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10:28:39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篇1

一、大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1.大学教育功利化。

我国现阶段的大学教育过分注重教育的经济价值,而对教育的人文价值重视不足;着重于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却轻视了道德素质教育。目前,各个院校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还没有完全从专业教育转移到素质教育上,素质教育还没有完全落实,培养的学生知识面狭窄,缺少创造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缺少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修养,其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有缺失的、不完整的。

在科学主义占有中心地位的大学教育中,对教师的管理以其发表的文章数量、科研产出、教学工作量为重心,对学生的管理是看他们获得的各项证书、考试分数,这种管理模式助长了大学校园里的功利主义思潮,形成了大学对利益裸的追求,因此抄袭成风,论文也形成产业,造成功利扩大化影响。

2.道德教育的低效性和边缘性。

大学教育中,知识教育日益强化,道德教育逐渐衰弱,被置于边缘化地带,尤其在科技至上、物质至上、消费至上的社会潮流下,大学的教育目标缺乏对道德和道德教育的重视。在我国大学教育目标上,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专业课考试获得真正的重视,而价值体系和道德观念处于被冷落的边缘位置。现在大学教育的侧重点是学科建设、教学评估、科研产出、学生就业率、考研率等,学校培养学生的质量最直接的检验杠杆是各类证书和各门专业的考试分数,对学生的责任感、荣誉感、敬业精神、心理素质、道德素质、工作态度和能力等缺乏有机的评价和考核机制。现有的评价体制造成了对学生道德生活、道德学习和道德教育的忽视,从而使道德教育日益被冷落,并日益走向边缘化地带。

二、解决大学教育存在问题的几点建议

1.培育民族精神。

如今,“90后”学生成为大学生的主流。由于受到流行文化和网络文化的强烈冲击,他们崇拜追捧“非主流”,理想主义逐渐缺失,实用主义渐显声势,在思想分化的潮流下,他们对社会、对时代的担当意识比较淡漠。当代大学生对政治、对历史也不够关注,这不仅影响他们的视野,更影响他们今后对社会的实践行动。大学要培养出对国家、对民族负有责任、有抱负的具有广博知识和独立个性的学生。

民族文化传统是进行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根基,大学不仅是知识之城堡,同时是思想文化之源头,大学要扮演它作为文化保留和文化品位提升的角色。大学的功能不仅仅在于它提供了教学和研究、服务的场所,还在于它是人类社会永远不可缺少的精神和文化象征。在全球化进程中,守护文化传统就是要守护民族国家自身的文化资源和文化传统,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始终蕴藏在自己的文化传统中。

世界各国的学校道德教育无一例外地把进行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教育作为最终的核心目标。民族精神特别是千百年中华民族所形成的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始终凝聚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中,也蕴含在知识体系和中国人的道德生活中,道德教育使培养的人才更具有道德理想和道德追求。在人类社会步入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各国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模式也在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在学校道德教育中加强学生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2.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发挥积极示范作用。

高素质的教师,不仅传授给学生知识,而且以丰富的学识、优良的思想作风、严谨的治学态度、科学的思维方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人为本、德为先”,然后才是“业精于勤”。针对当今一些大学老师为了追求功利,而忽视了对学生关注的现象,要加强对老师的德育评价。对老师的评价不但要求有学术上的评价,更应该有德育评价,德育评价中更要密切关注老师对学生的人格、道德情操等的培养。大学教育中如果忽略了对学生“德”的培养,无疑是教学上的一大失败。古往今来,成才者皆为有德之人。我们培养学生,目的是为了能够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那么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前提就是要有一定的道德情操,只有才,没有德,很难想象我们培养出来的是能为社会贡献力量的“人”还是危害社会的害群之“马”。

“大学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大学既要成为创新知识的堡垒,又应该遵循道德准则,培养学生的道德人格。如果大学只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没有成功地培养学生如何“做人”,那么这种教育就不是成功的,如果大学培养的学生缺乏道德意识,乃至成为道德的漠视者,学生的专业学得再好,这种教育也是失败的,“忘了人的灵魂,教育也就失去了自己的灵魂”。大学教育的目的及任务在于培养出具有广博的知识、独立的人格、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个体。

参考文献:

[1]袁青川.大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网络科技时代,2007,2:77-79.

[2]孙峰.大学教育的追求:知识与道德的整合.西北师大学报,2008,45(1):41-45.

[3]徐莉炜.大学教育呼唤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成都大学学报,2007,21(2):7-9.

篇2

会计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现状分析

造假现象。在会计这一行业中存在有一些道德意志缺失、薄弱的会计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没有做到他们应有的职业道德操守。对一些账目进行造假,进而做出一系列的假账。又或者是伪造账单、虚报工作报表,更有甚者甚至直接篡改会计账薄。这样做一次就会一发而不可收拾,从而使自己不得不去做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是做更多的违背会计职业道德的事情。这样做不仅仅对自己是一种伤害,对自己所在的企业乃至整个社会而言无疑都是一种伤害。

违背法制法规,为自己谋取私利。会计这一行业中存在着这样的一些人,他们因为抵挡不住金钱的诱惑,从而在工作中将法制法规抛之于脑后,做出一系列违法乱纪的事情。所以,在工作中就发生了虚报账目、收入不记账以及伪造支出账单等的事情。还有更严重的就是挪用公款、侵吞集体财产以及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谋取利益。这样做只会损害集体的利益,还有就是将自己送上一条不归路。

欺骗大众,弄虚作假。还有一些会计工作人员,他们不顾违背会计行业的职业道德准则,在一些会计预算中为了使自己得到一时的轻松而偷懒,不认真工作,不严格计算,从而做出不恰当、不准确的会计预算报告,从而致使别人遭受到不该有的损失。还有更过分的会计工作人员,他们对明知有重大错误和舞弊的会计报表出具不恰当的审计报告,从而使广大投资者受到蒙骗。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对会计工作的重要性

可以有效的提高会计工作人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会使广大会计工作人员受到该有的职场教育,这样可以帮助会计工作人员明确的知道自己在工作中应该怎么做而不该做什么。比如说,在工作中不做违背职业道德、违法乱纪的事情,而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可以从根本上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可以帮助会计工作人员更好的以自己自身的道德素养去约束自己在工作中各个方面的行为。比如,不做违法乱纪的事、不做弄虚作假的事等等。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不仅仅会有效的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还会使得会计这一行业变得更加诚信化,从而使会计工作做得更好、更出色。

可以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加强对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可以从根本上使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得到提升,可以帮助会计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还可以帮助他们在自己的心中树立好职业道德标尺。会计工作人员本就是有过高等教育的人,在会计这一行业中肯定有着较高的职业水平。但是,俗话说得好,想成才,必先成人。所以,会计工作人员想要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才,那就必须具备应有的道德素质,在工作中应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因此,加强对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就显得非常的重要,这样做不仅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会计人才,还可以使会计这一行业有着更好的发展前景。

篇3

一、高职院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职业道德教育是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从业人员的道德品格和道德境界往往通过对本职工作的态度具体表现出来。因此,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对高职学生而言是相当重要的。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原因决定:(1)加强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西方国家价值观念的大量涌入,传统的、单一的价值观已经被多元化、复杂化的价值观所取代。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职业道德方面的知识熏陶和教育,使学生具备较为深厚的职业道德修养,为国家培养合格劳动者和建设者,能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2)加强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完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体系、丰富高职教育教学内容的客观需要。当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是动手能力强,还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然而,从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目前所开设的课程来看,绝大部分学校对职业道德这门必开课程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这是很不妥当的。从事一定的职业就需要相应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不仅包括专业技能素质,也包括职业道德素质,有了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不仅是学生职业生涯成功的保证,而且是推动社会发展、促进企业经营、保证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需要。(3)加强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客观需要。敬业的含义就是尊敬、尊崇自己从事的职业。敬业精神就是对所从事的职业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尽职尽责精神。我们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压力,一个人、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的敬业精神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能不能在这种竞争中生存下来。因此,高职院校加强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从现在开始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高职院校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发展,掌握自身成功的基本规范要求,进而具备与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职业道德。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情况来看,当前主要应对学生实施以下几个方面的职业道德教育。(1)大力开展高职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职业理想是指从业者依据社会要求和个人条件在职业岗位上确定的,未来的奋斗目标,是个人渴望实现的境界,即对未来工作部门、工作种类或专业以及事业成就大小的向往和追求。职业理想是人生理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职业活动和职业成就的超前反映。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教育时候,要引导学生将职业理想和理想职业区别开来。理想职业带有强烈的主观主义和个人主义色彩,它主要从物质待遇、个人愿望的满足、人生目标的实现等方面来考虑,所以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职业理想首先考虑是社会的需要,要求每个同学从国家和民族大局出发选择自己的工作岗位,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此基础上,才能获得个性的满足及全面的发展。(2)大力开展高职学生的责任意识、健全人格与成人成才教育。成人成才的素质要求应从基本要求、责任、任务三个方面来把握,从社会要求和自身人格发展的角度来明确。社会的要求是:做“四有”新人,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好公民,成为投身现代化事业的有用人才。自身人格的健康发展,其最基本的要求是:面对现代社会的挑战,学会心理的自我调适,保持身心的健康发展。对于一个即将或刚进入社会的高职学生来说,成人成才教育的重要任务无疑就是培养健全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的能力,具体地说就是要达到以下四个目标:保持开朗的心境,保持正确的自我认识、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保持与社会协调一致。(3)大力开展高职学生的择业观念与职业责任教育。高职院校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正确认识客观存在的职业差异,不管自己的具体职业如何,只要自己勤奋工作,能够在本职岗位上做出相应的贡献,都会受到社会的尊敬,并获得相应的物质报酬。现在的高职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在意志力、忍耐性、吃苦耐劳等方面存有明显的不足,因此,要把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精神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教育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把握基本的职业行为规范,包括尽职尽责、主动服务、欢迎批评等三个方面。在职业责任教育中,要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的自我评价观念,要从业者发自内心的,真正的“以遵守职业道德为荣,以违背职业道德为耻”的意念。这种自我评价意念的确立,是职业道德规范得以有效推广、执行的保证,也是高职学生岗位成才的重要基础。

参 考 文 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