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英语课程的教学方法

英语课程的教学方法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32:51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英语课程的教学方法,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篇1

1.引言

由于从事国际贸易的买卖双方相距较远,一般情况下,不能当面交接货物和单据,这就需要双方通过一定的方式

确定交货地点,以及货物交接过程中有关风险、责任和费用的划分,通常将这些称为交货条件。买卖双方在谈判和签约时往往通过使用的贸易术语来确定成交条件。

贸易术语(trade terms),又称为价格术语,它是一个简短的概念(例如,“Ex Works”)或三个英文字母的缩写(例如,“EXW”),用来说明国际贸易中商品价格的构成,以及买卖双方交接货物地点及有关费用、风险和责任的划分,以确定买卖双方在交接货过程中应尽的义务。

与有关贸易术语的国际惯例包括三种,《1932年华沙―牛津规则》、《1941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正本》和《2000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在国际贸易实践中,《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INCOTERMS2000)应用最为广泛,其他两种惯例较少使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着重讲解《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以下几点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的一些方法,和大家一起探讨。

2.让学生理解贸易术语的含义和作用

2.1掌握贸易术语的英文名称

作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首先应掌握相关术语的英文名称。因此,教师应首先介绍贸易术语的英文名称。贸易术语Trade Terms,又称为价格术语Price Terms,或交货条件Terms of Delivery。这几个名称的含义是相同的,都经常出现在商务英语相关的教材、资料或认证考试中,要求学生记忆。

2.2理解贸易术语的含义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入话题,用提问的方式进行。如,在国际贸易中,为什么会出现贸易术语?并引导学生思考:在每一笔国际贸易中,买卖双方都要谈判,确定谁来承担报关、报检、运输、保险等责任及相关的费用,这将使得国际贸易相关更加繁琐。然而,有了贸易术语,我们就可以用简短的概念甚至三个英文字母的缩写来说明买卖双方各自承担哪些责任及相关的费用。

其次可介绍贸易术语的概念。教师可以先用中文叙述并讲解,然后在黑板上写下贸易术语的英文概念。如Trade terms:They are abbreviation to explain the price composition,to define the method of delivery,to indicate who pays for what,to assume the liability.对以上概念中的重点词汇,如abbreviation,price composition,method of delivery,indicate,assume,liability进行详细解释,并结合前面提到的中文概念对整个概念进行讲解,让学生全面理解贸易术语的含义。

2.3理解贸易术语的作用

在介绍理解贸易术语的作用,我们可以接着引入话题时所提问题的答案进行,让学生很自然就理解了贸易术语的作用。由于贸易术语是用简短的概念代表特定的含义,因此,买卖双方只要商定按哪种贸易术语成交,即可明确彼此在贸易的过程中应该承担的责任、费用和风险,这就简化了交易手续,缩短了洽谈交易的时间,从而有利于买卖双方迅速达成交易和订立合同。

3.学习《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INCOTERMS2000)

3.1介绍《INCOTERMS2000》的相关知识

INCOTERMS的全称是:International Rules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Trade Terms,中文意思是“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它是由国际商会提出的,最早的是《1936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随后,为了适应国际贸易实践的不断发展,国际商会对INCOTERMS作了5次修订和补充。最后,于1999年9月国际商会对INCOTERMS1990进行修订,产生了新的版本《INCOTERMS2000》,并于2000年1月1日起生效。

3.2学习INCOTERMS2000中的13个术语

INCOTERMS2000中的13个术语被归纳为E、F、C、D四个组,每一个组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分组进行讲解。E组只包含一个术语:EXW。F组只包含三个术语:FCA,FAS,FOB。C组只包含四个术语:CFR,CIF,CPT,CIP。D组只包含五个术语,DAF,DES,DEQ,DDU,DDP。

3.2.1让学生理解每一个术语的含义

在讲解术语的过程中,教师可分组逐个进行讲解。首先,应该让学生记住每个术语的英文全称。然后,对每一个英文单词进行讲解,并逐步引出这个术语的含义及买卖双方应承担的责任。接下来我将用两个例子说明:

例1:讲解EXW。首先让学生记住EXW的英文全称,Ex Works。然后,结合每一个的单词的意思对这个术语进行讲解。“Ex” means “from”,“Works” means “factory”,结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在工厂交货。所以,这个术语的中文翻译就是“工厂交货”。因为所有这13个术语都是针对卖方说的,所以,我们就可以这样理解:卖方在自己的工厂把货物交给买方就履行完他的义务,从这个时刻开始卖方就把风险、责任和费用转移给了买方。因此,买方就要负责从卖方工厂收货开始的一切的事宜如出口报关、报检、租船订舱、办理保险等,并承担相应的费用。

例2:讲解FOB。首先,让学生记住的FOB英文全称,Free on board。然后,讲解每一个词汇的意思,以便对让学生理解术语的含义。“Free”意为“without obligation”,表示“没有责任、义务”。“On Board”意为“Put the goods on board the ship”,表示“放到船上”。因此,Free on board的中文翻译就是“船上交货”,意思是当卖方把货物交到指定装运港的船上就履行完他的义务,从这个时刻开始卖方就把风险、责任和费用转移给了买方。卖方负责把货物运到装运港船上的费用和出口报关、报检等事宜。买方则负责租船订舱、办理保险等,并承担相应的费用。

3.2.2总体把握,让学生理解INCOTERMS2000的特点

E组的特点是“Departure”意思是“发货起运”,表示卖方只负责在自己的工厂发货就可以了。F组的特点是“Main Carriage Unpaid”意思是“主运费未付”,表示卖方不承担货物从起运港到目的港的运费。C组的特点是“Main Carriage Paid”意思是“主运费已付”,表示卖方承担货物从起运港到目的港的运费。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卖方并不承担运输途中的风险,买卖双方的风险划分界线是装运港越过船舷或在出口国货交第一承运人,所以,C组的术语又有一个特点――象征货。D组的特点是“Arrival”意思是“到达”,表示卖方承担把货物运到目的港或目的地的运费并承担运输途中的风险。

INCOTERMS2000中13个术语排列的特点是卖方的责任、风险和费用逐渐增加,卖方的责任、风险和费用逐渐减少。

4.结语

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理解并掌握国际贸易术语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学生掌握了贸易术语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商务英语相关的一些其它课程,如外贸函电、外贸单证实务、进出口报关等。作为专业课教师,应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国际贸易术语的相关知识。

篇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2

一、导言

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是中国各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却受到了学者的质疑,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也逐渐意识其中存在的问题。例如,传统的综合英语课堂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授课模式,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讲解,不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因此不能满足学生对个人综合技能提高的需求;学生的侧重点放在对于词语的缺乏语境的、孤立的理解上,对于文本缺乏整体的认知;教师缺乏对学生的分级教学和分类指导,不能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中外学者针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的研究各有侧重,试图从多个角度探讨教学的最佳模式。

二、交际教学法

交际教学法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已经在基础外语教学中受到广泛关注和运用。它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教学目标,强调语言在真实情境中的运用;课堂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用目的语言开展互动活动,教师在课堂中改变“一言堂”的现状,发挥着协调者、组织者、咨询者、鼓励者的作用。

(一)交际教学法的产生及特点

交际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其理论基础是社会语言学领域中有关语言的社会功能和语言表达意义的交际体系。Hymes(1972:22)认为语言知识的学习应该和语言的具体运用联系起来,并提出了交际能力的概念。交际能力涵盖许多方面,包括语言知识技能、交际者如何采用得体的语言在真实语境下完成言语交际活动等多方面能力,即以言语实施的能力。在此基础上,Canale和Swain(1980:15)发展、完善了交际能力这一概念。交际教学法强调功能和意念的结合,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作为语言学习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语言不是存在于孤立的词语或句子中,而是存在于连贯的语篇中,强调把真实语境中的语篇作为教学的基本单位;教学过程交际化,课堂本身就是一种具体的社会交往环境;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以学生为中心的交际外语课堂上,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参与课堂并运用目的语完成的能力。

(二)交际教学法在英语课堂中的具体运用

交际教学法是一种既培养学习者语言能力,又培养其语言交际能力的教学方法,它不是一种单一的、固定的教学模式,它的核心内容是让学习者学会在实际语境中运用语言完成交际活动,而不是单纯地、孤立地关于语言的知识;其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习者获得实际的语言交际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具体的行为去获得英语知识并将其内化为自身语言能力,并将其运用在真实的交际行为中。

布朗(1994)在对课堂教学交际化定义中指出课堂教学应以各项交际能力为重点,而不仅限于语法或语言能力。按照布朗的标准,培养交际能力为成为课堂教学的突出目的。在交际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凸显,由学生承担交际活动的主角并成为课堂的核心。而教师也退出了课堂的主体地位,而起到协调者、组织者、咨询者、鼓励者的作用。在这种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设计真实的场景作对话练习、角色分配和课堂讨论等,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教师要认真设计富于启发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培养学生以言施事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在运用交际教学法开展的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中,有些教师曲解了交际教学法,他们过分强调口语能力而忽视了词汇教学,创设的交际语境缺乏真实性和可操作性,在课堂的教学环节中不能很好实施这种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又回到了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中。在交际教学法的理念指导下的词汇教学中,应当注重词语的引申义和语用含义,指导学生学会在不同的交际语境下选用不同词汇以达到不同的交际效果,不应采用单词解释和句子示例的机械讲解方式,如要教会学生在不同语境下使用slim,thin,skinny或plump,portly,fat来达到不同的交际目的。同时,可以采用“transcript”的方式讲授词汇,让学生提高词语分类汇总记忆的方式,促进交际活动的有效性。

交际教学法指导下的综英课堂中轻视语法教学,这也是教学中的另一个误区。目前高中教学中把语法的讲授看成是太传统、呆板的活动,过于强调学生的口语表达而忽略的语法基本功的培养,因此大一新生在基础语法方面相当薄弱。我们应该把语言形式、意义和用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交际活动中渗透语法部分的习得。对课文文本的讲授中不仅要涉及词汇、短语、句子结构的学习,还要涉及对语篇的理解和学习,各个环节都要从文章交际目的出发。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逻辑推理、分析、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为完成一个言语交际行为然后进一步分析如何展开。教师要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加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组织语言并参与课堂活动,借以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因此,整个综合英语教学应该是所有语言技能的一个综合训练,应当让所有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运用综合语言能力达到真实情境下交际的目的。

三、体裁教学法

体裁教学法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已经被广泛应用在综合英语课程中。以Swales和Bhatia为代表的“Swalesian School”和Martin为代表的“Australian School”认为(:交际目的决定着体裁的存在,使得某类语篇具有大体上相同的图式结构,而这种图式结构影响着语篇的内容和语言风格的选择。他们都强调体裁的常规性和制约性,认为体裁是语言使用者共同遵守的、程式化的社会交往工具,具有重复性和习惯性,其基本原则不能被随意更改;两个学派还认为,体裁的常规性并不意味着体裁是一成不变的东西,相反,由于文化因素或语篇变量的不同,属于同一体裁的语篇仍然存在某些差异,我们可以在不破坏体裁结构的原则下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体裁教学法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自觉运用体裁与体裁分析理论而产生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因文章体裁不同而施教。它是基于体裁分析基础之上,把体裁和体裁分析理论运用于课堂,围绕语篇的图式结构而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方法。其宗旨是:让学生了解不同体裁的语篇具有不同的交际目的和语篇结构;让学生认识到语篇不仅是一种语言建构,而且是一种社会意义建构;让学生既掌握语篇的图式结构,又能够理解语篇的建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创作属于某一体裁的语篇。

四、篇章教学法

荷兰语言学家范・迪吉克(Van Dijk)把语篇分为叙述总结构、论证总结构和试验报告总结构几种语篇模式。精读课文有叙述文、说明文或论述文等不同结构。讲课时我们参照他的语篇模式理论,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类型课文的框架结构及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注意体裁和文体的关系。

(一)利用课文语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汇语义

从语篇入手讲解课文不仅要分析作者布局谋篇的结构,还要探索作者遣词造句的技巧,研究语言形式在语境中的功能。运用韩礼德和哈桑的语义衔接理论,分析课文中词汇的同现、复现、同义、反义、整体与部分关系等现象,是培养学生在语篇中学习词汇语义的一种可取的手段。观察词汇的同现关系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学习词汇。寻找词汇链,同样也是在语篇中学习语义衔接关系的有效手段。学生的注意力就不再是支离破碎的单词、短语和句子,而是整个篇章。

(二)通过语篇语境,剖析语法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在语篇层上讲授语法就要讲解语法形式如何服务于内容。使用某种语法形式是作者的一种选择,站在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选择传递不同的信息内容。英语时态的选择同样受着语境支配。“有时起决定性制约作用的不是时间因素,而是说话人的目的,信息成分的重点及受话人理解信息的共同基础。”

(三)抓住语篇主位发展,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技巧

主位是“信息的出发点”。主位和述位的安排,即信息结构的部署,是说话人的选择。主位内容和体裁有关。广告往往以产品名称作主位,目的在于加深产品在顾客中的印象;论述文,经常用代词we和you作主位,以此与读者建立直接的交流关系;侦探小说则经常用身体的某部位作主位,制造悬念;童话故事总是以“很久很久以前”这样的主位标记开头,等等。研究主位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于观察作者怎样建立话题框架以及怎样发展语篇话题。

(四)结合语篇文化背景,培养学生对中英语言与文化差异的敏感性。语篇教学必然涉及文化差异。用文化的观点研究语言,就要“探索语言的使用者怎样通过语言的形式,从单词、句子到整个语篇,体现了本民族的文化,体现本民族的价值观及思维方式”。

篇章教学法侧重文章内容的整体理解,词汇和语法在话语语境中的理解,在教学中使用可以增强学生的篇章意识,可以成为综合英语教学的有效手段。但是这种教学方法没有涉及在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方面的训练,强调单方面的输入,对于语言输出方面没有过多论述,而根据Krashen的输出理论,综英课堂中应强调语言内化之后的外化过程。

五、结语

综上所述,英语专业的综合英语课程教学中“教无定法”,没有一个适合任何英语课堂的教学方法。英语教师应紧紧围绕知识技能目标、策略培养目标和文化意识目标设计开展教学,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解放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并根据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构建发现式、探究式、合作式学习的课堂,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Brown Douglas H.Teaching by principles[M].Prentice Hall1,1994.

[2]Canale,M.and Swain,M.‘Theoretical bases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testing’[J].Applied Linguistics,1980:1-47.

篇3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9-102-01

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教学中掀起了一股新的热潮,新课改教学对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新的尝试和挑战。新课改的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让学生在唱中学,在玩中学,在做中学,从而培养他们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课改首先需要转变的是教学观念。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只把传授知识作为重点,目的在于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大量的知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条理性。教师在教学中把知识范畴、重点、难点反复掂量估计,围绕它来展开自己的教学过程,通常会忽略到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的培养。但是如今社会的知识更新很快,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而是使学生具备终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如何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达到这一目的。其次在教学策略和方法上要转变自己的观念,把“金子”变成“点金术”,也就是常说的“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新课改理念要求学生英语科学素养是不可能单纯地依靠知识的传承、讲授、灌输来形成的,必须改变教学策略和改进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什么变成怎么学,把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学。新教材将探究性学习贯穿于全书的各个栏目中,因此,在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中不忘探究,教学策略上要确保学习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改变过去重结果轻过程的做法,重视探究过程,不拘泥于某一种心事,从而达到预期目的。英语课程的学习,不但是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能力;更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英语的美丽,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磨砺学生的意志,拓展学生情操,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要渗透新课标理念,优化教学结构。由此,在教学的过程在中,我进行了一些新教学方法的尝试:

一、采用任务型教学法,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分别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去完成所给任务,最后向全班汇报结果。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就不会感觉是单一的“学”,而是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SectionA的部分“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I stayed at home \went to the mountains \visited my uncle ”这一句型时,我让学生以对话的形式在教室里自由向同学提问并作记录,看谁调查的最多,然后向同学们汇报结果。又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我先让学生自己阅读制作香蕉奶昔的过程,然后再找几名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比较看谁做的步骤正确,制出的奶昔味道最好。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又增强了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采用角色扮演学习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把所要教学的对话内容让学生们自由选择喜欢的角色来表演完成。把基础不同的学生组成一组,内容多的角色由基础较好的学生扮演,内容简单且少的角色由基础底子薄的学生扮演。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Section A部分的“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我让四名学生扮演记者、学生A、学生B、学生C、通过记者采访三名学生,用句型“What do you do on weekends?”“I usually watch Tv./ go shopping/help with housework ······”“How often do you watch Tv?”“I watch Tv every day /once a week/ twice a week .”

这样教学促使学生之间在准备过程中,相互帮助,团结协作,谁都得到了发挥。即巩固了旧知识,口语表达能力又得到很好的锻炼,也锻炼了学生们的胆量,让胆小的学生在其他人的带动下敢于说出来,从而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

三、采用激励性评价教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得到满足

在教学中只要学生参与英语教学活动,无论说的好坏,我都会给予不同的激励性评价最后才进行客观性的纠正。我常用:“very good/ beautiful/ good jod /excellent /you are right/so clever/ very well /great·····”等语言激励学生,让学生们鼓掌祝贺。每当此时学生们到会因为得到表扬而表现出无比的自信和满足,对今后的英语学习更有兴趣更有信心。因此激励性评价教学不但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得到满足 ,还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