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医学影像检查

医学影像检查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14:51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医学影像检查,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医学影像检查

篇1

中图分类号:R712 文献标识码:A

围产医学主要研究妊娠时期母体以及胚胎、胎儿、新生儿的生理和病理变化,是从妊娠确诊起对孕妇和胎儿进行监护、预防和治疗的学科,对降低胎儿、婴幼儿死亡率、保证母婴健康、提高子代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围生期常用的医学影像检查方法包括超声波成像(UltrasoundImaging,US)、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等,目前US检查应用较为广泛,而MRI检查虽有待深入了解和进一步研究,但发展前景广阔,CT检查由于存在电离辐射等缺点,应用较为局限。US是一种无创性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US检查无电离辐射危害,可实时动态成像,便于随诊复查,在围产期,二维US检查可以清楚显示出母体子宫及附件的解剖结构,三维US检查可以观察胎儿的形态结构和胎儿的心脏搏动、胎动等宫内行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还可以观察子宫附件、胎儿以及胎盘的血流动力学变化,US已经深入到了围产医学的各个阶段、各个方面,由于US检查开展时间较长,医生操作熟练,经验较为丰富,并且价格低廉,易于被患者接受,已成为围产医学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1]。Smith等在1983年首次报道使用MRI技术对胎儿进行影像检查,国内大约于1995年开始应用,近几年应用才逐渐广泛,尤其在胎儿神经系统检查上有独特作用和较高的诊断价值[2]。目前,MRI检查在胎儿腹部和盆腔的应用的不多,但是在US诊断困难的情况下,MRI检查能够提供重要的解剖信息,辅助临床诊断,帮助和指导制定围产期手术计划和方案[3]。有很多孕妇(甚至部分妇产科医生)认为,产前检查尽量不要做MRI检查,做US就足够了,因为MRI会产生辐射,对胎儿有害,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MRI利用磁共振现象从人体中获得电磁信号,并重建出人体信息。MRI不用注射放射性同位素就可成像,对电离辐射的担心是不必要的。国外早已将其应用于产前检查[4]。在诊断胎儿神经系统、心脏等的畸形上,MRI的正确率明显优于US[5]。此外,借助MRI也可以对肺发育不良的胎儿进行胎儿肺体积测定,并判定胎儿预后。

1、妊娠早期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使用

US检查在妊娠早期(一般指孕11周以前)明确孕妇出现阴道流血症状的原因,确定妇科检查发现子宫或附件包块的性质,观察有无胎心搏动,确认有无宫外孕等方面都有重要价值[6]。此外,孕11-14周应常规行US检查,其主要目的是了解胚胎早期发育状况、评估孕龄、早期发现严重的胎儿畸形等[7]。关于MRI检查是否会损害胚胎发育,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确的标准,美国放射学会(AmericanCollegeofRadiology,ACR)建议要慎用,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FDA)建议胎儿MRI检查应在妊娠满3个月后进行,但是有部分学者认为可以使用1.5T的磁共振检查机器对孕妇或胎儿可以行检查(即使处于妊娠的前3个月)。

2、US和MRI对胎儿畸形的诊断价值

胎儿畸形是新生儿致残或死亡的首要原因,因此必须提高胎儿畸形的产前诊断率(尤其是孕28周前)。一般建议3次必需的US检查时间分别为孕9-12周、孕19-22周及孕29-32周,孕11周进行US检查可发现严重的胎儿畸形,如无脑儿等,筛查胎儿畸形的最佳时机是在妊娠的第20-24周,此时胎儿各脏器发育已基本成形,羊水较多,胎儿的骨骼形成的声影还不明显,可以发现多数较明显的胎儿畸形。在对怀孕中晚期的孕妇产前US发现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时,应同时做MRI检查,避免漏诊和误诊[8]。

3、US和MRI对胎儿生长发育情况的评估

US检查可以估测胎儿体重,了解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US监测可帮助了解宫内生长发育受限的胎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三维MRI对胎儿及其脏器体积发育的估计测量比三维US更为敏感[9]。胎儿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resonancespectroscopy,MRS)是一种比较新的评价胎儿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Ner-vousSystem,CNS)发育情况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是一种无创性检测活体结构和组织化学成分的影像新技术[10]。相关研究显示胎儿脑实质内N-乙酰天门冬氨酸(N-Acetyl-L-asparticacid,NAA)、肌酸(Cr)以及胆碱(Cho)等峰值的变化可以反映脑组织的成熟度[11]。

4、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影像诊断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HIE)是指在围产期窒息而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发生HIE的主要病因是围产期各种原因造成的胎儿或新生儿窒息。绝大多数由宫内窒息引起,次之为娩出过程中窒息,少数为先天疾病所致。HIE的临床症状为新生儿意识状态改变、肌张力变化和惊厥,是新生儿期致死、致残的常见的病因之一,可能引发严重的医疗纠纷,造成沉重的家庭或社会负担。目前以CT和超声检查为主,但MRI成像技术能较好的显示HIE早期的脑损害,及时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估预后,是首选和最有价值的影像学检查方法[12],MRS通过代谢产物的测定对新生儿HIE引起的细胞能量代谢障碍、细胞膜功能、细胞内酸中毒和神经元的缺失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13-14],但目前多数地市级以下医院由于技术的限制,并没有广泛开展。

5、US和MRI在围生医学中的技术进展

目前较为先进的US检查设备为四维彩色超声诊断仪,第四维是指时间这个矢量,就是在三维超声图像加上时间维度参数,也被称作实时三维,能够显示胎儿的实时动态活动图像,应用较广。MRI检查中的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技术是目前用于研究HIE的前沿技术,其优势在于可以较目前其他所有影像检查方法更早检出白质发育过程中异常情况,可以无创性的对神经纤维束的走行情况进行跟踪、定量测定以及评估预后。DTI技术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主要在于图像的获取和后处理过程中经验尚不丰富[15]。

6、US与MRI的安全性问题和使用比较

US与MRI检查的主要优点有:无创伤、无电离辐射、可任意平面成像。US是产前评价胎儿的首选影像学方法,US的明显优势是应用广泛,操作方便,可动态观察,检查费用低,临床及社会认可度高;但US也有一定的局限性,US图像空间及组织分辨力低,如果孕妇体型肥胖、羊水过少、成像区气体较多以及妊娠晚期胎头入盆后受母体骨盆影响时,US图像较差。在评价CNS病变方面,US存在一定局限性,缺乏特异性表现,例如,US检查不能发现微小的脑实质异常。MRI检查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力及组织分辨力,在CNS异常,特别是在后颅窝病变的诊断中,较US检查有明显的优势[16]。MRI视野范围(fieldofview,FOV)明显较US大,能同时显示母体盆腔及胎盘的异常,但是一些小的脊髓脊膜膨出以及小的蛛网膜囊肿MRI显示不如US清晰。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观点认为,在进行胎儿MRI前,一定要先做US检查,在行MRI前要确定胎儿是否存活。一般认为MRI作为US的一种补充方法,能为US发现胎儿的异常提供更多、更全面的信息[17]。MRI的影像检查结果不仅可以进一步验证US所见,还可以发现更多的畸形而改变胎儿的预后[16]。合理使用胎儿MRI,对于是否要终止妊娠,帮助临床医师确定分娩方式,制订胎儿手术计划有重要的参考意义[18]。此外,MRI检查由于其无电离辐射,在妊娠期母体疾病,尤其是CNS病变的诊断上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由于US检查具有“微泡空化效应”和其他未知风险,也不建议医学目的之外的反复多次超声检查,为此FDA已做出警示。值得强调的是,我国法律严禁对胎儿性别鉴定(有特殊医学目的除外)。关于MRI检查在胎儿和婴幼儿病变诊断中的安全性问题,目前,还没有研究发现对胎儿和婴幼儿有危险性。由于妊娠前3个月是胎儿器官发育的关键时刻,所以出于安全的考虑,避免在这一时期进行MRI检查。国际磁共振成像安全委员会(SMRI)要求告知接受检查的孕妇。由于Gd-DTPA可以通过胎盘,产生宫内副反应,即轻度延缓动物发育,故到目前为止,没有进行孕妇静脉MRI增强检查胎儿的文献报道。专家意见是只有当MRI增强的益处明显大于危险性时才使用。需要注意的是,MRI机器本身设有限制检查者接受过多热量的特殊吸收系数,一般控制在3W/kg以下,因此目前尚未有胎儿MRI损伤皮肤的报道。至今没有证据证明短时间暴露于梯度电磁场中对胎儿发育有害。目前值得注意和需要改进的主要问题是周围神经刺激、噪声及特殊吸收率(Spe-cificAbsorptionRate,SAR)较高等[19],随着隔音新材料的使用和新序列的设计,上述问题将被逐渐克。特别强调的是,在胎儿和婴幼儿MRI检查中,一定不要为追逐时间分辨力和空间分辨力而造成较高的SAR值,这一点对于缺乏经验的MRI年轻技师尤为重要。综上所述,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使MRI检查时间快速缩短,妇产科医生也意识到MRI检查的重要意义,但是昂贵的价格是围产期MRI不能广泛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影像诊断医生缺乏经验也是制约胎儿磁共振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短时间内,MRI还不能代替US成为胎儿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但其在围产期中胎儿、婴幼儿影像学检查中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张晓新,许翠平,任秀珍,等.中晚孕期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0,4(5):558-562.

[2]宋富珍,程英升.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盘的MRI研究进展[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4,48(12):1058-1059.

[3]索凌云,何宁,张静.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MR功能成像的研究进展[J].中国CT和MRI杂志,2012,10(3):115-119.

[4]张玉珍,李玉华.胎儿MRI诊断技术发展及正常胎儿MRI表现[J].放射学实践,2007,22(12):1350-1353.

[5]RollinsN,BoothT,MorrissMC,etal.PredictivevalueofneonatalMRIshowingnoorminordegreesofbraininjuryafterhypothermia[J].PediatrNeurol,2014,50(5):447-451.

[6]汪龙霞.超声在围产医学中的作用[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0,4(5):543-546.

[7]MassaroAN,JerominA,KadomN,etal.SerumbiomarkersofMRIbraininjuryinneonatal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treatedwithwhole-bodyhypothermia:apilotstudy[J].PediatrCritCareMed,2013,14(3):310-317.

[8]MesserschmidtA,BaschatA,LinduskaN,et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oftheplacentaidentifiesplacentalvas-cularabnormalitiesindependentlyofDopplerultrasound[J].UltrasoundObstetGyneco,2011,37(6):717-722.

[9]Mehollin-RayAR,CassadyCI,CassDL,etal.FetalMRimagingofcongenitaldiaphragmatichernia[J].Radio-graphics,2012,32(4):1067-1084.

[10]KotulskaK,JurkiewiczE,Domańska-PakieaD,etal.Epi-lepsyinnewbornswithtuberoussclerosiscomplex[J].EurJPaediatrNeuro,2014,18(6):714-721.

[11]WisnowskiJL,SchmithorstVJ,RosserT,etal.Magneticresonancespectroscopymarkersofaxonsandastrogliosisinrelationtospecificfeaturesofwhitematterinjuryinpreterminfants[J].Neuroradiology,2014,56(9):771-779.

[12]李仰康,刘国瑞.磁共振成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04,17(3):190-192.

[13]BasuS,DewanganS,BarmanS,etal.Postnatalchangesincerebralbloodflowvelocityintermintra-uterinegrowth-restrictedneonates[J].PaediatrIntChildHealth,2014,34(3):189-193.

[14]Castilla-FernándezY,BoixH,MacayaA,etal.Brainstemdysgenesisduringtheneonatalperiod:diagnosisandman-agement[J].JPerinatMed,2013,41(4):445-453.

[15]OkanishiT,YamamotoH,HosokawaT,etal.Diffusion-weightedMRIforearlydiagnosisofneonatalherpessim-plexencephalitis[J].BrainDev,2015,37(4):423-431.

[16]Benavente-FernándezI,Lubián-LópezPS,Zuazo-OjedaMA,etal.Safetyofmagneticresonanceimaginginpre-terminfants[J].ActaPaediatri,2010,99(6):850-853.

[17]CohenMC,SpriggA,WhitbyEH.Subduralhemorrhage,intraduralhemorrhageandhypoxiainthepediatricandperinatalpostmortem:aretheyrelated?Anobservationalstudycombiningtheuseofpostmortempathologyandmagneticresonanceimaging[J].ForensicSciInt,2010,200(1/2/3):100-107.

篇2

一、X线在疾病诊断的应用

1895年伦琴发现的X射线在二十世纪被医学界广泛应用。X线成为诊断和治疗方面最有效的手段。它以绝对的可靠性引导着医师的诊治。普通放射诊断是现代医疗机构确诊病人患病的重要手段。今天,每一个有声望的医院无论大小,都要有一个X线部门,并备有做疾病诊断和治疗所用的设备和装置。

医院配置X线装置后内部器官的检查也迅速采用了X线技术。由于X线可被不致密的器官或骨予以部分阻断,故在X线片上可将软部分识别。肺部检查又扩大了其应用范围,在支气管和肺中的异物,能借此找到其准确的所在部位。胸部X线检查成了临床检查的常规,现已在学校和军队中发现了上千个早期无症状的结核病例。X线检查在大多数的重复健康检查中成为必要的措施。骨和关节的放射学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普放诊断还应用在脊髓体和椎间盘疾病病理分析,齿部的X线摄影,肾和其他结石以及病理性钙化的X线诊断等方面。

主治医师通常让病人做的诊断检查是透视或照相。透视是使X线透过人体被检查部位并在荧光屏上形成影像。优点是能够看到心肺、横膈及胃肠等活动的情况,同时还可以转动患者,做多方面观察,以显示病变及其特征,便于分析病变的性质,多用于胸部及胃肠检查。因此,在术前病人一般都需要进行透视检查,观察多系统的器官。检查人身体机能是否适合手术。对于某一特定部位的检查不仅可以观察病灶,同时也能够观察病变与周围的关系。

照相亦称为摄影或摄片,X线通过人体后使受检部位在胶片上显影,利用了X线的穿透性和对胶片的感光作用。这种影像诊断方法比较昂贵,但可留作永久记录,便于分析对比、集体讨论和复查比较。然而它的缺点是不能显示脏器活动状态。一张照片仅反映一个(即照相位置)。因此摄片可适应于各系统、器官疾病,如头颅、脊椎及腹部等部位的检查。要根据病人的病情选择适当的诊断方法。普放诊断原理主要依据X线成像原理。它与X线的性质、人体组织密度和厚度有关,X线能穿透人体是由X线的性质所决定的。X线成像原理是:X线的基本特性和人体组织器官密度与厚度之差导致各个不同密度的组织相邻排列,吸收及透过X线的量不同,产生透视或照片上的影像。凡是密度大的部分(例如骨骼)吸收X线最多,通过X线很少,故在照片上显出白色影像;反之,密度较小的部分(例如空气或是软组织)在照片上出现黑色影像。这使X射线技术立即为外科所采用,用于骨折、骨病的诊断及异物的识别。医院配置X线装置后内部器官的检查也迅速采用了X线技术。由于X线可被不致密的器官或骨予以部分阻断,故在X线片上可将软部分识别。肺部检查又扩大了其应用范围,在支气管和肺中的异物,能借此找到其准确的所在部位。胸部X线检查成了临床检查的常规,现已在学校和军队中发现了上千个早期无症状的结核病例。X线检查在大多数的重复健康检查中成为必要的措施。骨和关节的放射学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普放诊断还应用在脊髓体和椎间盘疾病病理分析,齿部的X线摄影,肾和其他结石以及病理性钙化的X线诊断等方面。

二、CT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CT影像不同于普通的X线影像,它是一种数字化的影像,医疗应用中已经相当普遍。已成为很多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

(1)普通扫描(平扫) 系不使用对比剂的常规扫描,扫描范围通常从肺尖到肺底,也可根据定位片所见,进行选层扫描。对多数胸部病变,乎扫能满足诊断要求。

(2) 增强扫描通常是在平扫的基础上进行,为以静脉快速注射含碘对比剂后再进行的扫描,包括动态增强扫描和CT灌注扫描。主要用于鉴别病变为血管性或非血管性、明确纵隔病变与心脏大血管的关系、了解病变的血供情况,帮助鉴别良、恶性病变等。

(3)高分辨力扫描高分辨力CT扫描技术为薄层扫描及高分辨力算法重建图像的检查技术。主要用于病灶的微细结构,对弥漫性肺间质病变及支气管扩张的诊断具有突出效果,它是常规扫描的一种补充。

(4)多层面CT扫描系X线管一次旋转过程中同时获得4、8或16层面图像数据的成像系统,可对肺部病灶进行多方位观察,且具有肺结节分析功能、肺支气管成像、肺含气量测定及支气管仿真内镜功能等。

三、影像核医学检查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篇3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育的必修专业课,是借助于某种介质(如X线、电磁场、超声波等)与人体的相互作用,把人体内部组织器官的结构及其密度以影像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一门科学技术。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内容多、更新快,要求学生掌握X线机、超声、CT、MRI等设备正规操作方法、成像特点,能正确评价影像图片的质量,其学习时间为200学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改革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十分紧迫。笔者多年来通过对多种教学方法的研究,探索课堂提问技巧,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明显地提高了教学质量,获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笔者在此介绍几点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1.提问要有目的性

1.1检查、巩固已学的知识。

教师应检查学生已学过的知识,了解学生该记的是否记住了,理解是否正确、是否完整。通过提问,教师可以发现教和学两方面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予以补救。

1.2引导学生接受新知识。

对于前后联系密切的知识,教师通过提问唤起学生旧知识是很重要的,这是引入新知识的切入点。教学的成败与师生的思维活动是否协调一致关系极大,对于每堂课的重点、难点,一般来说教师是心中有数的,但学生却很难把握。因此,教师在关键处向学生提问,引起学生重视,是很有必要的。教师提问的结果,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学生答得上,这当然好;二是学生答不上,这也有好处,便于引起学生的注意,让他们对接受新知识做好思想准备。

1.3培养学生对专业术语的应用能力、表达能力。

教师应让学生在回答问题中使用专业术语来表述医学影像检查操作过程,通过他们的回答来规范专业术语的使用。教师应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课堂练习和学生作业中发现的问题,对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做到脑中有形,胸中有数。

2.提问要有针对性

2.1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问题难易有别。

提问对象是指教学时的教学对象,也就是全体学生。教师提问时应考虑学生能力的高低,并对他们的情况进行客观的分析,让更多的学生能主动回答问题。对比较简单的问题,教师应尽量让中、下层次的学生回答,较难的也可让中等层次的学生回答,然后让学优生补充、解答。这样,上、中、下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课堂教学是当前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针对学生学习水平不齐的实际,教师可以精心设计提问的难度,使上、中、下三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获取所需信息,起到“学优生能吃饱,学困生能吃了”的良好作用,激发出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通常的做法是教师利用系列提问,从易到难。

2.2围绕重点、难点,设计提问。

恰当的提问能使教师的教学目的明确地被学生掌握,使学生不再是被“填喂”的鸭子,而有了自己的问题,能自主地思考、品味、感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根据教学目标,扣住重点,抓住难点,这样就能抓准方向。重点解决了,教学的任务也基本落实了,教师扣住重点引导点拨,可谓事半功倍。难点主要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易攻克而教学上又必须落实的知识点。它是教学过程中的拦路虎,也是教师解疑的一个靶心。抓难点,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教师针对重点、难点,设计问题,犹如写文章之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干脆利落。

3.提问要有启发性

3.1提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趣的问题具有吸引力、凝聚力,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参与学习,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教师提有趣的问题既能调动学生的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