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4 15:40:1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高标准农田具体要求,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2011年我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包括存量资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一般土地治理项目和增量资金一般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总任务4.1万亩,其中湖西农场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1.0万亩,一般土地治理项目朱寨镇1.1万亩,敬安镇1.0万亩,张庄镇增量项目1.0万亩。项目涉及湖西农场一、二、三分场;朱寨镇阎集、阎寨、黄井、甄庙;敬安镇大韩口、袁大庄、宗楼、刘庄、郭楼;张庄镇姚楼、卓洼、朱桥、袁庄共十六个行政村。
项目总投资4289.18万元,其中财政投资3804万元,群众自筹380.4万元。财政投资中,中央财政1902万元,省级财政配套1806.9万元,县财政配套95.1万元。
湖西农场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总投资1336.43万元,其中财政投资1200万元,群众自筹120万元,整合资金16.43万元;朱寨镇项目总投资1030.51万元,其中财政投资924万元,群众自筹92.4万元,整合资金14.11万元;敬安镇项目总投资998.24万元,其中财政投资840万元,群众自筹84万元,整合资金74.24万元;张庄镇增量项目总投资924万元,其中财政投资840万元,群众自筹84万元。
二、2011年度项目工程计划完成情况
2011年度我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按照项目规划和省市年度计划批复内容,土建工程通过公开竞争招标,择优选取了机械化施工处、铁路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金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汉源建设工程公司、力信建设工程公司、铜山市政工程公司、庆安建设有限公司、华旭建筑安装工程公司、立弘建筑工程公司、利通水利建设安装工程公司、荣祥建设工程公司等十一个施工企业。土建工程于2011年5月开工建设,按照合同要求于12月底全部完成建设任务。节水工程、科技推广、土方工程、农田林网植树等均以不同方式与施工单位和供货单位签订合同,按计划内容组织实施完成任务。
(一)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
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安排在湖西农场,涉及一、二、三分场等3个分场,项目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万亩,完成投资1320万元,其中财政投资1200万元,群众自筹120万元。财政投资中,中央财政600万元,省级财政配套570万元,财政配套30万元。项目完成土方15.12万方,新建电灌站6座,改建电灌站10座,中沟桥8座、维修中沟桥1座、小沟桥20座、节制闸1座,生产桥10座、渡槽25座、支渠闸10座、分水门757座、跌水22座、过路涵214座。架设输电线路1.16公里,修筑防渗渠27千米,新修混凝土路10.6千米,砂石路18千米,农田林网0.85万株,完成示范推广面积4000亩,技术培训1200人次。
(二)一般土地治理项目
一般土地治理项目安排在朱寨、敬安二个镇,涉及朱寨镇阎集、阎寨、黄井、甄庙;敬安镇大韩口、袁大庄、宗楼、刘庄、郭楼等九个行政村。完成中底产田改造2.1万亩。完成投资2028.75万元,其中财政投资1764万元,群众自筹176.4万元。财政投资中,中央财政882万元,省级财政配套837.9万元,财政配套44.1万元。项目完成土方22.05万方,大沟桥2座,中沟桥35座、小沟桥83座、跌水35座、过路涵687座,新打机电井130眼,配套井房40座,架设输电线路6.83公里,新修混凝土路18.3千米,砂石路90.87千平米平,农田林网1.3232万株,技术培训1000人次,示范推广面积5300亩。
(三)增量资金一般土地治理项目
增量资金一般土地治理项目安排在张庄镇,涉及姚楼、卓洼、朱桥、袁庄等四个行政村。完成中底产田1.0万亩。完成投资924万元,其中财政投资840万元,群众自筹84万元。财政投资中,中央财政420万元,省级财政配套399万元,财政配套21万元。项目完成土方12万方,新建电管站1座,改建电管站2座,新打机井81眼,配套井房18座,中沟桥7座、小沟桥44座、维修桥4座,跌水68座、过路涵110座。新修混凝土路5.8千米,砂石路69.43千平米,架设输电线路3.0公里,节水工程500亩,农田林网0.766万株。
三、开发成效
2011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开发成效显著,首先是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项目区的生产条件,提高了生产能力,促进了高效农业的发展;二是通过农田林网更新改造,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三是通过科技措施增加了项目区科技含量,提高科学种田水平;四是通过项目实施,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
(一)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2011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项目区生产条件,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为基本任务,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工程。项目累计开挖疏浚中、小沟78.25公里,完成土方49.17万方,新打机电井211眼,新建电灌站14座,改建电灌站12座,配套建筑物2325座,修筑防渗渠44.46公里,架设输电线路7.99公里,修筑砂石路223.3千平米,混凝土路34.7公里,通过项目建设,生产条件和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基本达到了田成方、沟相通、路硬化、林成网、旱能灌、涝能排的高产高效示范田。项目累计新增灌溉面积2.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8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7万亩,新增除涝面积1.6万亩,改善除涝面积2.1万亩,新增农田林网3.1万亩。年新增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1726.3万公斤以上。
(二)促进了高效农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2011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始终坚持把项目建设与促进高效农业相结合,通过工程配套、科技示范等措施,有效地促进了高效设施农业的发展,增强了农业发展的后劲,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项目区基本实现了生产规模化、高效化,优质化。张庄镇新扩钢架大棚1000余栋,敬安镇新扩设施蔬菜2000余亩。项目区共新增蔬菜面积10000余亩,以年亩产蔬菜3000公斤计,年新增蔬菜生产能力2550万公斤,按蔬菜每公斤平均市场价1.2元,年可新增蔬菜种植业产值3060万元。
(三)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基本达到生态农业示范园。
2011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通过内外三沟开挖疏浚、生产道路砂石化、农田林网更新,项目区形象焕然一新,不仅实现了格田成方,田地平整,沟河相通,道路相连,交通便利,林网整齐的高效农田,而且增强了项目区排灌能力,减少了水土流失,提高了防风固沙能力,减轻了农业生产环境污染,农业生产小气候明显改善,项目区已呈现出了生态和谐,景观优美的生态农业园的新景象。
(四)增强了农民科技意识,提高了科学生产水平。
2011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依托市农科院、市土肥站等科研和技术推广单位,充分利用省科技示范项目及土地治理科技推广资金,大力加强项目区新技术、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和农民培训,努力提高项目区蔬菜生产能力和水平,打造一流的科技含量高、质优高效蔬菜生产示范园。项目累计建设节水示范区500亩,新技术示范推广0.93万亩,推广节水灌溉、双膜覆盖、大棚无公害高产栽培、大棚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培训项目区农民2200人次,项目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蔬菜生产的科技含量,增强了农民科学种田的意识。
四、主要做法和体会
我县农业综合开发以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为着力点,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和高产出效益,以增效富民为目标,创新机制,走出了农业综合开发新路子,有效地推动了现代农业规模化发展,实现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新跨跃。
(一)科学论证,提高项目建设规划水平
为了高标准定位农业开发项目发展目标,坚持以改善项目区农业基本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线,聚集组织资源、技术资源、资金资源,努力打造一流的项目区。为此,县政府多次组织县有关部门深入湖西农场、朱寨、敬安、张庄等镇深入调研,并依托省农科院、扬州大学、农科院等科研院所,认真编制出《省2010-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按照总体规划方案和2011年项目入库原则,考察筛选入库项目,最终确定2011年度农业开发项目投资重点区域,组织编制年度项目可研报告、初步设计及实施计划,并对省市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予以修改完善。为保证项目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立项之初,我市还组织人员到各项目村召开农民立项意愿调查会,面对面地宣传农业开发政策,征求项目区农民对年度规划方案的意见,着力夯实农业综合开发的群众基础,努力营造出基层干群盼开发、要开发、干开发的浓厚氛围。通过在项目区开展立项和工程建设公示,农业开发工作得到了项目区广大干群的热情欢迎和大力支持,不仅充分体现了农业综合开发“以人为本、以民为先”和“公平、公正、透明”的立项原则,而且也使项目规划更加符合当地实际,为项目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规范管理,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对项目建设实行全过程控制管理,是建设好农业开发项目、使用好农业开发资金的关键所在。在计划管理上,开发主管部门严格按照年度计划组织实施,对确需变化的,严格按照县级管理权限抓好计划调整和设计变更工作,对少量涉及工程数量、规格型号变化的,认真履行相关手续,报请业务主管部门、监理批准后,方可实施;对超过县级审批权限的土建工程招标节余资金实施计划,在上报省、市批复后,及时组织再次招投标。走科技推广管理上,组织召开各科技推广单位与项目镇村干部见面会,让双方面对面地确定科技推广实施方案落实工作,根据科技推广内容落实好品种发放、技术培训的时间,安排专人对科技推广单位实行调度,督促他们加快实施进度,保证了科技推广工作的按时完成。
在土建工程建设上,始终按照“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益”的原则,坚持“事前与检、事中监督、事后检验”的质量控制要求,实行县、镇、村三级联动的监理制,业主、总监、旁站、群众代表共同监督,严把工程开工关、材料质量关、施工工序关、工程进度关和质量验收关。施工期间,县开发局实行每周一召开监理、施工单位负责人调度会制度,对上周来的工程质量、进度进行点评,对施工中出现的不好的苗头性问题及时予以指出,对下周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县开发局还专门成立了项目建设督查小组,组织了10名业务人员不定期地到各个标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通过全面实行工程质量跟踪制度,不仅大大提高了工程建设质量,而且减少了建设过程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有效地保障了工程质量和进度。在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上,委托市招投标机构进行统一招标,按照最低评标价法确定施工企业,及时与中标企业签订施工合同,保证了管灌建设的质量和进度,建成的管灌工程已在相关村设施瓜菜生产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在工程验收上,实行单项工程验收与整体工程验收相结合形式,采取验收组、监理、项目区镇政府三级联合验收制,对单个建筑物、砂石路等工程对照施工合同、设计图纸、竣工图表进行逐一丈量、卫星定位,对不达标工程提出限期整改意见,经再次验收合格后,方可将完工工程移交到有关村组,增强了施工单位的责任心,杜绝了撒手工程想象的发生,提高了工程效用的持久性。在林网工程建设上,首先按照“货比三家”的原则采购林网苗木,选用质优价廉的企业进行统一供应;其次是采用拍卖、承包的形式落实林网管护主体,按照在“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落实好浇水、培土、看管等工作,充分调动一家一户农民的管护积极性,以尽量克服持续干旱对苗木生长的影响,提高成活率。在档案管理上,对照省市档案管理办法,整理完善档案资料,做到项目计划、施工合同、监理资料、报账手续、定位图表、移交管护等档案资料与现场实物相互衔接,保证了档案资料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完整性。
在整体形象建设上,对项目区全面进行沟渠疏浚和土方整理的同时,把标牌、标语、标志工作放在与工程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安排专人负责“三标”的工作,将“三标”工作贯穿于项目建设始终。各项目区内设置过路龙门、立柱宣传牌,在所有建筑物上贴农业开发标志和编号,制作管护制度、竣工公式牌等,不仅起到了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的功效,而且对农业开发工作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扩大了项目建设影响力。
(三)科学规划,提高项目建设水平。
项目规划是项目建设成败的关键,也是提高资金效益的前提,我们始终把科学规划作为项目建设的关键,坚持做到从项目区实际出发,项目建设符合生产发展实际,建设内容满足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一是明确规划的指导思想。我县2011年度土地治理项目,特别是湖西农场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在规划上,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按照发展现代农业要求,以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以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为原则,提升农业基础设施水平,强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改进农业生产方式,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全面提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加快农业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二是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根据项目区的自然资源条件和主导产业特点,对照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制定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规划,明确重点,综合治理。在治理措施上,针对影响项目区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采取水利、农业、林业、科技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如:在水利措施上,针对项目区防洪标准不高,灌溉排涝能力不强的情况,在湖西农场高标准农田工程项目区上,新建电站6座,改建电站10座和新修27公里防渗渠。在田间道路建设上,主干道实现硬质化,既方便农机作业和农产品运输,又方便农民的生产生活。
(四)突出重点,提高开发效益水平。
我县农业综合开发始终坚持以实际出发,围绕影响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障碍,优化项目规划,合理布局工程。在项目规划和建设中,一是重点加强排灌沟河疏浚整修,提高项目区排灌能力,项目累计开挖疏浚中小毛沟78.25余公里,完成土方49.17万方,有效地解决了项目区排涝不畅的问题。二是重点加强排灌工程配套建设,做到灌水能控制,排水有出路,沟、路、渠交叉配置建筑物。累计新打机电井211眼,配套桥、涵、闸、站等建筑物2351座,彻底解决了项目区灌溉问题,生产能力和效益显著提高。三是重点加强生产道路建设,2011年项目累计新修砂石路223.3千平米,混凝土路34.7公里,不但改善了项目区生产生活条件,而且解决了蔬菜外运和销售问题,有力的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增强了项目区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
(五)综合投入,提高项目投资水平。
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仅靠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投入,不但难以达到建设标准,而且也难以发挥项目区的最大效率。因此,我县以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为平台,按照“渠道不变、资金配合,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注重整合各方资金,逐步形成了以农业开发项目为平台,以财政资金为引导,其他资金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开发机制,较好发挥了农业开发项目集聚效应,取得了明显效果。累计整合农委、水利、财政、发改委等部门的支农资金近1000多万元,吸引企业、合作社和大户投入200多万元,这些资金的投入为项目区的建设及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六)密切配合,提高项目资金管理水平。
中图分类号: S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沙镇是个农业生产大镇,地势西高东低,面积14万平方公里,地形复杂。我镇是自然灾害多发的乡镇,尤其是水灾、旱灾更为频繁。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农业发展最基础的条件,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健全的农田水利建设体系和完善的管理措施,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生活带来的不便,减少农业生产的损失。搞好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是增强农业抗灾能力,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及生态环境的必然要求,是保障人民正常生产和生活的关键。
近年,我国北方干旱少雨的气候特征决定了农田水利建设对现代农业的重要性。随着全球气温变暖,厄尔尼诺等极端气候对我国的影响逐步加剧。今年我国北方大面积出现长时间的高温、干旱气候,抗旱难度较大、任务非常艰巨。沙镇相对脆弱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难以承担抗旱救灾的重任,沙镇的农业生产损失严重。可见,农田水利设施对现代农业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必须建立健全以防洪、排涝、灌溉、蓄水、防潮为主的骨干水利工程体系,才能有效避免干、旱、洪、涝对现代农业造成的巨大损失,必须制定以下措施;
一因地制宜,稳步发展。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农业发展的命脉。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温升高,大涝大旱的现象非常严重,沙镇西半部由于干旱连吃水都成了问题,东半部的朱台、黄屯、扈庄、康庙等地势低洼,有雨必灾,有水必淹,由于渍涝颗粒无收。因此,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切实提高供水保证和农田排涝能力的标准。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提供高标准的灌排服务。鉴于这种情况,配套的田间工程需建立一个大的蓄水池及半地上半地下的输排水农渠、毛渠。雨季时可以利用排水管道排到蓄水池蓄水,往西半部干旱地区输水,干旱时可以从蓄水池和干渠提水进行浇地。这样,对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打造生态农业大镇,做大做强蔬菜、畜禽、林果等优势特色产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促进农业经济的规范化发展。
二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统筹考虑农业节水
目前的农业节水方式,无法根本改善缺水状况。为了抗旱保丰收和增加粮食产量,人们一方面在打更多、更深的井,另一方面节水灌溉省下的水又被用来扩大灌溉面积,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型节水。抗灾能力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水资源的短缺必须颠覆传统的大水漫灌。为此,要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从更多宏观的角度统筹考虑农业节水。
因为农业节水不仅仅是一个工程问题、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它涉及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农村经营方式、产业结构调整、重粮效益和农民的切身利益等诸多方面。这些问题都不是一个部门所能解决的。因此,需要多个部门密切配合,紧密协作,统筹考虑制约农业发展的各种因素,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切实可行的节水农业技术体系。
三灌区的地面水利用是区外引水系统,灌区的地下潜水层可视为一个调节水库,其补给量包括降雨补给,渠道、排水沟渗漏补给,区外地下水侧向补给,区内地下水越层补给以及人工回灌等;其消耗量包括蒸发、出流与开采。因此,在沙镇灌区内,地面水、地下水的动态规律也不同,上游井渠结合,以渠为主,下游井渠结合,以井为主。
四建立农业节水补助资金制度,加大农业节水投资力度
现行的农业节水工程投资主要靠农民筹资,工程的一次性投资较大,而大部分群众还不富裕,很难拿出更多的钱来搞农业节水工程。因此,各级政府要把农业节水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形成一种制度,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从而确立农业节水的重要性,引导全体群众都来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
五搞好中低产田节水灌溉
选择适当的节水灌溉技术,因地制宜的制定发展规划,立足区域内特色产业发展状况,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切忌盲目搞不适合当地推广的‘样板工程’。
节水灌溉方式;
1 田间地面灌水,现行浇地大部分都是土渠,跑、冒、渗、漏现象非常严重,水的利用率只有百分之六十左右,如改土渠为防渗渠输水灌溉,可节水百分之二十。农田的大部分都是大水漫灌,我们可以推广宽畦改窄畦,长畦改短畦。主要适用于东半部以渠灌为主的朱台、黄屯、贾庄、扈庄、高楼、姜堤口、史宋、徐连彩、皋冯、康庙等粮食产区。
2管灌,利用低压管道将灌溉水直接输送到田间地头,管材有树酯材料、橡胶材料等。主要适用于西半部以井灌为主的‘蔬菜生产基地’,有以后王、二张、西董为中心的食用菌基地,以庄户、大常为中心的大蒜生产基地,以范庄、李堂为中心的西箶、茄子生产基地,以袁搂、苇园为中心的西红市、黄瓜生产基地,以王桐庄、孙老庄为中心的西瓜生产基地,以李老庄、糖坊为中心的大葱、香菜生产基地。
3喷灌,直接将水输送到田间进行浇灌。主要适用于蔬菜大棚内,以及镇驻地以北、聊莘路以西,以高科育苗基地为中心的农业现代化产业园。
中低产田改造已列为今后农业的主攻方向,向中低产田要效益,扩大节水灌溉面积。在东半部的粮食产区,必须规划成10000亩项目区,几年来,夏季雨水集中 ,都是颗粒无收。因此,应根据地形修筑农渠、毛渠,对盐碱地搞好以水冲盐、以水压碱和土壤改良,研究制定适宜的冲洗定额和节水技术措施。
六建立新的管理机制
(据《农民日报》)
国土部:闲置土地满1年按地价20%征闲置费
最近,国土部正式《闲置土地处置办法》(下称《办法》),规定未动工开发满1年的闲置土地,由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按照土地出让或者划拨价款的20%征缴土地闲置费。该办法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
《办法》对闲置土地进行了明确认定,即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超过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有偿使用合同或者划拔决定书约定、规定的动工开发日期满1年未动工开发的国有建设用地。已动工开发但开发建设用地面积占应动工开发建设用地总面积不足1/3或者已投资额占总投资额不足25%,中止开发建设满1年的国有建设用地,也可以认定为闲置土地。
《办法》规定,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发现有闲置土地的,应当在30日内开展调查核实,向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发出《闲置土地调查通知书》。
此外,《办法》明确了6种闲置土地最后处置利用方式。延长动工开发期限、调整土地用途、规划条件、由政府安排临时使用、协议有偿收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置换土地,以及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规定其他处置方式。
《办法》指出,不依法履行闲置土地监督检查职责,在闲置土地调查、认定和处置工作中、、的,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未按照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有偿使用合同或者划拨决定书约定、规定的期限、条件将土地交付给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致使项目不具备动工开发条件的,应当依法承担违约责任。(据中新网)
2012年中央已拨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275.63亿元
2012年,中央财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拨付进度进一步加快。截至6月中旬,已经累计拨付各地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央财政资金275.63亿元,占全年农业综合开发中央补助地方支出预算的99.30%,比上年同期提高11.18个百分点。
财政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介绍,目前,除少量自然灾害损毁工程修复补助资金未拨付外,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中央财政补助地方支出预算基本执行完毕。
据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央财政资金重点支持各地区开展以农田水利为主要内容的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并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项目建设范围涉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个计划单列市。通过项目建设,有效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据新华网)
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新特点和新趋势
截至2012年3月底,全国实有农民专业合作社55.23万户,出资总额7995.56亿元,实有成员总数1321.19万个。
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钟攸平指出,经过5年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农民专业合作社增长速度加快,东中部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保持快速发展,西部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量逐渐增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作模式更加多样化,有企业带动型、能人创办型、村民自组型等多种发展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范围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事的行业从种植、养殖、农产品销售逐渐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不断扩大,开始出现跨地区、跨行业联合现象。
(据人民网)
我国在“十二五”期间将投资6000亿元提升耕地质量
最近,全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现场会召开。
会上,国土资源部耕地保护司司长严之尧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投资6000亿元用于提升耕地质量,以实现“成方、林成行、路相通、渠相连”的目标,达到旱涝保收的目的。具体而言,就是田要小田并大田,林要防护、防风沙,路要满足现代农业以及大型机械的通行需求,水要满足农田末级灌溉的要求。
财政部经建司司长李敬辉介绍,“十一五”期间,我国在耕地治理方面累计投入中央分成新增费800多亿元,比“十一五”以前总投入增加了127%。中央分成的新增费已成为我国土地整治资金主要来源。“十二五”期间,耕地整治的投入还将大幅度增加。对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重点省份,国家财政将予以重点倾斜。资金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和第一批启动的500个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示范县倾斜,确保取得实效。目前,我国优等地仅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2.7%,高等地占30%,中、低等地占67.3%。(据新华网)
15部门印发《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细则》及配套文件
最近,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等15部门印发《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细则》等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配套文件,以政策“打包”的形式强化学生营养餐规范管理,在《食品安全保障管理办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学校食堂管理办法》《学生信息管理办法》《信息公开公示办法》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