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少儿音乐启蒙教育

少儿音乐启蒙教育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7:42:01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少儿音乐启蒙教育,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少儿音乐启蒙教育

篇1

视唱练耳,英文sign-singing and ear-training,也就是看着谱子演唱和耳朵听力训练,我们简称为“视唱练耳”,单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看谱即唱和听觉训练,但我们不能仅从字面上理解,它是一门综合性的音乐训练科目,包括乐理、视唱练习、听觉练习、节奏练习等,它能提高一个人的音乐感知力、音乐鉴赏力、发展音乐记忆力,并培养创造意识,所以视唱练耳在学习音乐整个过程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是学习音乐中必须掌握的技能,无论学习歌唱、各种器乐,甚至于舞蹈,它都是提高音乐素质不可或缺的奠基石,可以这么说,视唱练耳能力水平决定了音乐学习者的能力和上升空间。

如今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开始学习各种乐器或唱歌,社会艺术培训欣欣向荣,但我们也经常看到很多小孩刚开始兴趣很浓,学习一段时间后学生进度都会大不一样,有的各方面进步较快(不排除天赋因素,但这是少数),能愉快而长久的坚持下去;有的因识谱不行、因音乐速度不稳定、某个及某类较特殊的节奏感不好、音高听辨不足(不能准确听辨音高而导致练习中花了大量时间重复错误)、多声思维结构感不足(和声、复调、织体等和音只能勉强机械完成,无美感可言)等原因在课堂及课后没法解决,师生教学效果不好,时间长了学生兴趣逐渐降低,结果半途而废的大有人在。另外,现在很多音乐高考生多数是进入高中才开始学习专业,这个时期他们的音乐能力都基本定型了,音高感和节奏感、速度感若不好,会造成唱歌跑调、跟伴奏配合不到一起、弹演奏中出现很多错音、速度不稳定、左右手对位不协调、节奏感不强,更不用说准确表达音乐作品内容和风格特点了,这些要集中扭转是非常困难的,视唱练耳水平不高会直接影响演唱演奏等技能专业的学习,往往最后的艺考成绩好坏就取决于笔试(视唱练耳和乐理)成绩的高低。这些问题,都是视唱练耳水平(音乐素养)能力的体现,问题在于没有抓住少儿的关键时期进行视唱练耳相关课程学习或少儿学习音乐的起步阶段做到与视唱练耳课的同步进行,以至于长大后造成很难补救的后果。

再则,笔者发现现在很多中小学音乐课开课率不足,多数情况下被文化课占据,并且一部分老师工作不严谨,对待课堂教学马虎大意,草草敷衍了事的情况时有发生,学生音乐素质本就较底,正常课时中还得不到保障,就更影响他们的全面发展了,造成的结果是:大多数学生十五六岁了依然不能识谱只会唱歌,基本的乐器音色也不能区分,没有基本的音高感、节奏感、速度感,从而体验不到音乐的丰富内涵,不敢从事音乐活动,更不用说掌握一门乐器技能了,长期这样下来的结果就是,整个国民的音乐素质修养和国外的差距越来越大。由此可见, 视唱练耳是全面培养音乐人才的一块奠基石,但在普通学校音乐教育中,尤其在少儿学习音乐的初级阶段,它的学科基础性并未得到充分体现,提高少年儿童基本音乐素养,使之能真正全面发展是当下教改的重要任务之一。

篇2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音乐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变得不可缺少。钢琴——这个乐器之王也被广大学生,家长所认可和钟爱。随着近年来我国针对钢琴教学方面不断改革。钢琴的教育也变得普及起来,学习钢琴的学生正逐渐增加,一方面推动着钢琴教学改革不断更新。另一方面也对钢琴教师教育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学生练琴习惯和基础养成直接影响着着学生今后钢琴学习道路。如何教授钢琴?怎样教好钢琴成为了现代音乐启蒙教师的一大论点,与难题。在这里我想浅谈一下对钢琴启蒙教育的一点想法。

初学钢琴的学生,基本功是关键,如果基本功不到位那么对以后的学习钢琴生涯将会有很多的困扰。所谓基本功,就是手指的练习一定要正确,不论是触键,力度,节奏等都很重要。著名钢琴演奏家,钢琴教育家列文曾提出,弹奏钢琴时应当用指尖去触键,手指触键时只用手掌的指关节去运动,以便产生“美音”;手腕需要放松,所谓我们常说要“放松”就是指腕部;以及在弹奏时手臂要有悬浮在空中的感觉,在提出都没音要求的同时,列文强调打好基础,重视手(奏)耳(听觉)并用,以及注意表演内容。这些不仅限于钢琴学习,对其他乐器的学习,以至于整个音乐的学习,都是适用的。可见钢琴家列文是多么注重钢琴基础的培养,在今天的钢琴演奏和钢琴教学上仍然是广泛被人采用的一个学派的方法。

一、怎样具备良好的基础

在讲到触键技巧之前,我们首先要注意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真正的音乐演奏艺术的良好基础。有些基础学习,在初学时绝不可忽略,否则将给学习者的前途带来巨大危害。比如记谱法,学习者必须知道音符的各种知识。他必须能分辨在谱表不同位置上各个音符的名称和音符所表示的时值。在大学的四年中。我在辅导教师的帮助下做过一些辅助辅导。发现一些初学者。很容易把高音谱表的第三间和低音谱表的第三间弄混。这个时候家长其实是很关键的。初学时家长是可以很快地了解一些简单的识谱知识,因为家长的理解能力远远比学生要强。对于初学者刚学习钢琴的时候练琴时间不宜过长,所以要在短短的练琴过程中掌握识谱技巧关键在于家长,因为教师不可能时时刻刻在学生身边,这时候家长就起到了辅助作用。在学生不确定音准的时候。对于休止符的不注意在初级音乐训练中显露出的浮现迹象之一是对休止符的不注意。休止符是和音符一样重要的。音乐是绘在寂静无声的画布上。莫扎特常说:“静默在音乐里有莫大的效果。”但是学习者不能认识静默的极高艺术价值。有的初学者没有保持正确的时值,把休止符忽略甚至跳过,严重导致整体乐曲的节奏不稳定。有的初学者甚至把二分休止符缩作四份休止符,这样不仅节奏不稳还破坏了曲子的匀称,让听者无意间感到慌乱。那么补救的方法有两个。第一个,想象这曲调发自与钢琴音色不同的乐器,如双簧管和圆号。第二,两只手分开来演奏,严格保持乐曲的拍子,同时感到休止的存在,休止符发生在曲调上,而曲调则是在构成音乐的各种表现手段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

二、触键与音色,音量变化关系的掌握

不同的触键会使钢琴产生不同的音色和音量变化。我们首先应了解钢琴的音色和音量是怎样形成的。钢琴上每个音键都有一个固定音高,这种音称基音。在任何状况下 ,弹奏基音,都会有相应的泛音随之而响,但是振幅的大小不同,所产生的泛音列就有所不同。这种由基音和一连串泛音列一块儿而形成、复合的、和谐声音总和就叫音色触键的手法是多种多样的。

三、教师与学生

教学工作是教师指导和学生学习的共同活动。如何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结合起来,切实做到师生互相配合,这样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这是一项十分细致而复杂的工作,想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本人认为关键在于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态度及其方法。

教师给学生上个别课,要开动脑筋。仔细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问题在实践中急需解决,有的不严重可以逐步解决。所有的问题无论大小都不能轻率了事。因此,教师应该对每个学生做具体分析,分清轻重缓急。在选择教材方面也要根据乐曲的深浅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生理条件等因素进行因材施教。

作为一名即将走出大学校门成为一名钢琴教师的我。有着和每个大学生一样的梦想,当一名合格的钢琴教师。我认为应该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和教学工作,希望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教育哲学上有“学习能量论”,认为人的学习是无限的,每个人的学习速度相差甚远,学习方法也不同,如果教学进度划一,方法简单,就会极大地限制学生的学习自身创造力的发挥。适当的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每一次上课都能取得点滴进展,不论是基础扎实、天资聪慧还是基础稍差,生理不足的学生,都应该一视同仁。

参考文献:

[1]李嘉禄. 《钢琴表演艺术》. 人民音乐出

版社,2008.6.

[2]黄因. 《钢琴基本教程教学指导》 .湖南

文艺出版社,2007.

[3]《演奏者与技术》.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

社,2009.

[4]少儿音乐教育与活动设计.高等教育出

篇3

—、工作现状

众所周知,目前,在全国小学艺术教育中,一般只设置音乐、舞蹈和美术等课程,而设置戏曲艺术教育的学校可算凤毛菱角,学校也没有专业戏曲老师,这不能不说是一件非常令人遗憾的事。原因主要是少年儿童戏曲启蒙教育问题上没有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人们面对传统戏曲一天天走向萎缩境地的时候,往往想到的是如何将传统戏曲现代化。却没有想到使我们的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受到传统戏曲的熏陶。这不能不说是戏曲艺术教育中的一种误区。

可令我们更担忧的是,现在又有多少少年儿童了解戏曲,喜欢戏曲,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孩子不知道戏曲是什么。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当今少年儿童中,痴迷“奥特曼”、“变形金刚”、“蜘蛛侠”、的占80%以上,而知道“哪吒”、“沉香”、“葫芦娃”、“小兵张嘎”的仅占10%左右。同样是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为什么知道外国的多,了解国内的少呢?更为严重的是“中劣西优”的思潮正在当今少年儿童中蔓延,为何会出现这种状况,难道这一现象不值得我们深思吗?除去我们对本民族优秀戏曲文化艺术教育宣传推广力度不够等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长期以来我们在少年儿童戏曲艺术教育中存在严重的偏颇所致。亡羊补牢,尤末晚也。现在该是加强少儿戏曲艺术教育工作的时候了。

如果有外国人因为喜欢中国的传统戏曲来学习,看到我们的孩子想问问中国的戏曲是什么,但回应他的是无所知的茫然和摇头,他由此得出的一个结论:戏曲在当代中国少年儿童的脑海里已经荡然无存了。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是不是可以说这是当代中国的悲哀,是戏曲的不幸。要想培养和教育好少年儿童了解戏曲和热爱戏曲,从而使少年儿童对传统戏曲文化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是个长远大计,同时也是刻不容缓的事。前几年,和平区在南京小学搞一场首届少儿戏曲大赛,孩子们演出得非常认真,表演得也很到位,让我们看到了戏曲艺术的希望和未来。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只搞了一届就无声无息了,为什么不能坚持下去。

二、 工作建议

要想抓好少儿戏曲艺术,首先要培养少儿对戏曲艺术产生兴趣。由于我国戏曲剧种繁多,唱腔复杂,题材都趋于成人化,如果直接引用戏曲的原有题材作为少年儿童戏曲启蒙教育的教材少儿会感深奥、枯燥、不易理解,这样就需要教育者们对浩繁杂多的戏曲进行筛选,改编。我们现在看到的少儿演出剧目,大多都是再演绎成人的故事,扮演着成人的角色,无论是戏曲学校,还是跟班的弟子,或是业余“发烧友”无不例外。成人看了后为之拍手叫好,可是少儿看了以后能引起多大的兴趣呢?我们不妨学学国外的艺术经验,如:动画片,童话剧,少儿音乐,少儿歌舞等等。从少儿的角度出发,创作少儿戏曲,开发一片少儿戏曲天地,让少儿在戏曲中找到自我,引导少儿对传统戏曲艺术美的情感兴趣,激发少儿丰富的想象力,去创造人物。使少年儿童得到了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的熏陶,精神境界得到提升。我国历史上就创作了很多戏曲素材的故事和传说,比如: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哪吒三太子等等。我们可以把它们移植过来,编成戏曲故事,让孩子们自己来演自己,孩子们一定会感兴趣的。通过这些故事让孩子们学到了很多知识教育。在少年儿童中推行戏曲艺术教育,具有可操作性的基础,有利于少儿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培养少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鉴别能力。使少儿不仅懂得了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而且还能学到许多他们在课堂学不到的知识。

三、未来发展趋势及相应对策

鲁迅先生曾说:“儿童,十余年后皆为成人,与国家关系甚大,一国盛衰,有系于此”。普及和培养传统戏曲艺术人才,重振戏曲雄风,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少儿戏曲教育基地是一个良好的载体和开端。

友情链接