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14:44:1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手术室护理理念,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人性化护理理念就是以患者为中心[1],把现代护理理念作为指导,把护理程序作为基本构架,同时将护理程序规范化、人性化的实施到临床护理工作中。人性化护理是卫生机构护理模式转变的关键,其在手术室工作中的开展,对护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其需融合各种知识,尽可能让手术患者在生理、心理、精神以及社会等方面获得最大程度的满足,确保手术安全、顺利的进行,让手术室人员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住院需要手术治疗的38例患者,对比论证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住院需要手术治疗的38例患者,其中包括18例女性患者,20例男性患者。年龄均在20~70岁,平均年龄(43.67±5.24)岁。其中,普外科手术者14例,骨科手术者8例,急诊手术者8例,妇产科手术者5例,其他科手术者3例。
1.2方法对照组:19例患者接受常规化护理,根据患者疾病情况、手术特点给予相应的常规护理。
观察组:19例患者接受人性化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包括以下几点。
1.2.1术前护理手术室护理工作基准的第一个阶段便是采取术前访视,熟悉明确患者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状态。根据护理工作的程序,在手术室护理期间,术前访视一般是评估、诊断以及计划阶段。耐心为患者解答心中疑虑,介绍患有相同疾病的成功病例,以便消解患者心理的恐惧。
1.2.2术中护理强化书中规范护理的配合,并积极开展细节之处的优质护理服务。在患者进入手术室时,手术室的环境及设备会增添患者的陌生感及恐惧感[2],致使其处于消极状态下,这时护理人员的一声温馨的问候,一个细微的动作均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所以,手术室护理人员应该主动为患者提供热情、真挚的护理服务,应用通俗易懂的话语介绍环境,告诉患者对仪器设备产生的声音不必紧张,并告诉患者如何配合手术医生,麻醉后出现的感觉及效果,使患者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
1.2.3术后护理手术完成后,需用温热盐水擦去患者皮肤上的血迹及消毒液,为患者穿好衣服,盖好被子,加强保暖。若是患者为全麻,在苏醒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躁动,手术室护理人员需要妥善束缚患者,避免患者出现坠床、引流管以及静脉留置针脱落等现象出现。保证引流畅通,以防逆流。及时更换无菌辅料,密切监测术后患者病情变化,及时有效用药。
1.2.4增强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在人性化护理服务中,护理人员应注重自身形象,穿着统一规范,衣着淡装,规范服务使用语言及行为,与患者接触时应多一点爱护,使患者产生安全感、信任感。开展弹性派班,确保手术高峰阶段人力资源充足。并且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牢固的基础理论知识及技术水平,而且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尽最大可能满足患者的各种需要。
1.3统计学分析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两组间试验所得数据予以统计学处理,通过t法对组间计量资料予以检验,应用χ2检验两组间研究的计数资料。若是对比差异P<0.05,则能够说明组间统计学研究有意义。
2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情况没有差异性,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但术中观察组患者的心率、血压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P
3讨论
人性化护理把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实践相结合落实到整个临床护理工作中,从以往的被动服务转变成主动服务。手术室护理人员通过术前访视,了解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综合分析、评估患者的生理、心理状态[3],以便术中及时给予相应的生理、心理护理。整体护理重点在于以患者为中心,强调患者身心护理。通过实践发现,人性化护理的开展,对手术患者的意义重大。手术室护理人员将更多的爱心传递给患者,进而取得患者的理解、信任,进一步表明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尽最大全力满足患者的真正需求,更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让护理服务更加完善、更加周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众所周知,手术是一项风险系数很高的治疗,手术室作为实施手术治疗场所,要求手术室护理人员质量水平高,责任心强[1]。随着各类手术患者的增多以及患者对护理需求及层次的提高,护理模式已逐渐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方向转变,这使得常规的管理理念显得滞后,不能适应和满足当前手术室的各项要求,人性化管理理念发挥了手术室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的服务于各类手术患者[2]。本实验旨在观察研究人性化管理理念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与常规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各类住院手术患者66例,其中男34例,女32例,患者年龄在28—58岁,平均年龄在43.2±1.7岁,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3例。入选标准:胸外科手术18例、脑外科手术12例、骨伤科手术10例、妇产科手术8例,泌尿外科手术8例、其它1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手术室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包括基础护理、进行相关手术准备和密切观察术中病情变化等);试验组患者采取手术室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①建立优良的手术室环境:调节好医护关系有利于缓解护理人员由于工作时间长、强度大、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保证手术室的环境和谐,使医护人员保持愉快地心情进行工作,从而能提高工作能力;②调整制度理念:规范护理行为,转变护理服务理念,细化服务流程,突出整体护理特点,明确每位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责,从而建立人性化的管理制度。③围手术期相关措施:提供人性化的医疗服务,构建人性化的医患关系,耐心与患者沟通,观察病情,了解病人情绪,做好医疗指导;④调整分配方案:根据工作数量、质量、职称、职责考评等对手术室医护人员进行人性化分配,适当给予奖金补助,调动人员的积极性。1个月后,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后的成功率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1.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患者症状解决,无任何并发症出现;有效:患者症状解决,有轻微并发症出现,可及时处理掉的;无效:患者症状暂时解决,但会复发或患者症状解决,伴有严重并发症或症状未解决。手术成功率=痊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包,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手术的并发症主要有:①出血、休克、死亡;②麻醉意外;③术后感染;④切除不干净或复发;⑤窦道、瘘等的形成;⑥其他等。试验组的成功人数为32例,成功率为96.97%,对照组的成功人数为27例,成功率为81.82%;试验组的满意人数为30人,满意度为90.91%,对照组的满意人数为23人,满意度为69.70%,两组比较,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接受治疗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与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市场经济所强调的竞争性、盈利性和自主性也影响了医护人员的行为,“道德性”与“经济性”的冲突已成为医德建设困境的主要矛盾[3]。手术室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点,其中护理人员工作量大,患者心理紧张,手术室医护人员观念若依然停留在传统理念上,服务意识差,态度冷漠,单纯满足于治疗疾病手术治疗,患者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非常容易引发护患纠纷[4]。随着患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保健有更高层次的需要,迫切需要手术室转变管理理念,提高服务质量,因此,正确的护理措施非常重要。人性化护理措施在手术护理当中日益重视并普遍使用,在护理管理中多点人情味,有助于赢得护理人员对职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5]。
人性化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人性管理的关键在于医护人员尽最大能力解决患者所关注的问题;人性管理从本质上说是充分发挥医护人员的积极性,针对不同患者的需求给予不同的帮助;人性化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追求全方位和谐发展,以满足患者的要求[6]。由表1结果可知,试验组的成功率和满意度都远比对照组高,表明人性化管理理念在心里上给患者一种心里安慰感,能使患者安心的去做手术,并且也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减少并发症,从而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应用。
综上所述,人性化管理理念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后,为手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保障了手术患者的安全,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护士护理工作的能力,满足了患者需求,提高了患者对疾病治疗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董惠卿,李艾.手术室医护人员的心里研究[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7):265-266.
[2] 田青,王敏霞.人性化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8):697-698.
[3] 李萍,徐淑铭.现代医患关系研究[J].中华卫生杂志,2010,8(33):353-354.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04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841-01
手术室在医院中发挥了抢救和救治患者的重要作用,而手术室的护理水平以及护理质量将直接对手术实施的质量产生重要作用。手术室护理工作存在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护理管理人员应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方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充分了解护理人员的自身需求,有针对性的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使手术成功率以及手术质量得到提高[1];本文选择自2009年10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前来我院就诊并实施手术的1246例手术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对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前后的患者满意度及纠纷情况进行研究分析,从而保证手术成功实施,现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自2009年10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前来我院就诊并实施手术的1246例手术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其中2009年10月1日至2010年7月31日共收治620例患者实施手术,即对照组,2010年8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共收治626例患者实施手术,即研究组;1246例手术患者中,男性患者825例,女性患者421例,年龄在15-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5±15岁。两组患者血气分析、年龄、性别以及文化程度等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手术患者进行传统的手术室护理管理方法实施护理管理,给予研究组手术患者进行人性化管理理念的手术室护理管理方法实施护理管理;对两组手术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以及出现的护理纠纷次数进行观察并作出分析。
121 建立优良的手术室环境 手术室护理存在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护理人员具有很强的工作责任心,手术室的护理人员由于工作时间长、强度大、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往往导致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大,情绪常常出现较大的波动,因此,应调节好医生与护里人员之间、麻醉师与护理人员之间、护理人员与护理人员之间的关系,保证手术室的环境和谐,可以保持愉快地心情进行工作[2]。
122 业务能力的提高 手术室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熟练的护理技能,护理部门应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业务技能培训,使每一位护理人员均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护理技能,给予每一位护理人员外出进修以及的机会,提高护理人员的成就感以及满足感;另外,还应有针对性的培养护理人员的自我调节能力,使所有护理人员在投入工作时能够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到最好,以最佳状态进行工作,从而保证安全护理[3]。
123 完善手术室管理制度 应制定完善的护理规章制度,并且严格按章实施护理,避免护理差错的产生,以避免发生护理纠纷;对护理人员的出勤情况、工作量大小、事故及纠纷次数、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等做出定期考核,成绩可分为优、良、差三个等级,并根据考核成绩给予护理人员物质奖励及现金奖励和休假,对于考核成绩差的护理人员可给与扣除奖金、离岗培训等措施。
13 效果评价标准 自拟患者满意度评价标准,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越高;评分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对患者的亲和力,以及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等方面。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分析选用SAS80统计软件,以 χ±s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
2 结 果
将2009年10月1日至2010年7月31日收治的620例对照组患者与2010年8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收治的626例研究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低于研究组患者,出现的护理纠纷次数和护理纠纷率均明显高于研究组患者,因此,给予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后的患者满意度及纠纷情况均有显著改善,两组患者相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本文中对研究组患者进行人性化的护理理念实施护理,取得了很高的患者满意度,护理纠纷次数相对采用传统护理理念的对照组患者有很大减少,护理纠纷率明显降低;因此,人性化管理理念对于手术室管理水平的提高起重要作用,它能够体现出给予护理人员的人性化关怀,满足其心理需求,使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受到激发,使护理水平得到提高,使得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护理纠纷次数降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