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4 15:40:19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分析,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一、哈默尔商业模式组成要素理论
学者们普遍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系统,一个企业通过对产品、价格、信息、资金等生产要素的合理安排,为客户、股东、员工创造价值。在商业模式研究领域较有影响力的学者盖伊·哈默尔认为商业模式是一种应用于实践的、简单的商业观念。他识别了四种主要的商业模式,包括客户界面、核心战略、战略资源、价值网络四大要素。而这些因素两两之间都形成一个界面,这些界面将四个要素紧密地连成一个协调运作的整体。此外,模式还要达到效率、独特性、一致性,并在利润助推因素的作用下才能充分发挥效力。
二、横店影视城商业模式分析
自1996年以来,经过了十多年发展的横店影视集团,主要形成了旅游休闲、旅游开发、酒店服务、影视管理服务这几个业务。从哈默尔商业模式的组成要素理论角度来分析,横店影视城的商业模式组成要素主要有以下特点:①核心战略,2001年,在对影视城的资源特色、优势劣势分析之后,经营者提出了“影视为表、旅游为里、文化为魂”的经营理念,明确了影视是基础性资源,要利用影视宣传企业,利用影视为旅游产品开发提供题材、手段等元素,使影视、旅游、文化三位一体,互相融合。②价值网络,政府的支持是横店影视城得到快速发展强有力的保障。浙江省委领导明确表态,要举全省之力,把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建好,使之成为中国影视产业的要素平台。横店发展影视产业,不仅能够享受国务院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关优惠政策,还有浙江省人民政府和东阳市人民政府的多项优惠措施。旅游商是横店影视城扩大市场的利器。横店影视城始终坚持“三赢理念”,让商、公司及游客三者共赢的市场开发思路,通过反利大会及活动奖励,达成与各商的诚信合作。横店影视城还在人才储备、培训和教育上狠下功夫,主动与高校合作,如浙江传媒学院、浙江大学、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等省内外高校,共同创办了横店影视科技学院,培养影视表演、影视工程技术及影视制作现场管理等应用人才。③战略资源,横店影视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影视资源为基础,开发与影视结合的梦幻、快乐的旅游产品,形成了具有“中国的、影视的、原创的、高科技的、充满魅力的、轻松愉悦的”产品特色。清明上河图,一派繁华媚俗的大宋市井图;秦王宫,气势恢弘;广州街·香港街,可让游客感受粤港风情;明清宫苑,再现堂皇的京都风貌。梦幻谷,堪称国内规模第一的大型夜间影视体验主题公园,其中有《暴雨山洪》、火山实景演出《梦幻太极》。为了维护影视基地良好的环境和旅游秩序,横店影视城制订了详细的《影视拍摄管理规定》,针对影视拍摄的各个环节,从制度上规范了管理和服务行为,健全了事前审批、事中监督、事后控制制度,使横店的影视拍摄与旅游走上了规范、良性循环的发展之路。④客户界面,横店影视城的客户有两大类,一类是影视摄制组,另一类是大众游客。为了更好地维护客户,横店影视城在客户界面主要有以下亮点:拍摄免场租。从2000年开始对所有前来拍摄的剧组免收场租。这一政策降低了影视剧组的成本,提高了他们前来横店影视城拍摄的积极性。“一城一策”。“一城一策”就是要分析不同的市场客源地的人的经济水平、旅游意识、旅游习惯和适时发展,结合横店影视城的资源特点,提出不同的旅游概念,进行不同的旅游策划,组合不同的线路,制订不同的旅游价格,提高客源地对横店影视城的认知,激起人们的旅游兴趣。 三、横店影视城商业模式提升对策
①实现横店影视城的国际化,要有全球化的意识,把握经济和政治的宏观形势,在影视发展上准确把握全球最新的影视文化动向、影视技术发展方向。主动与全球上先进的影视城合作,借鉴他人的先进管理经验。寻求国际合作,与国际上影视巨头合作,为他们来横店影视城拍摄提供优惠条件,通过更多国际化影片的制作,达到让国外影视界认识横店的宣传效果。加强海外营销,吸引更多海外游客来横店旅游,体验中国特有的影视文化。②延长产业链,增加创收点,“影视+旅游+文化”依然作为横店影视城的核心战略,但为了增加创收点,使横店影视产业集聚效应加强,实现影视城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要在延长产业链上狠下功夫,将多个产业链环节当中的交易费用转化公司的利润。在产业链的上游,集中影视策划与创作的优秀人才,编写高质量的影视作品;完善影视制作的统筹安排服务。在产业链的下游,加强影视后期制作和发行宣传,与更多的网上在线影院和大中小城市的电影院加强合作,在新电影作品的发行上分享到利润。纵向一体化不仅增加创收点,也使影视城拥有更多的影视核心技术,减少对产业中其他合作伙伴的依赖,提升影视城的竞争力。③持续不断地进行影视旅游产品创新,任何一项旅游产品都有其生命周期,从生产,成长,成熟再到衰退,短则一个月之内,长则数十年。横店影视城的小型影视旅游产品基本依托于经典的影视片段,如的《英雄比剑》、《秦军剑雨》,但随着观众对电影热情的消退,此类影视旅游产品难以再引起他们的兴趣。横店旅游产品开发部门要根据最新的、火爆的电影,开发出经典的影视旅游产品,不断对影视旅游产品进行创新。④丰富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横店影视店所展现的中华历史文化,如秦王宫的秦文化,明清宫苑的明清文化,清明上河图的宋文化以及大智禅寺的佛教文化、屏岩洞府的道家文化,但大都以建筑为依托,少有重现历史生活原态,更是缺少浙江当地文化、越文化的挖掘与开发。因此有必要深入挖掘浙江的古越文化,以“建筑+演艺”的形式表达出来,使游客不仅在横店可以感受影视文化,还可以感受浙江本土文化。⑤提高旅游产品的游客参与度,横店的影视旅游产品都以静态为主,游客只能从视觉和听觉来感受节目的精彩,身心上的共鸣有限,有必要开发一些能让群众充当主角的影视片段表演节目;在影视旅游中运用高科技的声、光、电手段,充分调动游客的感观;将表演中使用的道具以记念品的形式送给游客等等。⑥注重网络营销。网络营销就是以国际互联网络为基础,利用数字化的信息和网络媒体的交互性来辅助营销目标实现的一种新型的市场营销方式。随着国家信息建设的发展,网民已成数量级增长,运用信息化技术,加强网络营销将是营销的利器。网上营销还要借助其它网络平台,如携程、驴妈妈、途牛网等,与它们合作,利用它们的渠道向更大的受众提供横店的信息,共享营销收益。
参考文献:
[1]HamelG.Leading the revolution.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0.
[2]胡盛强.商业模式的结构探索与创新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东南大学,2007.
[3]曾毓琳.横店传奇——横店影视城发展的探索[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中图分类号:F71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步行商业街区的空间模式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各空间要素内部和各空间要素之间都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其空间形态一般也不是以单一类型出现,往往是根据实际情况,以多种类型的复合形式出现。
在步行商业街区的空间模式分析中,最主要研究的是空间的组构关系。简而言之,是研究影响街区空间基本要素之间的构成关系。步行商业街区中的空间模式都从基本形态构成要素的关系组构而来。
笔者以西安市大唐不夜城为例,从空间布局、空间肌理、空间序列、空间尺度以及空间节点等方面分析城市步行商业街区的空间模式。
1西安大唐不夜城概况
1.1 区位情况
大唐不夜城位于西安市以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为主导的曲江新区内,地处大雁塔脚下,北起玄奘广场、南至唐城墙遗址公园、东起慈恩东路、西至慈恩西路。
1.2建设情况
大唐不夜城南北长1500米,东西宽480米,总占地面积64.49公顷,总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大唐不夜城自2006年开建,历时三年建设,于2009年9月28日实现对外开放。
2大唐不夜城空间布局
大唐不夜城利用雁南路景观商业步行街这一轴线,贯穿三个主题广场,六个仿唐街区和四大文化建筑,将包含商务、办公、购物、酒店、展览、游憩、娱乐、旅游以及文化等多种功能复合的不同商业形态连为一体,形成相互作用的高度集约的特色文化商业街区。
大唐不夜城主要由四部分组成:一是以玄奘广场、贞观文化广场、开元庆典广场为主体的大唐文化雕塑群;二是以西安音乐厅、西安大剧院、曲江美术馆、曲江电影城为代表的大型公共文化场馆;三是以威斯汀酒店、豪享来酒店、新乐汇商业街区为代表的大型酒店商业配套;四是以空中观光轻轨、景观步行街为代表的大型旅游交通设施。
3大唐不夜城空间模式分析
3.1空间肌理
空间肌理包括街区的平面形状、方位以及与之相关的道路骨架等,它反映街道以及广场的形态与走向,同时也反映了建筑的组合方式。
大唐不夜城商业街区的空间构成特征是以平面的空间组织为主,以建筑群体来组织整体空间,用统一的规划与设计方式建造了肌理细密、匀质的街区空间。街道和广场所形成的虚空间与建筑实体互相结合,互为图底,建筑物覆盖密度差不多等同于外部空间,因而大唐不夜城的公共开敞空间和建筑内部都是能吸引人逗留的场所,并且没有密集的建筑物带给人的压迫感,创造出了一种积极的空间。
3.2空间序列
良好的街区空间拥有层次丰富、富有人情味和标识感的空间,而良好的空间又是通过空间序列来组织的。空间序列是一些连续的、独立的空间场所,它们之间以通道相连带给人不同的空间经历和空间体验。
大唐不夜城的空间序列组织清晰明确,人在其中进行活动,心理感受随着空间的变化而跌宕起伏,给人带来良好的心理感受。从起始空间的玄奘广场,到空间部分的贞观文化广场,再到结尾空间的开元庆典广场,整体空间序列丰富而有层次感,其他子序列组织人们不同类型的空间活动。大唐不夜城合理的空间序列使街区空间具有更多的活力性和趣味性。
3.3空间尺度
大唐不夜城采用鱼骨型街道空间形式,通过六个仿唐街区,在尺度上再现了街巷肌理,建筑主体通过围合庭院形成内向的共享空间,组织成现代商业活动。
大唐不夜城景观步行街的总宽度约90米,步行空间的街道尺度较大,形成了良好的步行环境。步行体系由两侧各12米的人行道和中央40米宽的景观步行道组成。道路中还分段规划了沿街的停车空间。沿街建筑考虑大雁塔的景观控制作用,以二到三层为主。
3.4空间节点
大唐不夜城有八个街道交叉路口,其中两条是主干道,两条是次干道与大唐不夜城商业街相交。对于大唐不夜城商业空间形态而言,存在适当的交叉口空间节点,对于缓解连续性空间相对单一的界面带来的疲劳和破除长时间的单一方向指引的压迫感是有利的。但过度的交叉口导致大量交通,使得大唐不夜城步行商业街的活动受到了一定影响。
大唐不夜城曲江银泰商城(图1)的入口广场作为一个空间节点,在空间形态上而言,是从属于街道空间,为商城后退了一段距离,使空间局部放大,形成了较为开阔的外部空间,使建筑整体与街道空间相互渗透,形成了一种公共性的广场。
大唐不夜城步行商业街的空间节点设计人性化,不仅考虑到人的生理要求,更提供良好的活动心理感受。
3.5建筑界面
大唐不夜城以盛唐文化为背景,用传统的唐代建筑风格来塑造具有现代功能的文化步行商业街区。相对于其他商业建筑,大唐不夜城增大了建筑体量,以表现唐代为了显示建筑群更雄伟壮丽的高台;把唐代大屋顶建筑作为传统文化的信息载体,让它与具有现代审美理念的木格栅或者石材墙面进行并置对话。不同功能定位的建筑在立面上相互联系,材料采用木质、钢材、玻璃和石材等,整个立面统一中有变化。相同的建筑风格保证了街道立面视觉的统一性。
3.6设施和景观
以玄奘广场、贞观文化广场、开元庆典广场为主体的大唐文化雕塑群是大唐不夜城步行商业街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体雕塑强调广场大空间布局及大轮廓形象,营造出强烈鲜明的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
大唐不夜城步行商业街以休闲广场与绿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绿化布置。绿化采用点、线式的植树和面状绿地(草坪),结合雕塑、水池、休息座椅以及灯柱等小品,通过具有大唐文化特色的符号和元素的展示,将大自然的绿化、阳光、流水引入到商业街中,在城市中心地带营造了一个极富层次感和趣味感的商业空间。
4大唐不夜城发展状况
步行商业街区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契合,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也是商业模式转变的客观需要。大唐不夜城作为集旅游、商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步行商业街区,通过盛唐文化为背景、唐风元素为主线、体验消费为特征,将现代商业进行文化集成,在承担传播历史文化功能的同时,以多元的经营模式成功迎合了市场需求。
“文化创意产业”这一称谓是对我国文化、政治、历史、经济的一种高度的融合,文化创意产业是创意产业的重要内容组成之一,它是以创意为核心,向大众提供文化、艺术、精神、心理、娱乐产品的新兴产业,也是文化产业中最具创造性和先导性的核心组成部分。
“成都东村”即东部新城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被定位为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要特征,将文化产业与城市形态完美结合,融合智能化和低碳环保理念,具有独特的城市风貌和文化韵味,充分展示创意设计的“城市中的城市”。面积约41平方公里。其采用了国际领先的设计策略,在城市形态上总体规划了“一环、两轴、三岛、一中心”的整体空间格局。目前已规划设计了传媒大厦、智慧岛、博物馆岛、创意娱乐岛、十陵生态区、当代艺术谷地、城市商业副中心等重要区域和节点。
1. 发展思路分析
1.1 凸显传媒优势。东区音乐公园的“传媒优势”主要体现在“一种资源多种利用”的运营思路中。此处的“多种运用”表现为“在场、在播、在衍”;所谓 “在场”,表现为在东区音乐公园现场制作节目,举办活动等。所谓 “在播”,表现为传媒集团旗下平面、广电和网络媒体将东区音乐公园举办的创意活动作为内容资源,通过媒体平台进行传播。所谓“在衍”,表现为东区音乐公园的品牌获得衍生价值空间,这种空间会表现在地产价值的提升也会表现在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上。
1.2 聚集人气效应。文化产业园区的成功运作离不开人气的集聚。首先,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内容就是以发展的机会关键在于能否拥有持续的受众关注。其次,文化创意产业企业要摆脱事业体制下忽略市场的痼疾,就必须从明确的市场定位做起。因此,结合文化传播的根本要义和文化企业市场化的必然要求解读为“人气效应”。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其一是“人”,即目标受众是谁;其二是“气”,即关注的人有多少。
1.3 挖掘产业链价值。成都东区音乐公园通过围绕音乐主题构造多层次业态来挖掘产业链价值,从园区商户的整体情况来看,目前入住的商户涵盖音乐文化生产、音乐文化传播、音乐文化产品体验和销售以及主题酒吧、餐饮、酒店这五大类业态,其中前三类业态还可以分别根据参与者、传播方式或与音乐文化的关联的来进行细分。
兼营音乐文化生产和传播的商户包括演播中心、紫水古LIVE、MINI LIVE音乐现场、MINI LIVE音乐沙龙、音乐直播间书吧、胡晓会客厅、琴画绵绵古琴会馆和碎蝶音乐沙龙8家。这些商户依靠专业或大众的表演者资源,他们通过观赏性或学习性的艺术活动实现音乐文化的传播。
2. 发展模式分析
2.1 创新运作模式。成都东区音乐公园总投资超过35亿元,是成都市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由成都传媒集团全额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是成都市唯一的城市工业用地更新与工业旧址保护项目,是西部唯一的音乐互动体验和数字音乐产业聚集园区,是全球唯一的以音乐、艺术消费为主题的娱乐目的地。成都东区音乐公园是国内首个集生产、体验、消费、结算等音乐全产业链于一体的音乐主题商业街区,由东郊老工业区中的原成都红光电子管厂旧址改造而成。音乐资源集聚、衍生产业接入、多元文化互动和新媒体产业发展。成都东区音乐公园首创国内全新文化商业模式。对于成都东区音乐公园的未来,有评论称,成都东区音乐公园是国内唯一、比肩世界的音乐产业集聚和体验区。
2.2 互动体验模式。作为成都城市新名片,成都东区音乐公园强化了市民和游客的互动参与消费体验功能。 一是将音乐有关的所有产品、包括音乐创作、制作、音乐展演、明星、音乐经纪、音乐版权、传媒等产业链上各优势品牌集聚东区,进而形成上下游产业链的完整,让消费者在东区感受到各种音乐种类,并通过现场体验、参与、互动娱乐等方式全方位感受音乐的魅力。比如在MINILIVE音乐沙龙,市民朋友可以打造自己的个人演唱会;在1899个人电影工厂,可以亲自参与电影的拍摄,甚至可以自导自演,制作自己的电影;在朋克(PK)音乐书吧,可以参加音乐沙龙,与畅销书作者面对面交流;在记录车间,可以与新闻媒体的记者编辑一起分享媒体观点,掌握时政信息;在聚集了各种音乐创意零售产品的中央大道,市民可以找到最全的正版唱片,最经典的黑胶唱片,还可以免费体验到最顶级的发烧音响。
2.3 产业共融模式。成都东区音乐公园不仅能全方位体验音乐的魅力,还能近距离感受城市的变迁。“修旧如旧,旧房新用”是成都东区音乐公园建筑的主要特色,它结合了计划经济时代工业美学与现代商业建筑功能,兼容并蓄了上个世纪50年代苏联援建的办公楼、本世纪初的办公楼、多层厂房和工业感十足的烟囱管道,营造了东区兼具怀旧和时尚气息的艺术氛围,通过实用性、体验性改造,使市民可以亲身感受工业建筑的魅力。
总结
成都东区音乐公园是在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产业背景下,由地方政府委托具有文化产业实践经验和资本实力的成都传媒集团,在改造工业遗址的基础上建成的数字音乐产业集聚区,音乐新媒体发展基地和创意文化体验园。在成都发展音乐主题公园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兼备。在此,成都东区音乐公园又将“园区经济”专业化、规模化和多元化的—般经验与成都传媒集团的文化产业实践经验相结合,探索出文化产业园区经营的三条主要思路——凸显传媒运营优势;聚集人气效应;挖掘产业链价值。展望未来,成都传媒集团将联手中国移动无线音乐基地为核的各家园区商户,共同将园区打造为国家级数字音乐聚集区、国家级音乐文化旅游消费街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