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音乐课堂的节奏训练

音乐课堂的节奏训练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14:44:07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音乐课堂的节奏训练,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音乐课堂的节奏训练

篇1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音乐课程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了新的要求。节奏训练是小学音乐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课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小学音乐教育是学生接触到音乐教育的初级阶段,在这一时期对学生进行准确而生动的节奏训练,可以让学生体会到音乐节奏带给他们的独特感受,充分体验到音乐学习中的乐趣,从而培养起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并且能够对音乐知识有更好的理解和感悟。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突出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中的重要性并有效进行训练呢?

一、正确把握节奏训练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节奏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赋予了音乐魅力和灵魂,在音乐形象的塑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刚接触到音乐,对于一切音乐知识都是未知的,这就要求教师在音乐课堂中要教授学生有效的音乐知识,为学生日后的音乐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节奏教学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环节,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节奏感在学生音乐学习的重要作用,在音乐课堂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节奏在学生学习音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只有掌握了节奏感,才能真正认识到音乐产生的节奏节拍,从而加强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掌握。学生对节奏感的掌握加强了,他们的音乐欣赏、演唱以及感受的能力才会得到提高,从而使他们的音乐学习更加有效。适当的节奏感训练还可以使音乐课堂的氛围变得轻松有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更好地学习音乐。因此,教师应该科学有效地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让学生体会到音乐学习的乐趣,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音乐,从而培养起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更加有效地掌握音乐知识。

二、有效落实节奏训练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1.联系生活场景的素材落实节奏训练

音乐是离不开生活的,生活是音乐作品的创作来源。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将音乐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有效地利用生活中的声音节奏来进行节奏训练,从而自然地在生活中逐渐培养起学生的节奏感。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在课堂上展示他们所发出的声音以及其节奏。例如,展示水滴的声音、筷子敲打碗的声音、黑板擦摩擦黑板的声音……在这样的节奏训练方式中,学生能够体会到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的丰富,感受到音乐课堂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培养起自己的节奏感。

2.选取简单易懂的童谣加强节奏训练

学生大多接触过通俗易懂且节奏感十分鲜明的童谣,对于童谣的记忆较为深刻,教师可以有效利用这些简单易懂的童谣来进行节奏训练,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学生都会唱的童谣《小燕子》:“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小燕子,告诉你,今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的……”通过对童谣的演唱,使学生对音乐课堂有一种亲切感,能让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并且在演唱童谣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节奏感。

篇2

一、前言

初中音乐课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音乐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改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听课中存在的问题,增加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高初中音乐课堂中节奏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二、初中音乐课堂中的节奏教学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初中音乐课堂中要充分贯穿节奏教学,通过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和教育,不仅能够让学生增强对音乐作品本身的感受能力,还能够让学生获得体验和表现音乐的能力,在音乐节奏学习中体会到喜悦感。由于初中生的学习水平差异比较大,有一部分学生甚至从没有接受过专门的音乐训练,因此音乐基础比较差,在音乐课上,一首歌需要反复教两节课,学生才能学会。但是学生对节奏的感知比较敏感,从音乐课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如果让学生模仿生活中常见的声响,他们的参与兴趣很高,很多学生都直接在座位上模仿某个声响。如果教师把学生模仿的声响转变成节奏的形式写到黑板上,那么这些节奏就能巧妙地组织起来,形成美妙的旋律。将节奏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更易于学生对节奏感的把握,将有难度的歌曲简单化,能够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增强学生对事物的敏感程度,节奏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兴趣直接相关。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特点和学习经验,设计一些有趣的节奏训练,比如模仿击鼓传花的游戏,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开,教师给每组的第一个学生打一个节奏,接着让这位学生传给第二个学生,以此类推,通过小组比赛的形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在游戏中增强节奏感,达到节奏训练的目的。节奏训练并不是孤立的,教师要充分挖掘音乐课教材中的闪光点,将训练内容与教材相结合,这样才能不脱离训练目的,真正提高节奏教学的效果。

三、初中音乐课堂中的节奏教学策略

(一)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能力。音乐课作为初中教学的重要课程之一,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节奏教学课中,教师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教学活动都要本着以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教学原则,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课堂合作,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在师生的互动、配合中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平等、亲切的身份对待学生,以获取学生的信任和爱戴,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创造出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能够充分激发自身的创造能力。可以通过小组训练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节奏训练中,当遇到疑难问题时就会勇敢提问,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不断的交流互动过程中体验学习音乐的快乐感觉,从而不断提高节奏教学的效果。

(二)合理选择节奏教学内容

节奏蕴含在音乐作品中,教师要想提高节奏教学的质量,首先需要合理选择音乐作品,根据学生对音乐需求的实际情况,总结出适合学生需求的节奏教学内容,选择难度适中的音乐作品,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节奏教学。由于音乐教师大多出身于专业院校,这就容易导致节奏教学的专业化,增加学生的接受难度。因此,教师在选择节奏教学的内容时,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接受情况,从教材出发,以教材教学目的为基础,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降低学习难度,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每节课结束后,教师都要针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反思,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值得保留的方法,在评价与反思中不断发挥教学的创造性,提高教学质量。

(三)引导学生创编节奏

节奏的创编属于创造性学习,在创编节奏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音乐理论知识,充分发散思维,释放情感。教师在音乐节奏教学课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编节奏训练,让学生体会到节奏的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主动地去感受节奏、感受音乐,促进学生综合音乐素养的发展,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针对初中学生,可以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出发,充分体会自己所熟悉事物的声音,例如闹钟声 :滴 滴 滴 ;慢速火车声 :哐当 哐当等,这些都可以用作节奏创编的素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发型来创编节奏,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提高节奏教学的质量。此外,让学生切身感受生活中的节奏,培养感受生活中节奏的能力,大部分学生对于节奏鲜明、贴近生活、易于模仿的节奏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将一些生活元素放到音乐节奏领域中,将瓶瓶罐罐的物品代替打击乐器,感受这些生活材料发出节奏的快慢、强弱等,启发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乐器,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行动中感受节奏,达到培养节奏感的目的。

三、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初中音乐课堂中节奏教学的重要性,不断改善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思路,将节奏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合理进行分组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寻找问题,并积极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篇3

节奏不仅代表了音乐作品的灵魂和生命,更体现出了不同音乐作品中蕴含的风格和思想。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时,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可以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音乐知识,学生也会对音乐产生更多维的认识,最终为他们今后继续深入学习音乐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开展合理的音乐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习音乐时感到轻松,让学生对曲目中的乐理知识进行快速掌握,同时也能让学生从简单的听歌、唱歌学习过渡到分析音乐作品中的旋律、感悟音乐作品中的内涵,让学生的创造力、艺术素养以及思维能力都能够得到快速的提升。

一、小学音乐课堂中开展节奏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小学音乐教学目标的实现

不同的时期对小学音乐课程提出了不同的教学要求,最初教师只需要教会学生掌握基础乐理知识,之后教师的教学重心逐渐转变为唱歌教学,而现阶段的音乐教学则更加重视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以及音乐技能。[1]教学目标的不断改变,反映出音乐教学的根本目标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基本技能。节奏是一项最基本的音乐技能,教师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时,通过节奏训练能培养学生的基本音乐技能,从而让音乐课程的教学目标得以有效实现。在对小学生进行节奏训练时,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和形式,例如互动教学、合作教学等,这些不同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对节奏学习充满学习兴趣和热情,有利于他们快速掌握知识。并且不断训练学生的节奏感,能让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提升,从而使其对作曲者想要表达的音乐情感产生深层次的理解。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有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很多小学生都非常喜爱音乐,但大部分学生对音乐中最基本的乐理知识却一概不知,这些学生通常只是单纯地喜欢唱歌,而对音乐课堂一点也不感兴趣。并且,当前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喜欢带领学生进行音乐欣赏,忽略了学生音乐技能的训练。此外,由于小学音乐教材中的内容比较枯燥,也导致了学生没有积极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但是,如果教师为小学生开展节奏教学,就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符合小学生年龄的游戏活动,通过游戏让学生的感悟能力得到提升,帮助学生对音乐中的韵律进行快速掌握。游戏与节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还能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信心。

(三)有利于活跃小学音乐课堂氛围

教学方式单一、教学课堂枯燥等一直都是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克服的难题。教师如果想顺利达到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目标,那么就必须解决这些教学难题,给学生营造活跃的音乐课堂氛围。节奏训练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融合性,因此它能够让课堂的吸引力和趣味性得到显着增强,让那些不敢在课堂上表现自己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例如,教师可以将节奏教学与舞蹈教学相结合,利用小学生比较好动的特点,让他们在舞蹈动作的不断变化中感受到音乐的节奏感。这种教学方式让小学音乐课堂的氛围变得更加活跃,有利于教师开展节奏教学。

二、小学音乐课堂中开展节奏教学时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弱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由于年龄尚小,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思想境界都还没能达到一定的高度,并且小学生也不具有足够的定力,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外界的事物所吸引,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他们对比较难以理解的乐理知识难以提起兴趣去学习。[2]而此时,如果教师再运用比较单一的教学形式进行节奏教学,那么学生就会对学习音乐节奏知识产生抵触心理,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厌恶音乐学习的心理。

(二)音乐教学模式比较单一

当前小学音乐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要么只是单纯地以唱歌教学和欣赏教学为主,没有给学生灌输相应的乐理知识;要么就是在传授给学生音乐基本技能时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没有结合学生理解能力较弱以及学生定力不足的情况。以上两种教学方式都比较单一,并且没有重视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同时也没有按照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极大地影响了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与兴趣。

(三)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较低

在新课程改革之前,大家都没有重视小学音乐教育工作,因此大部分学校也没有组建专业的音乐教师队伍,大部分音乐教师专业素养较低,自身对小学音乐课堂教育中的理论性知识没有进行过深入研究,只是按照以往的教学经验开展教学,导致课堂不论是教学模式还是教学内容上都缺乏创新。

三、小学音乐课堂中有效开展节奏教学的对策

(一)为学生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学生学习兴趣较低是当前小学音乐节奏教学中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很多小学生在进行音乐学习时,只是单纯地欣赏音乐,完全不理会音乐中包含的理论知识,他们认为音乐课就是用来“玩”的。因此,为了改变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状态,教师在进行节奏教学时可以为学生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在学生生活与音乐节奏之间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让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源自生活”,并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学习节奏相关知识的乐趣,从而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节奏知识,并让他们能够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理解比较抽象的音乐节奏。[3]例如,教师在开展与“节拍”相关的音乐节奏教学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咯哒咯哒”的母鸡叫、“嘎嘎”的鸭子叫以及“嗡嗡”的蜜蜂叫等声音,利用这些生动形象的生活场景导入节奏训练,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调动,然后再让学生对不同类型的节奏与节拍进行比较。在这种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氛围中,让他们由浅及深地学习节奏相关知识,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节奏的敏感度,还能加深学生对节奏的认识。

(二)利用相关乐器进行辅助教学

乐器不仅是音乐的基础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传达音乐节奏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音乐节奏教学时,不能只采用口述教材内容的方式为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充分利用乐器进行辅助教学。不同的乐器能够让学生感知到不同的节奏,利用乐器进行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对音乐节奏产生深刻的记忆,还能让学生对节奏产生不同层面的理解。例如,教师在对《龙咚锵》这首儿歌进行教学时,由于歌曲中的节奏具有简短且有力的特点,因此教师就可以将吉他、手风琴、铁三角等能发出不同音色的乐器结合起来演奏这首歌曲,然后再引导学生思考乐器声音与教材中的节奏音符之间的关系,在学生掌握了这首歌曲的节奏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利用玻璃杯、铁筷等物品制作简单的打击乐器,指导学生进行有节奏的打击。这种教学方式能让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节奏相关知识,也能让教师在培养学生节奏感时更具系统性。

(三)结合其他课程进行节奏教学

学生不仅能够从音乐课堂中获取音乐知识,语文、英语、数学课堂中也存在着音乐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将音乐教学与这些课程结合起来开展教学工作。在进行节奏教学时,有机融合其他学科的知识,能够让学生挣脱音乐教材的束缚,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学习、思考音乐,有利于学生形成多元化的音乐思维。例如,教师在开展《游子吟》这首歌曲的教学时,由于《游子吟》本身就是出现在语文课程中的一首古诗,因此音乐教师就可以结合语文课程和音乐课程的特点开展节奏教学,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运用语文课程中的朗读技巧对每句歌词进行断句,然后再引导学生在音符的帮助下给歌词划分“四四拍”的节奏,学生通过朗读断句与带有节奏的歌唱,就能更直观地对歌曲的节奏特点产生认识。这种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节奏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完成节奏学习,不仅增添了学习趣味,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为学生组织实践教学活动

实践教学对理论教学起到补充的作用。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通常不具有较强的想象能力和抽象能力,在学习音乐这种艺术类的课程时也就很容易遇到困难。因此,教师可以在开展音乐节奏教学时利用实践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将书本中的节奏理论知识与自身的实际生活相结合。[4]例如,教师在讲解节奏的基本概念时,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开展实践教学,教师可以为学生组织一个“听音走路”的游戏,游戏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播放不同的音乐节奏片段,然后引导学生听到较强节奏时快走,听到较弱节奏时则慢走;还可以在进行具体的歌曲教学时,组织学生进行“跟节奏拍手”的游戏,告知学生听到某种节奏时需要拍一下手,而听到另一种节奏时需要快速拍两下手。通过这种带有游戏性质的节奏实践教学活动,学生不仅能够积极参与到节奏教学之中,还能一直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最终让教师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节奏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为了有效开展小学音乐节奏教学,音乐教师可以从不同的方面着手,改变教学方式、创新教学内容,从而让小学生能够通过音乐节奏的学习不仅掌握专业的音乐知识,还能收获成长与快乐。

参考文献

[1]周小静.音乐节奏教学的阶梯式教学实践[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4):5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