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家庭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家庭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32:55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家庭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家庭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篇1

关键词:学校道德教育 西方学校的道德教育内容 中国学校的道德教育内容

 

一、道德、道德教育的目的 

众所周知,“道德”这一术语源于拉丁语。起初意味着传统的习惯之意。而“伦理”的源于希腊语,即风俗、习惯、传统型惯例。所谓“道德”可以界定为:“作为某社会对其社会成员或成员相互间的行为的一种约束,为公众所认可的规范的总体。它并不伴有诸如法律那样的外部强制力,而是一种个人的内在的精神力量。”这就是说,构成社会的人们旨在制约行为的一般公认的规范总体,就是“道德”。然而,这不过是道德的一个侧面而已。就是说,作为社会现象和社会来看,道德是那个时代某集团所承认的行为准则的总体。 

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旨在发展“善”,培养“好孩子”、“好公民”。不过,这种“好孩子”、“好公民”是从社会的角度提出来的主张。从个体角度看,尊重个人、实现人格才是它的目的。降生于世的人,为了生存就必须有基本的能力。但教育教育的目标终究是完美人格的实现。每个人必须对自身的生活方式有自己的正确的思考、判断并能付诸实践。 

二、学校的道德教育 

在现在的社会中,学校是影响儿童最深的一个地方之一,大部分儿童都是在学校学习到很多知识,并且为以后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儿童在童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里的一切都会对学生的成长造成很大的影响。然而,在人的一生中,不仅仅只有学习知识这一件事情,学会做人比学习知识则显得更重要。如果一个人只有知识,不讲道德,那将会对社会造成很大的危害。所以我认为,道德的教育才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灵魂。 

现代学校教育立足于人的完整生命的塑造和健全人格的培养,道德教育就构成了主宰、凝聚和支撑整个生命成长的决定性因素。倘若缺失了德性的生长,那么人的生命的其他部分的发展都会受到限制。可见,教育中人的生命的完整性规定了道德教育的统摄性。实际上,居有统摄状态的道德教育又必然是通过渗透的方式而非依赖于独立时空展开的。在此问题上还存有误区,很多人认为,只有安排了单独的时空,道德教育才会有了现实的抓手,这在实际的学校教育生活中就表现为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活动在时空设置上的冲突。其实,正如德罗布尼斯基所认为的那样,道德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现象,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侵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道德的表达方式也是多样的。因此,真正的道德教育更多地只能借助于各种复杂的渗透的方式完成的,而由此产生的影响最终也就变成人的内在稳定的心性品质。 

1.西方学校的道德教育(以美国为例) 

美国学校道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与美国国家的性质具有很大的关系。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多民族的国家。美国的年轻,体现出它较少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注重现实,具有进取奋进的特性。美国的多民族,反映出它的多元性文化共存,具有开放、包容、公平竞争的特点。因此,美国提倡的总的道德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全体国民具有这种特性的美国精神。美国又是一个分权制的国家,各州掌管各自的教育事务。因此,很难整体性地描述出美国学校道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这是因为在美国根本就能没有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学校道德教育的大纲或计划。然而,通过各州教育改革的文献和对道德教育的规定的及各州学校实施的道德教育方案,也可以大致勾画出美国学校道德教育的主要目标与内容。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较注重爱国家、对国家忠诚的教育。美国并不在学校中大张旗鼓地向学生宣传要爱国、要对国家忠诚,而主要注重的是通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思想意识和基本技能,塑造具有爱国精神或没有精神的一代人。通过学习没有政治体制、法律制度、国家行政体制及功能、多元化、国家决策过程以及比较美国与其他类型国家的差别,是学生更好地了解美国的国情。注重通过国际理解、交流等国际主义教育,使学生了解美国在国家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其他国家的关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培养有责任心的公民这一目标,在美国的学校中倒是较为明确提出的,并通过专设的课程,使学生了解人人都享有法律上规定的各种文件、义务和责任,懂得尊重他人、遵守各种法律规定、履行自己的承诺等,培养学生具有自我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2.中国学校的道德教育 

个人品德是个人在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自我完善、自觉的和稳定的倾向。个人品德与政治观点等不同,在不同背景的人群中容易产生共同的理解,不易产生明显的分歧。这部分内容即古人“修身”的内容。学校道德教育中的个人品德教育,应进行现代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教育;进行中华传统美德和文明社会应具备的品德教育。其主要内容是:正直、善良,诚实,宽容。这些品质为人们所公认,并容易在行为中表现出来。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仅仅把这方面的品质看成是对他人生活的适应,而不是主体人生活的需要,那么这种道德就必然是表面的,注重法律的。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刻苦勤奋,珍惜时间,有责任感,坚持不懈是学习成功的重要条件。责任感、有毅力、自制力这方面的品质虽然被教育者认为是重要的,但学生却并不容易意识到,同时也是最难具备的。这类品德更多地突出了道德行为主体的自我约束、自我规范能力,其特点是不易通过短时间的道德行为表现出来,甚至没有特定的道德行为作为其载体。这方面的品德体现出学生对于其个人行为和个人欲望的控制能力,是内在的。 

家庭,是学生的安身立命之地;家庭,也是学生的真情爱意之田。社会在进步,人心更重要;家庭在变革,美德值万金。家庭美德教育的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珍爱家庭、孝敬父母、勤劳俭朴及文明礼貌的教育。人的生活从家庭开始。教育学生爱自己的家,爱自己的家人,尊敬、关心父母,听从他们的教导和指点。无论大中小学生都要参加家务劳动,培养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珍惜劳动成果。学生有条件的可以勤工俭学,以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教育学生在生活上力求节俭朴素,不追求奢侈享受。虽然有的学生家庭生活条件较好或很好,但还是提倡勤俭朴素,在生活上不要攀比,不要追求高消费;在生活上要互相谦让,互相照顾,这样家庭才能安宁幸福。 

 

参考文献: 

篇2

1.聋哑学生对思想道德教育并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

我国存在大量的聋哑学生,这些聋哑学生中又有一部分存在人格障碍,而这些有人格障碍的聋哑学生则是思想道德品质上容易犯错误的学生,究其原因,是学生并没有对思想道德教育形成正确的认识,无法通过自我的定位来衡量自身的行为并加以调节。此外,学生不能深入地了解思想道德教育的相关知识,就不能明确自身的行为多会带来的后果,最终只能是造成严重的道德偏差。

2.来自家庭以及社会的负面影响

众所周知,特殊教育并不是学校单方面承担的责任,它还需要来自家庭以及社会力量的支持,这就要求每一位家长都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但相关教育实践表明,目前中国聋哑院校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家庭和社会给聋哑学生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一方面,家长更多地希望学生能够在社会上生存下去,久而久之,就会忽视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另一方面,由于聋哑生的特殊性,家庭会存在一定的悲观性。

二、加强聋哑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策略

1.不断提高学生对思想道德教育的认识

聋哑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特别强,因为他们天生就存在生理缺陷,有些时候,为了保护自己,他们会做出一些违反道德的行为。为有效解决学生的这一问题,笔者指出,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为人着想意识的培养,这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讲授《孔融让梨》的故事,在吃饭的时候,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分享美味的食物等。此外,还可以不断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会与他人互相帮助,这能够为学生良好道德教育的展开奠定坚实的基础。

2.积极改进思想道德的教育形式

教师是学生学习路上的引路人,在学生的学习以及发展中有至关重要的地位,而聋哑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任课教师一般是由班主任担任,这样既有利于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爱好以及思想动态,也有利于帮助教师更好地展开针对性教学,最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身兢兢业业、为人师表的形象,让自身科学、严谨以及默默奉献的精神不断地影响学生,最终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展开。比如,教师书写工整、着装整洁以及认真负责的态度等都是学生可以学习的地方。

篇3

道德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教育,进行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环境道德教育,培养他们具有正确的道德认识、高尚的道德情感、坚强的道德意志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而在我们当前的学校德育教育中,只注重学生个人品德的教育,忽视了家庭美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和环境道德教育。道德教育中的个人品德教育,应进行现代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教育;进行中华传统美德和文明社会应具备的品德教育。其主要内容包括:正直、善良,诚实,宽容和勤奋学习、工作的品质两个方面。学校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还应注重仪表,维护尊严;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守公德,严于律己及懂得人格和国格的关系等的社会公德教育。

过去长时期只重视调节、规范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道德教育,而忽视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环境道德教育。当前世界范围内人口膨胀,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浪费。环境道德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能否可持续发展,乃至关系到人类的存亡和兴衰。环境道德是人类公德,是人类根本长远利益所在。任何国家的、民族的、团体的、个人的局部利益、眼前利益,都必须服从人类最高公德。环境道德教育的内容,正体现了人类最伟大的人道主义思想。

另外对学生还要加强家庭道德教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和谐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家庭道德教育的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珍爱家庭、孝敬父母、勤劳俭朴及文明礼貌的教育。人的生活从家庭开始。教育学生爱自己的家,爱自己的家人,尊敬、关心父母,听从他们的教导和指点。教育学生在生活上力求节俭朴素,不追求奢侈享受。虽然有的学生家庭生活条件较好或很好,但还是提倡勤俭朴素,在生活上不要攀比,不要追求高消费;在生活上要互相谦让,互相照顾,这样家庭才能安宁幸福。

二、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民族自强的巨大精神力量,尤其是在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过程中,更需要有为国效劳、为国献身的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必须从青少年抓起,从小学生抓起。培养"四有"新人,培养跨世纪的建设人才,学校必须抓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增强学生对祖国的深厚感情,从小提高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使学生从小就能知国之情,并培养自己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效国之行、建国之才。爱国主义教育要与时俱进,不断注入新的内容。如当下可通过观看抗震救灾新闻报道,让学生亲眼看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通过在学生中开展“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大灾显大爱,危难见真情”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大爱”情怀等。

三、教师加强自身修养,做学生的榜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