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儿科护理的特殊性

儿科护理的特殊性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13:09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儿科护理的特殊性,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儿科护理的特殊性

篇1

全球护理事业一直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长期并将持续存在的护士短缺,这种短缺已经达到危机水平[ 1 ],目前,在我国护理人员流失现象十分严峻,流失人数逐年增加,流失渠道不断增多,流失手段多种多样[2]。由于儿科工作的特殊性,儿科护理人员很难突出自身的工作价值,加上压力过大,丧失工作热情选择离职,笔者就此对苏州九龙医院新生儿科3年多离职的护理人员进行电话及上门问询,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30名护士中,主管护师3人,护师10人,护士17人;年资1~3年者11人,3~5年者13人,6~8年者6人;中专程度者12人,大专程度者18人。

1.2 方法对主动离职护士进行深度访谈。

3 原因分析

3.1 心理压力过大 由于护理人员是维系医院和患者关系的重要角色,在医院方面来看,需要护理人员和患者进行良好沟通,让患者更好的按照医院的治疗计划配合治疗更好的完成治疗,而从患者方面来说,希望护理人员能够将自身的意愿反馈给医院来为自己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都需要和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一旦出现医疗纠纷患者直接面对的就是护士,同时由于一些护理对象的特殊性,导致护理工作难以顺利开展;同时,儿科护士还要经常面对患儿家长的某些冲动性言行,造成护士的精神心理压力较大而产生离职意向。当护理人员的行为和期望值之间存在过大差距时,各方面的否定都会给护理人员造成心理上的挫败感,缺乏工作成就的鼓舞就会导致护理人员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而选择离职。

3.2 劳动付出得不到满意的回报 从目前的调查结果来看,超过90%以上的护理人员都对自身的待遇表示不理想,而且由于儿科科室的特殊性,体检项目较少,儿童用药通常是根据体重来考虑剂量,往往用量比很多,从效益方面而言很难为医院提供很大的经济效益,科室的经济效益低下也就导致了科室内护理人员的待遇较差。从工作量而言,儿科护理工作者的工作量不亚于成人科室,甚至有所过之,虽然说工作意义和工作报酬之间不能用比例的关系来进行说明,但是当过多的付出无法得到的回报不能实现心理上的满足时,护理人员往往选择了更好的工作方向,放弃了医疗行业。。

3.3 领导的管理和支持因素(1)从儿科工作的特殊性来看,儿科科室不能为医院提供好的经济效益甚至给医院造成负担,这就导致儿科得不到管理层的扶持和重视,从小的层面来看就是直接影响到了儿科科室内所有医务工作者的发展前景,甚至会给儿科工作者造成被遗忘的错觉,加上科室人员偏少,上夜班的频率增加,严重影响了正常的作息,使得护理人员往往与家庭发生冲突,缺乏了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下,护理人员往往会选择离职。(2)从管理层面来看,护理人员不能处理好工作压力对自身造成的影响,往往是由于缺乏必要的自我调节能力,从工作时间和工作量而言儿科护士与其他科室并没有什么不同,特殊患者群的压力也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因此应当考虑提高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重视职业特殊性,培养护理人员学会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技巧[3]。

3.4 专业因素(1)从目前我国的国情来看,计划生育的实施导致每个家庭都几乎只有一个儿女,这就导致了儿童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一旦儿童生病住院家中的各方面注意力都被吸引,不但会有大量陪护人员同时也会造成医疗环境的复杂,加上儿童表达能力较差,和护理人员进行交流的多为患儿家属,家属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患儿,产生医疗误差,而医疗效果又对患儿家属造成影响,家属会给护理人员造成一定的压力甚至发生冲突。(2)儿科科室的用药特殊性要求护理人员在配药、用药过程中都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防止出现差错,在执行每项护理操作时都必须反复的计算防止出错。在静脉给药时由于儿童的静脉血管较细,穿刺容易出现失败,不但患儿会因为疼痛哭闹,患儿家属也会产生抱怨、烦躁等情绪,不但影响到护理人员的工作心态,如果处理不恰当甚至会引起纠纷,因此在执行护理操作时有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在长期的紧张状态下容易产生心理疲惫。而表中80%的被调查者也肯定了这一观点。有研究表明[4],儿科护士大约有三成患有失眠、头痛、胃病、甲亢、腰椎间盘突出、肾病等。

4 相关对策

4.1 首先要从管理层面重视起儿科工作,儿科科室既然是医院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那么就不应该只重视其经济效益,也同时应该重视其为医院带来的社会效益,儿童的健康是整个社会的关注点,从这一点出发来提供对于儿科护理人员的重视,安排一系列的措施来维护儿科护理工作者的权益,鼓励护理人员不断进步,创造更好的在职学习条件,改善心理素质,提高专业工作能力,增强其责任感和工作信心,在奖金分配方面也应当重视儿科护理人员的需求,在儿童节时安排一定的活动项目,不但提高患儿及其家属的好感,同时也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放松护理人员工作紧张感的目的。

4.2 护士长管理水平提高目前临床护理管理大部分仍停留在经验型管理即传统管理模式上[5],护士长应当以身作则,给护理人员树立良好的工作风貌和工作标杆,通过排班时间和奖罚制度来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会过于疲惫。在护理管理中,管理者应经常和护士进行沟通,及时了解护士离职的意向,采取改善措施,降低护士的离职率。

4.3 心理状态调整 首先要在整个排班方式中注意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避免长时间的夜班环境给护士们造成太大的工作压力,鼓励护理人员多和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培养护患感情的同时也让护理人员更好的了解患者的需求,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促进护患关系,改善工作压力,达到共同配合的目的,这也是减少护理人员心理压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4.4 创造温馨环境 创建有特色的儿科病房,把房间内用彩色的卡通图片和玩具进行布置,体现出病房内的童真、童趣,缓解患儿紧张情绪和恐惧感的同时也给患儿家属反映出了一种关爱和亲切的信息,提高护患之间的协作关系,提高患儿及家属满意度的同时也通过环境因素来缓解护理人员的紧张状态。

参考文献

[1]Tai.TW.BamesI。Robinson CD,Review of nursing b11-novdJl,research,1977一1996.SocSci Med。1998,47(12):1905―1924.

[2]唐缪。刘毅。周艳阳,等.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调查.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2,18(2):108―110.

篇2

伴随医学的不断完善发展,医疗模式也出现了较大的转变,医学服务对象开始从单纯生物意义上的人转变成整体化治疗,也就是“生物--社会--心理--环境”为一体,实现自然与人、病与人的统一[1]。故护理模式也相应的出现改变,由原来的“以患者为中心”转换成“人性化服务”,全面诠释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日渐从根本上全面完善医学服务,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诚信服务社会,服务于每一位患者。儿科作为医院的特殊科室,护理工作有着其复杂性与特殊性,不过护理服务的理念是一样的,要想给予患者最佳的护理服务,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关键。

1 儿科护理的特殊性

由于儿科的护理对象所处年龄段各不相同,性格特点存在差异,有着普遍性,也有特殊性,为了能够提供给每位患儿最佳的护理,护理人员需注重观察每位患儿的特点,选取相对应的护理办法。患儿住院治疗时,陌生的环境人群使他们大多存在恐惧感,一般不会主动配合治疗、护理,加上自身的病痛等各种因素的不良刺激,患儿常常表现出任性、焦虑,抗拒治疗,一就医便哭闹,甚至打骂医护人员或就诊时逃跑,导致就医难,对疾病的疗效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不但家长焦急烦躁,而且使得护理工作难度增加,压力颇大[2]。这时候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就十分关键,故儿科护理人员需不断强化培养心理素质,保持较佳的心态,做到因材施教。作为儿科护理人员应恪守护理服务规范,真诚对待家属与患儿,积极热心与之沟通,使其感受到护理服务的人性化,赢得患儿的信任,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自信心。

2 增强培养心理素质

2.1开展针对性护理对策 儿科护理的对象均为孩子,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各方面条件比较优越,性格也各有差异,要求护理人员注意观察不同患儿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状况,了解其对外界刺激的耐受情况,给予其相应的鼓励、安慰,乃至表扬,面带微笑,真诚的与他们沟通,使其消除对外界的戒备。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患儿,重视的问题不相同,应给采取适当的护理方式。对几个月的婴儿,大多缺乏安全感,所以家长的配合尤为重要。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请患儿最亲密的人尽量放松陪同,逗他们玩。对于12个月至2岁的小儿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兴趣,护理操作时,可以利用周围的环境或新鲜实物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对于2~4岁的小儿能够理解大人的意思,对事物有一定的认识,护理操作时,可以采用一些鼓励性的话语或者分散其注意力。另外,还需依据患儿心理的具体变化适时调整护理方式。

2.2“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热情亲切的对待患儿及家长,消除其对护理工作的疑虑,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让家长放心。对于突况,要冷静沉着,合理解决,并要耐心的解释给家长,告知其具体情况,缓解家长的焦躁情绪,避免医护冲突。

2.3积极应对普通及突发事件 护理人员遇到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如儿科平常工作量较大的静脉穿刺,绝大部分家属都希望护士能“一针见血”,而由于技术操作难度及患儿的个体差异,护士往往很难做到这一点。在未能做到“一针见血”时家属往往会不高兴,焦躁,甚至打骂护士。遇到这种情形,要求护士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尽量化解家属的不良情绪,不要因为家属情绪影响护理操作。又如患儿病情类似但存在差别,若不细心便发现不了,或者患儿较多,抢救紧急,可能出现慌乱情况,此时便需要护理人员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否则极易导致护理质量降低,甚至出现医患纠纷。故儿科护理人员必须拥有灵活的头脑,冷静应对紧急状况,以平和的心态配合医生做好急救治疗工作。

2.4完善沟通技巧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常扮演各种角色,与患儿接触,与家长谈话,与医生沟通等。既要帮助医生实施治疗方案,又需家长的协助,更离不开患儿的配合,故护理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儿科护理人员,应学会站在患者与家属的立场考虑,应把每位患儿看成自己的亲人对待,不论身份,不看地位,一视同仁。此外,做好日常护理工作的同时,儿科护理人员要积极学习业务知识,学习新的护理理念,不断完善沟通的技巧。

3 心理素质在儿科护理中的意义

儿科护理具有特殊性,主要因为护理对象是孩子,一般父母家人都对孩子十分疼爱,不忍其受苦,当患儿接受治疗护理时,其紧张程度不亚于孩子,此时儿科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特别重要,既要护理好患者,又要顾虑家长的心情,还要选取与之相应的护理措施。

儿科护理具有复杂性,医疗纠纷也相对要多,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学习更多的人文知识,在护理患儿的同时,注意患儿和家长的心理需求,及家庭社会对患儿与家长的影响。护理人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设身处地的为患儿着想,促使其早日康复。这都需要具备较佳的心理素质。

在儿科护理工作中,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深深的影响着患儿及家属。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儿科护理员需要从我做起,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积极热情的态度,真诚的对待每位患儿,使他们放松身心,配合治疗,早日恢复健康。

4 结论

总之,伴随医学模式的发展,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较强的业务水平将是直面挑战的必然条件。更应加强服务意识,继续学习新的理论知识,提升自己[3-4];并且立足岗位,视患儿的利益为根本,最终为患儿的康复作出最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王润娥.儿科护理中以人为本的思考[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8):57-58.

篇3

1 1.儿科护理人员配备不足儿科护理人员床位比达不到1:0.4,造成级别护理落实不到位,不能按规定时限观察患儿病情,一到忙季,小儿输液任务繁重,每位住院患儿每天要接受5~6组次的输液治疗,连被动服务都跟不上,何谈主动服务。使儿科护士多忙于基本治疗,床边护理时间少,根本就满足不了患儿生理上、和心理上的需求,给儿科护士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1.2儿科护理工作风险大 护理行业本是高风险、高责任的服务行业,护理服务对象是有生命的人,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小儿疾病的复杂性、小儿疾病不可预见性及医学技术的局限性,使得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儿科护理人员稍有疏忽,就会给患儿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再者,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每天都离不开穿刺、注射及处理污染伤口及分泌物等处置,而这些操作都存在潜在的传染性和感染性,稍有不慎就造成职业性暴露。

1.3儿科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因素 医学理论知识有限,不能适应不断改革的医学护理模式和满足患者越来越多的健康需求,造成护士职能上的压力。工作负担重,非护理性工作太多,导致护士淡化了护理的专业概念,不能正确认识自身的工作价值和意义。心理卫生知识欠缺,不会或不能很好地应用心理学知识,科学地进行自我调节,造成心力疲惫。当护士情绪不稳定及处于生物周期低潮时差错发生率为60~70%,严重者可导致医疗事故。

1.4来自患儿家长的压力儿科就诊独生子女居多,使患儿家长对儿科护理工作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如静脉穿刺一次不能成功,家长会借此机会表示不满,发怒,出言不逊或动手打人,给儿科护士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因工作压力越高,护士离职意愿就越强。这对护理事业的发展及护理质量影响甚大。

1.5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小儿身心未成熟,缺乏适应及满足需要的能力,依赖性较强,合作性差,需特别的保护和照顾。小儿疾病种类多,起病急、来势凶、变化多,这给儿科护理工作带来了压力。

1.6工作环境的封闭性工作场所空间小,空气流通差,色彩单一,患儿哭闹和医疗设备的声音较大,产生大量噪音,护士长期处于高噪音的环境中,紧张度和焦虑感增强,对人体造成不良的危害。

1.7儿科用药的特殊性 小儿用药剂量较成人更应计算准确,如按体重计算,患儿体重应按实际测得值为准,抽取剂量应精确,所抽取药液不足1ml一定要用美兰管抽取,防止药液过量造成中毒。因有些药物它的治疗量接近中毒量。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护士抽取药液剂量,应谨小慎微,防止发生差错。

2应对措施

2.1 医院管理层的支持与重视综合管理的医院应当根据自身实际,合理规划各个科室的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策略,对于儿科护士的工作时间、工作环境等各方面都进行合理的改善[1],首先面对护士工作压力大的问题,医院应当进行合理排班,试行弹性排班制,对于那些工作时长较长的夜班和中班应当配备较多的医护人员,减轻护士的工作负担。其次对于护士的培训和选拔过程医院也应当不断严格,合理规划各个科室的平衡发展,为儿科护士也提供较多的学习培训以及晋升的机会,关心护士的生活,认真研讨护士的薪资问题。另外医院也应当对于儿科护士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由于儿科护士面临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医院应当采取合理的措施,加强安全法律知识的培训,减少医患纠纷。

2.2创造一个清洁、卫生、舒适的环境儿科护士的工作环境较为混乱,医院应当在这一点引起重视,由于儿科护士的工作较为紧凑,对于卫生的维持不够及时,医院也应当合理安排清洁人员,定期定时的打扫卫生,为护士的工作创造一个更清洁的环境,其次,在医患入住时,医院应当进行简单的入住讲解。

2.3运用激励机制对于护士的工作医院应当给予高度的肯定,除此之外,医院还应当根据护士的具体表现给予一定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奖励,不断的挖掘新的人才,发现护士工作中的优点和长处,合理处理新老护士的关系,另外对于医护人员在工作上出现的失误,医院也不应该一棒子打死,应当公平谨慎的处理,给予其更多的改进机会,使得日后的工作更为顺畅。

3提高护士自身应对能力

3.1通过教育和培养,调动个体应对资源,掌握有效的应对技巧国家应对医护人员的培养有更多的关注,无论是在资金方面的投入还是教育方面的人员配置,都应不断的完善,为医护人员学习正确的护理知识,掌握更多的医疗技术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以及较高的文化修养、人文科学知识与心理学知识以及敏锐的洞察力和快速的应激能力。

3.2正确对待负情绪护士除了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外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修养,在面对巨大的工作压力和患者的不理解时应当保持应有的理性,与患者进行有效的交流,不可因为自身的素质问题使得纠纷更加严重,而医院也应当积极的组织各种的教育学习活动来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同时也应当丰富娱乐其业余生活,环节其压力,是其工作更为顺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