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08:32:27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早产儿护理指导,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是指胎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新生儿科2004年8月至2005年3月收治早产儿95例,出院时按随机分配原则分成两组,单号为观察组,双号为对照组。观察组50例,其中男31例,女19例,胎龄29+1~36周,出生体重1 430~2 305 g,住院4~58 d。对照组45例,其中,男26例、女19例;胎龄30~36周,出生体重1 410~2 230 g,住院6~52 d。两组早产儿出院时均达到出院标准。两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平均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指导方法 对照组早产儿出院时由责任护士按常规对其母亲进行一般性的出院指导。观察组由专人负责按制定的健康教育指导内容对其母亲进行指导,先与其母亲交谈,根据其母亲对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早产儿的情况进行不同层次的指导。将健康教育指导内容(保暖、喂养、感染预防,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知识)印成书面资料,发放给观察组早产儿母亲,并进行一对一的讲解和示范,使母亲了解护理早产儿的相关知识,掌握护理早产儿的基本操作(沐浴、喂养的正确姿势、测量体温)等。出院后每月进行一次随访,遇到问题及时联系,并有针对性的纠正不良行为。
2 结果
两组早产儿患病率及再住院率比较见表1。
两组经统计学处理,P<0.01,有统计学意义。可见在早产儿出院时对家长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指导可减少出院后疾病发生,有利于早产儿的健康成长。
3 讨论
早产儿是特殊的人群,身体各器官发育不成熟,生活能力低下易并发各种疾病而需住院治疗,而短期的住院治疗远不能满足早产儿的需求,需要在家中进行长期的护理。早产儿出院后疾病发生与家长安全育儿教育有直接关系,提高早产儿护理水平决不仅限于医院内的医护人员,更重要的是靠家长来配合,把提高早产儿护理水平贯穿于入院、住院、出院及出院后的全过程。本结果显示,实施健康教育指导的早产儿患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早产儿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指导可提高父母护理早产儿水平,降低再住院率,减轻家长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3]。对早产儿父母亲实施健康教育指导,把知识和技能传受给患儿父母亲,使其熟悉早产儿的病理生理特点及临床表现,掌握护理早产儿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有效的预防早产儿因护理不当而引起疾病,使患病率降低;健康教育指导可提高父母亲护理早产儿的水平,使父母亲能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就诊,使早产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降低了早产儿的再住院率。开展早产儿健康教育指导,有利于搞好优生优育工作,保障早产儿的健康,从而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
因此,早产儿的护理工作不仅仅是住院期间的护理,更重要的是出院后的健康指导工作,它可改善早产儿疾病的预后和预防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10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经过在本院治疗后,两组早产儿均达到出院的标准。出院时两组在性别、胎龄、体重、住院时间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的早产儿出院时,责任护士按照常规对其家长进行一般的指导。观察组的早产儿家长则在一般指导的基础上又给与一系列特别的健康教育指导。具体的健康教育指导的内容如下。
121 保暖护理 由于早产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够完善,基础代谢较低,体温易随环境温度而变化,早产儿的室温应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在55%~65%[3]。每天给婴儿进行体温测量,密切关注婴儿的体温变化,根据婴儿的体温变化差异,进行及时的治疗,给与足够的水分,必要时及时进医院就诊。
122 喂养指导 提倡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和免疫抗体,是婴儿做好的食物。母乳喂养,可以增强早产儿的免疫功能,同时促进母亲的身体恢复,每天养成定时喂养婴儿的习惯。对于母乳不足的患者,可以适当实施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在人工喂养时指导家长注意餐具消毒,现喂现配,注意喂养量,不要给婴儿喂剩奶。对于混合喂养的婴儿,喂养时,先给与母乳喂养,再予以人工喂养。随着婴儿是不断生长和发育,母乳喂养满足不了婴儿的需求,则要及时进行辅食的添加。在添加辅食时,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一种到多种的原则,同时还要注意补充多种维生素和钙、锌等多种婴儿生长和发育的必须微量元素。
123 沐浴指导 婴儿春秋季节可以每天沐浴一次,夏季可以每天沐浴两次,冬季可以2~3 d沐浴一次。婴儿沐浴时,注意水温和室温,水温不宜太烫或太冷,冬季室温不宜太低,做好保暖的准备。婴儿沐浴时,不宜通风,同时防止水进入婴儿的耳朵而引起疾病。注意动作一定要轻柔,防止皮肤的破损或擦伤。
124 预防感染 保持早产儿的房间内环境安静,整洁,空气清新,定时通风,注意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度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减少早产儿进入公共场所或环境较差的地方的机会,像人聚集较多的广场、超市、有重工企业的工厂等地方。另外,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婴儿时要洗净双手,动作轻柔,注意随时修剪指甲,以防刮伤婴儿的皮肤造成感染。若有感冒或其他的传染病时,不要探视或接触婴儿,必要时注意带口罩,防止交叉性传染。一旦感染,要及时就诊。按时给早产儿接种疫苗,随时进行生长发育的监测。
125 电话指导 为早产儿的家长提供医院的电话,免费提供早产儿的各方面护理的咨询与帮助。主要包括早产儿的喂养与营养、保暖、哭闹、脐带的处理、口腔和皮肤的清洁、疫苗接种的类型和时间等。通过电话随访,可以及时了解早产儿的健康状况和家长的护理情况,可以随时指导家长科学护理,纠正错误的方式方法,遇到问题随时解决,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与正确的指导,必要时指导家长及时进医院就诊。
126 母婴互动指导 从母乳喂养开始,培养母亲与孩子之间的微妙感觉,建立良好的关系,同时指导母亲从婴儿的状态、行为暗示及喂养等细微动作中发现自身的问题。使母亲更了解自己的孩子,也使孩子与母亲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利于婴幼儿的健康发育。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经过对两组早产儿进行了2年的随访,观察两组早产儿患病情况及再住院的情况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
3 讨论
早产儿是特殊的人群,由于其器官组织发育不成熟,潜在的疾病较多,更需要进行长期的家庭护理[4]。通过对早产儿家长进行一系列的相关知识的指导和教育,家长们获得了科学的育儿知识,明显提高了他们对婴儿的护理能力,早产儿得到了正确有效的家庭护理,提高了免疫功能,降低了发病率。同时增加了早产儿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互动,母亲与孩子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利于早产儿和母亲的恢复,利于早产儿健康成长和发育。提高了早产儿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柯文霞,董召斌对早产儿家长的健康教育体会.蚌埠医学院学报,2005,30(6):570571.
早产儿在身体发育不完全及生理功能不健全的情况下, 容易因外界环境侵袭而发生各种疾病, 对其成活率及生活质量都产生了较大影响[1]。另外, 对初为父母的早产儿家长来说, 其缺乏相应的早产儿护理的相关知识, 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早产儿健康。本院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对早产儿家长的健康教育, 取得了显著效果, 现将相关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7月~2015年2月收治的84例早产儿为此次研究对象, 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42例。对照组男25例, 女17例, 胎龄31~35周, 平均胎龄(32.14±1.52)周, 体质量1635 ~ 2140 g, 平均体质量(2035.00±17.53)g;观察组男26例, 女16例, 胎龄30 ~ 35周, 平均胎龄(32.23±1.46)周, 体质量1641 ~ 2153 g, 平均体质量(2031.00±16.87)g。两组患者性别、胎龄、体质量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并给予出院指导, 叮嘱患儿家长出院后注意事项, 加强早产儿保暖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对早产儿家长的健康教育, 于入院后发放早产儿健康知识调查问卷, 主要对早产儿家庭经济情况、家长文化程度及早产儿护理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了解, 后依照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方案:①理论指导:向早产儿家长详细讲解早产儿相关症状及治疗、护理措施, 同时告知其早产儿常见并发症及早产儿护理的重要性。②护理操作示范:出院前由责任护士进行护理示范性操作, 主要包括母乳喂养姿势、新生儿保暖、沐浴、脐部护理及新生儿抚触等, 鼓励早产儿家长参与, 便于其掌握操作要点。③出院指导:出院前对早产儿家长进行护理知识掌握度调查, 并依照调查结果进行出院指导, 对文化程度较低的早产儿家长应进行反复讲解及指导, 确保其有效掌握。同时发放早产儿养育手册及相关卡片资料, 做好书面宣教工作。④电话随访:早产儿出院后进行定期电话随访, 详细了解早产儿出院健康状况, 为其提供针对性的咨询服务, 并叮嘱其按时复查。
1. 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儿家长对早产儿护理知识掌握程度, 随访3个月记录两组早产儿健康状况。
1. 4 判定标准[2] 采用本院自制问卷对两组早产儿家长护理知识掌握度进行调查, 问卷主要内容包括早产儿生长发育、健康知识及护理、日常护理、正确喂养方法等相关知识, 于早产儿出院前进行发放, 填写完毕后回收。本次研究工发放调查问卷82例, 回收有效问卷82例, 问卷回收有效率为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早产儿家长护理知识掌握程度对比 观察组早产儿家长中, 完全掌握23例, 部分掌握15例, 护理知识掌握度为90.48%(38/42), 对照组完全掌握12例, 部分掌握18例, 护理知识掌握度为71.43%(30/42),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2. 2 两组早产儿健康状况对比 两组早产儿上呼吸道感染、皮肤黏膜感染、营养不良及脐炎发生率对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