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8 16:32:38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成本控制和成本管理,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二、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成本控制概述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是企业积蓄财力、增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可以增强经济核算,不断挖掘潜力,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可以促进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搞好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实力体现;另对促进项目管理成本控制职能的实现和项目经理对成本指标的实现以及强化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具有特定的意义。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在项目管理中的意义之重大,分析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成本控制是每个企业和项目经理必须要做好的首要任务。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在保证满足工程质量、安全、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等活动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并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费用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活动,它主要通过技术(如施工方案的制定比选)、经济(如核算)、管理(如施工组织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等)等活动达到预定的目标,实现赢利的目的。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就是在施工过程中,运用必要的技术与管理手段对物化劳动和劳动消耗进行严格组织和监督的一个系统过程。
三、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1.有效控制成本是企业获益的基本前提。施工项目成本是施工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我们之所以研究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有效方法,其目的就是让建筑企业可以在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当中取胜,因为施工项目成本是否准确客观,对企业财务成果和投资者的效益影响很大。成本多算,则利润少计,可分配利润就会减少;反之,成本少算,则利润多计,可分配的利润就会虚增而实亏。所以,只有科学合理地控制成本的投入,使得所消耗的资源实现最大化的利用,企业才能使收益大于成本并最后获得盈利。
2.有效控制成本可以合理地制定建筑施工成品的价格。建筑施工过程中,其实就是商品生产的一个过程,这既包含活的劳动,也包含物质的消耗过程,建筑企业为了要在此过程中获利,就必须合理地计算好生产过程中所需的成本价格,这样才能进行行之有效的投资行为。此外,企业可以利用产品成本这一综合性指标,有计划地、正确地进行计算并反映和监督产品的生产费用,使生产消耗降低到最低限度,以取得最好的经济效果。
四、目前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普遍存在的问题
1、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不管是什么管理活动,都应该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才能取得效果。现行的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体制,没有很好地将责权利三者相结合。
2、忽视工程项目质量成本的管理和控制。长期以来,我国施工企业没有能够充分认识到质量和成本之间的关系,习惯于强调工程质量,而对于工程成本关心不够,造成工程质量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质量提高的同时,也没有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资本积累不足。项目经理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忽视了质量,虽然就单项工程而言,利润指数可能很高但是因为质量问题,造成成本支出费用增加,也会给企业的信誉造成不良的影响。
3、项目管理人员经济观念不强。当前,一些施工项目经理主管部门都存在一种现象,在项目内部,搞技术的只负责技术和质量,搞工程的就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搞材料的只负责材料的采购等等。从表面上看来,职责清晰,分工明确。但是项目的成本管理是靠大家来管理的,项目的效益是靠大家来创造的。如果搞技术的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选用可行却不经济的方案施工,必然会保证质量但增大了成本,如果搞材料的只从产品质量角度出发,采购高强优质高价材料,即使是材料使用没有一点浪费,成本还是降不下来的。
五、工程管理施工中成本控制和成本管理的有效途径
1、建立规范统一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系在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下,建立规范化、统一化、标准化的成本管理体系,形成完整的责、权、利相结合的项目成本管理模式,调动项目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目的是为项目的成本管理出谋划策。大家齐抓共管。使每一职工真正树立节约就是效益的理念。形成人人算细账,人人会算账的管理局面。是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
2、加强质量成本管理与控制工程质量标准的合理定位是质量成本管理的首要任务,因为质量过剩和质量欠缺,都会造成成本的增加。质量的浪费会带来工期的损失,造成更大的成本浪费。加强质量管理,保证一次达到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就能够很好地进行质量成本控制。
3、加强技术成本管理和控制实施性施组,方案是决定工程项目成本的重要内容,将直接决定工程成本的产生。为了控制成本,对实施性施组、方案进行技术交底,施工中进行技术指导,施工后进行及时的竣工验收,保证不出错,不返工,最大限度地控制施工成本。抓项目成本分析制度、完善内部管理。对工程成本提前预控,对易造成浪费的部位提前预测,并制定相应解决措施。把成本管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nd progress, i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of hydropower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introduces the market mechanism. Water and electricit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s a greater investment project, completes the cost control and management could guarantee the quality at the same time for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to create more economic benefit. Therefore this paper hydropower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and cost control are explored.
Keywords: hydropower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Control; quality
中图分类号:F406.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成本控制是项目管理的核心,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承包合同中, 成本可分为两部分:施工成本(具体包括直接费、其他直接费和现场经费)和经营管理费用(具体包括企业管理费、财务费和其他费用),其中,施工成本一般占合同总价的70%以上。所以施工成本是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通过施工成本控制,可以促使项目节约费用,降低成本支出;可以分析和考核人工、材料和施工机械计划消耗情况,挖掘降低施工成本的潜力;可以为企业投标和经营管理提供决策和预测的依据。
1.目前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行业竞争激烈
在竞争越趋激烈的市场下,施工企业为迎合招标企业的心理,在招投标工作中将部分报价压低,有的甚至低于预算价格,想以此来使自己中标。然而,水利水电工程的建筑材料价格上下波动比较频繁,采购员在采购过程中需要涉及到庞大的信息面,使得投标方对项目之间共享方面的资料以及各类材料的最新动态比较难掌握,而这些都会给工程成本带来很大影响,同时给项目成本管理工作带来不确定性。
1.2 缺乏完备的成本管理制度和体系
即使大多数企业都比较重视成本控制管理,但他们都缺乏专门的部门或个人负责控制和管理工程成本,也未建立完善的、规范的、可行性的成本管理体系,在绝大多数工程施工中都无法在项目开发的过程中及时了解到最新的动态成本情况,项目的实际成本都需要在项目完成后才可核算出来。
1.3 成本控制范围较小
目前,许多工程施工企业还是沿用传统的成本管理,即将着重点放在施工成本的控制上。这种控制方法控制范围较小,仅局限于节约原材料的投入和管理费用的支出上,严重缺乏通过挖掘各方面来降低成本的潜力。
1.4 项目施工过程中变更的不确定性
这种不确定性给工程工期和实施方案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以致施工企业的项目成本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
1.5 缺乏对成本历史数据的积累和分析
成本历史数据的传统保存方法是记在厚厚的书面文档或Word、Excel中,这些方法都给进一步加工、提炼和深层次的统计分析历史数据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使得在新项目中不能有效地应用以往宝贵经验或教训。
2.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原则
成本控制,指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保证成本控制。成本控制的对象是工程项目,就是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为此,成本控制表现在以下几面:
2.1 做好材料与人工成本的控制
首先降低材料,人工,机械等成本。工程建设中,材料成本占整个工程成本的比重最大,因此,材料成本的节约,也是降低工程成本的关键。材料费一般占全部工程费的65 %~75 %,要对材料用量、价格及数量加以控制。应当根据定额和施工进度编制材料计划,并确定好材料的进出场时间,合理组织材料进出场。还应降低材料损耗率。人工费一般占全部工程费用的10 %左右,作为施工企业,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劳动定额。要从用工数量上加以控制,有针对性地减少或缩短某些工序的工日消耗,提高工效,提高劳动生产率。还要加强工资的计划管理、提高出勤率和工时利用率,尤其要减少非生产用工和辅助用工,保证人工费不突破。施工机械费的控制,根据细化后的施工组织设计和调整后的单价分析,编制机械利用计划。在施工中,自有机械应加强保养,合理使用,外租机械合理安排,充分利用,减少停滞,保证机械设备高效运转。
2.2 其次节约现场管理费
施工项目现场管理费包括临时设施费和现场经费两项内容,此两项费用的收益是根据项目施工任务而核定的。但它的支出并不与项目工程量的大小成正比,它的支出主要由项目部自己来支配。建筑工程生产工期长,一般来说应本着经济适用的原则布置,对于现场经费的管理,应抓好如下工作:一是人员的精简;二是工程程序及工程质量的管理,一项工程,在具体实施中往往受时间、条件的限制而不能按期顺利进行,这就要求合理调度,循序渐进;三是建立QC小组,促进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减少管理费用支出。
3.做好成本管理的基础措施
3.1 搞好成本预测,确定成本控制目标
要结合中标价,根据项目施工条件、机械设备、人员素质等情况对项目的成本目标进行科学预测,通过预测确定工、科、机及间接费的控制标准,制定出费用限额控制方案,依据投入和产出费用额,做到量效挂钩。
3.2 围绕成本目标,确立成本控制原则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是在实施过程中对资源的投入,施工过程及成果进行监督、检查和衡量,并采取措施保证项目成本实现。搞好成本控制就必须把握好五项原则,即:节约原则、项目全员控制原则、项目过程成本控制原则,项目目标控制原则、项目动态控制原则。
3.3查找有效途径,实现成本控制目标
为了有效降低项目成本,必须采取以下办法和措施进行控制:采取组织措施控制工程成本;采取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措施控制工程成本;采取经济措施控制工程成本;加大质量管理力度;控制返工率控制工程成本;加强合同管理力度,控制工程成本。
4.水电工程成本管理的提升
4.1 推广项目成本核算
根据工程施工实际条件,从人、财、物的配置着手制定一份合理的、完善的、可行性强的内部成本核算定额,并逐阶段进行部分成本核算管理及全部成本核算管理。同时,通过多种分配方法的实施及利用来核算与分析工程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及管理费。人工费的控制方法有很多,较常见的方法是劳务分包,即结合合同价中的人工费数额,换算成以平米、延米等单位,这种方法可转移风险同时达到控制人工费总额的目的。而本文推荐施行基本工资、产值工资和效益工资相结合的管理方法;材料费在水利水电项目施工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受材料价格供应渠道、管理方式及价格波动较大的影响,给工程成本预算带来一定的难度。材料费管理主要是以内部核算定额消耗为基准,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全面考虑材料单价、运费、损耗及储存,将采购库存量给严格控制住,从而科学地控制材料费;机械费管理主要是以设备运行费为基准,合理地配置及管理施工机械,作业人员要与机械管理人员配合好,结合施工机械的数目及性能进行科学地、合理地、积极地应用施工机械,做好施工机械的调度工作,以提高施工机械设备的利用率,从而降低施工机械的使用费用及使用成本。
4.2 建立成本控制责任制
在实际工程施工中,一般都会制定一些工作指标、进度目标来衡量管理人员的责任,并对其进行奖罚。而这种责任制往往都忽略了成本管理的责任,如在进行较小单位工程的施工中,有些管理人员为保证工程进度采用了超大型的机械组合进行施工,这种施工方法的成本消耗其实是相当大的。因此,应建立一个严密的、完善的、可行性强的成本控制责任体系,树立每一个干部职工对企业和集体负责的主人翁意识,从而降低成本,保证施工项目达到预期的经济指标。
4.3 改革项目分配制度
为调动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对项目分配制度进行改革并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这也是实施成本管理方法的有效手段。可结合经营管理者的的实际业绩和企业经济效益来制定报酬,将经营管理者的收入与经营业绩挂钩,让经营管理者即承担管理责任和经营风险又获得较好的报酬,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同时应当注意项目分配制度的制定必须是合理的、可行性强的,且经营业绩的评价要系统、科学有效。
总结
开展成本的管理与控制的工作需要施工企业的管理者树立成本意识,认识到成本的重要性。但是在施工的中不能只顾成本而忽视了对施工质量的重视,需要申明的是开展成本控制工作必须在保障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开展。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2-0180-03
引言
为了应对管理及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不和谐(即内耗)现象,西安交通大学席酉民教授1987年提出了和谐理论,历经二十余年的发展该理论已经构建为以和谐主题、和则、谐则等为核心概念的和谐管理理论体系[1]。目前,国内对有关和谐理论的研究较多,对和谐管理理论的应用研究涉及企业及企业集团的战略发展[2]、企业价值评估[3]、组织中的秩序管理[4]和人力资源管理[5]等方面,至于在成本管理应用方面的研究,尤其在构建ERP中的成本控制系统方面的应用尚属鲜见。
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成本处在各种抉择关系的焦点,由于受传统管理问题求解思路――纯科学优化的影响,研究者们对成本管理问题的思考陷入了纯数字布局的僵化陷阱。成本的发生是人作用于物的过程,由于企业员工的介入,使得成本控制系统就成了一个具有人本性、不确定性、协调性的复杂系统,也就决定了在对成本管理问题的研究过程中不能仅仅依靠纯科学优化的办法和思路来处理,还需要借助于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以及直觉、经验等,但目前的成本管理控制系统均立足于纯科学优化思路。基于和谐成本管理构建ERP中的成本控制系统就是在这样的实践环境和理论背景下提出的。本文通过对成本及其管理问题的再思考,提出和谐成本管理的概念,给出和谐成本管理的模型,指出如何基于和谐成本管理构建ERP中的成本控制系统,以利于更好地解决目前成本管理问题。
1对成本及其管理问题的再思考
1.1对成本概念的再思考
成本作为一个经济范畴,自从马克思提出理论成本(C+V)概念以来,在应用层面有许多不同的认识。美国会计学会(AAA)成本概念委员会1951年将成本定义为:“成本是指为了达到特定目的而发生或应发生的价值牺牲,它可用货币单位加以衡量”。20世纪70年代,AICPA所属的会计原则委员会认为,成本是指在经济活动中所蒙受的牺牲。20世纪80年代,FASB将成本理解为经济活动中发生的价值牺牲,即为了消费、储蓄、交换、生产等所放弃的。2003年,Ronaldw.Hilton在其所著的管理会计学中认为,成本可被定义为达到某一目的而做出的牺牲。中国学者李炳炎20世纪80年代在马克思理论成本为(C+V)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成本论”即社会主义“产品成本只有C”的理论。中国会计学会(1996)将成本定义为:成本就是企业为实现一定经济目的而耗费的本钱。厦门大学曲晓辉教授指出:“迫使服务于内部核算、控制,局限于过去实际耗费的成本概念,向服务于正确决策的多维成本观念发展,使成本观念从时间上贯穿过去、现在和将来三阶段,在空间上遍及每个主体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和层次。”[6]笔者认为,成本是企业为一定和谐主题(目标)所作的资财耗费。它伴随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成本既不是越高越好,也不是越低越好,而应强调运用和谐管理的则耦合机制促进成本发生基础条件的协调发展,从而推动企业成本持续改进,其具有战略性、满意性、和谐性。
1.2对成本管理问题的再思考
根据问题求解采用的技术,赫伯特・西蒙将决策问题划分为程序化和非程序化两大类,Keen and Morton在赫伯特・西蒙的决策分类框架――结构化决策、半结构化决策和非结构化决策基础上,把决策问题相应地分类为结构化决策问题、半结构化决策问题和非结构化决策问题。复杂决策问题可定义为非结构化程度较高,通过定量分析难于找到最优方案的决策问题。成本管理问题由于企业员工的介入,非结构化程度较高,往往被认为是复杂管理问题。当不是结构化管理问题时,就难以纯科学优化找到最优解,但通过问题的形式化,解决成本管理问题的基于满意的持续改进的控制模型是可以构造出来的。由于和谐管理理论的研究对象是有人参与的复杂系统,而成本管理系统也是一个有人参与的复杂系统,因此,可用和谐管理理论来研究成本管理问题。
2和谐成本管理思想的提出
2.1和谐成本管理的概念
所谓和谐成本管理即成本的和谐管理,就是按照和谐管理理论的分析思路在企业长期战略的指导下,围绕“成本满意”这一和谐主题,将现存的定量的成本管理方法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相结合,以求通过“优化设计”(即谐则)和“人的能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即和则)以及两种手段的互动、耦合实现企业成本的持续改进。这里的“成本满意”是指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成本水平,只要企业存在生产经营,成本就不会出现最小化状态,即成本为零的情况,我们所追求的是成本在市场上有竞争力和持续改进的和谐状态。
2.2和谐成本管理思想的提出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目前成本管理遵循的是纯科学优化的单向路径,但成本管理问题作为非结构化程度较高的复杂管理问题,仅仅依靠定量方法是不能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的性质决定了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必须考虑企业员工能动性、创造性的发挥等,基于这样的考虑,笔者提出了和谐成本管理的思想。
2.3和谐成本管理模型
将和谐管理理论应用到一个企业的成本管理,主要思路是按照一个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确定该企业当期的和谐主题(成本满意),然后通过和则和谐则分别对成本发生过程中的相对不确定性因素(如劳动者)和相对确定性因素(如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进行管理,主要是为了通过成本的“优化设计”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以及两者的互动、耦合来促进企业成本的持续改进,以保证企业在多变的外部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成本方面的优势,从而在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其模型见图1。
3基于和谐成本管理的ERP中成本控制系统的构建
和谐成本管理思想不是对现有成本管理方法的否定,而是依托现有的成本管理方法。将和谐管理中的“和则”诉诸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从而通过各种可能的形式(如技术人员以无形资产参股、管理者以管理技能参股、普通劳动者以劳动参股等[7]),让企业员工成为成本管理目标的利益相关者,享有剩余价值分配的权利,更好地调动其积极性、创造性,将“谐则”诉诸于现有的成本管理方法,从而可以更好地继承和发展现有成本管理的优越性,并通过两者的互动、耦合促进企业成本的持续改进。
3.1和则作用机理的应用
对和则作用机理在和谐成本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主要依赖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十六大报告指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8]该分配方式更多地体现了分享制的成分,在这样的分配方式下,除工资外企业给员工的每一分报酬都是对员工所拥有劳动力生产要素的肯定,员工获得的每一分报酬都是对企业财富的分享,从而使员工始终处于被激励状态,有一种自我实现的满足感,员工的惰性消减了,积极性、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为了实际应用中的方便,建立灵活、动态的激励决策支持系统(通过分配制度改革,使全体员工成为成本管理目标的利益相关者,变被动劳动者为主动劳动者)是不可或缺的,在向企业员工分配经营成果的过程中,必然要对各个员工所拥有的劳动力生产要素,以及要素的贡献程度有充分的了解。建立该系统主要是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激励方案所需要的数据、信息和背景知识,明确目标,建立或修改激励模型,提供各种备选改进方案。因此,这是一种典型的由数据产生规则的正向链规则库。同时,随着企业的发展,对激励目标的改进也会对激励决策的制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激励决策支持系统是动态的,具有不断自学习的功能。激励决策支持系统由会话系统、解释系统、知识获取系统、知识库、推理机和数据库系统构成,如图2所示。
3.2谐则作用机理的应用
对谐则作用机理在和谐成本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主要依赖于目前的成本管理方法,包括:计划成本管理、标准成本管理、目标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环境成本管理、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等,在实际应用时到底采用哪些方法具体要根据研究客体所处的行业、企业类型以及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决定,根据“成本――收益”原则决定取舍,只要是适合的就是可取的。
3.3和谐机制耦合
除了和则、谐则分别对成本管理发生作用以外,其实和谐成本管理的思想精华在于如何将两者结合起来,即将目前的成本管理方法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相结合,通过两者的互动、耦合以促进企业成本的持续改进,这是一个不断优化,逐步改进的过程,具体表述见图3。
3.4ERP中和谐成本管理系统的构建
在企业实施ERP的基础上进行和谐成本管理,是先进管理思想与现代化管理工具的结合运用。通过该系统的构建不仅可以优化企业整体业务流程,满足成本持续改进的要求,而且可以使企业员工有一种自我实现的满足感。根据作者长期进行企业信息化及成本信息系统研制开发ERP的实践,总结得出具体的ERP中和谐成本控制系统,见图4。
时间协调与成本控制是ERP关注的重点。ERP中和谐成本控制系统不仅具有目前先进ERP系统的特点:(1)将成本反馈控制限制在产品生产周期内;(2)实现了交货期与成本的互动;(3)成本的计划、核算、分析一体化进行,更重要的是该系统在和谐成本管理思想的指导下,考虑了员工主动性、能动性的发挥,具有人本 性,是一个循环而持续发展的过程,实施步骤如下:
第一,借助计算机辅助成本管理系统,收集各种成本信息。根据企业长期战略发展的需要,建立信息完备的成本管理系统,包含企业已经采用的、可能采用的成本管理方法以及方法的变更等。为了满足与激励决策支持系统互动、耦合的需要,成本的分配不仅要按产品进行,还要按部门进行,以便提供合理激励的依据。
第二,建立激励决策支持系统,根据成本管理系统传递的信息做出激励决策。根据成本管理系统传递来的信息,推理机先向规则库请求一组匹配规则,该规则经推理机过滤后得到预期的目标与方案交付执行系统执行,并将执行情况报告给成本管理系统。
第三,在两个系统模块间建立信息共享渠道,实现两者的互动、耦合。激励系统在对自身信息资源进行消化过滤后,将信息反馈给成本管理系统,作为下一轮成本比较和激励的基础,由此循环往复,才能实现两者的互动、耦合促进企业成本的持续改进。
4结束语
笔者在对成本及其管理问题再思考的基础上,借助和谐管理理论的方法论技巧即和则、谐则、和谐耦合,提出了和谐成本管理模型,并基于和谐成本管理构建了ERP中的成本控制系统,经实践检验具有相当的可行性,当以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1]席酉民.和谐理论与战略[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
[2]席酉民,葛京.和谐管理理论案例及应用[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3]王英.和谐管理理论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研究[D].河海大学,2005.
[4]王洪涛,席酉民,周云杰.组织中秩序的起源与和谐管理[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1:276-279.
[5]旷开源.试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安排的和谐[J].经济与管理,2004,(7):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