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医学影像病例分析

医学影像病例分析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14:07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医学影像病例分析,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医学影像病例分析

篇1

艾滋病是一种由HIV病毒引起的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能够对人体免疫系统中的T淋巴细胞进行攻击,导致人体免疫功能下降甚至丧失。肺结核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若两者同时感染则会形成相互促进的作用,使病情加速发展,导致患者快速死亡。在临床中通常选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配合抗结核疗法进行治疗,在抑制病毒复制的同时修复免疫系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但在免疫重建的过程中机体会对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致病原出现炎性反应,在临床中称为免疫重建炎性综合症。本院将选取120例艾滋病合肺结核并发生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患者的影响资料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120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发生免疫重建炎性综合症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的胸部DR及CT资料,120例患者年龄平均为31.6±21.2)岁,女性46例,男性74例,所有患者均经过市疾控中心进行诊断且诊断明确。所有患者均予行HAART治疗,患者在治疗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状况,体温38~40℃。

1.2诊断标准 ①AIDS和结核病的诊断:均符合2006年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艾滋病学组制订的《艾滋病诊疗指南》与2001年《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户》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诊断[1]。②IRIS诊断标准:均符合"艾滋病病毒相关IRIS国际网络研究组织"(INSHI)提出的IRIS诊断标准川:①HAART后出现反应:正在接受HAART且出现病毒学应答,HIV-RNA病毒载量下降;②HAART启动后感染或炎症状况暂时或一过性出现临床恶化③症状不能由如下几种情况解释:?HAART前己知并成功控制的感染,在病程预计时问范围内出现的?药物毒性作用或不良反应?治疗失败依从性不佳[2]。

1.3观察指标 对所有患者的影像学表现进行整理,并做好详细记录。同时对病灶的好发部位进行统计。

1.4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

2 结果

肺部病变出现或原有病灶增多,影像学表现:位于两肺野75例(62.50%,75/120),上叶和(或)下叶背段17例(14.16%,17/120),右中叶和(或)下叶28例(23.33%,28/120)。形态主要表现为斑片状72例(60.00%,72/120),大片状16例(13.33%,16/120),磨玻璃样影10例(8.33%,10/120),结节状或肿块15例(12.53%,15/120),条索状7例(5.83%,7/120),伴空洞22例(18.33%,22/120),钙化11例(9.16%,11/120),纵隔淋巴结增多、增大69例(57.50%,69/120),胸腔积液或胸膜增厚57例(47.5%,57/120),心包积液18例(21.6%,18/120)。继续HAART治疗后,好转87例(72.50%,87/120)表现为肺部病灶吸收或消失,淋巴结缩小,胸腔或心包积液减少或消失;17例(14.16%,17/120)肺部病灶基本相同,死亡16例(13.93%,6/38)。

3 讨论

肺结核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的机率与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缺陷程度相关。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症状在临床诊断中相对困难,本病的临场症状并不典型,体征也不明显,且实验室检查为阳性的机率较小,因此影像学就成为检验本病的主要手段[3]。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胸部影像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在本院的120例患者中在进行HAART治疗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感染反应,患者的CD4+细胞数有所增高,HIV病毒载体数有所下降。对患者的发病部位进行统计中发现,多数患者病灶部位均在两肺野处,少部分患者病灶部位位于右中叶和(或)下叶,另一小部分患者病灶则位于上叶和(或)下叶背段。

本病胸部影像特点是病变明显呈多元化改变,主要以血行播散与多肺叶受累为主,病变的形态、密度以急性炎性渗出为主要影像特征,其中斑片状影像较为常见,条索状影像以及钙化影像出现较少,纵隔淋巴结肿大伴坏死、胸腔积液比较常见。本病的发病机理与激活免疫应答有关[4]。在艾滋病患者的治疗中,HAART能够有效的阻断HIV病毒的复制,改善T淋巴细胞数量,但在治疗前期患者由于CD4+、CD8+细胞不断被激活很容易出现异常的免疫应答现象,导致感染情况加重[5]。在普通肺结核患者中其主要的免疫细胞为T细胞而在艾滋病肺结核患者中由于T细胞被破坏导致免疫状态被抑制,在进行HAART后会激活被抑制的免疫细胞[6]。此时胸部影像会出现广泛的炎性浸润病灶,主要呈现为片状,密度影较高,边界模糊不清,纵膈淋巴结肿大坏死、胸腔积液出现。治疗前患者胸部CT影像显示病变多呈现弥漫性分布,通常分布超过3个肺叶,且病变部位与常规肺结核病变部位不同。病变的形态以及密度呈现为多样性,其主要以粟粒影、结节影、肺段与亚段实变影多见,未有患者出现空洞现象,纵膈淋巴结通常会肿大液化甚至坏死,多数患者出现胸腔积液现象。

综上所述,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发生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胸部影像学表现呈多部位、多肺叶分布,肺结核不典型部位亦常见受累,常见多发斑片状、大片及结节状影,常伴纵隔淋巴结增多、增大伴坏死,胸腔积液及心包积液发生率增高。影像学是重要检查手段之一,可以动态观察肺部病灶变化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林焕兴,叶演红,袁彩霞,等.艾滋病合并肺结核肺部影像学表现及其流行病学研究分析(附48例报告)[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3,17(03):49-30.

[2]黄华,陆普选,刘水腾,等.艾滋病患者发生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的胸部CT表现[J].放射学实践2010,15(06):72-73.

[3]王青,夏俊,罗泽斌.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3,17(11):111-113.

篇2

糖尿病以高血糖为主要临床特征,属于全身性代谢疾病。2型糖尿病患者自身胰岛素分泌功能并未完全丧失,但胰岛素所起效果比较差,属于相对缺乏类型。虽然患者可通过口服降糖药促进胰岛素分泌,但发病后期仍有部分病人需要应用胰岛素进行降糖治疗。有针对性的对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可迅速将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并逐渐改善胰岛细胞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我院在开展临床护理时,逐渐将中医护理干预应用其中,取得良好效果。本文通过110例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临床观察,旨在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在控制血糖水平中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8例,女52例,患者年龄60~84岁,平均年龄为(65.8±5.1)岁,所有患者均符合ADA糖尿病临床诊断和分型标准[1]。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其中观察组男33例,女22例,对照组男25例,女3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因、病情、护理前血糖水平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所有护理人员均经过严格的统一培训,了解降糖药物适应症,掌握胰岛素种类、毒副作用等。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情况,依据临床医师制定的诊疗方案开展工作。指导患者科学合理用药。给予两组患者常规降糖治疗,注意饮食控制。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实施中医护理,内容包括辩证施膳、中药足浴、运动康复和健康教育,6个月后比较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值、餐后2h血糖值,并做好记录。

1.4统计学分析

将观察组和对照组实验数据录入到SPSS 17.0统计软件中,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研究和分析,检验标准为α=0.05,当P

2.结果

2.1血糖水平变化

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改善更为明显,两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变化比较

组别

例数

空腹血糖(mmol/L)

餐后2/h血糖(mmol/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55

17.12±1.89

6.58±1.56

23.81±6.31

7.70±2.71

对照组

55

16.66±2.01

7.01±1.78

23.69±5.29

7.59±2.83

注:与对照组比较,P

3.讨论

糖尿病属于祖国医学 “消渴”范畴,属于全身性慢性代谢性疾病[2],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中医学认为,糖尿病发病机理应为“燥热偏盛、津液亏损”,因此应以“清燥养阴”作为治疗根本,中医辩证护理对糖尿病治疗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并在此过程中辅助良好饮食护理及生活指导,可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预后效果起到积极的作用。2型糖尿病病程长,以目前医疗水平并不能完全根治,因此在对老年患者开展中医护理干预时,应从以下几各要点入手:①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内容包括介绍糖尿病危害性、发生机制以及原因等,重点讲解此病不同阶段发生、发展特点,使患者做到自我预防和护理。并定期进行随访工作,提升患者自我护理主动性和自觉性;②辩证施膳:根据每位患者病情不同,膳食结构要因人而异。针对肢凉麻木患者,可用白酒0.5kg、紫丹参95g,浸泡7d后饮用[3],口服30ml/次,每日1~2次;针对肢凉疼痛者,可选黄酒0.5kg,红花18g,浸泡3日后饮用,口服30ml/次,每日1~2次;烦热盗汗者用知母、石斛煎水饮用;烦渴多饮者用芦根、茅根、葛根和金银花煎水饮用,可生津止渴;③生活指导。生活指导对患者同样重要,控制饮食可控制血糖水平,促进预后。为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人员应充分告知患者在治疗、用药及日常生活中注意规范饮食;告知患者烈性酒和烟草的危害,劝诫其适量饮酒并努力戒烟;指导患者进行合理、适度的体育锻炼,要求患者在清晨服药30min后开展锻炼,进一步巩固降糖药物治疗效果。运动方式为有氧运动,包括慢跑、匀速步行、打太极拳等。注意运动时间应在餐后1h后进行,持续30min,每周进行5次运动康复即可。注意事项:运动适宜标准为微汗状态,秉持循序渐进的原则。④心理干预。采取“一医一护一患”模式,护患共同对疾病进行分析,并采取正确护理方法。积极调动患者治疗积极性,改善和缓解患者心理压力,为疾病治疗树立信心,提升患者依从性。

经过临床观察,中医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迅速将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同时也能改善患者血压、血脂水平。另外,中医护理干预配合药物治疗糖尿病时,需要广大护理人员具备中医药学知识和辩证性思维,并能够充分运用中医整体治疗理念开展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篇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促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因为人们的饮食没有注重食物的摄入均衡,进而使得糖尿病性肾病发病率每年呈上升的趋势发展[1]。糖尿病肾病(DN),属于因为糖尿病诱发的严重并发症,其危害性非常大[2]。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为糖尿病诱发微血管出现病变情况,进而患者的肾小球产生硬化的情况。这种病症临床方面的主要特征为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贫血,以及肾功能异常等。控制患者的血压情况,可降低其脏器方面的受损情况,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次研究,选取近年来收治的26例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探究耳穴贴压配合中医护理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影响,现进行具体的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7月收治的26例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例。观察组包括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为44~70岁,平均年龄为(57.6±1.5)岁。对照组包括男性9例,女性4例;年龄为46~72岁,平均年龄为(59.8±1.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但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联合采取两种降压方面的药物进行治疗,且患者的血压维持于140/90 mmHg以上的患者。②治疗过程,患者的体质量平均增加为(3.3±0.4)kg的患者。③通过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情况的患者。

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心血管症状的患者,或是高血压危险性症状的患者。②由于患者资料的不完善,不能够实行正确判断的患者,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不能够判定的患者。③依从性不好的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通过常规降压方面的药物进行治疗,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两种不同的降压药物进行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之上,通过耳穴贴压配合中医护理的方式进行治疗。耳穴贴压取患者的单耳取穴,穴位选取耳背沟、神门、内分泌,以及心、肝和肾、交感等位置。耳廓通过75%酒精实行消毒和处理,找准穴位,然后将1粒王不留行籽粘于医用的胶布,对准定好的耳穴位置进行粘贴,待贴紧后通过双指进行对压工作,于各个穴位实行按压动作。同时,按压的过程需保持动作舒缓、轻柔,然后循序渐渐加重,按压指导患者会产生胀感,或是酸感、轻微的刺痛感等,耳廓会产生一定的热度,告诉患者这均属于正常的情况,不需要害怕。按压的次数为3~5次/d,每穴按压的时间持续20~30 s,把ㄑ4~6次,同时换药的时间需要保持在间隔3 d,按压换药均实行两耳交替。

中医方面的护理:饮食方面的护理:对患者每日的膳食情况严格加以控制,对于存在水肿的患者,应对其每日的水摄入量进行控制,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进餐,同时需补充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如鸡蛋和牛奶。患者每日蛋白质摄取量为1.0 kg,可少食一些钠磷含量高食物,如食盐。此外,维生素合理的补充非常重要。运动方面的护理:结合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锻炼的方案,同时需要加强锻炼的强度,如慢跑和散步,并应该提高患者机体免疫方面的能力。情志方面的护理:积极和患者实行交流,以准确的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和情绪,对存在不良情绪的患者,需在第一时间与其进行沟通,帮助其排解心中的情绪,确保其心情的顺畅。日常方面的护理:每晚用温水泡脚,每次泡脚的时间控制为15 min左右,对其足三里和肾经、涌泉穴,以及三阴交等穴位进行按压,以充分的调节气血。叮嘱患者按时服药,用药过程若产生异常的状况,需要马上上报医师,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1.3治疗效果的评判 显效:患者的舒张压降低至标准,或是降低的幅度>20 mmHg。

有效:患者的舒张压降低的幅度

无效:患者的舒张压情况、收缩压情况没有产生改变,或是变化的幅度过小。

1.4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 17.0,实行统计学方面的处理,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标准差(x±s)表示,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疗效的对比 观察组的显效率为7(53.85),有效率为5(38.46),治疗总有效率为12(92.31)。对照组的显效率为6(46.16),有效率为2(15.38),治疗总有效率为8(61.54),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的对比 观察组中有头晕恶心和心理衰竭患者各1例,心律失常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30.77);对照组中有心律失常患者4例,头晕恶心和呼吸道感染患者各3例,心力衰竭患者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84.61),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

3 讨论

耳穴贴压的方法,可实现疏通经络的效果。本次研究,神门点能够调节并对大脑皮层位置进行抑制,可达到镇静、安神的功效[3]。而肝和心点,能够发挥养心血的效果。肾点可对内分泌紊乱情况进行调节,同时还能调节肾上腺素的机能,充分的缓解患者的心理[3]。通过耳穴进行刺激,能够实现经络的传感效果,进而实现对脏腑功能的调节效果,并可使得血糖得以控制,并降低并发症情况的发生率。中医护理,在治疗的过程占据着关键的位置。完成治疗,需对患者的饮食情况进而饮水状况加以合理的控制,避免患者体重出现一定的变化。而终末期的患者,病情严重的原因,与患者体内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体内毒素潴留有直接的联系。如果患者体内存在水分潴留,就会出现心力衰竭的不良后果。加强适当的锻炼,能够保证患者的经络达到疏通的效果,同时还能够确保患者体内的食物均衡,血压保持平衡。而心理方面的护理,可保证患者情绪的平缓和血压的平稳,进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耳穴贴压配合中医护理的方式进行治疗,能够对患者的血压情况进行较好的控制,同时可降低不良反应,操作简单且不会造成患者严重的痛苦感,值得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艾松园.耳穴贴压配合中医护理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4(9):135-13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