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早产儿护理培训

早产儿护理培训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31:42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早产儿护理培训,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早产儿护理培训

篇1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011-01

胎龄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称为早产儿或未成熟儿。其出生体重大部分在2500g以下,头围在33cm以下。由于其器官功能和适应能力较差,各种并发症较多,所以在新生儿病房住院时间较长,早产儿刚一到人世就经历了生死磨难,在他今后的生长过程中理应得到包括家长、医生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也应在医生护士的指导下,实施科学的循序渐进的早期干预。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上鼓励家属参与早产儿的临床护理,护士现场指导,纠正不良护理方式,以其达到健康、有效的护理模式,出院后进行家庭随访的形式[1]。本文着重讨论和分析对早产儿的父母进行育儿指导方法,临床效果观察,发展方向进行全面的阐述,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早产儿180例,其中男102 例,女78例;孕周30~36周,平均(34.8±3.2)周;早产儿出生体质量1550~2500g,平均(2135.3±548.3)g.早产儿父母均为初中以上学历,平均年龄(28.6±4.1)岁。根据患儿妈妈是否住妈妈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是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只是早产儿出院时简单的讲解,早产儿护理注意事项,医务人员和早产儿父母没有更多的时间交流。实验组是每天由一个护士抽时间到妈妈房,对妈妈们进行健康教育的指导,住院时间越长,受到健康教育的时间越多。两组一般资料及父母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健康教育的方法

妈妈房有12张床位,由于早产儿住院的时间较长,妈妈床位都是满的。每天由一个护士抽60分钟时间,对妈妈们进行早产儿的特殊护理知识健康教育的指导,主要是教会她们如下内容。

2.1早产儿喂养的指导:主要是母乳喂养的好处,母乳喂养的方法和技巧,如何保持泌乳,并且早产儿病情充许情况下可以抱奶,如何观察早产儿的面色、精神状态、大小便情况。以及各种常见疾病。配方牛奶的调配方法,如何观察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情况。

2.2早产儿的身体护理:教会新生儿沐浴,脐部护理和臀部护理方法。如何保持体温,皮肤清洁,口腔的观察及护理,大小便的观察及护理。

2.3早产儿神经系统的功能锻炼

2.3.1新生儿视觉发育的锻炼:新生儿一出生就有视觉能力,34周早产儿与足月儿有相同的视力。刚出生时,宝宝能够聚焦看清楚的距离只有20~38厘孩子的视焦距调节能力差,最佳距离是19厘米,可以在20厘米处放一红色圆形玩具,以引起孩子的注意,然后移动玩具使其上、下、左 、右摆动,孩子会慢慢移动头和眼睛追随玩具。健康的宝宝在睡醒时,一般都有注视和不同程度转动眼和头追随移动物的能力。

2.3.2 新生儿听觉发育的锻炼:小儿出生前几个月,就有听的能力。新生儿从一出生即有声音的定向力。在新生儿觉醒状态,头向前方,用一个小塑料盒,内装少量玉米粒或黄豆,在距小儿右耳旁10~15厘米处轻轻摇动发出很柔和的格格声。

2.3.3新生儿皮肤觉的锻炼:教会早产儿父母掌婴儿抚触技术,刚开始用婴儿模型训练,包括操作手法,抚触前准备,抚触时间选择,抚触注意事项。抚触是一项成本低、效益好、易于家长掌握和运用的实用技术,可将其贯穿于日常保健工作中,在我国现有条件下适于推广。新生儿肤觉包括触觉、温度觉和痛觉。这三种感觉对维持个体的生命有重要的意义。新生儿不仅有触觉,而且已很发达,身体的不同部位受到刺激就会作出不同的反应。对触觉刺激最敏感的部位是嘴唇、手掌、脚掌、前额和眼睑。研究表明,婴儿抚触操能提高婴儿生长发育。

2.3.4 新生儿游泳:讲解早产儿游泳的好处,鼓励父母带小儿常来保健部做新生儿游泳,促进全身肌肉运动协调发展,帮助消化。

2.3.5 新生儿高压氧治疗:讲解做高压氧的好处,定期来做高压氧治疗,同时应用促进脑细胞活性恢复的药品,有助于神经系统发育的提高。

2. 4 定期回访:讲解回访的时间和意义,设咨询电话对于父母在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随时给予指导。

3 结果

3.1 两组早产儿100天生长发育情况比较:结果说明,观察组患儿体质量增长、身长增长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2 两组早产儿出院护理期间发病情况比较: 结果说明,腹泻、贫血、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讨论

4.1 心理护理的好处:早产儿母婴分离后,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产后焦虑,明显提高产妇精神状态,有利恢复身体健康[2]。初为早产儿父母的年轻爸妈们,由于宝宝过早的来到了这个世界,他们一定惊慌失措,除了每天很想望见自己的宝宝,以及了解他的病情外,其实他们很渴望知道育儿知识,出院以后如何护理早产儿。在住院期间,及时为他们培训新知识,早期健康教育,既能缓解消除产后焦虑的情绪,又能为今后护理早产儿,打下牢固的基础。

4.2 母乳喂养的好处:母乳含有丰富的营养成份,有抵抗疾病的能力,又能增加母婴感情。在妈妈房,由于距离新生儿病房很近,每3小时送母乳一次,母亲挤奶的积极性很高。为日后早产儿妈妈母乳喂养增强信心,为母乳喂养有了坚实的保障。健康教育使母亲树立正确的母乳喂养观念和积极的态度,母乳喂养观念和态度预示着实际的母乳喂养持续时间[3]。

4.3 培训早产儿的各种神经系统功能:耳聪目明,说明一个小儿很灵敏。但是早产儿过早的来到了这个世界,各种器官功能都没有发育成熟,并且由于太娇嫩,分娩时大脑神经容易受到损伤。所以需要进行各种功能锻炼,尽早恢复神经系统功能。除了听觉和视觉的训练以外,婴儿抚触是一项很重要护理方法。婴儿抚触是经过科学指导的,有技巧的触触,是通过抚触者双手对婴儿的皮肤和部位进行有次序、有手法技巧的抚摩,让大量温和的良好刺激通过皮肤的感受器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生理效应。可促进肠蠕动,增强食欲,改善患儿精神状态及睡眠质量,对改善脑神经及脑部血液循环,促进脑部功能完善有重要作用[4]。

良好的刺激可对神经系统起正面作用,尤其儿童时期,从胎儿期六个月到生后二岁之内,神经系统发育很快,这种刺激可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抚触不是一积机械的动作,而是母子间充满爱的情感交流。在抚触孩子的同时,您的手掌皮肤也受到了孩子细嫩皮肤的刺激。抚触不仅使孩子生长发育加快,更重要的是孩子肌肤饥渴得到满足、心理上得到安慰、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以及免疫功能加快,为美好人生创造了坚实的第一步,也让妈妈得到了无限的宽慰。在婴儿尚无语言交流能力的情况下,通过肌肤接触这一非语言交际形式进行情感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

4.4 强化培训的好处: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和医学进步的产物,是指对特殊人群在疾病状态下进行与疾病有关医学及护理教育。短期的住院治疗远不能满足早产儿的需要,早产儿出院后得到良好的家庭护理,家长起了关键作用,提高早产儿护理水平,不仅取决于医务人员,更重要的是靠家长来配合。我们要重视早产儿父母的健康教育,在工作中真正落实到实处,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从而提高早产儿的健康水平[5]。

5 结论

挖掘早产儿早期健康教育的时期,是我们护理人员的责任和义务。一般情况下,早产儿在医院内,都得到正确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各项指标都达到一定的标准以后才出院。但是早产儿在神经发育方面,身体各个器官发育方面都还不成熟。矫正月龄=出生后月龄-(40-出生时孕周)/4,矫正月龄使用到孩子满24个月(2岁)时。所以对早产儿进行早期健康教育就特别重要。怎样对早产儿进行健康教育?目前正规医院新生儿科,由于病房床位紧张,以及治疗和消毒隔离制度的需要,所以都做全封闭的新生儿病房。创建一个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6],有一个距离新生儿病房不远的妈妈房,为早产儿早期进行健康教育提供了很好场所和合适的时期。多年来,我们运用了这样一个场所,对早产儿的爸妈进行了早产儿护理知识的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健康教育提高了医务人员科学热情朴实的形象,提升了医院和科室的美誉度,应该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梁容容 ,黄月佳,张丽梅,许春华,等.早产儿出院前的健康教育模式探讨[J ].海南医学,2010年第21卷第9期.

[2]赵洪英.心理护理干预对早产儿产妇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年03期.

[3]雷明,王燕,周婉平,等.凹陷者母乳喂养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3, 48(11):1036-1037.

篇2

胎龄28~37周的新生儿称为早产儿,由于早产儿出生时各器官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因此,生存能力比正常新生儿弱,病死率高。近年来,围产医学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使得早产儿的存活率升高,但是应该怎样促进早产儿的体格和智力发育,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尚未给出明确的方法。抚触干预是早产儿早期的一种干预护理手段,护理人员使用双手有科学、有次序、有技巧的轻柔抚摩早产儿的全身各部位肌肤,这种温和的刺激能够通过婴儿的皮肤感受器传导到中枢神经系统,使其产生良好的生理,心理效应。本研究对我院60例早产儿进行了抚触的对照观察,探讨并总结抚触对新生儿的神经行为和体格发育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2年1月-2013年3月收治早产儿60例,随机分为抚触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新生儿一般情况无显差异,胎龄30~36周,体重2000~2500g,出生时Apgar评分均>7分,均无窒息史。抚触组男16例,女14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经t检验,两组新生儿在胎龄、性别、出生体重、头围、身长、Apgar评分、喂养方式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早产儿出生24h后开始,置婴儿在辐射台,采用国内改良简易经络法对婴儿进行抚触,每天上下午各1次,10~15min/次,在喂奶后1~2h安静清醒时进行,并播放轻柔音乐。由经过专业培训、责任心强、善于表达、经验丰富的护士进行操作。操作时手法要求准确、用力适中外,强调抚触时面带笑容,同时还要注意与婴儿的对视,轻语言交流。同时向家长宣传抚触的重要性,示范抚触方法,教会家长抚触手法及注意事项。早产儿出院后继续由其家长抚触,坚持最少半年。期间有专业人员定期随访。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

观察指标:两组均由专业的护理人员测量并记录早产儿在出生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体重、身长、头围,应用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查法对两组早产儿进行测评,包括行为能力6项、主动和被动肌张力各4项、原始反射3项、一般状态3项,按鲍秀兰教授等编制的评分标准进行测定生后当日、纠正胎龄40周时的NBNA。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结果

两组新生儿在出生时的NBN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纠正胎龄40d后,两组婴儿的NBN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两组早产儿出生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体重、身长、头围,见表2。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1年1月~2014年9月我院早产儿中挑选120例,按分娩时间分成不同组:干预组60例,男性、女性分别22例、38例,孕周27~36w,平均(30.2±0.2)w;体重1240~2465g,平均(1856.2±12.2)g;常规组60例,男性、女性分别23例、37例,孕周28~36w,平均(30.3±0.3)w;体重1242~2468g,平均(1856.4±12.3)g。120例早产儿均不存在遗传性代谢疾病、先天畸形等,且两组早产儿的孕周、体重等临床资料无区别,P>0.05。

1.2方法 临床给予常规组早产儿基础性的护理,如:根据其生长、发育情况制定饮食、环境等措施,叮嘱早产儿父母给予其关心、爱护;干预组早产儿则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包括:①鸟巢式护理:将早产儿放于蓝色绒布上,并将其制成鸟巢形状。当然,该鸟巢夹层需放置高弹力棉,于底层放置水垫。使用前期需将其放于保暖箱中,待温度处于35℃左右后再放置早产儿;②抚触护理:抚触早产儿3次/d,15min/次,抚触前期需用润肤霜湿润双手,并播放轻缓型音乐,用温柔语言和早产儿交流,抚触方法:头部、面部抚触[2]。用双手拇指从早产儿的前额中央部位逐渐滑向两侧,然后再从下颌的中央部分向两侧滑动,使其形成微笑状;双手手掌面从早产儿的前额发际处向下、后滑动,直到到达后发际线,停靠于两耳乳突处,轻轻按压;胸部抚触。双手放于早产儿两侧的肋骨边缘,左手向对侧的方向缓慢滑动,直到到肩部,恢复原样,右手按照同样的方式抚触;背部抚触。将双手平放于早产儿背部,从颈部缓慢向下移动,然后用指间轻轻抚触脊柱的两侧肌肉,从颈部向顶部迂回;上肢抚触。轻轻挤捏上臂、手腕,揉搓肌肉群和相应关节,用双手拇指指腹按照先后顺序抚触拇手指,并提捏手指关节[3];下肢抚触。轻柔抚触早产儿大腿、消退、膝盖等部位,轻柔挤捏大腿至脚踝,然后抚触脚踝、足部;③父母参与:临床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鼓励早产儿家属积极参与到该活动中,将早产儿包好后放于父母胸前,让其感受到父母的心跳,促使其在得到父母照顾的同时,增加父母好感。此外,临床出院前期,护理人员还需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培训,便于促使神经系统正常发育,加快生长、发育速度[4]。

1.3评定项目 评定两组早产儿的体重、奶量摄入、住院时间,并统计临床疾病病况。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版本为SPSS14.0的软件处理数据,疾病病发率属于计数资料,体重、奶量摄入、住院时间属于计量资料,分别用%、 (x±s)表示,并分别实施χ2、t检验,P

2 结果

2.1临床体重、奶量摄入、住院时间评定 调查结果显示,两组早产儿的体重、奶量摄入和住院时间有区别,P

2.2临床疾病病况评定 调查结果显示,两组早产儿的疾病病发率有区别,P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