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城市发展规律知与行

城市发展规律知与行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31:17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城市发展规律知与行,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城市发展规律知与行

篇1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1-0263-02

2011年12月28日随着《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 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的,幼儿园小学化现象引起了更大的关注。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对幼儿的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幼儿园课堂教学中,必须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但是目前不少幼儿园的课堂教学中存在“小学化”的现象,严重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一、何谓幼儿园课堂教学“小学化”

幼儿园“小学化”,简单地说就是把幼儿园教育当作小学教育对待;具体地说,它有显性和隐性两种表现方式。所谓“显性的表现是指幼儿园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表现与小学教师无异,幼儿在学习中的表现与小学生无异。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幼儿端坐静听,教师始终处于讲解的状态。”而所谓隐性的表现,“其典型特点是教师的教育行为中存在着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现象,幼儿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失去了应有的自由,教育过程失去了应有的趣味和快乐。”[1]

二、幼儿园课堂小学化存在的原因

1.升学的压力

我们都知道,不少小学特别是大城市中师资条件比较好的小学,幼儿从幼儿园毕业想要进入小学学习需要首先进行入学考试,所谓的入学考试内容是与小学所学的语文、数学、英语等知识联系起来的。所以,为了升学率,幼儿园不得不在课堂教学中对幼儿进行语文、数学、算术等知识的灌输,而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游戏、唱歌、故事等活动退居到次要地位。

2.传统文化的影响

三国时期的曹冲,五六岁时智力就和成人相仿,更是有“曹冲称象”的故事流传至今。骆宾王7岁能作诗,一首《咏鹅》早已成为幼儿启蒙教育的必备教材。北宋著名文学家王安石曾写下名篇《伤仲永》,故事中的主人公方仲永 5 岁便能作诗,被邻里乡亲称为神童。这些儿童在小小年纪就表现出高于同龄儿童的能力水平,所以才会被称为“神童”。他们是家长拿来教育自己孩子的典型、榜样。我国学前教育有着传统的“教化”定势。我国古代正统的育儿思想,顺着儒家重要典籍《礼记》,到《居家杂仪》、《颜氏家训》、《童蒙须知》,直至明清近世的集大成,都倡导采取教化方式,主张以读(《四书五经》)、写(字)、算(术)为主要教育内容[2]。

3.幼儿园师资短缺

在一些好的幼儿园,师资雄厚,能够达到国家所规定的合理的师生比,教具丰富,因此能够在课堂中寓教于乐,激发幼儿学习兴趣,采用多种直观化、形象化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而在农村或者偏远地区的幼儿园,一个班级的幼儿人数超过国家所规定的人数,而教具有限,无法进行游戏、表演等活动。幼儿人数过多,幼儿园空间过小,教师无法真正对幼儿实施科学的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变成了奢求。班级人数超过国家标准一倍的幼儿园在县及县以下大量存在,甚至还有不少班级人数达 80~90 人。在这种情况下,为保证幼儿的安全,端坐静听成了最重要的学习方式[3]。

三、对幼儿园课堂教学“小学化”的思考

1.小学化现象体现了家长的要求

在中国很多家长对所谓“神童”“天才儿童”趋之若鹜,更是教育自己孩子的典型和榜样。如果一个幼儿被称赞为“神童”,更是家长的荣耀。所以在中国最常见的是每天下午放学家长从幼儿园接到孩子最常问的都是“今天老师教了你什么?”或者“你今天学到了什么?”如果幼儿的回答是“老师带着我们做游戏、唱歌、讲故事,我过得很开心”或者是“我今天学会了一首儿歌”,那么这样的回答往往是让家长不满意的,家长会认为这个幼儿园不是一个好的幼儿园,自己的孩子待在这样的幼儿园中会落后于其他开展所谓“小学化”教学的幼儿园的孩子,而且将来也无法升入重点小学。因此,有的家长也强烈要求幼儿园在平时的课堂活动中把英语、算术、识字等知识教给幼儿,自己的孩子学到的越多,家长对幼儿园也就越满意。

作为幼儿园,如果家长出现这种想法时,应及时与家长沟通。通过“家长委员会”或者举办“教师、家长论坛”等多种形式,改变家长的错误想法。正确对待课堂教学中的知识教育,我们不能用一堵高墙把孩子与周围世界隔开。幼儿园应该告诉家长孩子只有生活在游戏、童话、音乐、幻想、创作的世界中时,他的精神生活才有充分价值。没有了这些,他就是一朵枯萎的花朵[4]。

2.幼小衔接问题也影响幼儿园课堂教学“小学化”

有专家研究发现,当今幼小衔接的问题,部分是幼儿园课程与小学一年级的课程衔接的问题,小学一年级的教学要求与以前相比提高了许多,例如识字量、阅读难度、运算要求、非母语的语言要求等都提高了[5]。

因此,如果在幼儿园阶段不进行一定阶段的识字、算术、阅读能力培养的训练的话,刚升入小学一年级的幼儿是很难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那么这样的幼儿很难在学习中获得乐趣,就会产生厌学心理。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是勤奋感对自卑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的幼儿很难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产生自卑感,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虽然我们不断强调实施素质教育,但是升学压力仍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高考这个指挥棒依然在发挥作用。所以,“素质教育搞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开展得扎扎实实”,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不让每一位幼儿“输在起跑线”上,幼儿园更是想方设法加强幼儿读写算等知识的训练,以使每个幼儿都能跟上小学一年级的课程。

笔者认为,走出幼小衔接误区,并不意味着不考虑“幼小衔接”问题,而是强调幼儿园应将“幼小衔接”的重点放在培养幼儿入读小学的适应性上,针对幼儿特点和实际需要,重点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生活的能力、健康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心理,为幼儿适应小学教育打好心理和行为的基础,而非单纯地提前教会小学课程[6]。

3.辩证看待“小学化”

教育部规定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纠正“小学化”教育内容和方式,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良好条件,整治“小学化”教育环境[7]。虽然国家禁止幼儿园中的“小学化“倾向,但是幼儿园课堂教学的“小学化”不是什么妖魔鬼怪,它的出现是现实的产物,我们应该正确对待这个问题,不能因噎废食。在一些幼儿园中,防止“小学化”就是所谓的幼儿园不能有教科书,幼儿园不能出现文字,不能教幼儿认字等。这些无疑是偏激的,是矫枉过正的行为。

儿童是有学习的欲望的,他们对世界充满着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习是儿童的权利,有一个欢乐的童年亦是儿童的权利。儿童教育不应当剥夺儿童的这些权利,它应当既促进儿童发展,又使儿童获得学习的欢乐、童年生活的欢乐[8]。所以面对幼儿,教师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顾虑,抓住幼儿学习的关键期,把“小孩子的头脑、双手、嘴、空间、时间等解放出来”,使儿童在游戏中、在参与自然、参与社会的活动中不断学习,不断成长。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自然不强迫任何事物去进行非它自己的成熟了的力量所驱使的事。”这里所说的自然包括自然界也包括人的身心自然发展过程。教育不能强求,不能硬造,不能拔苗助长,而应尊重自然规律,自然而然。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适度教育,既不能追求超前教育,更不能为了追求眼前一时的发展而牺牲长远的发展。幼儿园课堂教学中的“小学化”就属于超前教育,为了追求一时的利益,而忽略了他们身心发展规律。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长大以前就要像儿童。如果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9]。这段话无疑表明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尊重幼儿成长的自然速度。这个速度是大自然安排的,按幼儿成长的客观规律,违背了客观规律,不按规律办事,将受到规律的惩罚,培养出来的幼儿也是发展不健全的儿童。因此,“小学化”的问题值得每一个人深思。

参考文献:

[1]虞永平.“小学化”现象透视[J].幼儿教育,2011,(10).

[2]熊秉真.童年忆往[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97.

[3]虞永平.找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根源[N].中国教育报,2012-06-03.

[4]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M].唐其慈,等,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78.

[5]朱家雄.当今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政策导向(六)[J].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12,(11).

[6]李立娟,薛梅,马玮一.学前教育政策解析[J].中国外资,2012,(8).

篇2

要想破解合法性危机,“减负”工作必须坚持主导逻辑,需要逐步构建起改革推进的合法性逻辑。但审视合法性逻辑时,我们发现“减的到底是什么?为何必须减负?”等重要问题因缺乏深入而客观的分析而依然模棱两可,而这种模棱两可又给了家长、教师等无限遐想,并进而引发许多与“减负”初衷相背离的观点。

所以,破解危机需要厘清根本性问题。“减负”减的到底是什么?“减负”不是单纯的数学加减法,其本身具有教育、心理、文化三重含义。从教育意义上讲,“减负”不是单纯的在校学习量的减少,不是学生学习需求的遏制,更不是学校推卸教育责任,将学生的学习需求转移到校外辅导班。“减负”减的是对学生发展而言过重的课业负担,减的是不合理的课业负担,减的是枯燥乏味反复训练,减的是过量的作业负担、频繁的考试负担;从心理意义上讲,减的是因超纲学习和超前抢跑而给学生带来的愈来愈重的心理负担,因竞争带给教师、家长的恐慌情绪和焦虑心理;从文化意义上讲,减的是功利性意图对教育环境的压制,减的是竞争意识对教育氛围的戕害,减的是毕其功于一役思维在基础教育领域的蔓延。

为何必须要推进“减负”?笔者认为,还有两个关键动因,这两个动因与“减负”工作的一明一暗两条主线密切关联。

明线呈现在“减负”的整体制度安排和教育发展规划的布局中,是在国家宏观框架下,学校教育一种应对发展的“制度变迁”,是学校教育制度按照国家要求,即“减负”的主逻辑,进行的边际调整,比如通过“减负”纠正和扭转被片面的应试教育束缚的教育目的等。这种边际调整既是根据国家要求、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学校教育对新时期教育形象的重新塑造,也是学校教育通过国家政策对偏离教育和人的发展规律行为的纠偏。

篇3

关键词 城建规划档案 作用 优化发展

城建规划是集专业性与技术性于一体的系统性工程,其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城建规划档案的管理也要求有一定的保密性。然而,现有的城建规划档案管理制度由于各项规章制度的不完善,导致管理人员对城建规划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使得城建规划档案的管理存在着很大的缺陷。我们必须不断运用新的技术手段,变革原有的城建规划档案工作模式,探索出新的适应城市发展的档案管理模式,以促进城市规划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城建规划档案的作用

(一)城建规划档案是积累城市建设经验

城建规划档案是城市活动的产物,城市建设活动的成果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建筑产品;二是城建档案。城建规划档案是城建生产活动的成果的直接记录和实际反映,它真实地记录了城建生产活动的过程和成果,记载了人们的城建思想、城建技术、城建经验。城建档案作为城建成果的直接媒体成为积累、储备城建技术、城建经验的工具和手段。

(二)城市规划档案是指导城市建设的基础

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计划,是城市建设的综合部署。城建档案真实地记载着城市的形成、发展规律和过程。因此,要编制城市的规划,必须依靠城建档案,它为城市规划、建设和发展提供成功的经验和基础参数。还可以为新城区新城市的规划、建设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正确的发展方向、好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思想只有依据城建档案,才能制定出合理的城市发展方向、规模和城市的结构。领导者在决策城市规划、建设等重大问题时,需要掌握城市发展的“过去――现在――未来”的变化轨迹,从己知的城市过去,现在的发展过程,去描述城市前进的轨迹,研究其动态变化的运行格局。城市规划离不开城市建设档案,城建档案又为领导制定战略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三)城建规划档案是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必然带来交通事故频繁、城市功能麻痹、环境污染严重、居住条件恶化、能源紧张、水资源匮乏、绿地不足等弊端。为了解决诸多矛盾,只靠人脑记忆、靠所谓的“活档案”是行不通的。城建规划档案是城市建设科学技术资源储备的宝库,它真实反映了城市中各种物质对象从无至有、从小到大、从落后到先进的运动过程和发展规律,它是人们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的智慧结晶。只有以城建规划档案为依据,才能进行科学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克服盲目性避免浪费和损失。

二、城建规划档案的未来优化发展

(一)建立统一的档案管理制度

合理科学的规章制度是保障档案管理工作正常M行的重要保障,不仅可以对档案管理工作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而且还可以使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得到创新。各地区应当根据城建规划档案管理的需要,制定出适合本地区城市发展以及城建规划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对一些较为具体的问题做出指导性的规定,设置严格的工作程序以及相应的归责机制,以保证管理人员的工作有章可循。相关部门还要针对城市规划档案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具体疑难问题进行详细的解答。

(二)引入GIS系统进行城建规划档案数据库建设

GIS系统是一种很好的信息化管理档案方式。GIS采用计算机系统管理,通过对地理空间数据以及相关的应用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描述地理世界随着时间变化的状态。GIS系统不仅具有强大的档案管理功能,它还具有分析功能、显示功能以及更新功能等一系列功能,可以对城市规划信息进行时间上、空间上的存储、分析以及更新。城建规划档案管理部门可以利用该系统,将表格型的数据转化为地理空间信息,大大方便了档案信息的保存、查询以及分析。

(三)积极进行网络化建设

当前正处在网络化时代,网络已经渗透在社会的方方面面,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现实社会中,越来越多的行业已经将网络化建设视为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作为在越来越快的城市化进程起着重要作用的城建规划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网络化建设是必要的和不可忽视的。政府应该加大对城建规划档案管理部门在网络设施的软硬件方面的投资力度,支持其引入先进的网络设备已实现档案管理办公的自动化和便捷化,由中央档案管理部门牵头建立一个全国统一标准的档案管理信息化网络,保证各个地区之间的城市规划档案管理资料的共享,确保各种档案资料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为各个地区的城市化建设提供更加高效的智力支持。

三、结语

总之,要适应新形势下的城建规划档案管理工作需求,还需要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付出较大的努力。对此,应从提高认识、健全制度、提升效率等方面做起,不断提升城建规划档案管理工作成效,以适应新形势下城市规划管理与建设发展的新需要、新要求。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