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会计行业的市场需求状况

会计行业的市场需求状况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14:42:45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会计行业的市场需求状况,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会计行业的市场需求状况

篇1

二、以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模式取代知识型课程体系,实现课程改革

1.建立市场营销专业五大模块的课程模式

市场营销专业要改变传统学科型的课程模式,根据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设置课程,并根据本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构建了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模块式市场营销课程体系,即将所有课程分为五大模块:经济管理类课程、专业课程、实验课程、综合技能课程、公共必修课程。

经济管理类课程: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学、经济法、会计学原理、国际贸易与金融等。

专业课程:学概论、公共关系、礼宾礼仪、电子商务等。

篇2

一、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市场的现状

独立审计作为鉴定中介成为一种市场需求起源于资财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所导致的委托问题。

1、财务信息的供方——企业的管理当局希望CPA提供对他筹资等目的有利的信息。因而需求“低独立性”的审计,从数量上看这是较小的群体,但他们是企业事实上的控制者,也是中国境内审计产品的主要购买者。他们处于绝对的强势地位,因为他们对企业实际运作和财务信息一清二楚,不需要通过审计获取企业真实状况而是要借助独立审计的工作结果向公众传达一种信息,让公众确信其公布的会计信息以实现其经济与非经济的利益追求。

2、财务信息的需方——社会公众期望财务报表所提供的财务信息有高度的可信性,需求的是高独立性的审计。这里社会公众是指除了企业管理层及少数大股东之外的一切利益相关者。这是一个非常广泛的群体,由于不介入企业日常的经营活动,无法影响日常的经营管理决策,处于信息的弱势地位。他们期望知道市场公司真实的会计信息。这一期望就成为高独立性审计产生与发展的源泉与动力。

在当前中国审计市场上存在诸多不健全的因素,仅仅依靠市场机制自发调节审计市场只能造成需求与供给的不正常状况,不能产生高独立性审计的需要和供给。会计师事务所作为按照等价交换原则提供特殊专业服务的独立经济组织要从基础上解决独立审计质量问题必须首先明确与改善独立审计质量的市场机制,在环境上构建我国上市公司独立审计市场的高独立性审计的供给需求机制。

二、构建我国上市公司高独立性审计市场的几个方面

在审计市场上有五种市场势力或市场行为影响并左右整个独立审计市场:政府监管行为、客户行为、行业行为、竞争者行为及自身的预期理。下面笔者就这五种市场行为讨论应怎样规范、约束和激励他们的行为以利于我国上市公司高独立性审计市场的构建。

1、建立有效的政府监管机制是保证上市公司高独立性审计市场合理均衡的外在保障

从上市公司的资格审计和报表审计来看,由于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是国有企业改制形成的,国家是这类上市公司的最大股东,是审计业务的真正委托人,所以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最大的服务对象是政府部门。政府的这种双重身份是导致其不能建立对上市公司审计市场有效的监管机制的主要原因。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政府监管模式还表现在政府部门的多头监督上,财政部门、审计署、证监会产、工商税务部门等政府机构都参与了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这是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针对我国当前审计市场存在政府过度干预的情况,可以在目前的监管体系中增设独立的监管机构。由内部审计、政府审计与独立审计共同构成整个社会监督体系,通过互相监督、彼此制约以平衡各种监督力量

2、培育诚信的客户行为是构建上市公司高独立性审计市场的基石之一

近来审计市场上的诚信危机一浪高过一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然而诚信危机的根源是什么呢?专家学者各抒己见,有的认为是注册会计师的利润摊薄、生存压力及铤而走险;还有的认为是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更有的认为是市场机制和法制等宏观环境。然而笔者认为诚信危机的源头在于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主要是大股东的意志),前文已述及上市公司管理层的绝对强势地位就能很好的说明这点。要构建上市公司高独立性审计市场、彻底解除诚信危机必须从源头上消除不诚信的土壤。

3、理性的竞争者行为和合理行业竞争状况是构建高独立性审计市场的又一基石

笔者认为我国必须建立垄断型的市场结构,以增强事务所的碰硬实力和核心业务能力,扭转CPA行业的弱势地位。前面已经提及的审计委派权的转变在过度竞争的审计市场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客户和事务所的利益分配机制,如果在垄断审计市场中相对较少的实力强的事务所就可以对上市公司开展有效的高独立性审计,从而可以为实现委托权的实施提供市场机制条件。

篇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钢铁工业取得惊人发展,中国钢材市场需求量和生产量增幅均高于国际平均水平,自1996年以来,我国在钢材产量、消费量上排名世界第一。伴随着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钢材流通企业也同步发展起来。但是,近年来由于我国钢铁行业产能大于市场需求,钢材生产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国内和国际市场双重竞争,作为钢铁供应链下游的钢材流通企业也受到影响,部分钢材贸易企业,由于对钢材市场营销环境分析不透彻,对钢材市场把握不到位,存在一些问题。对流通企业的市场营销环境透彻研究,把握市场脉搏,预测钢材产业发展方向,掌握钢材价格变动走势,对钢材流通企业开拓市场以获得生存和发展空间尤显重要。

一、相关理论文献综述

营销环境是指企业营销活动有潜在关系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的集合。作为企业外在的不以营销者意志为转移的因素,对企业营销活动的影响具有强制性和不可控性。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宏观环境存在着广泛的差异;不同的企业之间,微观环境也千差万别。与此同时,营销环境诸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某一因素的变化会带动其他因素的相互变化,形成新的营销环境。

二、钢材流通企业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营销环境即为企业提供机会,亦对企业构成威胁,企业必须持续不断地观察识别并适应营销环境的变化,从中把握商机,对应采用营销策略,取得竞争优势。当前钢材流通企业主要重点关注的宏观营销环境因素如下:

(一)宏观营销环境

1、人口环境

人口是构成市场的第一因素。从70年代开始,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但我国总人口继续惯性增长,城镇人口将超过农村人口。据联合国《2030年全球人口预测》报告,中国人口预计将在2030年人口总数将超过14.5亿。面对巨大的人口基数,我国的消费市场规模依然很大。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中,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经济的增长,钢材消费随之增长,人均消费钢材水平和钢的占有量达到饱和点之后开始回落,之后保持在一定产量范围之内。对比发达国家的人均钢材消费量,我国人均钢材消费量仍有增长空间。另由于人口数量增加、人口密度的区域性变化,中国钢材产品消费量长期来看,还应进一步增加。但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我国人口结构中,近年来年轻人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降低、人口迁移等因素影响,将导致钢材市场局部出现波动。

2、经济环境

钢材主要应用于房地产、建筑、汽车、机械、家电、汽车、交通、化工等领域,分析这些行业的市场需求、行业政策、可以相应预测出钢材市场的需求变化。

(1)房地产。房地产行业拉动了投资、消费、进出口增长,并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我国政府一直通过金融政策、财政政策、税收和管理法规等手段直接或间接影响房地产开发企业。近年来,由于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价格过高,对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带来负面作用。房地产市场投机产生产业泡沫,进而对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对此,中央政府实施房价调控政策,实施限购令。在鼓励居民首次购房的同时,抑制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投机性需求。面对限购令、限贷令等中央措施,很多开发商开发速度放缓。受其影响,近期相应的房地产钢材需求放缓。另一方面,对比国外发达国家,我国的城镇化率相对较低,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步伐、城镇人口长期呈现增加趋势。根据国家规划,到2015年我国城镇人口将达到6.66亿人,镇化率达到45%。这将相应带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另外由于城市发展规划的部署,将出现大规模城市改造和居民拆迁,长期来看,住房销售市场的需求呈增长之势。相应带动建筑钢材市场需求。

(2)汽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经过多年积累,已经具备了汽车消费能力。私人购车占整个汽车消费市场的比例迅速提高。另一方面,整车制造商和供应商看好增长迅速的汽车消费市场,为了夺取更多的市场份额,整车制造商很可能不断缩短新产品开发的周期,这将进一步刺激需求的增长。国家《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提出在我国建立一个成熟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汽车行业。但也应当看到近期受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高油价的影响,从汽车的实际销售来看,老百姓汽车消费的热情暂时下降,对应的汽车产业钢材需求受到影响。国家相关部门如出台汽车下乡、以旧换新等刺激消费政策,将带动市场需求,刺激汽车产业用钢消费。

(3)其他产业。近期由于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和制造业增速放缓,铁路、机械行业钢材消费强度下降、国内下游用钢需求放缓,钢材市场出现疲软。

3、国际市场因素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我国进入WTO后,贸易壁垒降低,国内钢材市场与国际钢材市场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愈加密切。近年来由于全球经济增长乏力,欧洲部门国家出现债务危机,受其影响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强化贸易维护主义,加大对我国反倾销、反补贴措施,国际钢材需求有所减少。

(二)微观营销环境

由于我国钢铁市场属于分散竞争型市场,虽然部分钢厂产量有所降低,投放市场的资源有所减少,但部分钢材生产企业生产增长率仍然高于全社会钢材消费的增长率。各个钢材生产企业不可能形成统一减产,以保证改变当前钢材市场的供求矛盾,部分新形成或即将形成的钢材生产能力还要释放。整体钢材市场供应大于需求。

三、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认为从长期来看,我国钢材市场充满着的发展机会,但同时亦存在着诸多挑战。近期钢铁行业将继续呈现高产能、低需求、低产量、低价位的低景气状况。钢材贸易企业必须树立正确的市场营销观念,在充分分析市场机会和挑战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制订出科学的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取得市场先机。

参考文献:

[1]瞿国忠.营销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2]高微,冯花兰.市场调查与预测[M].上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

[3]欧德罗伊德.市场营销环境[M].杨琳,译.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4]黄振平.钢材流通企业市场营销环境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