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农业信息化前景

农业信息化前景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32:33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农业信息化前景,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农业信息化前景

篇1

1.1农业教育与科技信息化

农业经济想要长期可持续性发展,就需要更加专业性的农业经济建设人才参与到农业经济中,对于农业经济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农业经济建设中十分重要,农业经济建设的核心内容就是对于农业经济专业性人才的培养,进而保tiE农业经济管理现代化、信息化。拓宽教育途径.对于现阶段的农民农业种植技巧及自身文化水平高针对性教育,为农业经济建设提供高水准的人才,积极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1.2农业生产要素信息化

农业经济建设水平与农业生产要素之间紧密关联,农业生产要素主要指空气、水、土壤等要素。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也需要对于农业生产要素进行信息化管理,同时让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在农业经济建设中应用,完善已有的农业经济建设方案,创新农业生产建设模式,进而推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

2信息化对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作用

2.1实现产业化经营

农业经济管理中最常见及困难的问题就是对于农产品的销售,农产品服务体系的缺陷已经严重影响农业经济建设,还造成了农产品资源的浪费,农民已经经济效益也受到了严重影响农业经济如果实现产业化经营,就能够让你农民与企业直接合作,不仅仅能够增加农产品销售价位,还能够增加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农业服务体系的完善也拓宽了农产品销售途径,保障农产品能够时节性销售数量。

2.2农业类型有传统性转变成知识型

农业传统种植方式中所需要的信息化水平有限,属于资源型建设,传统农业种植经济管理方式已经与现代化的社会经济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知识型农业方式在实际经济管理中能够通过先进的农业技术与知识理论,农业生产更加系统化,完善传统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目前,传统农业方式还是我国农业主要类型,农业信息化管理对于农业转型具有推动性作用。

2.3积极培养农业信息化

农业生产建设中的关键资源就是农民,我国农民自身文化水平有限,农业生产建设主要是通过长时间的生产经验所总结出来,无法将先进的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生产形式也较为落后。积极培养农业信息化人才.加大农业教育强度.有关部门通过多种教育途径对于农业农业生产方式进行指导,让农民对于信息化重要性深度认识,加速农业经济管理中的信息化进程。

3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3.1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闬

山西省太原市农业经济信息中心在农业经济建设中将信息化建设作为主要内容,与农业有关部门对于农业经济建设科学合理性规划,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效率。政府部门应该对于经济信息中心的农业信息化经济管理工作提供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同时对于经济信息中心农业信息化经济管理资金有效监管山西省太原市也应该积极鼓励农业专业性人才参与到地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对于现有的农业经济管理资源科学化设计,推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进程。

3.2建立农业信息化的管理

示范基地山西省太原市农业信息中心可以与有关部门共同为太原市的农村地区建立农业信息化管理示范基地.增加太原市农民对于信息化认识。农民可以通过农业信息化管理示范基地对于信息化信息直观性感受。政府部门对于具有代表性的农业信息化管理示范基地可以进行资金上的保证,积极带领农民们对于农业信息化推广.增加地区周围企业参与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优惠政策。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以计算机作为载体,农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对于信息化中不理解的内容进行查询,了解不同地区农业信息化建设进程。

3.3信息网络与传统的媒体相互结合

农业经济管理中应用信息化虽然自身在信息传播方面具有十分显著优势,但是对于农业生产信息的采集与处理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农村地区的主要信息传播形式还是传统媒体的信息传递。传统媒体在传播信息能够更加直观性展示,在农村地区也具有广泛性覆盖,农民对于传统媒体中的信息也较为容易接受,因此传统媒体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中也具有重要作用传统媒体与信息网络相结合.能够能好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

篇2

一、引言

科技的发展推动这各个行业在工作内容、管理方式及发展方向的改变,农业经济管理也是如此。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可以说已经省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关键。农业健康稳定及可持续发展必须要适应时代的节奏,借助于现代化信息技术来有效的突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进程。信息化在农业生产、经营及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应用将有效的推进农业经济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和农业生产息息相关。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气候、空气、土壤、水分及生物等因素都是保证农业生产有效的资源保障。根据这些农业信息资源,借助于信息技术来收集、分析并处理和共享这些信息,为农业生产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源服务,才能使得农业生产走向更加健康的发展之路。

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概述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不仅仅包含基本的农业资源信息,还包括农业教育和科技的信息化。现代农业已经不是传统的人工农业作业方式,而是在农业科学知识、技术及农业人才的支持下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因此构建农业教育和科技信息化网络能有效的推动农业技术的传播和应用,不仅推动了农业的发展,而且有效的提高了农民的农业水平。另外,农业市场的信息化可以及时有效的为农民提供农产品市场的信息,帮助他们了解生产资料、农产品需求等信息。生产资料信息使得农民选择生产资料的空间加大,能够买到质优价廉的农业生产资料。同时还了解到了农产品的市场发展走向,增加也农业生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农业管理信息化,现代农业实现了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化和规模化生产经营模式,在此模式下需要信息技术作为有力技术支撑,推动农业管理实现标准化、便捷化,从而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

三、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传统农业的转型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

是改变传统农业理念及作业方式的契机,将传统的农业模式转变为知识型的农业模式。传统农业的资源和信息化农业资源差异较大,信息化技术下的知识型农业能有效利用生物工程进行生产资料、生产过程及生产结果的改革,有效的提高了我国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目前我国农业依然是资源型的农业模式,因此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变传统农业方式,使得我国农业走向知识型农业。

(二)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可以有效的推优┮挡业化的发展。在信息化技术的帮助下,将农业产业推向世界竞争的环境中,借鉴其他国家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积极改革和提高我国农业发展的理念及思路,使得我国农产品逐步走向国际之路,推动农业产业化的进程。通过各类网上贸易,建立农业产品及服务贸易,为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打开销路,实现产供销一体的信息化。

(三)提高农产品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农产品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传统的农业方式使得农民增收不增产,归根结底是信息的滞后和匮乏,使得很多农产品信息无法传递出去,造成了农业生产的巨大浪费。在信息时代,借助于市场经济的背景,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就是为了实现农产品的推广,为农民增加收入,调动他们的农业生产积极性。通过信息技术使得农民了解市场,提前规划生产经营计划,从根本上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

(四)有利于培养农业科技人才

篇3

1.盱眙农业信息化取得的成效

一是开设农业电视专栏。盱眙电视台2套专门开设专门栏目《田野四季风》,每天在黄金时段反复播出。二是设立咨询服务热线。利用12316热线,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生产技术、市场信息、农业政策等信息咨询和农资打假等投诉服务。三是建设盱眙农业网。盱眙农业网设立植物保护、农作物生产、林业管理与生产、渔政与水产养殖、生产动态和科教培训栏目,提供农业信息,指导全县农业生产。四是进行农民创业培训。采取能力模块结构的培训模式,实行集中学习、实践考察及跟踪指导服务相结合的培训方式。2013年,盱眙县共培训600人,其中种养大户100人,农民经纪人100人,农业经济合作组织负责人100人,村组干部、乡村农技人员200人。

2.盱眙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盱眙县现辖14镇5乡,78万人,面积2483平方公里,人均面积居江苏省之首,素有人均“两亩耕地一亩山,一亩水田一亩滩”之称。情况差异较大, 农业信息化 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信息服务等诸多方面都有不足之处。一是农民文化素质不高,农业信息化意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不强。二是网络普及率不高。由于农村大多数青壮年外出务工,农村家中配备电脑不多,难以获取更多的农业信息。三是农业技能培训的短板效应。培训模式传统理论指导的多,实践操作的少,有时为了应付上级考核,完成任务。培训往往是依靠上级主管部门和政府自上而下的途径开展,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造成了培训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农业信息化在促进盱眙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农业信息化是实现“小康盱眙”的客观需要

“十二五”以来,盱眙县委、县政府自加压力,高标定位,提出“苏北争第一、全国进百强、小康高标准、开启新征程”口号,特色发展力争将盱眙建设成为创业创富、宜人宜居的“淮安先行区、南京后花园、江北新天堂”。激发崛起核动力,实现宏伟新蓝图。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县的小康。农业信息化正是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

2.农业信息化是实现“和美盱眙”的有效途径

农业市场存在风险大多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盲目种植,导致滞销。2011年,盱眙县淮河镇大白菜喜获丰收,原本指望大赚一把的菜农遇到了大白菜2分一斤无人问津。农业信息化就能够让农民充分掌握市场,一方面可以避免盲目种植,另一方面收获后可以使市场交易双方直接联系,减少了流通环节,直接与所需地进行交易,能够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综合劳动技能和市场营销能力,实现农民收入增加。

3.农业信息化是实现“向上盱眙”的加速剂

盱眙用“向上盱眙”方针引领农业现代化建设。没有农业的信息化,就没有全县农业的现代化。有了“向上”文化引领的农业的信息化,广大农民能够迅速了解市场需求,会按照“市场需要什么,我就种植什么”,而不是一味地跟风。让农民了解科技信息、销售信息。农民便会根据活得的信息自觉优化农业资源配备,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三、农业信息化在盱眙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途径

1.强化顶层设计,加大政府农业信息化投入

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的意见》指出:各级农业部门要将推进农业信息化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的重要举措,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牢固树立信息化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观念,切实将推进农业信息化列入重要工作议程,将信息化贯穿于农业部门履行职责任务的全过程,贯穿于为“三农”服务的全过程。盱眙政府部门要加大投入,充分利用现有各类资金渠道开展行业信息化建设。设立信息化专项工作经费,确保信息化推进工作正常开展。

2.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实现管理与服务相结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