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7 15:04:36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社会行政的功能,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中图分类号:C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0)05-0041-03
中国的社会思潮在改革开放以后出现过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生态主义、个人主义、实用主义等思潮,这些社会思潮对不同群体产生不同的影响。捍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必须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的社会思潮引导功能。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明确为“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
一、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意识形态功能过程中与社会思潮的对应向度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指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社会思潮意识形态功能研究的方向。学术界主要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组成和实际作用进行研究。从价值角度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从实际作用可分为内部功能和外部功能,从实际作用可分为导向功能、保证功能、育人功能、开发功能。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功能出发,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意识形态功能和非意识形态功能,意识形态引导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性概念是“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遵循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意识形态概念从历史演进的角度考察,有一个从纯粹的学科概念到被错误地赋予贬义的政治概念,又从政治概念转变为一个中性、肯定的概念的过程。“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意识形态的研究与理解,是基于人类历史发展的线索,以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思维方式把意识形态理解为历史性的存在,在历史过程中理解和把握意识形态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他们认为,意识形态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它是“在阶级社会中,适合一定的经济基础以及竖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而形成起来的,代表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情感、表象和观念的总和”。以此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共性主要这样的体现。
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都具有固定、特指的阶级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有明显阶级性、政治方向性和思想超越性,并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思想教育活动。它的本质之一就是阶级性,是为一定的统治阶级服务的。同样,意识形态的阶级性是指在阶级社会中,意识形态总是代表一定阶级的根本利益,无论是统治阶级还是被统治阶级,都必须有自己的思想观念体系。阶级性作为意识形态最本质的特征,从实际作用看,为社会政治服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引导人们达成政治共识来为巩固社会政治制度、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服务。而作为“观念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其首要的功能就是为统治阶级的统治合法性作辩护。意识形态对于其社会成员所具有的凝聚作用、社会控制功能也都是服务于社会政治需要的。从社会政治价值上看,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在其诸多社会功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传播政治意识、引导政治行为、造就政治人才、和谐政治关系等作用,起着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促进社会政治发展的作用。意识形态的政治价值也是其诸种价值中的首要价值。从上述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在本质、功能和价值上的一致性,对比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可以得出结论,即意识形态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意识形态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功能。一定社会的意识形态总是该社会经济关系和生产方式在观念上的表现,在阶级社会中,存在三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体现没落阶级利益的意识形态、体现统治阶级利益的意识形态和体现先进阶级利益的意识形态。主流意识形态通常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因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上述三种意识形态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冲突与融合。当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受到挑战时,统治阶级往往采用各种手段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民众进行意识形态教化传播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思想,从而使其得到广泛认同。思想政治教育一定意义上就是一种灌输主流意识形态、开展意识形态教育的实践活动,达到的效果是将统治阶级的意志上升为全社会的共同意志,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合法性。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引导功能,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引导社会思潮的根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社会思潮在社会意识形态中的地位和作用
“社会思潮反映特定环境中人们的某种利益或要求并对社会生活有广泛影响的思想趋势或倾向。”社会思潮的特点是:它是一种思想趋势或倾向,并反映了某种利益或要求;它属于群体意识的范畴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它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产生的,会随着环境的改变发生变化。所以,社会思潮属于社会意识领域,作为一种社会群体意识形式,它植根于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是所属时代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它从思想层面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化,反映了对应阶级、阶层或群体的利益要求和价值取向等,对人们的现实社会生活产生影响。社会思潮是与社会结构变迁、社会阶段发展和社会生活演变相伴随的思想观念社会现象。当社会处于转型和变革时期,社会思潮的出现更是此起彼伏,从它们的演变过程以及影响中可以看到一定社会历史的现状和走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处于领导地位,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社会思潮,必须在了解社会概念和前提的基础上,分析出它在社会意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判断出社会思潮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
社会意识可以按照理论化和系统化程度划分为三个层次,与之相对应的分别是社会心理、社会思潮、社会意识形态。社会心理是一种相对较低层次的社会意识,它直接反映人们对于日常社会生活的态度和要求,具有不系统、易变化、自发性、直观性等特点。社会意识形态则属于高层次的社会意识,具有理论性、系统性、稳定性等特点,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比较理论化、
系统化,影响也更为深远。社会思潮相对于社会心理而言,理论化、系统化程度要更高一些,但与社会意识形态相比还处于理论的较低阶段。社会心理、社会思潮、社会意识形态作为社会意识的组成部分既各自与社会存在互动,同时相互之间又有互动,内部之间互动的联系纽带就是社会思潮。因为,社会思潮从社会心理产生,当一些共同的社会心理以一种较为系统的形式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思想倾向并开始流行起来的时候,就逐渐形成了社会思潮。社会思潮对社会意识形态有较大的影响,它变化的方向、规模、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社会意识形态发展变化的趋势。“社会思潮是由社会心理发展而来,它的进一步发展会形成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思潮不会停滞不前,它要么得不到更多的响应而回归为社会心理,要么得到更多的支持而上升为社会意识形态。因此,我们说社会思潮是社会意识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层次,在社会意识结构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中介地位。”牡会思潮逐步实现自身理论体系的完善,由此成为社会意识形态。并非所有社会思潮都能成为社会意识形态,只有那些被统治阶级所接受并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哲学、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中去的理论体系或思想观念才能成为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思潮对于社会意识形态具有方向上和程度上的不同作用,社会思潮在发展过程中,其指向都是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但并非所有的社会思潮都能成为主流意识形态。
社会思潮会对主流意识形态产生的客观影响表现为,对主流意识形态形成某种冲击和威胁,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提供思想素材,使主流意识形态得以补充和完善。由于社会思潮在社会意识结构中的这种特殊地位和作用,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都对社会思潮保持高度警惕。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对各种社会思潮及其表现形式进行全面深刻的研究和正确的引导。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发挥的过程,就是主流意识形态与各种社会思潮进行交锋的过程。社会意识形态对社会思潮也有影响,当社会思潮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在性质上不同的时候,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可以通过对社会思潮进行批判和限制,决定社会思潮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方向。这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主旨所在。
三、思想政治教育引领社会思潮的基本途径
有效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应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4-0065-02
【摘 要】目的 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社交技能训练以促进其社会功能的恢复。方法 采用对照组研究的方法将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给予社交技能训练,及疾病知识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并于入组前及入组治疗后进行SDSS,SANS量表评定。结果 研究组SDSS SANS 的减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社交技能训练有助于促进病人的社会功能恢复,可以减缓衰退,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社会技能训练 慢性精神分裂症 社会功能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迁延性疾病,其社会功能会随着病情的进展而逐渐丧失,尤其是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大多已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缺损,如何减缓衰退促进社会功能恢复?本文作者通过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社交技能训练及生活技能训练,并通过对照组研究发现这类训练能明显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现将本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入组病人均来源于我院住院病人共64例,全部符合CCMD―3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病程5~20年,平均(12.64±10.31)年,年龄35~61岁,平均(38.25±11.27)岁;入组时住院时间(5.36~11.28)月,平均(7.17±4.36)月;入组时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社交技能训练对于慢性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的影响评分8~14分平均(9.47±3.25)分;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分[1]45~97分,平均(63.35±71.66)分;所有病人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研究组男20例,女12例;对照组男23例,女9例,两组病人在年龄、病程、入组时已治疗时间及量表评定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1.2 方法 研究组病人采取以下方法,而对照组病人则采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1.2.1 环境安排及设施的配备 研究组病人的病室中放置衣柜,床头柜,换洗衣服,洗漱用具等,并确定家务操持,基本社会技能训练项目内容及相应设施。
1.2.2 技能训练内容 活动缺乏及不良行为矫正,社会独立生活技能训练见表2。
1.2.3 技能训练方法 研究组病人在指定场所由专人负责按预先设计好的内容进行训练,并不断重复,强化达到要求,在训练过程中采取奖惩制度,以增强患者的主动性,提高效果。
1.2.4 疗效判定 评定者不参加活动,两组病人于入组后共同进行一次评定,所用量表为SASS、SANS,两个均由精神科非参与本研究的2名主治医师评定,研究时间为6个月,未满6个月出院的,向患者家属交待其回家后的训练方法,并指定专人跟踪随访指导,定期上门评定。
1.2.5 结果处理 对统计所得数据进行显著性检验,计算t值,比较其结果。
2 结果
2.1 研究组SANS ,SDSS 评定较入组时明显降低,详见表3。
2.2 对照组SASS、SANS 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 见表4。
2.3 两组研究结束时量表评定结果显示研究组SDSS、SANS 的评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详见表5。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多在壮年期病,病程迁延,进行性加重,常引起感知,思维情感,认知及社会功能的损害,尤其慢性精神分裂症长期反复发作者多残留明显社会功能损害,如不积极治疗并加强康复训练,有约25%的患者最终走向衰退[2]。
目前,对于慢性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控制精神症状,改善认知功能,而对于残留的社会功能损害,须通过综合的手段来恢复,许多临床实践证明社交技能训练可以减轻或消除精神残疾[3-4]。
本文通过对32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期6个月的跟踪研究,并与对照组比较发现,在常规精神科药物治疗及护理的同时加强社交技能训练,能明显改善这类患者阴性症状,量表评定发现SDSS,SANS的减分率明显高于训练前及对照组结果有显著差异(P<0.01)。综上所述,对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研究药物治疗的同时,积极开展社交技能训练,有助于其社会功能的恢复,降低致残率,最终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 费立鹏,熊卫,赵祖安.精神病阴性症状评定量表使用有关问题[M]. 武汉:湖北科技出版社,1990,5:141-193.
[11]张大明.“枢纽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思考[J].社团管理研究,2012,(9).
[12]文汇报.1+5+x模式:以社会组织管理社会组织[EB/OL]. .
[16]罗丽娟.枢纽型社会组织名单出炉7社会组织入选[N]南方日报,2014-06-11(07).
[17]杨丽.“枢纽型”社会组织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学会,2012,(2).
[18]李璐.分类负责模式: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创新探索――以北京市“枢纽型”社会组织管理为例[J].北京社会科学,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