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少儿古典文学

少儿古典文学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15:05:46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少儿古典文学,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篇1

我当时想,这些器皿置办的时候,铁制的肯定比陶制的昂贵,铁器也远比陶器经得起敲打。但这些东西被埋葬若干年后,情况却大不一样了,铁制的锈蚀了,而陶制的却非常完好,只要不把它打破,它就能保持原貌。我由此想到,世间万物,各有特点,谁强谁弱,不能看得那么绝对,它们是可以变化的。再进一步想到我们人,也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同样不能看得那么绝对;只看自己的长处,因而自以为是,骄傲自满,是没有道理的。

篇2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孩子入学伊始,在识字阶段,就要读一首古诗《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这是孩子接触的第一首古诗,此阶段的孩子尚未形成对古诗的鉴赏能力,教师宜用抒情的音乐、精美的图片带领孩子走入古诗、走进江南。古诗描绘的是:江南水乡,正当采莲时节,采莲女们驾一叶扁舟,在高高低低、参参差差的荷叶丛中穿梭……全诗视觉效果极为鲜明,采莲姑娘、嬉戏的鱼儿、满湖的莲叶和荷花互相映衬。“莲叶何田田”则进一步把主景凸显出来。整首诗是一幅画,是一首歌,也是一段舞。基于低年级孩子的特点,我通过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表演的形式让他们体会《江南》美,激发其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村居》一诗时,要想方设法引导孩子在充分理解每一句诗意的同时,把诗句变成一幅优美的风景画,让孩子自己绘出一幅画,使他们体验创作乐趣,受到美的熏陶。在动手绘画以后,再引导孩子演一演“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让画面在孩子面前立体化起来、活起来。孩子在扮演诗中角色的时候,充分调动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诗句没有绘出而生活中有的声音、动态想象起来,极大地丰富了画面,也成功地体验了诗的意境,体会到了乡村生活的诗情画意和诗人热爱春天的情感。

二、深入意境,把握内涵

诗人往往依靠诗歌蕴积丰富的内容,寄托强烈的情感,以启发读者展开联想,去领会言外之意,并从中受到感染与熏陶。在古诗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孩子通过诗句去分析其中丰富的内容,领会诗人强烈的感情,并从中发掘出诗中的深刻含义。解决这一问题,应从分析景、物入手,让孩子进入诗的意境,在头脑中形成鲜明、完整的景象,再逐步引导孩子去品味,感受诗境中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描写的是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作者在描绘千里江南明媚可爱的春光同时,也感叹南朝的覆灭,流露出兴亡之感,寄托了讽喻之意。诗歌的前两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给我们展现了美丽的春景、繁华的场面。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后,作者紧接着写江南的楼台景色:“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诗人是想借南朝覆灭的历史,提醒当时的皇帝,一定要以史为鉴,汲取南朝灭亡的教训,只有国富民安,才能江山稳固。深入了诗句的意境,就能感悟诗人流露的忧国忧民之情。

三、反复吟诵,陶冶性情

对于处在审美能力形成阶段的少儿来说,短小精悍、形象生动的古诗正是积累审美经验的绝佳材料。反复吟诵古诗可以加强孩子对语言的理解和吸收,品尝到成功地解析和运用语言的快乐。可以提高孩子的联想、想象力,进而培养其艺术修养。的《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诗中描写了大雪重压下青松毫不畏惧、苍翠挺拔的形象,赞颂了青松坚强高洁的品质。孩子在老师的引导下反复吟诵,通过联想、想象,自然地把青松看作是逆境中的高洁之士,将凌寒挺直理解为一个人顽强斗争精神的象征,由此受到坚强意志的教育。

篇3

课外阅读,即是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良性外延,又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广大中学生课外阅读(特别是文学名著的阅读),可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中学生的整体语文水平。同时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但是在长期语文教学中,笔者发现,目前多数中学生忽视课外阅读,有些学生基本上在课外不阅读,即使想阅读也不知读什么,从何入手。

一、学生不重视课外阅读的原因探析

1.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兴趣。一些学生认为语文学习就是学好课本,把课本上的篇目学好,弄通就可以了,课外阅读只会浪费时间,与语文学习无关。作为教师,首先要正确引导学生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确课外阅读与语文学习的密切关系,帮助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其次,要向他们说明课外阅读与自己的切身利益相关。根据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小学至初中九年中,课外阅读总量需达400万字以上,并且课本后面推荐了一些阅读书目。每年中考语文都有少量的与课外阅读相关的题型。

2.现在的中学生课业负担比较重,每天在学校逗留时间长,即使回到家里,也有相当的作业要完成,有的还要看一些辅导书,加上自身学习时间安排的不够合理,使很多学生无暇顾及课外阅读。

3.影视网络传媒的普及与发展,牵引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注意力。读过《三国演义》等古典文学名著的学生寥寥无几,;有的也只读过少儿普及版或缩写版。

4.有些学生即使想读书,但也无书可读。特别是农村中学生,有的家长不识字或文化较低,家里根本就没有书,学校也没有图书馆,或者有也不对学生开放。致使学生根本无书可读,有的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几乎没有读到几本课外书。

二、学生课外读什么

1.作为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引导他们读一些名著,科普和科幻方面的书 ,让他们对读书产生强烈的兴趣。首先让学生知道名著经过了时代的考验,无论是思想还是艺术都是很有价值的。读名著可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熏陶思想。比如有一项调查显示,北京大学生读的最多的书是《平凡的世界》、《悲产世界》。因为这些书可以对学生进行苦难教育。读这样的书无疑对学生的一生也可起决定性作用。其次读一些科普和科幻书可以使学生增长知识。

2.教师要给学生讲一些中外许多名人成长都与青少年时期爱读书有密切关系,比如著名作家高尔基小时候给人家做工,晚上在阁楼上利用从木板缝隙射进来的月光苦读书。在学生对读书开始产生兴趣时再给他们推荐语文课本后面列举的书目,七年级:《童年》、《昆虫记》、《繁星・春水》、《伊索寓言》;八年级:《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西游记》、《海底两万里》、《名人传》;九年级:《水浒传》、《格列佛游记》、《简爱》、《傅雷家书》、《培根随笔》。

3.教师指导学生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每学年阅读两三本名著,所读的书必须符合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层次。除课本及《课程标准》建议阅读的书外还可以推荐其他名著等书籍。比如古典四大名著、“矛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及近年来发表的各类中外优秀作品。还可推荐一些科普和科幻类作品。

三、学生怎样进行课外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