以增加病人的平安感。(2)对需要进监护室者.在术前让病人参观术后观察室.介绍术后护理办法,做好心理上的预备。(3)将施行过同类手术病人的信息介绍给病人.告知病人只要积极配合治疗,很快就可以康复。让康复病人现身说法给病人以信心.可使病人正视现实.稳定情绪.顺应医护计划。
1.3手术环境对病人的心理影响:由于病人对手术的环境和气氛极为敏感.印象深刻。所以.手术室一定要整洁清洁.床单无血迹,手术器械要掩蔽。一个手术室内最好只摆一张手术台.不宜几个手术台并排摆列,以免产生消极暗示。病人也十分重视手术室医生和护士的举止言谈.因为他们一进手术室就失去了对自己的主宰.痛苦大小甚至包括生命.全都由医生和护士把握了。所以,医生和护士应端庄大方、态度和蔼、言语亲切·给病人以平安感。术中医生和护土应注重意识清楚病人的情绪变化.患者过度紧张时应给予安慰,可耳边细语,让病人感觉如同亲人在身边,不至于过分紧张。器械护士必须手疾眼快地配合手术.医生之间要聚精会神、紧密合作,以减轻病人的痛苦。手术室内不能闲谈嬉笑,相互之间谈话的声音应当轻柔和谐。应尽量减少、减轻各种手术器械的碰击声,尽量减少对病人造成不良刺激。在术中一旦发现病情变化或发生意外,医护人员要沉着冷静,不可张惶失措,以免给病人造成恐慌和紧张。
2术后的心理特征分析和护理策略
病人经过手术,尤其承受大手术者一旦从麻醉中清醒来,意识到自己已经平安,深感幸运,他们渴望了解疾病的真实情况和手术效果。由于躯体组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都会体验到刀口疼痛,加之躯体不能自主活动,又怕刀口流血或裂开,多产生焦躁不安的心情。如:有的病人可能产生新的疑虑,不仅怕疼痛,更怕伤口裂开,发生意外。尤其是老年人术后应有效咳嗽排痰,但顾虑重重,甚至强忍咳嗽,以致严重者引起术后肺部感染。我科肾移植病人,大多数家庭经济条件欠佳,术前由于急切盼望术后解除痛苦,对术后的相关新问题考虑不多,等术后病人平静下来之后,昂贵的费用,加上术后终身服药,期间还可能出现排斥反应,虽然当时手术顺利,但不可高枕无忧,大都出现忧郁的症状。所以绝大多数病人主要表现为不愿说话、不愿活动、易激惹、食欲不振及睡眠不佳等。起先,他们感到当前的痛苦难熬,过2~3天疼痛缓解之后,就又开始担心效果了。因此,对术后病人的心理护理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2.1及时告知手术效果:当病人回到病室或是从麻醉中刚刚清醒,医生护士应以亲切和蔼的语言进行安慰鼓励。告诉其手术进行得很顺利,目的已达到,只要忍受几天刀口疼痛的痛苦就能恢复健康了。此时,护士应当重复讲述有效咳嗽方法,鼓励大胆咳嗽排痰,并告诉他们适当的活动,伤口是不会裂开的。同时医生和护士应当传达有利的信息,给予鼓励和支持,以免病人术后过度痛苦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