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精神文明建设综述

精神文明建设综述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14:44:01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精神文明建设综述,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精神文明建设综述

篇1

当前,青少年身上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多,并且他们当中出现的一些暴力倾向明显,青少年犯罪率在世界排名居于前列,加强班主任工作已列入我国议事日程:2006年,教育部把制定《班主任工作条例》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列入当年工作的要点之一。2009年教育部又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成为一个热门话题,社会对于班主任的关注越来越多,社会对班主任的要求也越来越多,班主任管理和班级管理自然是其中的重头戏。上网搜索,你会发现很多有关这方面的文章与心得,但觉得很多都是就事论事,采用流行色即行业流行什么就说什么。眼前流行的案例加评论多侧重微观,抓的多是芝麻小事,而未能从宏观角度抓住班主任管理和班级管理的核心。但周彬老师的《班主任的“主人本色”与“管理之道”》和任国平记者的《让班主任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关怀者》能走出流行色创新地整体地或从核心的价值方面去思考。拜读了他们二位的文章,我就“班主任管理与班级精神文明建设”进行了两点思考:

思考一:如何定位班主任这一角色?班主任究竟该如何管理?

思考二:班主任管理与班级精神文明建设有何关系?

一、班主任定位错位

回顾班主任历史,班主任——世界上最小的主任,有名无份,是常被大家忽视的似乎可有可无的弱势群体。班主任角色大家心知肚明重要,但班主任人嘛并不重要,班主任待遇普遍低得可怜。班主任工作常常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班主任工作与教学工作相比似乎永远是“次业”,所以就连班主任自己也不得不经常提醒自己:教学第一,班主任第二。既然外界与班主任自己都这样定位班主任:班主任仅是一代名词,主任本无实际意义。加上班主任实在难当,责任太多,学生又实在难管,再加上社会对班主任的要求越来越多且越来越高,班主任确实易成为功不抵过的“消防员”。面对众多学生,班主任众口难调:有人说你啰嗦是管家婆,有人说你专制是暴君,也有人说你冷漠不闻不问……。班主任似乎左右不是人,怎么做都不是, 事无巨细,无不问津但却吃力不讨好。因此某种意义上说班主任沦陷不足为奇。周彬老师把班主任沦陷源于“管理的缺位”与“服务的越位”,强调班主任要管理学生群体而非管家婆,强调班主任是协调学科教师的主任而非服务员,他确实切中了班主任自身的要害。但就外因来讲,我觉得班主任沦陷还源于外界的“评价错位”及进而导致的班主任自身的“评价错位”。并且我认为“评价错位”是罪魁祸首,因为“管理的缺位”与“服务的越位”更多源于“评价的错位”。

二、如何定位班主任角色?

班主任,顾名思义,固然有“主任”之义并且是中心意思,同时“班级”是它的限定语。换句话说,班主任确实是一个管理班级的主任。因此,周彬老师提出的班主任要回归“主任本色”,千真万确。

三、班主任究竟应如何管理?

班主任既然是主任,管理就成了班主任的首要任务。按常规思维,谈到班主任管理,自然就想到班主任管理班级,而班级由学生组成,相应地班主任管理就变成了管理学生。一直以来。班主任管理的对象都仅限于学生。周彬老师从界定“班级由谁组成”开始,认为班级是由负学习责任的群体——学生(我认为学生不仅仅负学习责任)和负教育教学责任的群体——教师二者组成,缺一不可,进而认为班主任管理相应应是管理班级学生和班级教师。从而,周彬老师在班主任管理对象确定方面有了突破。但一个班级实为一个团队,班级若由学生和教师组成,那站在一个个学生后面的家长为何不属这一团体呢?家长毕竟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和终身教师,因此,家长理所当然应是班级这个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管理则应变为管理班级学生、班级教师和班级家长。但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管理无可厚非,班主任能对教师进行管理吗?班主任实际究实质仅为一名普通科任教师(仅多做了一项工作而已),能管理与他有同等权力的班级教师吗?班主任若有权能管理教师,那学校领导可真没事可干了。若我们承认管理与权力相关,那么班主任称其量只能算是个班级教师的协调者,谈不上管理教师。因此,周彬老师所说“对于教师是否勤奋,班主任应该管理”,我觉得班主任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那么,班主任能对家长进行管理吗?当然不可能。班主任最多只能当家长的助理而已。

周彬老师就“如何促成班级学生之间的协作”提出了其具体策略即“让所有人是所有人的朋友”:1、让同学间互相帮助成为一种责任而不仅是荣誉;2、让同学对自己负责任而并非对他人负责任;3、班主任定位为“教育学生”而不是“判定”或者“指控”学生,既不是法官也不是检察官。而要从“教育”的角度来理解学生,以学生的过错来引导学生,以宽容来教育学生。这在理念上对班主任管理学生具有明确的指引作用。

周彬老师还就“如何让班级教师协作起来”提出了具体策略:1、学校要授予班主任对班级教师进行评价的权力,当然这种评价权力仅限于班级教师的的合作能力与程度,而不包括班级教师的学科教学水平与能力;2、班主任召集班级教师进行班级工作研讨,就班级中发生的问题以及班级中的问题学生进行分析与研究;3、将班级教师的评价标准与班级整体表现融合起来,让班级教师将班级管理当作一种责任,而不仅是一种荣誉,或仅是帮忙或友谊表现。进而让班级教师把“可以做的事”变成为“必须做的事”。周彬老师在此触及到了班主任管理中的敏感话题,指出了班主任管理工作在协调教师方面的当务之急。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生命既是一种强大的生命力,同时也是一种脆弱的极易损伤的珍品,有时只消一句冷酷无情的话,就足以扯断一根纤细的生命线。”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班级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据此,对于周彬老师提出的“判断一个班级优秀与否要看:班级学生努力与否、班级教师努力与否、学生间合作与否、班级教师间合作与否、班级教师与班级学生之间合作与否”我认为应该再加上关键的一条:班主任、班级学生、班级科任教师快乐与否。因此,任小艾老师所说的:“经常给学生创设一种情境与活动,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是班主任老师工作艺术和智慧的表现”是班级精神文明建设的浓缩。班主任要像上海市尚文中学特级教师黄静华所说,班主任要用真情去创造宽松、和谐的氛围,来启迪学生的良知,培养他们良好的品格行为,为他们学会做人奠定道德基石。

最后,借用任国平记者的一句话来说明“班主任管理”与“班级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那就是“如果没有尊重形成的情感基础,要求就成了专制;另一方面,如果只有尊重,没有要求,教育就是“放羊”。同时希望天底下所有的班主任别忘了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的一句话:教育“永远是尽量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参考文献:

篇2

一、前言

完善文化宫的建设,是当今文化宫面临的挑战,为了文化宫未来的健康发展,必须解决当前文化宫利用率低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针对有效发挥文化宫在群众文化工作中作用方式的探讨,将从群众文化工作重要性出发,找出文化宫现存的问题,以其职能为引导,提出文化宫发挥作用的方式。希望本文研究能为我国文化宫的发展和建设提供借鉴。

二、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性

群众文化工作在社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还能培养人们的知识文化素养,提升人们的生活幸福感。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是解决我国基本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群众文化建设同时符合我国科学发展要求,国家相关政策都充分体现出我国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在群众文化建设道路上,国家一直在做出努力,不断增加群众文化服务平台,加强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内容,加大文化宫建设投入,创办特色文化活动开展。这些措施可以推动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使群众成为社会文化受益者,有利于提高全民思想道德与文化素养。

三、文化宫在群众文化工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文化宫在群众文化工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为两方面,第一,群众对文化宫的认同感降低。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人们学习与娱乐的方式越来越广泛。文化宫设施简单,已经失去对群众引力,群众更愿意选择高质量及资源丰富的方式进行学习与娱乐。第二,文化宫的服务质量降低。文化宫的利用率低,与其本身的服务质量有关。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群众对娱乐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文化宫的设施不完善,服务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有限,无法为群众营造舒适的学习娱乐环境。降低了文化宫自身的竞争力[1]。

四、有效发挥文化宫在群众文化工作中作用的方式

(一)增强文化宫的宣传与主导意识

有效发挥文化宫的作用,必须树立起主导意识,增强内在意识能力。首先,大力宣传文化宫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与重要地位,发挥政府责任意识与群众的主导作用,根据当前发展目标,确立文化宫发展理念和工作目标,体现出国家为民服务的意志。其次,明确并克服非主体价值意识形态,在群众中树立价值实现意识,将文化传播作为责任,增强群众的历史责任感。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文化宫中,满足人们全面发展的需要[2]。

(二)对文化宫进行深化改革与队伍建设

社会的进步需要进行不断的改革创新,文化宫为满足群众与时代的需要,同样需要进行深化改革。体制完善与合理性的缺失,是限制文化宫发挥主导作用的因素之一。为了使文化宫跟上时展需求。首先要树立发展目标,进行创新型改革,增强文化宫内部活力,提高在社会文化建设中的竞争力,以最大限度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另外,在文化宫的设施上也要加大改革力度,优化资源配置,使文化宫的内部设置得到丰富与创新,确保文化宫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在队伍建设方面,要猿止正的原则进行专业人才选拔,提高文化宫服务质量。

(三)提升文化宫的公共文化服务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体制的建立与发展,群众的文化方式表现出多元化,文化宫想要在群众的精神文化领域立足,不仅要发挥其主导作用,进行队伍建设与深化改革,而且要提升文化宫的公共文化服务。建立属于文化宫的特色体系,将优秀的文化资源整合到文化宫中,树立公共文化品牌,重新塑造文化宫的主体形象与服务意识,通过宣传扩大其社会影响力。使广大群众认识到,文化宫可以为其提供丰富的、高水平的公共文化知识[3]。

五、结论

群众文化素养的提升,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了充分发挥文化宫的主导作用,本文针对有效发挥文化宫在群众文化工作中作用方式的探讨,是以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性为出发点,找出文化宫在群众文化工作建设中存在的认同感与服务质量降低的问题,结合两点问题,提出有效发挥文化宫作用的方式,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增强文化宫的宣传与主导意识;第二,对文化宫进行深化改革与队伍建设;第三,提升文化宫的公共文化服务。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我国群众文化建设提供一份参考。

参考文献:

篇3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形成了家庭美德建设的合力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以来,家庭美德建设被提出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家庭美德建设,把家庭美德建设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进行统一部署,统一检查,统一指导,从提高全民认识、责任人、考核等方面提出明确的要求,把家庭美德建设与“以德治国”的方略结合起来,成为群众看得见、做得到的大事、实事。市领导在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思想工作、家庭美德建设表彰研讨等重要会议上多次强调,要高度重视家庭美德建设,优化社会细胞,并带头争做公民道德的宣传者、实践者。家庭美德建设活动开创了由妇联的独家经营逐步变为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新局面。

(二)积极实践、大力创新,丰富了家庭美德建设的内容

各级妇女组织适应形势发展,把握时代脉膊,从党政所急,社会关注和群众需要出发,不断充实工作内容,深化活动主题,创新工作载体,使家庭美德建设活动充满生机与活力。通过举办报告会、演讲会、征文比赛、文艺表演等活动,坚定妇女群众的社会主义理想、道德、信念,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城乡文化阵地;设立##市“母亲节”、“父亲节”,开展“十佳母亲”、“十佳父亲”、“尊老敬老好儿女”等的评选,弘扬家庭美德新风;充分利用大众读书点、妇女之家等活动阵地,组织家庭成员学习卫生保健、科技致富、科学教子、市场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在社会上创造读书爱书、争做学习型家庭的浓厚氛围;在妇女群众中进行环保知识培训,强化环保意识,组织妇女植花种草,清理“三大堆”,治理“白色污染”,倡导“绿色生活”,为家庭创造优美洁净的生活空间;举办“展示您的家庭风采”、家庭文化产品展示会等活动,充分发挥文明家庭、特色家庭的骨干带头作用,带动特色楼群(村)、文明楼群(村)的发展壮大。一系列主题鲜明、富有时代感的家庭美德建设活动,提升了家庭成员的素质,为优化社会细胞,维护社会的稳定发展大局,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围绕中心、努力探索,提高了家庭美德建设的档次

各级妇女组织把家庭美德建设放在促进经济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大背景下去思考,把开展家庭美德建设活动与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开展了“社会妈妈”、“援助革命老妈妈”、“知音之桥”等“爱心系列行动”,创出了妇女工作的品牌,提高了家庭美德建设的水平和档次。各级妇女组织发动妇女群众以“一对一”、“集体型”、“松散型”三种方式,资助孤贫儿童,使他们享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母爱的关怀,目前全市70000多人参与其中,资助孤贫儿童710多名。各级妇女组织还从生产、生活等方面关心、帮助那些曾在战争年代为革命事业做出过贡献的老妈妈,使她们幸福地安度晚年。各级妇女组织通过各种形式,发动社会方方面面参与到活动中来,救助贫困弱小,在妇女群众和家庭成员中形成了奉献社会、奉献他人的良好风气。

二、家庭美德建设工作面临的问题

我市家庭美德建设尚存在不平衡性和相对滞后的方面,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主要表现在:有的家庭成员不讲诚信,公德意识较差;有的家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有所滋长。

在家庭美德建设过程中,妇联组织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深入基层调研和现场指导不够,研究氛围不浓,理论积累不够;二是地区间、行业间家庭美德建设工作发展不平衡。

三、对家庭美德建设的思考版权所有

在调研工作中,各级妇联及有关方面对我市进一步深化家庭美德建设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