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0:38:55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语文课堂笔记,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做笔记有助于指引并稳定注意,培养学生课堂认真听讲的习惯。做笔记的过程也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可调动眼、耳、脑、手一齐活动,促进了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但是,我们也十分清楚,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最多可以坚持十几分钟,假如我们只是单纯地让这些学生读、听是很难维持整一节课的完整性的,因此,我们得想方设法让这些低年级的孩子们把笔动起来,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更加有效。所以,我们必须先从思想上去让他们知道做笔记的重要性。但是,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单纯讲道理,是不可能让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这样的做法的,于是我利用了一个字来激起孩子们的兴趣,这就是“聪明”的“聪”字。因为低年级的孩子都喜欢别人说自己聪明,他们也希望自己变得聪明,而这个“聪”字,刚好体现了课堂的“四到”──耳到、眼到、口到、心到。于是我就利用这个字,把它拆分成四个部分,告诉学生:如果你想要变得聪明就要做到“耳到、眼到、口到、心到”,怎样才能做到“心到”呢?那你必须用上你的双手,怎样用啊?跟着老师做笔记吧!学生听到有办法可以让自己变得聪明起来,于是非常高兴地接受了做笔记的做法了。
2 从“模仿”下手
低年级的学生该如何去做笔记呢?理所当然,他们不可能像高年级的同学那样知道哪些该写,哪些不该记,所以,我认为可以从“模仿”下手。从古到今,多少伟大的书法家不是从临摹开始的?临摹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式,那么模仿同样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因此,在让学生开始做笔记之前,我先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每天上语文课除了书本外还必须准备好笔记本(软皮抄)。但是我并不让学生随意乱写,我要求学生按照我的要求去记录。由于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主要是涉及字词句的知识巩固。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反义词、词语积累归类等。所以,我会对不同的知识让学生记录在不同的位置。例如对于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一般就随着教学进度根据需要适时提醒学生记录在相应的生字旁边,尤其是多音字,我会把多音字的拼音与组词抄写在黑板上,然后要求学生模仿我的格式抄写在该生字的旁边。对于近义词、反义词则记录在课文的行间。至于文中的好词好句或者补充的课外知识,我则让学生抄写在笔记本上。每一次我都会给予学生充分记录的时间,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按要求去完成。只有这样,才能培养所有学生养成做笔记的良好习惯。
3 让“被动”变“主动”
在老师的要求下模仿着做笔记,无疑是一种被动的做法,但是,只要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训练,是可以变成学生主动的行为的。为了让孩子们更加主动地做笔记,我经常在课堂上表扬一些积极做笔记的同学,还给他们奖励小红花,也在展示台上展示他们的笔记,让所有同学都向他们学习,激起其他同学的不服输心理。在实践中发现,这样的奖励方式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是很有效的。现在,我班有不少的学生已经不再是每次都要老师叫做笔记才做笔记,而是每当看到我在黑板上把一些例如多音字、课外知识等板书出来的时候,他们就会主动抄写好在相应的位置。这点我班的诗琪同学尤其主动,有时甚至还没有等我写出来,她早就把文中的多音字在相应的地方写好了。由此看来,只要使用一定的激励方式是可以让学生做笔记由“被动”变成“主动”的。可见,激励也是培养做笔记习惯的一种不错的方式。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说的就是课堂笔记的重要性,课堂笔记是一种将老师的知识与个人的思考相融合的产物,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并逐渐培养起独立自主的学习方法,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笔者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对语文课堂笔记的优点总结为三点,希望与一线语文教师共勉,更好的提高语文课堂质量,增加学生语文知识储量,促进其自学能力的发展。
一、张弛有度,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很多老师已经摒弃了传统的满堂灌的课堂授课方式,而是采用多种有趣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但是不可否认,无论再高明的老师也很难让全班同学在40多分钟的语文课堂中一直保持高效的注意力。根据学者研究,一般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老师身上的时间保持在五到八分钟左右,超过八分钟之后大多数学生就会不自觉的走神,这也就是很多教育学者提倡教师讲课要张弛有度的原因。老师可以充分调动课堂笔记的优势,既可以消除学生的疲劳感、紧张感,也可以减轻教师的压力,使教师有更的时间来观察现状,根据教学中的偏差来调整对策。教师通过导语引导创设积极情境后,在大多数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候,完成对课堂重难点知识的讲授,并在知识点讲授之后给学生留出短暂的空白时间,这部分时间既能够帮助学生放松紧绷的神经,又能够让学生将课堂知识点落实到笔头,并在记录的过程中再次加深记忆,教师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控制留给学生的笔记时间,一般以2分钟到3分钟为宜,不宜过短或者过长。过短则会使学生来不及理清思路,使得笔记记录错误百出;过长的记录时间则会让学生注意力过度分散,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在学生记录的时候,老师可以走下讲台,与个别有疑问的学生交流中,使学生有想法可以随时发表,帮助学生解答疑惑,也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知识的接受情况调整课堂进度。
二、循序渐进,引导学生理清知识关系
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逐步深化的过程,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的问题设计是也要注意循序渐进,难易结合,有步骤的引导学生不断发现知识、分析知识、理解知识,但是在授课过程中,学生未必能够清晰的认识到教师前后知识之间这种环环相扣的关系,课堂结束后,往往后出现学生知道最后的推论,但是却已经忘了这个结论是如何引申出来的。但是如果学生随时做好课堂笔记,就能够避免这种问题,而且有助于学生在引导过程中就发现知识之间的衔接关系,学生有意识的将这些零散的知识点系统的串联起来,就会起到化零为整的学习效果,有助于加深对语文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而不是呆板的死记硬背。不过语文课堂笔记发挥帮助学生理清只是关系的作用,前提必须是老师的备课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前提,按照深入浅出、由简入难的方式来进行授课。备课时老师可以充分调动自己早年的上课体验,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这样上课时可以轻易的知识的层层递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提高了。
三、有的放矢,培养学生高效学习方法
学生在课堂笔记的记录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信息收集和整理的过程,正如赵明教授所言,笔记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学生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的结晶。笔者从多年的教学经验中能够明显的感觉到学生的课堂笔记能够反映出此学生的学习能力,换句话说,教师通过提高学生的笔记能力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学生在教师给予的适度笔记时间里迅速做好笔记,首先就会中寻找诀窍,经过长期的笔记记录,学生就会慢慢选取记录的对象,首先选取课堂重难点即具有提问提纲挈领作用的知识点来记录,这些笔记内容能够帮助自己抓住讲课内容的关键,进一步打开思路,理解课堂中整篇文章的主旨与构思。其次,记录看似无疑问但是实际饱含作者匠心的细微处记录,教材中选用的文章都是经过层层筛选的经典文本,文章中的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往往也都蕴含着作者的巧妙构思,记录这些知识能够引导自己深入文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再次,在自己容易混淆的地方记录,自己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往往就是考试中的命提点,学生只要善于从这些地方挖掘问题,精心做好笔记,帮助自己澄清各类混淆、模糊的语文知识,就能有效的给自己起到预防提醒的作用。学生通过这个筛选、总结、归纳的过程,能够大大提高自己思考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从而成为拥有自主思考和学习能力的学生。
总言之,语文课堂笔记是一种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有效学习方式,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课堂笔记技巧和能力,能够迅速提高学生整合与理解知识的能力,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1乡镇八年级学生课堂笔记现状
1.1抽样对象与方法
选取广东一乡镇W中学八年级学生的语文课堂笔记作为观察对象。从八年级中随机抽取4个班,每个班随机抽取25本学生课堂笔记进行查看,对比分析四个班学生做笔记的内容、载体及态度。
1.2课堂笔记情况
笔记内容,学生基本上是机械照抄教师板书。有些学生对古文重点字的翻译不记录,有些学生对《背影》属于怎样的文学体裁、能体现父爱的动词之类可能出题考试的知识不记录;仅两位学生记笔记本上,其他学生记语文课本上;笔记方法上,学生基本上照抄教师板书。能对老师板书分析、思考后根据学习需要有选择性地做笔记的学生,在抽取的100名学生中,仅在10班发现两位,两位学生语文成绩较好;笔记态度,10班同学很认真,4班和6班同学较认真,5班女同学较认真,5班男生几乎不做笔记,笔者认为个体从众心理对学生群体行为影响较大。从抽取的样本看,该年级学生基本上照抄教师板书,未能根据老师口头讲授的内容,经思考、加工后,有针对性地自行组织笔记。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不用多媒体教学,学生课堂笔记数量和质量有所不同。教师的讲授风格、板书的内容和形式不同,学生课堂笔记的内容和方式也有所不同。
2影响学生课堂笔记质量的因素
2.1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
李老师上课有详细板书,所教班级,绝大多学生的笔记是照抄教师的板书。学生的笔记内容跟教师的板书内容基本相同。笔者认为学生不应过分依赖老师的板书做笔记。学生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器,而是参与知识理解的主体。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而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做课堂笔记是锻炼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信息的提取、语言的组织、文字的速记能力的一种途径,教师需引导学生经过思考、联想、分析后,快速提取重要信息,然后速记,这样做笔记才起到锻炼学生语文能力的作用。黄老师主张只对重要知识点进行板书,鼓励学生自主分析上课内容,提取重要信息做记录,可学生过于依赖教师的板书做笔记,除了照抄教师对重要知识的板书外,基本无其它笔记内容,因而学生笔记数量比李老师所教学生的笔记的数量要少。笔者认为任课老师教学方式不同,学生笔记的数量、质量有所不同。
2.2师生关系对学生课堂笔记质量的影响
据黄老师介绍,师生关系方面,她与四班的关系比六班的更和谐,可能四班学生课堂笔记质量比六班的好,并推测四班的期末考成绩比六班的好。经过对两个班学生课堂笔记对比观察,并无明显显示四班学生的课堂笔记质量比六班的好。期末考平均分,反而是六班高于四班。四班的基础比六班的稍微好,期末考平均分却略低于六班的,这可能跟黄老师检查六班同学的笔记后,认为学生学习语文不够用功,考前再三督促该班学生努力学习,所以该班期末考平均分略高于四班的期末考平均分。相同的任课老师,学生课堂笔记质量跟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无明显相关,学生课堂笔记质量不相上下的情况下,成绩跟老师的督促相关。
2.3学生学习动机对课堂笔记质量的影响
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引起的,学生进行学习是为一定的学习动机所支配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对学习起着推动作用。现场观察发现该年级多数学生学习动机水平尚可,学习用功,这些学生多数基础较好,有升入普通高中甚至少数有升入重点高中的希望,语文课堂笔记质量尚可;少部分同学学习动机相对弱,基础差,升高中无望,课堂上看课外书或干其它事情,不做课堂笔记。也有多数成绩差生表现出一定的学习动机,认真做课堂笔记,笔记质量跟部分成绩较好学生的课堂笔记质量不相上下。
2.4学生使用课本同步辅导资料对课堂笔记的影响
据黄老师反映,即使学生不做课堂笔记,老师下次课提问时,学生也能流利作答。究其原因,学生一般都有与课本同步的辅导资料,学生会照读资料上的内容应付老师的提问。有的学生依赖辅导资料,并不做或只做较少课堂笔记。笔者认为学生课堂上过于依赖辅导资料,完全不做笔记,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但不反对学生课堂上利用教材同步辅导资料,学生利用各种资料进行学习,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
3提高课堂笔记质量对策
3.1变换教学方式
教师可尝试改变上课方式,以更活泼生动的课堂气氛、更有趣的讲课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才更积极主动做笔记。教师需引导学生经过思考、联想、分析后,快速提取重要信息,快速记笔记。完全由学生自主地分析、提取信息,有可能出现学生的课堂笔记漏记重要内容,教师可口头提醒需学生记录的内容,同时教授相应的速记笔记方法。
3.2教授课堂笔记策略
教师教授课堂笔记策略是提高学生课堂笔记质量的必要途径。笔记策略是可教授的、可迁移的。教师应不断指导学生如何做笔记,教授相应的策略并做相应的训练。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笔记策略,才可能养成良好的笔记习惯,提高笔记质量。
3.3激发学习动机
对课堂实践而言,最有用的行为主义学习原理也许是最简单的,强化希望反复看到的行为。学生做出任何的学习行为最终都是为了得到报偿。学生的学习得到强化,则有较强学习动机,反之则学习动机较弱。笔者认为教师可选取好的学生课堂笔记在班里展示,表扬笔记做得好的学生。当学生在课堂发言中有好的表现或取得进步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合理地利用正强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慎用惩罚,以避免学生产生厌恶学习的动机。教师亦可增加授课内容的形象性、趣味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与教师的督促有关,教师在课堂上可适时发挥督促作用,促使学生增强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笔记质量。
3.4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辅导资料
针对学生照读教材同步辅导资料的答案应付老师提问的现象,笔者认为利用辅导资料学习有利于锻炼自学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但学生一味地照读辅导资料上的答案,不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可引导学生参考资料上的内容并思考后,结合自己的观点作答,并将思考后的内容或者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方便进一步探究问题与课后复习,有助于提升笔记质量。
4结语
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使用同步辅导资料的情况都会影响学生课堂笔记的风格与质量。科学合理地做语文课堂笔记有助于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需变换教学方式、教授学生巧计课堂笔记的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教材同步辅导资料,以帮助学生提高课堂笔记的质量,同时定时检查学生的课堂笔记,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提升教学技能。
参考文献
[1] 杨昭宁.改进课堂笔记方法的实验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3(1).
[2]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编写组.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