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关于德育教育的话题

关于德育教育的话题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31:3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关于德育教育的话题,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关于德育教育的话题

篇1

一、研究目的

高校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高校开展体育文化无疑对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一定的感染性、教育性和知识性。校园体育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学生的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和人生志趣,它是校园的人文精神核心,是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后的产物。为了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及相应素质教育改革的旗号,开展校园文化与否的思考是十分必要的——它能否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养成良好体育锻炼的习惯及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此篇文章通过查阅大量数字图书馆、各种期刊及相关文献的相关材料,同时浏览了各高校目前校园文化开展现状的相关报告;有选择的阅读了相关理论的文字资料及数据统计与分析,从而彻底、全面的了解了开展体育运动在促进学校体育文化建设方面的相关作用和意义从而为本篇文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调查法

通过对最近时期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的现状,形式及成果的走访调,得出相关数据与结果,在进行严格谨慎的筛选分析后,结果形成了一定系统的数据理论,从而为此篇文章的撰写打下了良好的实证基础。其中部分包含经过严格审核和精心设计而成的问卷调查,它有选择的调查了一些具有典型特征的受访者。通过回收问卷,分析数据及整理和总结得出了相应的一些结论和建议。

(三)经验总结法

本文将日常教学生活中有关学校开展体育运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情况进行总结并根据日常的体育教学经验、相关方法及个人感悟进行整理分析,使其更具有条理性,从而上升为理论层面,更好的为本篇文章的研究内容服务。

三、结果与分析

(一)高等学校校园体育活动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的体育课时相对较少,而学生在课后锻炼的时间也很有限 ,由此就造成很多学生每天锻炼的时间不够,从而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经过调查,在所有被调查的对象中,有86%的人每天锻炼的时间少于40分钟;而锻炼时间超过40分钟的仅为14%。这其中,男生的锻炼时间普遍超过女生的锻炼时间。而通过调查,学生参加校园体育活动的途径也相对传统、单一。如:慢跑、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及散步等。

(二)大学生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体制和运行机制现状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相应成立了一些体育社团和俱乐部。这些社团及俱乐部的形式相对多样化,发展也较快,但是由于师资力量和场地等多方面的限制,目前各地区的体育社团和俱乐部仍有很多不足之处。如体育组织的注册状况相对混乱,而在制度和规范上相对欠缺,但它无疑是在不断完善的。在场地方面,经费来源方面及体育社团、俱乐部与各级体育相关部门的联系方面也有待改善和加强。

(三)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和习惯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的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的衔接并不是非常紧密,这其中,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和习惯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经过调查发现,多数学生的体育习惯长生在中小学时期,而在高中和大学时期,个人的体育习惯基本确定。而大学期间学生锻炼行为多为了增强体质和健康。其中女同学在美体与减肥风潮的催动下,运动量有所增加;男同学则多是以消遣娱乐为主要目的。锻炼的时间一般以体育课为主,但由于大二之后就没有体育课,再加上课业上的负担加重,学生锻炼的频率又相对下降了。而调查还发现,在各高校中,理科类学校的学生的锻炼频率和意识明显大于文科类学校的学生。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与学校规章制度的矛盾性

如今随着高校体育文化的迅猛发展,它与学校原本存在的规章制度发生了一些矛盾。由于一些学生活动太过情调个性,开展起来相对自由放松,而这与学校相对陈旧的规章制度有所抵触。当然,学校体育文化的发展也离不开规章制度的约束作用,所以在新时期,我们更要努力处理好两者的制约平衡的关系。

2.校园体育文化与外部社会潮流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篇2

1引论

首先时出现在经济学意义上,是经济全球化和经济的一体化,因为生产力的发展,这个经济学意义上的概念逐渐走向其他领域。在全球化趋势已经成为事实的情况下,那么在这种背景之下,教育研究者应该考虑到现代大学的教育话语权问题,教育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根本,大学教育具有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的重要职责,在现代国际教育形势中是民族和国家国际竞争力与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教育模式,教育话语在现代的作用正如福柯所说,重要的不是话语讲述的年代,而是讲述话语的年代。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我们的教育面临的不只是一个教育问题,还关系到我国现代化的建设问题。话语之所以受到各个学科的关注,是因为话语中聚集了意义协商、权利的平衡、利益的争斗以及意识形态的对抗等相互关系。现代教育话语是教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教育学话语作为社会文化是社会价值观念的主要载体。社会通过对教育话语的控制和束缚对教育对象产生影响。

2“现代性”话语解读

“话语”这个词语在现代英文中的涵义是“穿越与分离”的意思,在西方文字中说话、解释与解说之意,是西方当代文论中的一个概念,在日常语言中,话语在人们的交往中被指说出来的话或者写出的句子,话语涌来表达信息、情感和力量。近年来,在教育研究中,话语逐渐成为现代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高频词汇,在上世纪的九十年代,随着后现代思潮在我国教育界的传播,“话语”逐渐在高等院校中流行,大学中的文人、教师、学生喜欢在自己与他人交流、课堂讲授中使用“话语”比如说以前常称之的理论与知识,现在已经改成话语。如科学话语、哲学话语、教育学话语、素质教育话语、教学话语等等。现代教育学话语逐渐取代以前经常使用的教育学知识与教育学理论。在教育研究领域,教育话语的概念是现代教育家和思想家的伟大贡献。现代教育话语的产生式多方面的因素形成的,内部因素是政治权利因素,外部因素是社会环境与社会力量的因素,现代教育话语产生的社会背景,包括具体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

3现代教育话语权研究

现代教育话语的产生式教育发展的要求,相对于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兴办教育,教育公平的概念就相当的敏感。在具体的教育环境中,教育话语是现代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的不断发展,经济水平迅速提高的同时,与经济水平相适应的教育话语体系却没有同步。这一问题在高等教育中尤其明显,我国要想成为教育强国,必须树立中国高等教育中的理论自信与制度自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教育话语体系,随着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与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研究开始注重现代性的教育话语研究。在任何研究中话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研究中,话语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话语对学术与科研研究意义重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教育界最流行的话语就是“素质教育”话语,推行素质教育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领域最重要的事情,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的指导方针。从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教育改革的浪潮逐渐在中国兴起,特别是在”三个面向”的提出之后,许多学校以此为方针进行教育改革。素质教育成为党和国家教育的主要方向。素质教育作为我国重大的教育变革,在改革进程中面对的不仅是根深蒂固的应试传统,还有就是来自学校、家长、学校的强大压力。素质教育话语是现代教育话语中的主要潮流和方向,在现代教育话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现代教育话语的形成具有关键作用。现代性的教育话语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体现。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的建设是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高等教育的话语体系不仅是高等教育世界,还承载着知识、权利与教化的社会关系,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的形成时现代高等教育的强国的重要内容,从世界范围内来看,结合本国的国情对教育话语体系进行再创造和再加工。是现代高等教育话语体系建设的普遍规律。在2016年的五四青年节上指出,中国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必须走中国特色的路线,”必须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的特色。没有特色。跟在他人的背后亦步亦趋,依样画葫芦,是不可能版成功的。“这就话也就指出了在中国进行现代教育话语提体系的建设,必须遵循本国的国情和基本规律。其实,近年来,我国对现代教育话语的研究远不止素质教育与高等教育这些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机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教育话语在我国的发展是随着现代教育机制的形成而不断兴起。

参考文献:

[1]赵长明.法治理念下新时代刑警队伍人才流失问题研究[J].福建质量管理,2016(05).

[2]赵长明.法家法治思想及其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启示[J].陕西教育(高教),2015(09).

篇3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我曾做过这样一些尝试。

学习“常见的碱”这节课时,我按照教学目标进行了这样的课程设计:1. 把课本上需要学生掌握的基础内容设计成填空或问答的题目;2. 把需要补充的内容设计为思考题;3. 设计一定的实验题,这样做可使学生通过实验对本节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第一部分是有关概念的基础知识,我讲得很少,全凭学生自己反复阅读,直接和文本对话,以此形成他们自己的认识。在学生经历了彻底的学习和思考之后,我才给予个别疑难问题的解答。

在进行第二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学生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先进行充分的思考和讨论,然后让小组长记录本组在解答题目时所获得的知识和未解困惑,我通过他们的记录来找出他们在知识衔接或运用上的疑难处,接下来就可有目的的讲解。

第三部分的实验设计题是我的重点储备,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培养他们形成多动脑筋的好习惯,把动手和动脑恰当地结合起来,解出题目后会使学生充分享受到成功的愉悦,以后会逐步步入良好的化学学习境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