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08:32:5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医学教育与研究,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一、渥太华大学医学院与中国高校、医院有着广泛、多层次合作
《世界教育信息》:首先,非常感谢您接受我刊的专访。请您为我们简要介绍一下贵院与上海交通大学的合作项目。
雅克・布拉德温:首先,渥太华大学医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及其双方的附属医院自2013年以来建立了一个非常全面的多层次伙伴关系,这是因为两个学院都有着雄心勃勃和兼容并蓄的国际化战略,且都有意愿与国外伙伴一起投资创造可能影响世界的项目。建立起这种伙伴关系的基石是世界上第一所中加联合医学院――上海-渥太华联合医学院(Ottawa-Shanghai Joint School of Medicine)。联合医学院引进北美医学教学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师资等一流资源,采取全英语授课,改革原有的本科医学课程教学体系,形成独特的“1+4”本科临床医学项目。从2015年开始,最多已有60名学生在高考后被录取并展开了一年的医学预科课程的学习。如果他们达到了预科课程的学习要求并且通过渥太华大学医学院的遴选,最多将有30名学生可以继续进入按照渥太华大学临床医学课程打造的四年制医学培训,包括两年临床前训练(Pre-clerkship)和两年临床习训练(Clerkship)。该项目不仅引入了北美医学研究的结构和内容,还介绍了如课堂学习、在小组中展开基于病例的学习(case-based learning,CBL)、自我导向学习、团队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以及先进的医师技能发展(Physician Skills Development,PSD)等多元技术。
这个项目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要满足加拿大医学院校认证委员会和医学教育联络委员会的标准。在北美,医学院校需要获得这些委员会的认证才有权颁发具有效力的文凭, 以保证学生毕业后在全科或专科项目继续进行毕业后教育。我们对上海-渥太华联合医学院的最初定位是从治理方式(双方院长和执行团队联合治理)到结构,再到课程内容等其他方面,都要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最高级别的认证。
其次,上海-渥太华联合医学院将为中国和加拿大学生提供独一无二的课程――在学习期间提供双学位项目,渥太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两所大学以及各自的医学院在本次代表团访问期间签署了一项合作备忘录,如果联合医学院的学生能够顺利通过考核要求,那么他们除了能够获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学士学位之外,还有望获得渥太华大学医学博士学位。而对于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参加暑期班的加拿大学生来说,他们也可以在完成包括中医、中华文化和卫生保健等内容的中文预科课程之后,有机会拿到双学位认证。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医学培训项目,这个双学位课程将为来自两个国家的学生提供更多参加同一联合项目以及获得两所不同大学学位认证的机会。他们将成为未来第一批真正面向世界的国际学生!
如今,加拿大与美国和大多数西欧国家一样都拥有较为完善的医疗体制,其中社区的初级和二级医疗发展良好,相互联系,与三级医院和专科医院相互协调。这种医疗体制的基础是家庭医师,他们长期跟随同一病人及其家属,并能够依据病人需要获得由专家提供的结构化支持。在加拿大和其他国家,家庭医生受到尊重且需求极大,虽然中国目前尚不存在这种情况,但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是贵国“十三五”计划的一个目标。
加拿大医学教育系统旨在支持这种综合医疗体制,这也是第一个医学临床本科教学计划诞生的原因,就像上海-渥太华联合医学院实施的这一方案,在此期间,学生将简要了解家庭医学,然后完成两年的家庭医学培训或长达五年的专科培训。医师通过这种方式接受培训,以支持如前所述的从初级到超级专业(super specialty)的综合医疗体制。
因此,基于上海-渥太华联合医学院四年制学习课程的要求,结合中国医疗改革的背景以及对初级医疗的需求,渥太华大学医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医学院在2016年创建了一项全科培训项目,该计划正在向中国的家庭医学领域引进加拿大的培训模式,有助于支持和促进中国的医疗改革。
在上海-渥太华联合医学院成立一周年之际,我们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设立了与其教学配套的国际家庭医生诊所。它不仅具有提供本科课程和临床实践家庭医疗培训的功能,还具备全科(家庭)医师师资及继续教育的培训功能。教师还可以通过该项目到渥太华大学接受师资培训,体验加拿大的医疗体系。在上海市政府的支持下,我们与浦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长宁区同仁医院和社区活动中心合作开展这个示范项目。虽然这只是上海的一个示范项目,但政府最终可以运用这些信息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我们培训的家庭医生不仅在加拿大的医疗体系中学习,并且能够真正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中国的示范项目中。中国政府非常支持我们的项目,但只在上海开展仍不足以发挥其最大作用。因此,我们一直探索在新疆等西北部地区设立远程培训场所的可能性,两所医学院可以通过尖端远程教育技术支持远程培训,进行师资培训。
此外,我们也努力通过协议促进渥太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以及两所大学附属医院建立联系。这些举措让我们能够使双方医院和部门相互合作,如仁济医院和渥太华医院,新华医院和东安大略省儿童医院,瑞金医院和蒙特福尔医院以及第六人民医院和渥太华大学医学教育创新部门。
在过去五年中,中国基础医学取得了长足发展,这要归功于政府对实验研究的投入,但临床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因此,我们协同东安大略省儿童医院一起在上海新华医院建立了联合临床研究中心(joint clinical research unit)。同时,为了促进医学教育的发展,包括教学法、实验教学、医学教育技术等,我们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共同创建了模拟教学项目。
因此,我们广泛、多层次的合作伙伴关系远远超过了大学与大学之间或医院与医院之间的合作,我们的合作伙伴关系反映并符合加拿大和中国进一步的政府战略,以期扩大两国合作以及在文化、教育和医疗方面的交流。
《世界教育信息》:请问贵院为什么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作为合作伙伴?
雅克・布拉德温:这要从2006年我就任医学院院长说起。那时我希望制定学院的国际化战略,因为当时教授之间、系部之间有很多国际合作,但还没有学院层面的国际合作战略。因此,我们也需要找到高水平的医学院作橛畔群献骰锇椋我们共同投资对世界有影响力的且只能由我们共同完成的联合项目。
我们的第一个优先合作伙伴是巴黎笛卡尔大学。我们互派医学交换生进行合作研究,经过五年时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因此我们决定继续发展院校间的国际合作。此后,我们与耶路撒冷的希伯来大学建立了伙伴关系,这是考虑到以色列机构在医学研究和仿真研究领域都卓有成就。2010年,我们相信我们的国际化战略已取得了不错的进展,接下来我们期待与金砖国家建立优先合作伙伴关系。
2011年,我们的第一个代表团来中国上海、南京、大连考察。我们受邀到上海交通大学参观,当时他们也正在寻找优先合作伙伴。两校的合作也得到了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的支持。之后,上海交通大学时任校党委副书记、医学院党委书记孙大麟也到我院访问。我们有着共同的目标,计划投资100万美元,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并共同致力于医疗研究和医学教育创新。2013年10月,我们在上海签署了第一份合作协议,加拿大总督戴维・约翰斯顿(David Johnston)、加拿大驻沪总领事里克・萨沃恩(Rick Savone)、渥太华市长吉姆・沃斯顿(Jim Watson)出席了签约仪式。2014年3月,第二项合作协议备忘录的签署将我们的合作伙伴关系推向了新的高度,双方共同打造联合本科医学教育项目,该项目得到了中国教育部的批准,这为2014年10月17日启动上海-渥太华联合医学院奠定了基础。
《世界教育信息》:在与中国院校、医院合作过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雅克・布拉德温:我们的合作开展得相当顺利,因为双方的意向是一致的,同时得到了多方的支持。若说挑战,应该说是在医疗观念方面。中国人生病大多会去医院,而不是咨询自己的健康顾问,这与加拿大人不同。家庭医生实际上是一名训练有素的全科医生,他们在社区或是综合医院工作,可以及时探访有需要的家庭。在经过他们的初步诊断之后,如果患者需要专科医生,他们就会协助患者联系专科医院。在患者接受完医院的诊治之后,家庭医护人员可以通过电子病历查看患者的情况,并在家中进行相应的护理。这种做法使得加拿大整个医疗体系更加完善,国民更加健康,相比于生病就到大医院就诊,家庭医生制度也节省了家庭的医疗开支。其实,五六十年前,加拿大或者说北美地区人们对家庭医生的看法也和现在的发展中国家人们的看法一样,是政府的推动和教育体系的完善使得家庭医疗蓬勃发展。现在的加拿大人愿意选择家庭医生进行初诊,超过50%的医学院学生愿意成为家庭医生。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家庭医生在中国也会得到普遍认可,家庭医疗体制也会得到完善和发展。
二、渥太华大学医学院
具有研究、领导力培养、国际化三大优势
《世界教育信息》:在您看来,渥太华大学医学院有哪些独特的优势?目前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又有何种对策?
雅克・布拉德温:渥太华大学医学院是加拿大一流的研究密集型医学院,国际排名第68位,其引用率在国内排名第3。根据QS世界大学排名,其研究影响力世界排名第54位。
渥太华大学医学院具有三方面优势:一是研究,二是领导力培养,三是国际化。研究方面我刚才已经介绍了一些,此处不再赘述。领导力培养是指培养医学生成为医院、大学、国际组织中的未来领导者,并发挥更大的作用。国际化战略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我们处在渥太华这样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中,讲着两种语言,具有强大的研究能力,因此我们有能力也应该向世界敞开大门。
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在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在信息化方面与时俱进是我们目前所面临的挑战。渥太华大学医学院的一大优势是大模拟医学实验室的应用,如学生通过在实验室学习应用机器人进行外科手术。我们也投资教学技术研究,包括教学法、小组学习,以及为学生终身学习提供帮助。
渥太华大学医学院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现阶段很多大学共同面临的――财务挑战。在加拿大,各省在教育领域为大学提供财政拨款,因此当各省经济状况不佳时,大学就会面临财务困境。我们医学院还通过捐赠和商业途径获得资金支持,学院每年会获得1200万~1500万美元的捐赠,主要来自校友和在职的医生,这些捐赠大多有明确要支持的研究项目或者具体用途。我们还有可以营利的商业模式,比如医生专科培训。来自世界各地的医生由其国家资助,根据国家需求到渥太华大学医学院接受培训,如培训放射科医生。
《世界教育信息》:在加拿大,贵院在人才培养方面是如何与医院进行合作的?
雅克・布拉德温:我们有5家附属医院:大型专科医院――渥太华医院、东安大略儿童医院、法语区的综合医院――蒙特福尔医院、为加拿大老年人和需要继续治疗的患者服务的布鲁耶持续护理医院以及渥太华皇家精神护理医院。这些医院都承担着教学任务,医院的医生为学生讲课,也监督他们的临床实习。渥太华大学医学院并没有很多专职教授,大约只有100位教师进行生物学、生理学等基础课程的教授,因此各医院的医生是我们很重要的临床教授。我们的课程以单元为单位进行教学。以心脏的单元为例,学生会学习心脏生理学、心血管系统、心脏解剖、药理、临床、案例学习等。临床教授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世界教育信息》:请问渥太华大学医学院如何进行教师评估?量是否在评估教师的考量范围之内?
雅克・布拉德温:我们的学生会进行“评教”,通过智能手机对教师做出评价;教师还会受到同行评议。我们的教师发展中心为教师提供培训课程以提升他们的教学技能,如果在经过培训之后,教师的教学水平还不达标,他们就不得不离开教师岗位。
在加拿大的职业体系中,教师和临床医生有着各自不同的职业路径。如果你向着教师职业路径发展,那么你可以在模拟教学、教学法上进行更多实践;如果你向着临床医生职业路径发展,你可以做临床研究。这与中国的情况不同,在中国若想成为教授,必须要做研究;而在加拿大,教师则可以专注于教学。
三、渥太华大学医学院
积极推进中医和中医教育的国际化
《世界教育信息》:您如何评价传统中医?在中医教育国际化方面,您有何建议?
雅克・布拉德温:我认为中医不仅是中国的,而且对世界也很重要。一方面,在中国,中医专业学生得到完整的培训,获得学士学位,他们有能力并且非常适合做家庭医生,因为他们具有相关医学知识,可以帮助普通家庭预防疾病、提高身体素质。因此,我们和上海中医药大学签订了合作伙伴协议,并和上海交大联手将中医融入家庭医疗。同时,我们还和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签订研究合作协议,致力于药理研究、研发化学药品和新的药物疗法。我认为这方面的研究十分重要,中医博大精深,中药有上千年的发展历史,值得好好研究。另一方面,这种合作对于加拿大来说也很重要,加拿大人喜欢中医,但是他们不知道从哪里能接受中医治疗。我们的家庭医生大多不了解中医,因此不敢贸然尝试。在与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合作中,我们希望在加拿大开设一个诊所作为示范项目,在那里,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和加拿大的家庭医生组成小组,一起工作,共同商议出最好的治疗方案,为患者服务。同时,我们也共同研制认证方针和规范。加拿大拥有多元的文化,也有多种传统医疗方式,但是质量保证制度不健全,加拿大政府对此非常担忧。我们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尝试做中医与家庭医生诊所结合项目,分别在渥太华大学医学院和上海中医药大学提供中医教育培训,并共同开展质量保证项目和研究。上海中医药大学在中医研究和教育上都是领先的,又了解中国的环境,而我们了解北美医学认证的模式,可以将技术与其知识相结合,设计出既符合中国国情又能在加拿大实施的认证方式。通过这些努力,中医更易融入家庭医疗。相信在我们的支持下,中医也将更加国际化,因为世界需要它,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它,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四、西医教育应重视医学人文,
激发学生同理心与同情心
《世界教育信息》:您如何看待在医学教育中融入人文元素?
雅克・布拉德兀喝缃裎饕浇逃面临的问题之一是学生要学习太多信息、太多技术,他们越发像机器人一样机械地学习。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回归医学人文,即医学文化、历史、哲学等。我们在渥太华大学设立了医学人文项目,很多其他大学也已经开设了类似的项目,因为医学院学生需要保持同理心和同情心。研究表明,经过人文项目的陶冶,学生会拥有较强的同理心和同情心。因此,我们已经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里昂一大合作开设了“医学和人文”项目。我们还希望融入博物馆元素,正在与上海、渥太华、里昂的科技类博物馆沟通,希望开创一个“医学与文化”的联合项目。
继续医学教育(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CME)指医生通过阅读书籍和杂志、撰写论文、参加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培训、学术会议以及与同事交流,使用以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方法完成继续医学教育义务;政府或医学界学术团体通过继续医学教育评估实行学分制来保证医生履行继续医学教育义务[1]。通过了解了重庆市整个继续医学教育发展的现状,探明影响医生继续医学教育的因素,探索合适的继续医学教育模式,才能为制定适合重庆市的继续医学教育政策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此次问卷调查的对象来自重庆市设有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的三级甲等医院的教务处管理人员及医院医生。
1.2研究方法:本研究在综合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围绕课题研究目的,在文献复习的基础上,通过研讨和咨询,制定《继续医学教育调查问卷》,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收回80份,其中有效问卷74份,有效率为74%。
2.结果
2.1一般情况:在被调查者中男性44人,女性30人,20到30岁之间有43人,31到40岁之间的被调查者为21人,41岁到50岁之间的被调查者为4人, 50岁以上的被调查者为6人。大专及以下学历者无,有18人为本科学历, 38人为硕士学历, 18人为博士学历。未定职称者6人,初级职称30人,中级职称16人,副高职称10人,高级职称12人。
2.2被调查医生参与继续教育现状:被调查医生在过去一年中,参加培训班的有45.9%,参加进修的有6.8%,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会议的有84.8%,进行学历教育1.6%,远程教育占4.0%,自学的人数占37.8%。接受继续医学教育在5次以下的占16.2%,5-10次的占54.1%,11-15次的占20.3%,16-20次的占1.4%,20次以上的占8.1%。
2.3影响医生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主要因素:使用SPSS13.0对被调查医生的专业技术职称与参与继续教育的动机类型中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分类变量作一维方差分析。
2.3.1职称与职业发展动机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高级职称组职业发展动机因素均值低于其余各组,与副高级职称组、中级职称组、初级职称组及暂无职称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
2.3.2职称与社会因素分析: 结果表明,高级职称组社会动机因素均值高于其余各组,与副高级职称组、中级职称组、初级职称组及暂无职称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3.1结果分析
3.1.1临床医生工作繁忙时间紧是影响医生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最主要的原因:“工学矛盾”是医生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时间安排不够合理,临床医生时间难以保证,从而减少了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的机会。其次是地点因素,这和大部分的培训班、学术讲座都在院外举行有很大的关系,由于时间和经费的问题,医生不能尽可能多的参加外地的学习。
3.1.2临床医生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主要动机是职业发展动机: 这一研究结果和国外在这一问题上的研究结果基本吻合[1][2][3]证明参与继续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对于职业发展的追求、为专业晋升发展奠定基础提供保障以及更加胜任自己的工作等。其次是兴趣因素、利他服务因素、用人单位的政策规定和社会因素。
3.1.3高级职称医生参加CME主要受社会因素影响:高级职称组因为在专业晋升方面已经达到高级,已无职称晋升空间,因此,职业发展动机因素不是其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主要动机;而高级职称组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主要因素是与保持或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等相关的社会因素。
3.2继续医学教育发展的对策
3.2.1采取灵活多样的继续医学教育形式:由于医院的医疗任务,医生的工作和学习时间容易冲突。不同年龄、不同职称的医生,对继续教育的需要与内容不同,医院管理者应善于分析不同层次医生学习的特点,采用科学性与系统性、多样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方式,主观上满足不同层次医生参加继续教育的不同需求,客观上增强医生继续教育的实效。医院还应加强院内继续医学教育力度,以便更好的节约时间和经费,并根据行业要求和本单位发展的需要,统筹安排,有计划地组织医务人员进行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习。
3.2.2继续医学教育资源共享
3.2.2.1整个医院的资源共享。这包括科室内的资源共享和科室间的资源共享。
3.2.2.2增强医院间的合作,实现共赢。同一地区的医院之间,除了业务上的竞争,还应该在技术、信息、资源上进行互通和共享。对于三甲医院,拥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新技术、新知识以及行业前沿的专家,在接收进修医生、规范化培训医生的同时,将一些学术会议、案例讨论也能与一级、二级医院以及社区医院的医生一起分享的话,会提高整个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
3.2.2.3医院与社会资源。继续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医院应该有效的利用政府、企业、学术团体等的资助举办或者参与学术会议,开办继续教育培训班,以解决一部分资金问题。各级卫生部门、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建立费用分担制,多渠道解决继续医学教育的资金问题,把继续医学教育作为增强单位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3.2.3发展远程继续教育: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学习手段灵活多样,卫生技术人员自己掌握学习进度,自己选择符合工作需要的学习内容,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也解决了师资力量不足及分布不均的问题,利用互联网不仅可以获取所学医学专业的全面的信息和资料,还可以了解相关最新医学发展动态,为卫生技术人员学习和更新知识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便捷的通讯为获取最新的教学手段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结论
综上所述,重庆市某三甲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完成较好,医生有条件多渠道、多形式的接受继续医学教育。医生参与继续教育的动机的整体趋势中,职业发展与兴趣的动机强度最高、最为普遍;而影响在职医生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最主要因素是时间因素和地点因素。因此,继续医学教育政策制定者及各级管理者应根据不同医生的不同需求及影响因素制定合理的继续医学教育计划,并给予资源支持,以充分激发医生参与继续教育的内在动机,提高参与程度、优化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尚柏.国外继续医学教育理论与实践新进展. 安徽医学,2010,31(3):195-197
[1] Henry.G.T , Basile.K.C. Understanding the decision to participate in formaleducation.Adult Educ.Quar.,1994,32(2):77-82
[2] Merganser, M.A. the Motivational Orientations of Pharmacists toward Continuing Education, Madison, WI: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1978.56-67
一、西欧国家的医学教育制度和医生培养体系
(一)英国
英国的医学学位包括内外科学士、外科学硕士和医学博士等类型。
1.内外科学士学位
医学本科教育学制5-6年,其中包括2-3年临床前学习阶段和3年临床学习阶段。在第6年,医学生将集中学习作为住院医师所应具有的主要知识和技能,并分担住院医师的部分工作。对于成绩合格的医学毕业生可获得内外科学士学位。大约90%的医学生在获得内外科学士学位后选择进入医院从事内科医师或外科医师的临床工作,其余10%的医学生选择继续攻读理学硕士、哲学博士等研究型学位。英国共有27所医学院校,每年约有4900名医学生毕业,医学院对报考学生的学业成绩要求较高,平均报考录取比为6:1。
2.外科学硕士学位
通过毕业后教育的外科医师可以在职申请外科学硕士学位,学位授予标准为:从事1-1.5年与外科有关的临床研究工作并取得成果。外科医生只有在取得外科学硕士学位之后,才有可能被提升为顾问医师。
3.医学博士学位
通过毕业后教育的内科医师可以在职申请医学博士学位,学位授予标准为:从事3-5年与内科有关的临床研究工作,在注册后的5年内,提交博士论文,对于资历较高的医生,可以提交已发表的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内科医生只有在取得医学博士学位后,才有可能被提升为顾问医师。
英国1983年颁布的《医学法规》明确规定:取得医师资格的首要条件就是拥有英国任何一所大学授予的内外科学士学位。英国没有国家统一的医师执照考试,凡是获得内外科学士学位并达到英国医学总会实习医师标准的医学生,将自动成为临时注册医师,在教学医院内科和外科各进行6个月的轮转实习。
英国医学总会和毕业后医学教育培训委员会负责对全科医师和专科医师开展培训,包括制定培训标准和进行培训质量控制。全科医师培训3年左右;专科医师(58个专科)培训5-9年。培训通过者成为注册全科医师或注册专科医师。
(二)法国
法国医学教育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2年)和第二阶段(4年)为医学院教育,第三阶段为毕业后医学教育(全科医生3年,专科医生5年)。法国有49所大学医学院,平均每个医学院每年招生140人。法国每年的高中毕业考试由政府统一命题,通过率约70%。凡是通过高中毕业会考的学生都可以进入医学院学习,没有名额限制,但在医学院学习过程中要经历两次“医学会考”的严格淘汰。在第一次医学会考时,法国卫生部按照人口与医生比值以及各大学医院接受医学生能力,确定进入第二学年的医学生人数,通过率一般在15%左右。第二次医学会考指的是每年6月份全国专科医师选拔统一考试,完成第二阶段学业的医学生必须通过这次会考,才能获得第三阶段毕业后医学教育的国家医学博士(专科医师)资格。
法国医学教育第一阶段(PCEM)主要课程包括人文科学和公共基础课程,以及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学、医学心理学、遗传学、生理学等生物学课程。PCEMl阶段相当于大学预科,全国第一次医学会考通过率较低,体现出医学教育的“精英”特征。第二阶段(DCEM)各学年的课程有所侧重,在DCEM1学年,医学生主要学习基础医学课程;在DCEM2学年,医学生需要学习解剖学、病理解剖学、药理学、诊断学等课程;在DCEM3和DCEM4学年,医学生需要学习临床医学必修和选修理论课程,同时在医院的临床科室轮转见习。第三阶段(TCEM)包括毕业后教育的全科医师和专科医师培训。完成第二阶段学业的医学生,必须参加每年6月份举行的全国专科医师选拔统一考试。根据成绩排名和个人志愿,通过者被分配到某医院临床专科,进行5年专科医师培训,学业结束时须提交博士论文,成功通过论文答辩者获得“国家医学博士(专科医师)”证书。而那些没有通过全国专科医师选拔统一考试的医学生,则进入3年的全科医师培训,医学生通过临床理论课程考试,完成临床实践和论文答辩,获得“国家医学博士(全科医师)”证书。法国法律规定,只有通过医学教育第三阶段TCEM,获得国家医学博士学位,并向医师协会注册取得医师资格者,才能开业行医。
法国医学教育制度和医师培养体系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住院医师培训是在高等医学教育的第三阶段进行,承担住院医师培训的医院都是综合性或专科性国立大中型医院,医院临床科室主任均是大学医学院的临床授课教授。二是住院医师培训纳入国家整体计划,接受培训的住院医师,按照培训计划学习临床理论课程,在教授指导下参加科室临床轮转培训,并具有独特的“双重”身份,既在大学注册为医学生,又在卫生局注册为医院雇员,由国家付给相应工资。
(三)德国
德国有39所大学医学院,全国每年招收医学生约12000人。高中毕业生可以凭借“完全中学毕业证书”直接进入医学院学习,但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经过两个阶段的国家医师考试,淘汰率均为30%-40%。第一阶段考试在第二学年末,通过第一阶段考试者才有资格参加第二阶段考试;第二阶段考试在第六年末,通过者才可获得国家医师考试合格证书。
德国的医学教育学制6年。医学教育计划包括课程学习、急救工作训练、3个月护理实践、4个月医院见习和1年临床实习等教学内容。德国没有设置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德国医学博士学位属于研究型学位,医学博士学位和医生职业准入没有关系。对于那些完成教学计划规定学业,通过两个阶段国家医师考试的6年制医学生,颁发“国家医师考试合格证书”和“大学毕业文凭证书”(相当于我国的硕士学位)。德同对医师职业实行严格的行业准入制度,只有获得“国家医师考试合格证书”和“大学毕业文凭证书”者,才能成为注册前住院医师。注册前住院医师在医院没有处方权,必须在上级医师指导下,经历18个月培训后,到各州医学会申请注册医师资格,经官方认可后,在各州的医学执照管理机构注册并获取行医执照,方可成为独立行医的注册住院医师。在德国,参加全科医师培训的比例为35%-50%,培训时间3年,合格者获得全科医师资格证书;参加专科医师培训的比例为50%-65%,培训时间4-6年,合格者获得专科医师资格证书。
二、西欧国家医学教育和医生培养的特征分析
西欧主要国家医学教育制度和医生培养体系在医学学位和医师准入的关系、院校教育和毕业后教育的衔接等方面,都和美国医学教育模式存在一定差异。
(一)医学学位和医师准入
在美国。医学博士学位(MD)是第一级专业学位,是医师准入的基本要求;医院的毕业后教育不再授予高级专业学位。
在西欧国家,毕业后医学教育还可继续授予医学专业学位。英国内外科学士学位是第一级专业学位,是医师准入的基本要求;通过毕业后教育,医学生可获得外科学硕士和医学博士学位。法国医学专业学位只设博士层次,包括国家医学博士(全科医师)和国家医学博士(专科医师)两类,医学生在毕业时就已是具有行医资格的全科医师或专科医师。德国医学院的毕业文凭证书类似第一级专业学位,是医师准人的基本要求;医学博士学位是科学学位,和医师准入制度无关。
(二)院校教育和毕业后教育
在美国,医学院校教育和毕业后教育(住院医师培训)阶段划分明确。获得医学博士学位(MD)只是住院医师培训的准入条件,一名专科医生的学习和培训时间从大学起,可长达15年之久(文理学院4年+医学院4年+住院医师培训3-7年),并需要通过多次考试。在医学院,医学生前2年学习解剖、生理、生化、病理、药理、微生物等基础医学课程;后2年进行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精神病科和家庭医生科等临床专业训练。在二年级结束时参加全美医师资格考试(USMLE)的第一部分测验,通过测试后方可进入高年级学习。医学院毕业前进行USMLE的第二部分测验。通过全美医师资格考试第一、第二部分的医学院学生,才可获得医学博士学位。MD获得后,在1-3年内参加USMLE的第三部分测验,通过者获得行医资格。其后,还需进入为期3-7年的按专业定向的住院医师训练,住院医师培训期末,再参加由各医学专科委员会组织的专科证书考试,通过者获得专科医师资格。在医院工作的专科医师收入高于主要在社区工作的家庭医师。家庭医师培训时间一般为3年。
在法国,医学院校教育和毕业后教育(住院医师培训)阶段有机融合。医学生完成本科医学教育第一、第二阶段(共6年)学习后,在第三阶段的毕业后医学教育期间,凡通过临床专科培训(5年),论文答辩合格者,可获得国家医学博士学位(专科医师)证书;其他进入全科医师培训(3年)者,通过论文答辩,可获得国家医学博士学位(全科医师)证书。
在英国,住院医师培训阶段的内科医师可以申请攻读医学博士(研究型学位),外科医师可申请攻读外科学硕士学位(高级专业学位),只有获得医学博士或外科学硕士学位的医师才有可能成为顾问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