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护理职业教育

护理职业教育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10:02:53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护理职业教育,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护理职业教育

篇1

关键词:护理教育 办学格局 发展问题 可行性建议

引言

中等护理职业教育从大的方面来说属于中等职业教育范畴,主要以培养“实用型初等护理人才”为目标。在2008年2月,国家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召开了全国医学教育工作会议,强调要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办人民满意的医学教育,努力建设医学教育强国”。护理职业教育作为医学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国家及历史背景下既有机遇,也面临挑战。本文将对当前我国中等护理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根据具体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具体如下。

1. 我国中等护理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职业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但是,我国中等护理职业教育发展态势不稳定,从2003年到2013年整体呈现波浪式发展。

2. 中等护理职业教育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临床护理技术人员的需求日益增多。就我个人而言,中等护理职业教育是培养“实用性初等护理人才”的教育,它是我国医疗的基础层面,同样也是多层次护理人才需求不可缺少的层面。它能够在我国农村医疗服务、社区医疗服务等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我国中等护理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具体总结如下。

2.1资源配置不合理,卫生事业发展落后

由于护理专业属于国家紧缺专业,护理专业人才在我国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目前,很多民办、公办院校都在积极推进开办护理专业。但是,他们在办学过程中不注重教学质量,层次较低。这样的办学规模、分布形式,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对卫生类服务的需求,甚至超出了社会承受能力,给我国对卫生行政部门带来很大冲击。

2.2校企合作不到位

目前,我国的中等护理职业教育主要是沿用学校与医院相互的教学实习模式,实施“2+1”教学模式。即学生在三年学制中,前两年学生在学校内学习基本文化知识,后一年在学校指定的医院临床实习。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毕业后缺乏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样也缺乏实验、等教学环节,使得学生毕业后基本功不扎实,不能够适应医院或者社会需要。

2.3专业设置单一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起基本上没有添加新鲜内容,教育过程中专业设置比较单一,并不能做到根据人才需求和社会的动态变化调整专业人才。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专业细化的年代,现行医院中医疗卫生行业的分工越来越细致,虽然部分院校也能匹配医疗卫生行业的要求,但是,他们对于护理专业的设置却很难做到“从一而终”。

3.我国中等护理职业教育发展建议

3.1加强政府引导,发展中等护理职业学校集团

就我个人而言,发展中等护理职业教育离不开政府的引导,首先,政府必须加强办学机构与医疗单位“亲密接触”。可以通过护士资格证考试标准做为一个切入点(学校集团化),并定期举办研讨会,让医院提供相关资料,为医院培训指定人才,医疗单位的人才需求不脱节;二是政府可以让中等职业教育向纵横两方向发展。

3.2加大投入力度,增强中等护理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

目前,我国中等护理职业教育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投入和学生缴费。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应责无旁贷的加大中等护理职业教育的投资力度。就我个人而言,我们必须贯彻落实《教育法》中规定的“三个增长”,明确政府在中等护理职业教育发展中的责任,为学生寻求更好工作谋利。

3.3推动校医合作

就我个人而言,中等护理职业教育不单单是学校自身的事,政府应该加强学校和医院的合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相互联系,让学生在医院实习过程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其次,政府可以引导学校和当地医院的合作,为医院输送一线护理人员,使得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加适合医院的发展。最后,学校可以建立有效、合理的激励机制。

4.结束语

中等职业护理和基础教育课程来说,它的改革才还刚刚开始需要我们不断的摸索。作为医疗中的基础课程我们更应该加强课程改革的进度和方向。且对于我们这些第一线教师而言,肩上责任重大,需要适应社会的发展不断在改革中提高自己的水平,为促进中等护理职业教育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济.办人民满意的医学教育,努力建设医学教育强国[J].中国高等教育,2008(9):4-9.

篇2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023-02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care in lin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follow the care and discipline of the computer application requirements, different levels of nursing staff to meet the needs of computer teaching methods. Metho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aching systems of care, emphasis on students' basic knowledge of computer education, teaching the use of book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capabilities, focused on training and on-site to explain the combination to raise their interest in learning. Goal: a comprehensive computer integrated to improv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nursing skills to meet clinical needs and carry out research and teaching needs.

【Key words】clinical care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methodscomputer applications

引言

随着医院信息系统在医院的不断深入,计算机应用已经渗透到医学护理的方方面面,掌握计算机信息处理的应用技术成为当代护理人员必备技能。但是,由于种种因素,我国临床护理人员对计算机的应用水平相对滞后,各医院对临床护理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教学现状与临床工作中对护理人员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的要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给他们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惑。如何与时俱进,加强临床护理技能培训中的计算机教学,使临床护理人员掌握更多、更有用的计算机相关知识,以适应当前医学护理学的发展需求,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1 计算机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

1.1 护理信息管理系统

将计算机作为先进的管理工具广泛应用于护理质量的控制与评价,是现代护理思想、方法和手段的集中体现,是护理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1]。目前,我国已有较多医院应用计算机来开展与护理有关的行政和事务上的管理,他们主要包括护理质量综合评价[2]、护理人力资源调配管理[3],护理人员业务技术档案管理[4]和护理部综合信息管理[5]等。

1.2 护理病历辅助管理系统

护理病历辅助管理系统是一个能收集、储存、处理、接收和及时交流患者情况的标准化的护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通过它,能规范化地完成护理计划的制订、书写,既能真实地反映病人的病情,还能实时记录和直观的反应规范化的整体护理实施过程[6]。

1.3 病房护士工作站

病房护士工作站是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7]。该系统以护士的日常工作为目标,将病人住院期间的个人信息、诊治活动、药品使用、经费管理等都集中体现在护士站系统的应用中。

1.4 医疗仪器信息技术含量的增高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医疗领域的渗透,护理人员使用的许多现代化仪器均由计算机自动监控,如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等监护仪器。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医疗仪器的使用信息得到及时、有效的分析与检索,使危重病人得到严密的监护与及时的救治,为医疗、科研提供了现代化的服务。

1.5 远程护理

远程护理是利用远程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信息技术传输医学信息以进行诊断、治疗、护理和教学的一门应用型学科,这将是未来医疗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1.6 护理教育与在职培训

互联网提供大量内容新、知识面广、成本低廉的护理资讯。与传统教育形式相比,网络教育更经济、及时、丰富,将成为未来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同时,医护人员可以利用E-mail、视频、语音、远程控制与远程操作等提供在职技术服务,跨越时间、地域、人员限制,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2 临床护理人员计算机教学现状

2.1 认识不足,观念落后

计算机信息学课程在我国护理院校开设较晚,导致医院的大部分临床护理人员在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和观念都跟不上现代医院信息学发展的步伐,甚至有部分护理人员将计算机应用能力排斥在自己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之外,对信息技术在护理领域的应用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学习积极性不高。

2.2 计算机基础知识匮乏

许多临床护理人员特别是高年资护理人员,由于从未接受过任何计算机基础教育,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匮乏导致他们在应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常常因电脑主机电源松脱、显示器未开、网线接触不良、数字键盘关闭,大小写键转换等应用问题作为电脑故障要求计算机专业人员处理,影响日常工作。

2.3 人员素质两极分化严重

医院的护理人员来至不同地区和不同院校,计算机水平参差不平,很多的护理人员在计算机应用方面基础很差,甚至有些护理人员在工作前根本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更不要说运用计算机了。护理人员之间的两极分化,对计算机相关知识的需求也有所不同。

2.4 未形成完善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不理想

由于受体制、观念等因素影响,各级医院投入到临床护理计算机教学的力量也远远不足,医院对医学护理人员的计算机再教育也未形成系统的教学模式,护理人员只是在工作需要时被动的学习,学习内容也大都限于一些医院信息系统的应用操作,缺乏对计算机基础理论的系统教学,教学方式和学习内容均简单、枯燥、机械,无法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故而学习的效果也不好。

3 对临床护理人员计算机培训教学方式探讨

3.1 制订系统的护理计算机教材

医院的相关部门应针对护理专业特点制订护理计算机教材与教学大纲,例如:加大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力度,强调护理计算机教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拓展网络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增加医学护理信息的采集与处理知识和护理信息系统远程应用能力的培训等,制订出一套能满足护理人员不同层次需求的应用教材。

3.2 集中培训与动态教学相结合

医院护理人员人数众多,工作繁忙,要想在短时间内实现全院护士的集中培训很不现实,可考虑对全院护士进行计算机知识水平测试,抽调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强的护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然后让他们回到各自的部门科室对本科人员根据工作需要,进行分别帮教培训。同时,医院的计算机人员在处理科室的计算机应用故障时,还要尽可能将一些相关的计算机的应用常识通俗地讲解给现场的护士。这样以点带面,因材施教,尽量做到教学难度与量度符合不同护理人员的需求。

3.3 改变观念,重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

拓宽教学内容,除了根据他们的专业特点,让他们掌握临床信息系统的日常操作外,还应开设不同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提高护理人员的计算机应用综合能力。比如,加强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培训,让他们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结构、性能,操作系统的应用常规和功能特点,网络系统的架构、传输功能,应用范围等,使其能认识和处理日常工作中遇到的计算机应用小疑难;开展医学统计学教学,提高护理人员处理护理信息的能力和医学护理资料的收集整理能力;开展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加深护理人员对互联网相关知识的认识,为护理人员参加远程护理,远程在职培训打好基础。

3.4 重视师资历素质的提高

参与护理人员计算机教学的计算人员除了加强本专业学习外,还应该学习一些医学护理知识,了解计算机在医学护理领域中的应用程度和存在的不足,了解学生在工作中对计算机的实际需求,并要注重语言艺术的学习,在教学中,应考虑大多数护理人员对计算机专业术语的认知理解程度,尽量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计算机的专业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我院至1998年始,首先在病区护士站开展计算机应用,经过了三次升级改造,目前,计算机信息网络已涵盖医院的所有部门和工作流程,实现了以医疗信息、经济信息、物流信息、人力资源信息为主线的全过程、全方位医院数字化管理,基本实现了无纸化。在长达十多年的信息化实施工作中,对全院1000多职工进行了分批的计算机轮训,其中,仅对全院700多护理人员(包括助理护士),培训人次就在2000人次以上。在对护理人员的计算机教学工作中,我深深认识到,在对临床护理人员进行计算机培训中,应顺应护理学科对计算机应用的发展需要和学科特点,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拓宽医学护理人员的视野,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新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菁 计算机机在我国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护理学杂志,2003,16(2) 156.

[2]吴妙玲,陈秀强,何伟民,等.护理质量综合评价软件的开发.护理研究,2001,15(3):175.

[3]王晋.护理人员业务技术档案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护理学杂志,2002,17(4):301.

[4] 郭天健,张晓静,宋忠良,等.应用计算机技术合理调配护理人力资源的研究.中国医院管理,1999,19(5):12.

篇3

2护理专业中等职业、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

虽然护理专业中等职业、高等职业培养目标均是根据护理职业岗位的要求来确定的,但在人才培养规格上有很大差别。中职教育以培养中等实用技能型人才为主,高职教育强调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护理专业中等职业、高等职业人才培养规格比较。

3护理专业中等职业、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构建

中等职业护理教育偏重于对学生实用技术的传授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出现了轻基础、重专业,轻理论、重实践,轻理解、重操作的现象。文化基础、专业基本理论和综合素质薄弱是中职护理教育的短板。因此,将中等职业、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培养的重点应放在文化基础课的深化、专业理论课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上,以达到高职培养目标的要求。整个培养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基本实施模式为“1+2”。通过1年的在校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学习达到初步运用综合职业能力的目标,而后进行为期2年专科护理能力的顶岗实习,为今后从事专科护理工作奠定基础。护理专业中等职业、高等职业理论教学课程体系见表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